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
译者: 任文永 / 陈实 / 沈浩翔
出版年: 2013-4
页数: 212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984315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新的设计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设计师式认知”的概念逐渐浮现。1982年,Nigel Cross教授在《Design Studies》期刊上发表了名为“设计师式认知”的论文,首次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逐渐融合,形成一门新的设计学科,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设计师式认知》所阐述的独到见解开启了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的新篇章。
Nigel Cross教授是国际公认的、最受尊敬的设计研究学者之一。《设计师式认知》收录了他近25年来发表的重要学术文章。本书回顾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尝试诠释设计认知的本质,并剖析了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等)拥有并使用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象。全书涵盖以下议题。
设计能力的本质与培养
设计中的创意认知
设计的自然智能
设计学科与设计科学的区...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新的设计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设计师式认知”的概念逐渐浮现。1982年,Nigel Cross教授在《Design Studies》期刊上发表了名为“设计师式认知”的论文,首次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逐渐融合,形成一门新的设计学科,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设计师式认知》所阐述的独到见解开启了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的新篇章。
Nigel Cross教授是国际公认的、最受尊敬的设计研究学者之一。《设计师式认知》收录了他近25年来发表的重要学术文章。本书回顾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尝试诠释设计认知的本质,并剖析了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等)拥有并使用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象。全书涵盖以下议题。
设计能力的本质与培养
设计中的创意认知
设计的自然智能
设计学科与设计科学的区别
设计的专业知识
《设计师式认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适合设计研究人员、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设计师和设计管理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 · · · · ·
Nigel Cross 是设计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任职于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事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工作,在建筑学和工业设计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方法学和设计认识论,最感兴趣的是设计认知,主要通过口语分析等方法分析设计师的认知行为和认知能力。2005年被英国设计研究学会授于终身成就奖。
主要的学术著作:《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Design Thinking: Understanding How Designers Think and Work》、《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Strategies for Product Design》,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设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Design...
Nigel Cross 是设计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任职于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事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工作,在建筑学和工业设计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方法学和设计认识论,最感兴趣的是设计认知,主要通过口语分析等方法分析设计师的认知行为和认知能力。2005年被英国设计研究学会授于终身成就奖。
主要的学术著作:《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Design Thinking: Understanding How Designers Think and Work》、《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Strategies for Product Design》,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设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Design Studies》。
目录 · · · · · ·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1
第1章 设计师式认知 9
设计通识教育 12
教育的标准 14
设计师式认知 17
设计过程 18
设计产品 24
设计教育的真正价值 26
设计学科 29
第2章 设计能力的天性及其培养 33
天性 34
设计师是做什么的? 34
设计研究 36
人人都会设计 42
设计能力被破坏了?丢失了? 44
设计作为一种智力形式 47
培养 50
学习设计 50
开放的设计教育 53
设计能力的发展 55
第3章 设计中的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 59
设计思维的研究 60
设计专家说设计 63
草图在设计中的角色 68
机器能否做设计? 75
计算和认知 79
第4章 设计中的创造性认知Ⅰ:创意飞越 83
创意飞越的实例 85
识别飞越 92
创意飞越建模 95
组合 96
突变 98
类推 99
第一原则 100
