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收录了刘小枫的8篇随笔。
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这本书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刘小枫简介:男,1956年4月生,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兼任博导)。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史、德国近现代思想史;目前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古希腊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希腊语文学、古典拉丁语文学、德国近现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学。目前担任外国哲学、宗教学...
刘小枫简介:男,1956年4月生,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兼任博导)。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史、德国近现代思想史;目前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古希腊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希腊语文学、古典拉丁语文学、德国近现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学。目前担任外国哲学、宗教学及西方哲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美学硕士点硕士生导师。
目录 · · · · · ·
前记
引子:叙事与伦理
丹东与岐女
思想界的刑事侦探毕希纳
丹东之死是因为断头台变成了礼拜堂?
妓女玛丽昂的感觉
道袍的国家还是体现个人身体曲线的国家?
同一个身体的痛苦和享乐
用身体为身体称义引致的绝望
丹东之死与毕希纳的伤寒
牛虻与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
《牛虻》讲的是革命故事?
宗教、革命与“私人的痛苦”
革命故事的讲法与伦理
我不肯再“把身体借给他用”
误会是生命的自然状态
我其实是个极端的女人
“你不该蔑视一颗破碎的、痛悔的心”
我就是无辜的人民
天亮以后
沉重的肉身
卡吉娅身体的丰盈和阿蕾特身体的沉重
托马斯的命运与两个女人的身体
萨宾娜颠覆“美好”的幸福
“美好”意识形态或无数的这一个身体
身体感觉的差异来自灵魂还是身体?
特丽莎身体的沉重与托马斯对个体命运的理解
特丽莎身体的哀歌
性感 死感 歌声
是否有谁睡在萨宾娜身边?
身体与自己的影子
影子的热情与身体的单薄
薇娥丽卡怎样体知自己的已死
薇娥丽卡性感的忧郁
命运中的那根生命的细线
从忧伤中偷窃性感
性感的歌声出自孤独的灵魂
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的小路
小说叙事与现代伦理
现代小说兴起之谜
自由主义小说伦理
人义论的叙事伦理
幽默神圣清洗道德归罪
在道德相对性中沉醉
兴奋的伦理价值
行走在生存雾霭之中?
一片秋天枯叶上的湿润经脉
卡夫卡的小说和他的婚事
卡夫卡为什么要同自己不喜欢的女人订婚?
卡夫卡的罪与恶及其救与赎
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
人民事业生活中极有可能的偶然
人民伦理生活中黏液般的双重无奈
红色伦理和白色伦理的欠缺
蓝色伦理的脆弱
只为了一个人一生中仅持续了五分钟的亲吻
艰难的自由伦理
无法追究的个人性情?(《十诫》之五)
平安夜我该与谁在一起?(《十诫》之三)
偷窃亲情?(《十诫》之七)
我想信任却没有能力(《十诫》之九)
虚构的亲情?(《十诫》之四)
不可模仿自己没有的激情(《十诫》之十)
谁可以替我选择?(《十诫》之二)
人生薄冰上的“除我以外……”(《十诫》之一)
不可冻结的负疚(《十诫》之八)
不可玩耍的情感……(《十诫》之六)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沉重的肉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沉重的肉身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沉重的肉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0 条 )




《沉重的肉身》之三——用什么对抗死亡?

-
吃饱了撑着才 (抱朴持中 心火不灭)
缘分是在生命灾难中出现的。 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爱就破碎了。要在此世中爱,就得甘愿成为碎片。爱就是对成为碎片的生命热情和理想有信心和盼望,对它永生不悔。……爱的碎片只是生活中的诸多碎片之一,然而,却是唯一可以支托偶在个体残身的碎片。 我不相信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总在为争取自由而奋斗,也果真争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尤其是外在的自由……即便如此,我仍相信我们是自己激情、生理状况与生物现象的囚徒。 虽然...2012-10-23 16:07 7人喜欢
