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与历史的诡计 短评

热门
  • 2 七七|烂柯人bot 2013-11-01 08:49:21

    这套书编得相当精细,小论文集,中英对照,推荐!这本主要讲跨语际实践和历史记忆的方式

  • 1 苦琴酒 2018-10-03 23:28:04

    第一,三篇好看极了,其他几篇也各各有物

  • 0 花蘑 2014-12-18 23:35:10

    作为一种方法的印度。同题论文提到几处很有意思的社会文本(果然还是喜欢听故事。

  • 0 鐘綠 2016-02-24 06:29:54

    好想去印度。

  • 0 林下何须问 2021-11-26 17:53:05

    内容短小精悍,就是字太小看得实在费劲

  • 0 溪山 2021-10-16 18:09:01

    provincialize the Europe

  • 0 法厄同 2022-05-27 09:33:40

    观点确实足够犀利:非西方的第三世界国家/文明还没有建立自己的语料库,始终在用一套高度欧洲中心主义的语言和思维进行思考和言说。对于本土社会政治的理解不仅无法使用“自己”的语言(尚待发明),在高度欧洲中心主义的史观下,一切都被绕进了“现代化”、“进步”、“资本主义”,历史进步的叙事中。而“公民”、“权利”这样的话语在被印度早期的民族主义者从英国和欧洲继承来时,也不过照葫芦画瓢习得了一种“没有英国人的英式治理”。作者认为印度本身或许并不会适用于黑格尔式的欧洲史观,书写历史也未必要先从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开始,知识界的解殖民才是一切去殖民的基础。扣一星是因为有点矫枉过正,个人也很抵触文化本质主义,尤其是现在这个语境下。解殖民太容易成为一些东西的背书了,后者有时候比全球化还让人痛苦。

  • 0 Xiu 2024-01-14 20:08:06 日本

    查卡拉巴提是多年来一直想读未读的作者之一,这两天出于论文之需终于拜阅,南亚学者对欧陆当代文献的把握和化用令人尊重。主题并不陌生,不过作为一门已经在西方学术建制内被接受的学术产业,后殖民的批判性今天多少显得可疑了。

  • 0 Vonjamin 2023-03-13 21:14:38 浙江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之一,重读。很可惜的是《地方化欧洲》至今也没有中译本。

  • 0 象倌 2023-01-11 23:47:24 浙江

    几乎读不懂。观点能有感受。惭愧惭愧

  • 0 有恒先生 2025-04-10 20:57:46 江西

    总感觉作者对论述逻辑不是很清晰,思想也未见得超过西方和东亚学者已有的研究,考虑到这套书的学术意义,可加一星。 迪佩什通过回顾印度被殖民时期的文化生活,批判性地指出了第三世界与帝国主义以“共谋”的方式打造了民族国家-现代性的神话。为解开这一“历史的诡计”,作者提出了“地方化欧洲”的思想方法,实质上就是在已经由竹内好提出过的“多元现代”“(拒绝实体化的)非西方作为方法”等理论基础上,增加了对“政治化公民”和民族主义的批判,可仅就这两点来说,在对最初的群众运动进行非现代、非民族的“纯洁性证明”时,不也正通过一种本土主义的民粹话语暗示了一种更富有技巧的民族主义吗? 民主的两种模式总结的很漂亮,学习一下。

  • 0 Answer Lu 2025-05-16 16:26:49 上海

    14%不感兴趣

  • 0 yannnnnn 2021-01-03 12:57:37

    一半是英文原文,性价比问题。一小段里同时出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transition被译成了演变,还有一些,翻译问题。

  • 0 伊娃的波娃哥哥 2021-01-07 22:11:05

    地方化欧洲的提出者 第一篇作为机遇的滞后对于“重复”的理解是真的很晓畅了

  • 0 Luna96 2019-07-08 16:48:51

    2019.07.08 面向不可能寻找可能性。作为一种“姿态”。2019.10.16 在后殖民医疗史研究中的查卡拉巴提:梁其姿在《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借“将欧洲外地化”以思考中国的“现代性”/“近代化”,并进一步提出,要尝试将“中国外地化”,把目光放在地方政府、地方社会、甚至地方家族上,从中看到传统社会的理性与稳定性,以及独特组织能力与创新活力,从而避免把“中国”这个大的概念把史实过于简约化,具体而微地重建地方或区域史,从中呈现复杂的“近代性”。这两种provincializing的路径,或许分别是找到“中国”主动性与“地方”主动性的门径。这再次提示了南亚学者的后殖民理论对中国后殖民研究的强大启发性与作为思想资源的潜力。

  • 0 🦨🦫 2021-09-02 12:54:15

    读的是老版本,编辑粗心,很多小错误,不知道这版修订过来没有

  • 0 后商 2024-07-26 22:26:23 北京

    无论是庶民研究还是地方化欧洲项目,查卡拉巴提的实践都不同于总在这里上演的回顾总结徐徐,所以他相当融合地将先锋性诉求与哲学记忆补充为某种公民叙事,(是啊,现在正在经历的不正是个哲学散文的时代吗?),所以我也很期待有一天可以像他这样分析梁启超与流行文化。

  • 0 智术师 2021-06-27 21:22:37

    后殖民主义研究必读书目。

  • 0 吴衢 2025-02-03 08:51:57 英国

    在这个系列里这本算是比较难读的了,用了很多复杂的学术语言,不过因为讲了一些故事所以还是能读下去。整体感觉还是在处理无法独立地去概念化和安放“庶民”的问题,同时反思现代性叙事对历史学的影响。结论性的东西不多,《博物馆》那一篇倒是很有意思,可能是最清晰且有趣的讨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