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 郑云
出版年: 2007-8
页数: 169
定价: 17.00元
装帧: 平装 32开
丛书: 巨擘书库·库切核心文集
ISBN: 9787533924737
内容简介 · · · · · ·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最早的小说《幽暗之地》初次展露了善于移情的艺术才能,这种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异质文化中间,一再进入那些令人憎恶的人物的内心深处。小说描写越南战争期间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物,挖空心思要发明一套攻无不克的心理战系统,与此同时他个人生活却糟糕透顶。此人的奇思异想与一份十八世纪布尔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险报告并列而述,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遁世方式。一者是智力的夸张和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另者充满活力,是富于荒蛮气息的生命进程,两者互为映照。
作者简介 · · · · · ·
J.M.库切(J.M.Coetzee 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
J.M.库切(J.M.Coetzee 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7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J.M.库切的小说以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为特色。然而,他是一个有道德原则的怀疑论者,对当下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给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以知性的诚实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础,使自己远离俗丽而无价值的戏剧化的解悟和忏悔。
他的自传体小说《男孩》主要描写了父亲的人格屈辱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分裂。但小说同时展现了南非老派乡村生活的奇妙场景,以及布尔人和英格兰人之间,白人和黑人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在续篇《青春》中,作者冷酷地剖析自己,刻画了一个以古怪的方式祈望获得他人认同的年轻人。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幽暗之地"试读 · · · · · ·
我叫尤金·唐恩。我不得不那样。开始吧。 一 是库切让我修订我这篇文章的。它让他觉得如鲠在喉:他想让它文笔别那么冲,不然就干脆删了。他不想我碍手碍脚的,这我明白。我正在对付这个有权、友善,但是平庸而无远见的家伙。我怕他,但鄙视他的盲目无知。我应该有更好的待遇。可我现在是在这位主管大人的大拇指底下,在他面前,我的本能反应就是溜须奉承。我对我的上司总是俯首听命,而且...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这生动丰富然而渐次枯竭无趣的梦幻里,在我返回的现实世界中,我都以一个蛮荒的驯服者向前。 在蛮荒之中,广袤的空间和孤独已使我混沌一片了。我感知空间时,五个感官从身体向外,却像进入了真空。耳不能听,鼻不能嗅,舌不能尝,皮肤也不能感知。烈日照在身躯上,皮肤和肌肉全裹在炎热之中,皮肤陡然向外感知,可四周皆是阳光。唯有眼睛具有力量,眼神不受羁绊,四达穹野。其他知觉变得麻木鲁钝,而视觉却收放自如。我是行空的观察之目,掠过蛮荒之地,万物尽收眼底。我是蛮荒的摧毁之神,越过大地开辟出通衢大道。我的视线无所不及,我是万物之主。多么孤寂啊!每块岩石,每丛灌木,每只可悲的勤劳的蚂蚁,无不一一辨识,它们都不是我,是些什么呢?而我是个透明的曩体,内聚一颗充满想象力的隐秘的心,拿着枪。 枪代表了你自身以外的借以生存的希冀,枪是此次征程中抵御孤立无援的终极防身之物,枪是我们与外界之间的调停人,因之是我们的救星。枪支所传递的信息是,外面的世界不过如此,没什么可惧怕的。枪支使我们不再忧虑我们身躯内中的生命,它把我们需要的证据献于我们我们的脚下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有死亡因而才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我携枪驰骋荒野,眼光敏锐。我杀戮大象、河马、犀牛、野牛、狮子、豹子、豺狼、长颈鹿、羚羊、各种各样的鹿、各种各样的鸟,还有野兔,还有蛇。在我身后是堆积如山的毛皮、骸骨,不可食用的软骨和排出的粪便。所有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奉献给生命的另类的金字塔。这是我一生的成就,是我不倦地在证明这些死者为异类,因之其生命也是异类。一丛灌木,无疑是有生命的,可是从现实的观点看,枪对于它们却无能为力。我本人有别的办法能十分有效地把灌木和树木的死亡变成生命的赞歌。比如采用丢一个火种的办法即可。但是对于一支枪,把子弹射入树身毫无意义,树不流血,安然不动,在树的里面生命仍在延续,而外面仍为树。它就长在那儿。而对于一只在你脚前喘着气垂死的野兔来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6页 -