缘分是在生命灾难中出现的。 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爱就破碎了。要在此世中爱,就得甘愿成为碎片。爱就是对成为碎片的生命热情和理想有信心和盼望,对它永生不悔。……爱的碎片只是生活中的诸多碎片之一,然而,却是唯一可以支托偶在个体残身的碎片。 我不相信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总在为争取自由而奋斗,也果真争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尤其是外在的自由……即便如此,我仍相信我们是自己激情、生理状况与生物现象的囚徒。 虽然我的上帝从来不说话,但他一直在我心里。 偶在个体是一个从无中被创造出来又注定要衰亡的生命,但这不是个体人的道德秩序可以无所依凭和无需承负其伦理结果的理由。 自由主义伦理观要求个人对自己的伦理选择必须自己承担责任,不可推给道德规诫。基斯洛夫斯基说:“我想要表达的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抉择,并对其负责。”在可能性中做出抉择,才是自由的人。自由伦理不是干脆等于个体欲望的实现,而是个体欲望在从自身的潜在向可能如此的在的实现过程中的能够选择。在道德可能性的选择中,个人的自由伦理就出现了。所谓自由论不是自如,而是个人承负自己的伦理抉择。 于是,个体欲望的任何选择都是一次生命的冒险。一个女人要找这世界上最好或自己最喜欢的男人做丈夫,她唯有相信自己碰到并选择了的这个男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或自己最喜欢的男人,她的这一欲望想象才会圆满;而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比这个男人更好或更让她喜欢的男人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相信在这里为可能性的选择提供信念性的支撑,可以让人不至于心死于遗憾。要是一个人在可能性面前老是选择不定,就会因为生命时刻的延误而患上至死的忧郁症。……自由伦理的艰难也在于选择幸福时的艰难。 不可轻浮。
回应 2012-10-23 16:07 -
大椰子 (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奇特)
论坛 · · · · · ·
“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一典源于? | 来自丑奴儿 | 2019-10-20 | |
请问爱欲的父母是谁?丰盈与贫乏。怎么理解? | 来自事如春梦了无痕 | 2019-02-25 | |
书评影评人评集 | 来自Huojiezi | 2014-08-10 | |
刘小枫是基督徒吗? | 来自OLIVIER | 7 回应 | 2014-06-11 |
有没有人觉得这本书把自由主义搞的很肤浅啊 | 来自[已注销] | 7 回应 | 2013-12-1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华夏出版社 (2004)8.7分 4981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华夏出版社 (2015)9.2分 428人读过
-
暂时无货, 9天前曾上架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9.0分 535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12)7.8分 8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沉重的肉身的评论:
feed: rss 2.0
87 有用 晓 声 2008-05-12
把这本书当作文艺书来读是天大的误解。这本书里刘小枫所要真正处理的是从人民伦理转向自由伦理之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什么叫沉重的肉身?我们知道,基督教认为人的灵是轻盈而向上的,人的肉体则有欲望,是把人的灵魂往下拉的,因此人的灵魂正是被肉体所玷污的。而沉重的肉身的深层含义就是指那个轻盈的灵魂已经不复存在,也即神义论被人义论所取代。现代人所能够拥有、所能直接感受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后现代之所以如此关... 把这本书当作文艺书来读是天大的误解。这本书里刘小枫所要真正处理的是从人民伦理转向自由伦理之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什么叫沉重的肉身?我们知道,基督教认为人的灵是轻盈而向上的,人的肉体则有欲望,是把人的灵魂往下拉的,因此人的灵魂正是被肉体所玷污的。而沉重的肉身的深层含义就是指那个轻盈的灵魂已经不复存在,也即神义论被人义论所取代。现代人所能够拥有、所能直接感受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后现代之所以如此关注身体问题,也与此有关。也正是如此,现代人的欲爱已经不同于古典的情爱。人们的感情已经从家庭、政治与传统中解放出 (展开)
0 有用 Praetoria 2015-06-21
1 有用 眠去 2008-01-03
心头大爱。
3 有用 伯克希尔 2016-02-24
看完本书,一桩历史疑案(?)终于得解,大学时代班上有位文艺脱俗气质出众的男同学,他总在看卡夫卡和昆德拉并且不断安利《十诫》,时过境迁,我敢说当年他一定读了这本书。要说我自己,少年无知时候看了肯定给五星,现在再看,这是理解伦理学正确的方式吗?
11 有用 Cassie 2015-06-01
刘小枫说话能简明点嘛?我等学渣看着好累。
0 有用 豆豆老人 2021-03-07
80年代骗炮最佳书籍
0 有用 [已注销] 2021-02-24
虽然他一直在被黑,但是这样的非学术的文字写得还真挺不错。实力不够,不够专业,只能看懂个80%,有些关于基督的、伦理学术语、欠然、xx性还是不能理解,不过他对于米兰昆德拉、卡夫卡的解析都非常透彻(或者说很有自己的想法),文章排列也很有意思,丹东之死放在了前面,并贯穿了全书。虽然牛虻、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感觉有点解读过度,但是确实看得最爽的。还记得三年前翻开乱花了一节就继续不下去了,现在可以翻完也是有进步... 虽然他一直在被黑,但是这样的非学术的文字写得还真挺不错。实力不够,不够专业,只能看懂个80%,有些关于基督的、伦理学术语、欠然、xx性还是不能理解,不过他对于米兰昆德拉、卡夫卡的解析都非常透彻(或者说很有自己的想法),文章排列也很有意思,丹东之死放在了前面,并贯穿了全书。虽然牛虻、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感觉有点解读过度,但是确实看得最爽的。还记得三年前翻开乱花了一节就继续不下去了,现在可以翻完也是有进步哈哈,期待以后的重读。 @2015-11-20 22:14:44 (展开)
0 有用 The E 2021-02-18
非常粗略的读完,没啥感觉
0 有用 爬行钢炮 2021-02-16
所以,刘小枫的名声到底是怎么“臭”的?
0 有用 王子洮 2021-02-16
没看过基斯洛夫斯基、丹东之死像在读天书,建议先有文本基础再来。(三问自己怎么可以不看基斯洛夫斯基???)总之是那种“嗨的人很嗨,抓不到嗨点只能走马观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