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的书评 (19)

gespenst 2008-08-07 15:01:42

星期四下午寒風凌冽,而奧勃良同志或許是對的

社會體系到達其巔峰時,便應該識相的墮落,以期讓人能夠沉浸在那些便宜或者不便宜的杜松子酒中,達到欺瞞自己以認為“這世道易變”的感覺。先不說他們是否有錯,1984中最令人無法忍受的便是勝利牌杜松子酒的頑劣以及勝利牌香煙的掉絲。這兩個象征性的——幾乎是堅定的所指——...  (展开)
我唔係君少 2008-10-13 15:41:45

那個瘋狂而迷幻的1984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買這本書回來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本書.某日在書店見到那個跟我出生年份一樣的書名,突然就被吸引過去,翻了一下,雖然覺得作者的觀點會有點偏激,而且也不知道到底好看不好看,可是10元的定價實在太吸引,所以還是義無反顧地買回家. 一路看下來,看的我是那個血脈噴張熱血沸騰呀~...  (展开)
叹息的杏仁酥 2010-09-02 10:02:54

doublethink and newspeak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冒着开学还有一堆“正经书”没看的风险,我却自愿扎到这本书里。看完前5章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我必须马上看完的书。能读到一本“震撼”你的书不容易,就像在一个正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心境下遇上一位知己一样难能可贵。(当然这种状况是基于你不是每天都被震撼的假设上)...  (展开)
乡下人 2009-11-18 18:25:31

要不要承认二加二等于五——读《1984》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常常在想,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一干死去的作家们,假如活到现在,面对中国如今的境况,会做何感想。这种想法在我读罢奥威尔的小说《1984》后,凸现得尤为强烈。 睡席四年同学之前就和我在聊天中提到过这本书,当时没有在意,后来在网上,有意无意的就又撞见这个书名,留存...  (展开)
sabretooth 2009-06-16 10:45:08

Turn Left, and Go Straight to the End

通常很多小说开头总是比较难以让人迅速进入角色,要等到两三个章节后才柳暗花明,而对于在四十年代末期营造这整一个未来社会的1984来说,这种慢热就自然而然要十倍于普通的小说了。尤其是Newspeak字典当中的很多术语,如果不事先偷看附录里的详细解释A,B,C vocabulary,几乎就...  (展开)
飞鸟 2008-05-19 22:55:49

关于1984

我看的是网上下载的中文版,所以就贴在这里了 原写于2006年12月27日 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聊天,谈到关于感情的价格问题,情景有点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菩提争论爱情需不需要理由的那段对话,自然是无结果的.不过却因此想起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 <1984>我是一口...  (展开)
绿眼睛的小黑 2010-07-29 23:16:36

彻夜看完的

1984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书中残酷压抑非人的极权社会的生活,不在于那一切的虚伪,恐惧,残破和丑恶,而在于书出版后10年,作者死后5年以内,这剧本就真的上演了,精准的可怖的丝丝入扣的上演了,奥威尔是个让人不寒而栗的预言者。 经历了这一切的人30年后看到这本书,会顿时觉...  (展开)
十三哥 2010-08-05 09:30:29

追求自我救赎的完美人性?

相对于电屏的恐怖,自我内心的羁绊和控制才是我们完成自我救赎最大的敌人,单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改变国家制度,两个人也不能...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人性和反人性间,我们始终是饱受煎熬的...老大哥不可怕,无处不在思想警察不可怕,虚伪的兄弟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面对真...  (展开)
妈,他追我 2010-07-14 14:33:23

1984是终点还是起点

第一反应:它的内容与我的想象距离非常非常大! 对于作者,这是一部科幻……不对,这叫描述未来的小说。他极力描述自己内心对于恐惧越演越烈的担心和警示,书写的压抑吓人,我承认我是跳着看的。 1984对我来说只是出生年份,简单快乐。有时候还意味着广州一家叫茉儿贝克的糕点...  (展开)
MOMO画画 2010-07-25 22:58:46