突现 102
桥接胜于飞越 104
附录A “创意飞越”期间的讨论记录 106
附录B 自行车行李架连接件的部分讨论记录 110
第5章 设计中的创造性认知Ⅱ:创意策略 113
对顶级设计师的研究 114
Victor Scheinman 114
Kenneth Grange 121
Gordon Murray 124
策略的比较 127
设计的专业知识 131
第6章 理解设计认知 135
问题界定 136
目标分析 137
解决方案聚焦 140
问题与解决方案协同进化 141
构建问题框架 142
解决方案的生成 144
定势 145
依赖概念 147
替代方案的产生 149
创造力 151
设计草图 153
过程策略 154
结构化(的)过程 155
机会主义 156
模式切换 159
新手和专家 160
设计认知中的议题 162
总结:问题界定 163
总结:解决方案生成 165
总结:过程策略 167
第7章 设计作为一门学科 169
科学的设计 174
设计科学 175
设计的科学 176
设计是一门学科 177
设计研究 179
参考文献 185
索引 205
致谢 21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虽然教育没有特定的途径,但是所采用的教育途径不能仅满足于向受教育者传递有价值的内容。这意味着,首先,受教育的个人要关心教育内容是否有达到一定标准的价值。我们不能认为那些了解科学但是不在乎真理或仅仅将其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受过教育的。其次,接受教育的人开始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被引入教育活动中来,由此他才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一个人可能因为条件反射而去躲避狗活被催眠暗示,诱导去做某些事。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学为何物,就不能讲这种情况称为教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具有设计能力,但有些人看起来要强于其他人,而且设计能力的发展似乎与经验有关。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能够吸引设计领域中前辈们的知识,也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探索。他们还会利用设计初期的解决方案进行试验和探索,帮助确定问题的相关信息。相比之下,设计新手通常会在他们开始提出解决方案之前就陷入试图理解问题的困境中。 设计新手与设计专家的另一个区别就是,设计新手经常利用深度优先(depth-first)的方法解决问题——连续地确定问题和全面地探索局部细分方案,并且积累许多需要自下而上(bottom-up)进行合并和调解的局部细分方案。设计新手会陷入某个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无法自拔”。设计专家通常采用宽度优先(breadth-first)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策略,并且会果断放弃一个初期的存在缺陷的解决方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设计师式认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设计师式认知"的人也喜欢 · · · · · ·
设计师式认知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设计师式认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一本论文合集,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
> 更多书评 11篇
-
Zhuanyan (成为怪物,打败时间。)
设计师式认知 / [英] Nigel Cross 设计活动 设计行为 设计认知 设计:人造世界 | 建模、图式化、综合法 | 实用、独创、移情、关注适用 设计师式认知的5个方面: 1设计师解决的是“未明确定义的问题” 2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模式是“解决方案聚焦” 3设计师思维方式是“创造性的” 4设计师使用“编码”来进行抽象需求和具象形式之间的转换 5设计师使用“编码”进行读写转换造物语言 设计能扩展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培养非语言性思维和...2015-02-24 21:05 1人喜欢
设计师式认知 / [英] Nigel Cross 设计活动 设计行为 设计认知 设计:人造世界 | 建模、图式化、综合法 | 实用、独创、移情、关注适用 设计师式认知的5个方面: 1设计师解决的是“未明确定义的问题” 2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模式是“解决方案聚焦” 3设计师思维方式是“创造性的” 4设计师使用“编码”来进行抽象需求和具象形式之间的转换 5设计师使用“编码”进行读写转换造物语言 设计能扩展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培养非语言性思维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设计能力: •解决未明确定义的问题(一种以解决未明确定义的问题为目的的综合能力) •应用解决方案聚焦的认知策略 •使用溯因性、有效性、同位性的思维 •使用非口语的图形、空间建模媒介 •设计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新事物的设想和实现”。 •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模型的语言。 流程:界定问题—解决方案—处理问题采取的策略 | 分析—综合—评价 | 收集信息--绘制草图—反思 设计认知的三方面:1.问题的构想 2.解决方案的产生 3.设计过程策略的使用 一、 界定问题: •目标分析【信息收集(多-广)&分析】 “我认为仅仅通过收集信息并希望将其综合成一个设计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问题总是在你试图解决它时才慢慢变得清晰。” 设计师会在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改变设计任务目标和约束条件。 •解决方案聚焦(生成性推理—溯因推理) 1.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聚焦于解决方案,而非聚焦于问题。 2.只有在得到一个大概的方案之后,问题的边界才渐渐清晰。 所以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寻找或者说利用一个基本的突破点来定义问题,同时寻找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协同进化 1.解决方案空间由一系列潜在的解决方案构成。 2.为了适应未明确定义的问题,设计师必须在思考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自信满满地定义、再定义和修正曾经的问题。