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变推动为拉动、解放个人与企业潜力的全新商业模式
原作名: The Power of Pull
译者: 刘国红
出版年: 2013-4
页数: 280
定价: 49.00元
ISBN: 9787508638317
内容简介 · · · · · ·
《拉动力》发人深思:1937年,美国企业的存活期平均为75年,如今已降为15年;在创新不断更迭的今日,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甩在脑后……我们会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这个风险和机会不断增加的世界中,成功不再来自拥有知识,而是懂得如何与众人合作,把各种资源变成为我所有的“拉动力”,把不确定性转变成机会,使简单的革新产生庞大效益。
《拉动力》作者认为,多数企业及领导人仍习惯于“将资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凡事由上往下推动”、“固守核心区域”等封闭的经营模式。然而,一种强调更开放、更具协作性的商业模式,正促使创新型企业在“具有前瞻性的优势领域”中不断创新。《拉动力》教导我们如何应用拉动力,解放个人和公司隐而未现的能力,改变社会,发展创造性的才能:
•获得新的信息资源;
•吸引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
•塑造机缘巧合,积累与拓宽更多人脉;
•创造空间,激励你与同事...
《拉动力》发人深思:1937年,美国企业的存活期平均为75年,如今已降为15年;在创新不断更迭的今日,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甩在脑后……我们会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这个风险和机会不断增加的世界中,成功不再来自拥有知识,而是懂得如何与众人合作,把各种资源变成为我所有的“拉动力”,把不确定性转变成机会,使简单的革新产生庞大效益。
《拉动力》作者认为,多数企业及领导人仍习惯于“将资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凡事由上往下推动”、“固守核心区域”等封闭的经营模式。然而,一种强调更开放、更具协作性的商业模式,正促使创新型企业在“具有前瞻性的优势领域”中不断创新。《拉动力》教导我们如何应用拉动力,解放个人和公司隐而未现的能力,改变社会,发展创造性的才能:
•获得新的信息资源;
•吸引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
•塑造机缘巧合,积累与拓宽更多人脉;
•创造空间,激励你与同事能够提升自我;
•改造组织,适应知识流社会。
拉动力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拉动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从PUSH转向PULL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leonqwh (世界很简单,人类很复杂)
拉动力 “推动”描述了组织活动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性假设--需求是能够预测或预期的。基于这一假设,推动竭尽全力地工作,确保将正确的人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推送到正确的地点,为实现预期需求服务。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公司就会建立库存。 推动模式将人们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集中决策者可以预测并塑造人们的需求。推动程序代表了一组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的方法,并倾向于规定活动或过程的细节。 推动程序... (1回应)2013-08-06 23:28
拉动力 “推动”描述了组织活动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性假设--需求是能够预测或预期的。基于这一假设,推动竭尽全力地工作,确保将正确的人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推送到正确的地点,为实现预期需求服务。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公司就会建立库存。 推动模式将人们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集中决策者可以预测并塑造人们的需求。推动程序代表了一组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的方法,并倾向于规定活动或过程的细节。 推动程序倾向于将所有相关资源视为固定且在数量上稀缺的。推动系统中有明确的层级制度。 推动程序会导致参与者厌倦和紧张等情绪的出现。参与者做着重复的工作,职责被严格界定,而且必须压抑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和个性以便融入推动程序之中。随着公司把业务运营程式化,员工的很多创造本能受到了抑制,变成了一台可预测机器的标准化零件。推动导向型公司不仅抑制员工的创造本能,最终也会抑制自身。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让独立实体之间的协调活动变得更困难的交易成本。 控制是推动的要素,但当今企业,想要控制自己的员工,显得有点困难,推动正在瓦解。 学校几乎难以跟上当今世界知识发展的步伐,即便学校能够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帮我们在毕业之后依然跟得上知识流迅速发展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参加成人教育课程,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弥补,但是,同公司一样,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这些课程大都仅关注现有显性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新知识的创造,更不是给予我们必要的学习工具来应对知识流的挑战。 作为个体,我们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全球人才竞争。要在这一日益强化的人才竞赛中保持优势,作为个体而言我们必须找到促成和参与涉及新知识创造的知识流的方法。
1回应 2013-08-06 23:28
-
leonqwh (世界很简单,人类很复杂)
拉动力 “推动”描述了组织活动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性假设--需求是能够预测或预期的。基于这一假设,推动竭尽全力地工作,确保将正确的人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推送到正确的地点,为实现预期需求服务。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公司就会建立库存。 推动模式将人们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集中决策者可以预测并塑造人们的需求。推动程序代表了一组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的方法,并倾向于规定活动或过程的细节。 推动程序... (1回应)2013-08-06 23:28