没有比这更好或更糟的时代了

乔治威尔森在书中指出了语言的力量,并在附录详尽的描述了新语言的规则——如果思想活动都是语言构成的,那么控制语言就是控制了思想。 不得不说,1984也许就是政权的终极形式。每个人的力量被剥离,只有党存在。一个人是党,一千个人也是党。这貌似是民主的退步,但其实也许是...  (展开)
田坎插秧 2010-06-06 01:08:15

无限放大的恐惧感

第一次读书能让我感到后背发凉的,就是《1984》。高中的时候看这本书, 感觉最可怕的不是恐怖小说和电影,而是真实世界的血淋淋被掩盖的残酷事实和无形让人压抑的恐惧感。 我怀疑我没有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恍惚之间,似乎一切都是虚幻。  (展开)
熊猫呵呵 2010-05-29 23:40:45

其实乐观

就如同书里面提到的 告诉你你所知道的事情的书 是好书 而作者没有做自圆其说的工作 更是点睛之笔 个人觉得作者 不存在对未来的迷茫和绝望 将大家都已知道的道理反过来写 锻炼了头脑后却不存在副作用 蛮好的  (展开)
stellia@x 2009-09-25 19:27:34

1984 over

George Orwell 著名作家 Animal Farm 政治寓言 本来只是些散落在脑海里的词,没想到最后循着王小波的杂文连到一起。 之前英文课上有一篇课文 WhyIWrite,为应付考试很仔细地读过,作者讲到如何走上这条路以及写作的四个目的,出于自私的目的,审美,记录历史,或者表达政治...  (展开)
谁家少年 2011-05-17 21:20:36

可悲可叹

看到1984,就仿佛昔日的苏联就在眼前。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前几天发生的“我爸爸是李刚”,药家鑫杀人案,感觉现在所处的社会就是你有权你就是王者。人性,人权都处在阴暗的不为人知的监视中。看98的图卦,看着看着就觉得突然难过起来。不知道生活在这个社会还有没...  (展开)
tiantian 2010-09-27 16:25:14

一本读了之后觉得很恐怖的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想任何读了这本书的英国人都会anti-社会-主义了。不过按照我的思路,一切思路手段皆可相通,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也能搞出水门事件来。我想起《如果·爱》里面的一句歌词:世界本就邋遢,还有什么可怕。这么想着,也就不觉得恐怖了。 或许大家失去后才知道,独立思考精神和怀疑...  (展开)
Mia 2010-09-06 14:30:30

看的我一阵发冷

文字的力量,就是你在可能一些简单的字眼里,能够发散更多,读的时候,那种冷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找一件厚重的衣服披上,可是还是觉得发冷,那种氛围,那些想要呐喊但又不敢呐喊的人们,那个把抗争的勇气都磨去了的世界,真的好可怕。  (展开)
claudia 2010-09-03 09:03:51

……

如题 天性灵慧+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1984》面前真什么都不是 依靠以上两者形成的作品 再优秀 拿出来也会害臊  (展开)
Hello 2010-09-01 17:24:30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我试图去评论这本书的时候,被这种感觉强烈的充斥着。 说来可笑,初读时,老大哥的面目如此鲜明——粗犷的面部线条,浓密的黑胡子,一个结实有力的中年人,可到了我开始动笔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却需要从新翻到开头,来寻找老大哥的形象描述了,我以为深刻记住...  (展开)
Potomac 2010-09-01 11:04:59

这是老大哥的时代

大学时看过中文版,现在又把英文版看完了。看完后,觉得董乐山翻译的不错,奥威尔的英文水平很棒。无怪乎,economist的写作指南里, 要求参考奥威尔的写作风格。简洁,深刻,冷峻而平实。读1984,就像在看英国版的《推背图》,精准的谶语和预言昭示了这个“最好的时代”。 行...  (展开)

订阅1984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