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周代南土,既是一个时代概念,也是一个空间范围。从时代上讲,它包括西周、春秋和战国3个时期,起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迄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前后经历800余年。从空间上看,它包括南阳盆地和淮河上中游两个地区,西起秦岭南坡的汉水支流丹江流域,东至淮河中游今安徽寿春一带,南以汉水和桐柏、大别山脉为限,北抵汝、颍、涡诸水上游的今河南汝阳、禹县、太康、永城一线,即文献所载的周王朝南部境土。
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及实地考察相结合,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和地图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不同的层次,对周代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各诸侯国的族属来源、历史发展、地理变化和文化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弄清他们各自汇入楚民族的不同时时期和为后来楚文化的形成、发展所提供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而探讨这两个地区在出国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中的...
(展开全部)
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及实地考察相结合,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和地图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不同的层次,对周代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各诸侯国的族属来源、历史发展、地理变化和文化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弄清他们各自汇入楚民族的不同时时期和为后来楚文化的形成、发展所提供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而探讨这两个地区在出国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楚国在这两个地区的长期开发、经营中所作出的贡献。
徐少华乃石泉弟子,本书为石泉著作《从春秋吴师入郢之役看古代荆楚地理》的吴楚边地研究之楚地边境研究详实版。
为了下编楚边疆进退来读的,但论题读的不多暂时不敢置喙。21年中西书局再版没有增补,因此随这样的大问题没有收纳。上编江淮流域国家材料收集简介概览方便。
所受启迪真的太多
关于楚国一路东进的历史,又以南阳盆地与江淮古地理尤为精彩,铭文,文献与推理相得益彰。
长期身处史学倾向特别严重的考古学科环境下,有时会特别讨厌“证史”这个最终目标,连带着专业方向的选择都会尽量避开“有史可证”的时期。随着学习与理解的加深,认识到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置于一个相对具体的时间与空间,或许更有利益它的文化阐释与重构。
书名可以稍作修改,加上楚国北部疆域的变化研究。整体来说徐老师这本书十分不错,内容很扎实,融合了先秦史、历史地理与考古学。历史地理的论述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其老师石泉先生的影响。
徐老师的博士论文,大致看过,徐老师严格继承了其石泉老师的研究方法,考证严密精细!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俨然成为经典,研究楚文化绕不开这本著作!
> 更多短评 8 条
> 11人在读
> 31人读过
> 227人想读
订阅关于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韧勉 2017-04-17 20:42:32
徐少华乃石泉弟子,本书为石泉著作《从春秋吴师入郢之役看古代荆楚地理》的吴楚边地研究之楚地边境研究详实版。
0 有用 呐 2022-03-07 11:11:17
为了下编楚边疆进退来读的,但论题读的不多暂时不敢置喙。21年中西书局再版没有增补,因此随这样的大问题没有收纳。上编江淮流域国家材料收集简介概览方便。
0 有用 攬螢 2017-05-28 00:01:34
所受启迪真的太多
0 有用 乘风破浪 2021-02-08 12:14:32
关于楚国一路东进的历史,又以南阳盆地与江淮古地理尤为精彩,铭文,文献与推理相得益彰。
1 有用 ivy5846 2019-06-20 10:29:46
长期身处史学倾向特别严重的考古学科环境下,有时会特别讨厌“证史”这个最终目标,连带着专业方向的选择都会尽量避开“有史可证”的时期。随着学习与理解的加深,认识到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置于一个相对具体的时间与空间,或许更有利益它的文化阐释与重构。
0 有用 呐 2022-03-07 11:11:17
为了下编楚边疆进退来读的,但论题读的不多暂时不敢置喙。21年中西书局再版没有增补,因此随这样的大问题没有收纳。上编江淮流域国家材料收集简介概览方便。
0 有用 乘风破浪 2021-02-08 12:14:32
关于楚国一路东进的历史,又以南阳盆地与江淮古地理尤为精彩,铭文,文献与推理相得益彰。
0 有用 万历四十六年 2020-05-08 23:26:37
书名可以稍作修改,加上楚国北部疆域的变化研究。整体来说徐老师这本书十分不错,内容很扎实,融合了先秦史、历史地理与考古学。历史地理的论述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其老师石泉先生的影响。
1 有用 ivy5846 2019-06-20 10:29:46
长期身处史学倾向特别严重的考古学科环境下,有时会特别讨厌“证史”这个最终目标,连带着专业方向的选择都会尽量避开“有史可证”的时期。随着学习与理解的加深,认识到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置于一个相对具体的时间与空间,或许更有利益它的文化阐释与重构。
0 有用 匆匆 2018-11-06 17:10:12
徐老师的博士论文,大致看过,徐老师严格继承了其石泉老师的研究方法,考证严密精细!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俨然成为经典,研究楚文化绕不开这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