拉动力 “推动”描述了组织活动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性假设--需求是能够预测或预期的。基于这一假设,推动竭尽全力地工作,确保将正确的人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推送到正确的地点,为实现预期需求服务。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公司就会建立库存。 推动模式将人们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集中决策者可以预测并塑造人们的需求。推动程序代表了一组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的方法,并倾向于规定活动或过程的细节。 推动程序倾向于将所有相关资源视为固定且在数量上稀缺的。推动系统中有明确的层级制度。 推动程序会导致参与者厌倦和紧张等情绪的出现。参与者做着重复的工作,职责被严格界定,而且必须压抑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和个性以便融入推动程序之中。随着公司把业务运营程式化,员工的很多创造本能受到了抑制,变成了一台可预测机器的标准化零件。推动导向型公司不仅抑制员工的创造本能,最终也会抑制自身。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让独立实体之间的协调活动变得更困难的交易成本。 控制是推动的要素,但当今企业,想要控制自己的员工,显得有点困难,推动正在瓦解。 学校几乎难以跟上当今世界知识发展的步伐,即便学校能够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帮我们在毕业之后依然跟得上知识流迅速发展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参加成人教育课程,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弥补,但是,同公司一样,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这些课程大都仅关注现有显性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新知识的创造,更不是给予我们必要的学习工具来应对知识流的挑战。 作为个体,我们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全球人才竞争。要在这一日益强化的人才竞赛中保持优势,作为个体而言我们必须找到促成和参与涉及新知识创造的知识流的方法。
1回应 2013-08-06 23:28
-
leonqwh (世界很简单,人类很复杂)
拉动力 “推动”描述了组织活动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性假设--需求是能够预测或预期的。基于这一假设,推动竭尽全力地工作,确保将正确的人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推送到正确的地点,为实现预期需求服务。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公司就会建立库存。 推动模式将人们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集中决策者可以预测并塑造人们的需求。推动程序代表了一组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的方法,并倾向于规定活动或过程的细节。 推动程序... (1回应)2013-08-06 23:28
拉动力 “推动”描述了组织活动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性假设--需求是能够预测或预期的。基于这一假设,推动竭尽全力地工作,确保将正确的人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推送到正确的地点,为实现预期需求服务。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公司就会建立库存。 推动模式将人们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集中决策者可以预测并塑造人们的需求。推动程序代表了一组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的方法,并倾向于规定活动或过程的细节。 推动程序倾向于将所有相关资源视为固定且在数量上稀缺的。推动系统中有明确的层级制度。 推动程序会导致参与者厌倦和紧张等情绪的出现。参与者做着重复的工作,职责被严格界定,而且必须压抑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和个性以便融入推动程序之中。随着公司把业务运营程式化,员工的很多创造本能受到了抑制,变成了一台可预测机器的标准化零件。推动导向型公司不仅抑制员工的创造本能,最终也会抑制自身。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让独立实体之间的协调活动变得更困难的交易成本。 控制是推动的要素,但当今企业,想要控制自己的员工,显得有点困难,推动正在瓦解。 学校几乎难以跟上当今世界知识发展的步伐,即便学校能够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帮我们在毕业之后依然跟得上知识流迅速发展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参加成人教育课程,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弥补,但是,同公司一样,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这些课程大都仅关注现有显性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新知识的创造,更不是给予我们必要的学习工具来应对知识流的挑战。 作为个体,我们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全球人才竞争。要在这一日益强化的人才竞赛中保持优势,作为个体而言我们必须找到促成和参与涉及新知识创造的知识流的方法。
1回应 2013-08-06 23:28
0 有用 驰骋之志 2015-07-01
2015年6月28日读,2015-205,图76。
0 有用 刘国红 2013-04-15
The Power of Pull,单单看名字的话,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本探讨力学理论的书。这也曾经误导了我的一位朋友。不过这是一本关于在知识经济时代,精英们如何调整既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适应新形势,运用巧实力,四两拨千斤的书。
0 有用 迷思湖之舞 2015-12-25
看完一遍,开眼界。这本书是在开智学堂微信Oliver Ding的文章中得知,互联网思维推荐书籍,这本书属于“道”的层面来讲,个人和企业如何从传统的推动思维转化为拉动式思维。我自己的收获,从大脑的处理过程来看,还停留在feeling(感觉)阶段,需要重新读一遍进行思考和列出行动。但是文中的内容读第一遍的时候很受启发。
0 有用 谢行知 2015-05-22
前阵子看的好书。
0 有用 安猪 2017-10-24
每章末尾的问题不错。
0 有用 N㎡书房 2021-02-12
2021,0154。
0 有用 13910076303 2020-03-31
需要很多背景知识和联系才能理解书的内容,而作者又没有很认真的交代清楚这些背景信息。所以整体感觉比较肤浅。
0 有用 CNFeat 2017-11-28
整个时代背景说得太广,还没有来得及来回来,此书已经结束,个人更喜欢有个实践版。
0 有用 安猪 2017-10-24
每章末尾的问题不错。
0 有用 七月一日生 2017-03-18
能开阔我眼见的都是好书,翻译比较晦涩,但不影响认识到书中的有趣的人和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