而一旦开始探索结构清晰、定义明确的问题,设计师就无法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设计方法是用来发明、创造有价值的新事物的一种行为模式。 (产生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试图找到一个假想得最佳方案。 将一些备选方案反复测试,以挑选最适合的方案-----建模、测试、改进) •问题框架构建 设计师不能局限于给定的问题,而是要在宽泛的设计概要中发现并界定问题。 一、 解决方案生成: •定势【思维定势:受到现存解决方案的影响】 设计师可能会很容易地利用已知的现有设计要点,而不是去努力探索问题并提出新的设计要点。 •依赖概念 1. 存在于设计师中的另一种定势的表现形式就是他们依赖于初期的概念方案和想法。 (高质量设计方案的产生赖于对初期方案概念的重新思考) 2. 最初的设计思路对后来的问题解决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当设计的推进遇到多个困难时,设计师仍然倾向于努力证实初期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而不是因此而转变设计的切入点。 用于产生初期概念的前提条件,往往在随后的调查研究中被证明是完全(或至少部分)错误的。然而,这些前提条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出发点。后续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廓清和修正前期的工作,所以可以将整个过程看做是自我修正的过程。 3. 果断放弃一个初期的存在缺陷的解决方案。 •替代方案的产生 1.设计师若能详细地说明设计问题,就会根据问题提出更多解决方案的变体;反之,提出的解决方案数量就会越少。 2.设计领域的探索方向会受到设计过程中知识更新和部分未来趋势研究的影响。 (不同的历史阶段,某个概念会有不同的阐释) 3.设计的不确定性包括了设计师从设计活动中获得的挫折和愉悦:他们已经学会面对设计的不确定性。 •创造力 •草图 { 设计师是在以【草图】的方式进行思考的 } •通过草图,(设计师)依据自身对设计问题最初的认识,建立了设计情境,设计情境会反馈给设计师一些信息,设计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反应。 •设计师需要利用草图这种工具来表现不成熟的想法并且仔细斟酌:考虑、修改、发展、否定和返回重复、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设计流程最终需要一张或一套能清楚表达设计目的的图纸。 •即使是勾勾画画的小图,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一幅绘画并不仅仅是沟通传达的辅助工具,也是一种思考和推理的辅助工具。 •“绘画于我,是一个批判和发现的过程“ •大量的备选方案都可能成为最终解决方案,而且只有通过探索多个备选方案才能找到设计问题的本质。 •设计师能够通过草图,同时处理不同程度的抽象化思考,并提取有效的设计概念。 •借助草图来确定细节,然后对关键细节进行反复推敲,他们意识到这些细节可能会阻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设计的表现。 •草图有助于设计问题的结构化。 •设计草图能够有助于识别并确定逐渐显现的解决方案概念的特征和属性。 •草图有助于思考,引发创意。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把抽象的用户需求模型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模型。这一过程类似于学习某种人工语言,将想法编码转化成文字。设计师使用模型,采取以图形为主的“编码”(例如:绘制图表、草图、在辅助思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创意传达给他人)。> 二、 过程策略:(设计师都需要练习并积累复杂的策略技巧。) •组织过程 •机会主义 设计师的行为越有原则、组织,认知成本就越高,设计成果的质量肯定也越高。 •模式转化 •新手与专家 1.和顶级设计专家谈论设计,因为他们能帮助我理解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有别于他人的思考方式。 2.加强对设计专家案例的分析。 ※ 隐喻认知:用某种编码阅读世界上的各种产品,把造型实物翻译解读成必要元素。 •设计师式认知方式取决于对物质文化中编码(非语言)的操控能力; •这种编码把具体客观事物和抽象需求进行相互编译转化; •它协助设计师进行建设性的、以解决方案聚焦的方式进行思考(就像其他编码,如语言和数字,铺助人们进行分析、以问题聚焦的方式进行思考一样); •它也许是在规划、设计和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以解决其中典型的未明确定义的问题。 ※•设计需要艺术修辞:{ 设计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向客户解释设计,使客户满意地接受设计方案 } (“客户一开始并不太高兴。但是,在我们一起抽了些上等雪茄,喝了些莱茵酒后,他就喜欢上这个房子的设计了。”---密斯) •用户需求和客户要求同样重要。 •新的创新形式和特点是设计者对用户使用产品功能模式思考和反馈的结果。 * 科学家系统地探索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在符合要求的组合中发现基本规律。 建筑师更倾向于设计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再对这些方案进行排除。直到发现一种最恰当的方式。 (产生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试图找到一个假想得最佳方案。 将一些备选方案反复测试,以挑选最适合的方案-----建模、测试、改进) * 大脑右半球擅长审美和表达情感,还擅长脸部和物体的识别、完成视觉空间和构造性的任务。 * 自然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和人造系统的能力。 人工智能: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其本质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 我们不能认为那些了解科学但是不在乎真理或仅仅将其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受过教育的。 * 要求他的学生在尝试徒手画圆前做摆动手臂和旋转身体的运动。 那些非语言的、触觉的及类似的经验直觉都是设计教育的正确方面。 * 智力形式必须通过进化的经验才能产生,那些与人类之外的 生物共同拥有的各种能力也是如此。在设计能力方面,确实有动物和昆虫打造居住环境并进行设计和使用工具的例子;我们也有从地方性的工艺技术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创新设计的传统。
回应 2015-02-24 21:05 -
客户一开始并不太高兴。但是,在我们一起抽了些上等雪茄,喝了些莱茵酒后,他就喜欢上这个房子的设计了。——密斯(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早期建筑Tugcndhat House的建筑设计师) 很有意思,很有同感,这说明,设计师与客户沟通困难,设计师采取一些艺术修辞还是很有必要的!