遭他们驱逐之后,我在荒漠上行走,犹如幽灵。他们的死验证了我的存在。我并不比别人更性嗜杀戮,只是担当起一个扣动扳机的人,为自己也为我的同胞做出牺牲而扮演了这个角色,实施了我们大家全都渴望的事:杀死那些黑人。 我们都负有罪孽,无人例外,霍屯督人也包括在内。他们死于我的手,可天晓得他们是死于什么他们自己犯下的令人难以想象的罪!上帝的判决就是正义,高深莫测,无可指责。上帝的仁慈并不关乎美德,我只是历史手中的工具。 我会遭天谴吗? 我也害怕死亡。在难眠之夜盘算匆匆飞逝而过的七十年光阴的得与失,设想着寿终正寝之时,在他们那干净整洁的台子上,仵作的下手将我开膛破腹,摘下我一辈子珍藏的五脏六腑。(它们会到何处去?我想。会将它们扔给吝啬的肮脏小人吗?) 可事实真相是,我的死亡故事只不过是吓唬吓唬自己的冬天的故事罢了,为使毯子裹得更加舒适一些而已。没有我的世界不可想象。 另一方面,一旦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你会发现我并非一味眷恋生命。我已洞悉了自己,在感召的指引下,我会穿越自我那永恒的隧道回归。我也认可和持有这样的观点:就像普拉杰,就像阿多尼斯,就像大坦布尔和小坦布尔,就像那马夸人一样,我也是多余的人。目前,我还不想持有这样的观点,但是当那一天终于来临时,你会发现无论我是活着抑或已然死去,无论我曾生活过还是根本就没来到过这个世界,这一点对我从来都不重要。我有其他事情要考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44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幽暗之地"的人也喜欢 · · · · · ·
幽暗之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野蛮是一种生活方式——库切《幽暗之地》微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读过《幽暗之地》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库切的小说,也是库切作于1974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报告、讲述、后记、证词附录等不同文体构筑起整部小说。结构新奇,形式‘先锋。卡尔维诺说:“第一本书或许是最有分量的,或许你只要写那一本就够了。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有巨大的冲劲... (展开)
开库切心理分析之先声——读《幽暗之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和最新的《耶稣三部曲》比,《幽暗之地》作为库切最早的作品,从心理分析到叙述方式,无疑要青涩得多。那些拔高《幽暗之地》价值的评论,皆有吹嘘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库切在《幽暗之地》中对人性的探析,成为其作品一以贯之的风格,延续几十年,不断向人性幽暗的纵深之... (展开)
记忆的迷宫中并不存在对于当下的解释

太好看了!!!内心的对话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7.8分 234人读过
-
Penguin USA (1985)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7.6分 112人读过
-
Vintage Books (200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所有事物在你之中沉没 (Irgendwann)
- 经典印象·浙文社 (everveil)
- 书虫私人藏书之我的诺贝尔之旅 (bookbug)
- 想读的书-现代/国外 (bu6g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幽暗之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as Rätsel 2015-05-08 15:32:24
思辨、深邃……J·M·库切早期作品
0 有用 浅尘尘 2011-07-20 10:41:38
绝望让人丧失力气至人性
0 有用 空羽 2009-09-01 09:35:18
典型的库式幽默。
0 有用 candyme 2013-05-18 16:41:39
《计划》太过意识流,不太习惯。不过这种从异质人的心理视角描写所观看的世界的手法很有趣。大卫米切尔的《幽灵代笔》中的第一故事也是采用这种手法,所以米切尔那本书还受到库切影响?
0 有用 J.M.河童 2015-08-11 13:29:55
库切处女作,囫囵吞枣看完,因为不是很喜欢这本的主题和风格。库切厉害的移情能力在这本处女作中可见一斑。
0 有用 女婳 2022-11-20 17:46:01 浙江
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政治与历史的联系过于紧密,对于我来说,理解有些艰难,只能单纯从情感和写作技巧上去欣赏。库切专心去共情、代入自己极其厌恶的人,并把自己微缩成配角放置在一个略显空无的角落,这种写法很柔软。而两部分如果简单分为心理的暴力和行为的暴力,是否两端的重量有一点点不平衡?我感觉前部分的表现力为没有后部分强,在这种比较极端的结构中,不太安定,不过文中文的形式多少有化解这种感觉。只能再次感慨,... 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政治与历史的联系过于紧密,对于我来说,理解有些艰难,只能单纯从情感和写作技巧上去欣赏。库切专心去共情、代入自己极其厌恶的人,并把自己微缩成配角放置在一个略显空无的角落,这种写法很柔软。而两部分如果简单分为心理的暴力和行为的暴力,是否两端的重量有一点点不平衡?我感觉前部分的表现力为没有后部分强,在这种比较极端的结构中,不太安定,不过文中文的形式多少有化解这种感觉。只能再次感慨,这样重重叠叠的形式,实在柔软幼弱(指躲躲藏藏的作者),而我就喜欢这种。 (展开)
0 有用 麦当劳动局 2022-08-05 23:50:21
“我以为库切会救我但是我明显错了” yah dah // 好奇只是不经意提到的japanese也要翻译成日本鬼子是信达雅吗?还有抗议为什么序啥都说,就是完全不提库切花大篇幅议论的性别议题?这也不是光库切这一本书出版的这一个出版社选的这一位男学者这样写介绍分析了。扣分扣分
0 有用 七弦松风 2022-06-25 17:07:57
三星半。疑惑库切是不是有点人类学背景。这倒不是说他的作品具有多大程度上的社科意味,而是暗示他的文学作品看起来跨学科色彩浓厚,并非单纯的文学作品。个体而言我不太欣赏吧
0 有用 豆友255218495 2022-05-27 02:16:51
彼时那场把个人欲望和自我表演推向极致的盛宴,如今看来居然只是畸形爱国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装盘。比剧情更荒谬的,只有书本外的世界,虚伪又诚实。
0 有用 青岚 2022-05-11 16:13:27
@2018-09-28 10: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