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序:鼎立
X IX 編輯理念和體例
【卷一:重要議題】
林建國 為什麼馬華文學?
張錦忠 中國影響論與馬華文學
黃錦樹 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與文化的限度
莊華興 敘述國家寓言:馬華文學與馬來文學的頡頏與定位
何國忠 馬華文學--政治和文化語境下的變奏
王潤華 從反殖民到殖民者--魯迅與新馬後殖民文學
張錦忠 南洋論述/在地知識--他者的局限
張錦忠 (八O年代以來)台灣文學複系統中的馬華文學
楊宗翰 從神州人到馬華人
【卷二:文類綜論】
張光達 現代性與文化屬性--論六O、七O年代馬華現代詩的時代性質
劉育龍 詩與政治的辯證式對話--論八O、九O年代的兩本政治詩集
陳大為 街道的空間結構與意義鏈結--馬華現代詩的街道書寫
張光達 從遮掩到裸裎--馬華情色詩初探
李瑞騰 詩巫當代華文新詩--以草葉七輯為主要考察對象
鍾怡雯 從追尋到偽裝--馬華散文的中國圖象
潘碧華 八O年代校園散文所呈現的憂患意識
鍾怡雯 憂鬱的浮雕:論當代馬華散文的雨林書寫
陳大為 詮釋的差異:論當代馬華都市散文
朱立立 原鄉迷思與邊陲敘述--從散文看馬華新生代作家的文化屬性
馬相武 當代馬華小說的主體建構
劉育龍 時空中的超時空切片--以《馬來西亞微型100》為例論析微型小說
【卷三:作家個論】
陳鵬翔 論吳岸的詩歌理論
林春美 男性注視下的女性幻象--從靜水到野店說潘雨桐
黃錦樹 漫遊者‧象徵契約與卑賤物--論李永平的「海東春秋」
陳鵬翔 論小黑小說書寫的軌跡
陳鵬翔 商晚筠小說中的女性與情色書寫
林建國 有關婆羅州森林的兩種說法
黃錦樹 從個人的體驗到黑暗之心:論張貴興的雨林三部曲及大馬華人的自我理解
張光達 陳強華論:後現代感性與田園模式再現
王德威 壞孩子黃錦樹--黃錦樹論
余光中 貍奴的腹語--讀鍾怡雯的散文
辛金順 歷史曠野上的星光--論陳大為的詩
胡金倫 慾望伊甸園--解讀黎紫書的〈天國之門〉
【卷四:現象與史料】
安煥然 馬華文學的背後--華文教育與馬華文化
魏月萍 馬華通俗文學普及化探析
溫任平 天狼星詩社與馬華現代文學運動
沈慶旺 雨林文學的迴響--1970-2003年砂華文學初探
阿沙曼 璀璨年代文學的滄桑--拉讓文學活動的回顧與探討
劉俊 「歷史」與「現實」:考察馬華文學的一種視角--《赤道形聲》為中心
【附錄】
馬華作家歷年「在台」得獎一覽表(1967-2003)
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歷屆得獎名單(1991-2003)
· · · · · · (
收起)
0 有用 草木知春不久归 2022-12-23 12:12:34 广东
找了超级久,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港澳台文献要求只能在指定区域阅读限时而且不能拍照。可能是越不容易得到的就越珍惜。翻页的时候都有一种不舍的感觉。
0 有用 拟生态 2019-02-28 19:09:15
比较有史料价值的一本评论选集,关于马华文学相当重要的几篇旅台学者写的论文都有收录。读林建国的《为什么马华文学》,整篇论文强调的是对“马华文学乃中国文学支流”论的反驳,调动索绪尔符号学意义上的能指与所指来拆解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化(或中国性)之间的对等关系,因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连接是任意性,你不能仅靠中文指认中国性。而他同时又另辟一点,举李永平的《吉陵春秋》为例,指出:尽管李永平再三否认吉陵有马来西亚印... 比较有史料价值的一本评论选集,关于马华文学相当重要的几篇旅台学者写的论文都有收录。读林建国的《为什么马华文学》,整篇论文强调的是对“马华文学乃中国文学支流”论的反驳,调动索绪尔符号学意义上的能指与所指来拆解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化(或中国性)之间的对等关系,因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连接是任意性,你不能仅靠中文指认中国性。而他同时又另辟一点,举李永平的《吉陵春秋》为例,指出:尽管李永平再三否认吉陵有马来西亚印记,但他却无法否认乃至否决自身与马来西亚的联系,那是生命经验的原初场景,自命中国人的李永平,于是同样被拆解了。这也意味着马华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反操作。 (展开)
0 有用 你的小叶 2024-12-25 11:34:05 湖北
趁年末补一点已读,发现这本书我竟然一直没做过标记。估计也不会再打开了,但是华文文学的一把火一直燃烧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