2013-08-20 16:45
-
Zhuanyan (成为怪物,打败时间。)
设计师式认知 / [英] Nigel Cross 设计活动 设计行为 设计认知 设计:人造世界 | 建模、图式化、综合法 | 实用、独创、移情、关注适用 设计师式认知的5个方面: 1设计师解决的是“未明确定义的问题” 2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模式是“解决方案聚焦” 3设计师思维方式是“创造性的” 4设计师使用“编码”来进行抽象需求和具象形式之间的转换 5设计师使用“编码”进行读写转换造物语言 设计能扩展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培养非语言性思维和...2015-02-24 21:05 1人喜欢
设计师式认知 / [英] Nigel Cross 设计活动 设计行为 设计认知 设计:人造世界 | 建模、图式化、综合法 | 实用、独创、移情、关注适用 设计师式认知的5个方面: 1设计师解决的是“未明确定义的问题” 2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模式是“解决方案聚焦” 3设计师思维方式是“创造性的” 4设计师使用“编码”来进行抽象需求和具象形式之间的转换 5设计师使用“编码”进行读写转换造物语言 设计能扩展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培养非语言性思维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设计能力: •解决未明确定义的问题(一种以解决未明确定义的问题为目的的综合能力) •应用解决方案聚焦的认知策略 •使用溯因性、有效性、同位性的思维 •使用非口语的图形、空间建模媒介 •设计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新事物的设想和实现”。 •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模型的语言。 流程:界定问题—解决方案—处理问题采取的策略 | 分析—综合—评价 | 收集信息--绘制草图—反思 设计认知的三方面:1.问题的构想 2.解决方案的产生 3.设计过程策略的使用 一、 界定问题: •目标分析【信息收集(多-广)&分析】 “我认为仅仅通过收集信息并希望将其综合成一个设计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问题总是在你试图解决它时才慢慢变得清晰。” 设计师会在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改变设计任务目标和约束条件。 •解决方案聚焦(生成性推理—溯因推理) 1.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聚焦于解决方案,而非聚焦于问题。 2.只有在得到一个大概的方案之后,问题的边界才渐渐清晰。 所以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寻找或者说利用一个基本的突破点来定义问题,同时寻找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协同进化 1.解决方案空间由一系列潜在的解决方案构成。 2.为了适应未明确定义的问题,设计师必须在思考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自信满满地定义、再定义和修正曾经的问题。而一旦开始探索结构清晰、定义明确的问题,设计师就无法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设计方法是用来发明、创造有价值的新事物的一种行为模式。 (产生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试图找到一个假想得最佳方案。 将一些备选方案反复测试,以挑选最适合的方案-----建模、测试、改进) •问题框架构建 设计师不能局限于给定的问题,而是要在宽泛的设计概要中发现并界定问题。 一、 解决方案生成: •定势【思维定势:受到现存解决方案的影响】 设计师可能会很容易地利用已知的现有设计要点,而不是去努力探索问题并提出新的设计要点。 •依赖概念 1. 存在于设计师中的另一种定势的表现形式就是他们依赖于初期的概念方案和想法。 (高质量设计方案的产生赖于对初期方案概念的重新思考) 2. 最初的设计思路对后来的问题解决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当设计的推进遇到多个困难时,设计师仍然倾向于努力证实初期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而不是因此而转变设计的切入点。 用于产生初期概念的前提条件,往往在随后的调查研究中被证明是完全(或至少部分)错误的。然而,这些前提条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出发点。后续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廓清和修正前期的工作,所以可以将整个过程看做是自我修正的过程。 3. 果断放弃一个初期的存在缺陷的解决方案。 •替代方案的产生 1.设计师若能详细地说明设计问题,就会根据问题提出更多解决方案的变体;反之,提出的解决方案数量就会越少。 2.设计领域的探索方向会受到设计过程中知识更新和部分未来趋势研究的影响。 (不同的历史阶段,某个概念会有不同的阐释) 3.设计的不确定性包括了设计师从设计活动中获得的挫折和愉悦:他们已经学会面对设计的不确定性。 •创造力 •草图 { 设计师是在以【草图】的方式进行思考的 } •通过草图,(设计师)依据自身对设计问题最初的认识,建立了设计情境,设计情境会反馈给设计师一些信息,设计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反应。 •设计师需要利用草图这种工具来表现不成熟的想法并且仔细斟酌:考虑、修改、发展、否定和返回重复、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设计流程最终需要一张或一套能清楚表达设计目的的图纸。 •即使是勾勾画画的小图,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一幅绘画并不仅仅是沟通传达的辅助工具,也是一种思考和推理的辅助工具。 •“绘画于我,是一个批判和发现的过程“ •大量的备选方案都可能成为最终解决方案,而且只有通过探索多个备选方案才能找到设计问题的本质。 •设计师能够通过草图,同时处理不同程度的抽象化思考,并提取有效的设计概念。 •借助草图来确定细节,然后对关键细节进行反复推敲,他们意识到这些细节可能会阻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设计的表现。 •草图有助于设计问题的结构化。 •设计草图能够有助于识别并确定逐渐显现的解决方案概念的特征和属性。 •草图有助于思考,引发创意。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把抽象的用户需求模型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模型。这一过程类似于学习某种人工语言,将想法编码转化成文字。设计师使用模型,采取以图形为主的“编码”(例如:绘制图表、草图、在辅助思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创意传达给他人)。> 二、 过程策略:(设计师都需要练习并积累复杂的策略技巧。) •组织过程 •机会主义 设计师的行为越有原则、组织,认知成本就越高,设计成果的质量肯定也越高。 •模式转化 •新手与专家 1.和顶级设计专家谈论设计,因为他们能帮助我理解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有别于他人的思考方式。 2.加强对设计专家案例的分析。 ※ 隐喻认知:用某种编码阅读世界上的各种产品,把造型实物翻译解读成必要元素。 •设计师式认知方式取决于对物质文化中编码(非语言)的操控能力; •这种编码把具体客观事物和抽象需求进行相互编译转化; •它协助设计师进行建设性的、以解决方案聚焦的方式进行思考(就像其他编码,如语言和数字,铺助人们进行分析、以问题聚焦的方式进行思考一样); •它也许是在规划、设计和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以解决其中典型的未明确定义的问题。 ※•设计需要艺术修辞:{ 设计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向客户解释设计,使客户满意地接受设计方案 } (“客户一开始并不太高兴。但是,在我们一起抽了些上等雪茄,喝了些莱茵酒后,他就喜欢上这个房子的设计了。”---密斯) •用户需求和客户要求同样重要。 •新的创新形式和特点是设计者对用户使用产品功能模式思考和反馈的结果。 * 科学家系统地探索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在符合要求的组合中发现基本规律。 建筑师更倾向于设计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再对这些方案进行排除。直到发现一种最恰当的方式。 (产生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试图找到一个假想得最佳方案。 将一些备选方案反复测试,以挑选最适合的方案-----建模、测试、改进) * 大脑右半球擅长审美和表达情感,还擅长脸部和物体的识别、完成视觉空间和构造性的任务。 * 自然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和人造系统的能力。 人工智能: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其本质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 我们不能认为那些了解科学但是不在乎真理或仅仅将其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受过教育的。 * 要求他的学生在尝试徒手画圆前做摆动手臂和旋转身体的运动。 那些非语言的、触觉的及类似的经验直觉都是设计教育的正确方面。 * 智力形式必须通过进化的经验才能产生,那些与人类之外的 生物共同拥有的各种能力也是如此。在设计能力方面,确实有动物和昆虫打造居住环境并进行设计和使用工具的例子;我们也有从地方性的工艺技术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创新设计的传统。
回应 2015-02-24 21:05 -
Amir陶子 (近在咫尺...)
Anita Cross:通识教育从原则上来讲是非技能、非职业的教育,所以如果将设计定位成一个除了帮助学生成为社会角色(social-roles)做做准备外,还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self-realisation)的研究领域,那么设计就能达到与通识教育中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 Peters:追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像是追问为什么要讲道德一样可笑,唯一能给出的答案就是教育的固有价值,它被视为与人的材质开发和个性培养同等重要。人们认为教育一定是追...2013-10-18 10:17
-
Peters为教育提出了三条主要标准: 一、传播有价值的知识; 二、接受教育的方式与传授知识的内容一样重要,学生既要有自我意识,也要明白所学何物以及为何而学。教育必须是为了加强和发展学生内在的认知过程和能力而精心计划的; 三、教育必须是可以被学生理解的,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网上看到别人总结为三点:“合价值性,合认知性,合自愿性。” 这么一总结就让人一眼明了,但同时也漏失了...
2013-09-29 15:27
Peters为教育提出了三条主要标准: 一、传播有价值的知识; 二、接受教育的方式与传授知识的内容一样重要,学生既要有自我意识,也要明白所学何物以及为何而学。教育必须是为了加强和发展学生内在的认知过程和能力而精心计划的; 三、教育必须是可以被学生理解的,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网上看到别人总结为三点:“合价值性,合认知性,合自愿性。” 这么一总结就让人一眼明了,但同时也漏失了许多重要观点。和价值性当然说的就是说教育要传播有价值的知识,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教育就像道德一样,你很难去说它为什么要存在,因此说明什么样的知识值得被传播就像说明什么样的道德值得被称赞一样总会引起争议。但是总有些是公认有价值的,比如普义上的真善美,以及一些有益于人类才智开发的科学教育等等。合认知性和合自愿性很相似,我觉得都是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必须是学习者能接受的,能培养学生内在认知、性格养成、提高内在价值的。 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Peters的一段原文:
虽然教育没有特定的途径,但是所采用的教育途径不能仅满足于向受教育者传递有价值的内容。这意味着,首先,受教育的个人要关心教育内容是否有达到一定标准的价值。我们不能认为那些了解科学但是不在乎真理或仅仅将其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受过教育的。其次,接受教育的人开始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被引入教育活动中来,由此他才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一个人可能因为条件反射而去躲避狗活被催眠暗示,诱导去做某些事。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学为何物,就不能讲这种情况称为教育。 引自 设计师式认知 这一段读下来,就先撇开不谈我国中学的“应试教育”的内容是否能称得上有价值的,单是这种受教育的模式就根本不能称之为“教育”,只能算得上是“应试培训”吧。而细想我们在学校里茫然做题的青少年们以及在大学里为了日后更好的职业生涯而奔忙于各门课程之间的大学生们,大概甚少有人能真的了解这些教育内容真的在我们身上达到的价值吧,最终我们只是茫然接受这一切的培训活动,浑然未觉其带给我们个人认知与自我修养的任何作用。因此到最后,我们也不能称自己为受过教育的人了。
回应 2013-09-29 15:27
论坛 · · · · · ·
中国式设计,妥协与较真之间 | 来自粘土小人 | 2017-11-08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24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设计师式认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零零 2014-02-17
这书读的我很想看英文版,中文太纠结
0 有用 Angelings 2013-05-12
结构清晰论点明确,确实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部分段落有英式中文的问题。
0 有用 Shallow.M 2014-02-26
这应该是一本学术著作,但是就我目前看来,还不能消化吸收。
0 有用 香蒲 2020-06-15
读的英文版
0 有用 流连 2019-03-03
问题总是在你试图解决它时才慢慢变得清晰
0 有用 存钱罐 2020-08-26
翻译毁掉经典
0 有用 Lady guagua 2020-07-27
Abductive thinking
0 有用 theh 2020-07-26
缺少通识教育就会有很多educated fool,而且他们不幸福
0 有用 香蒲 2020-06-15
读的英文版
0 有用 嘉陵 2020-01-01
介绍设计学科的思维模型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区别:没有明确的范围,没有明确的对错,设计师在模糊中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