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的书评 (9)

瘦竹 2008-04-05 04:23:46

一个从来没有活过的人的死

格里耶死后,我突发臆想,如果卡尔维诺不是在二十多年前去世,而也是2008年去世,那他死后会享受什么样的待遇?他们两个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生,格里利1922年,卡尔维诺1923年,都是学农的出生,都做过很长时间的编辑,都对小说的形式进行了尽可能多的探索,而...  (展开)
至秦 2011-04-01 19:28:40

钱佳楠:迷宫——从卡夫卡到格里耶(【读品】105辑)

格里耶从创作小说伊始,就在与他所处的伟大传统相对抗,即,“巴尔扎克的小说观”。法兰西传统的价值观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于他们可以对超过三十年的《尤利西斯》和《城堡》,以及超过二十年的《喧哗与骚动》所视无睹。因此,格里耶也不过将评论界奉送给他的标签“新小说”,视...  (展开)
Gloria 2014-08-30 23:27:32

只是个学渣的读后感

状物当先而人物退后,线索尚存而故事解体,静态内省多于动态行为。这几句话来概括《橡皮》是最好不过的。 首先,《橡皮》披着侦探小说的外衣,被杀者杜邦教授、凶手及其组织、侦察者与警察、目击者等等,有侦探小说的要素,但完全没有侦探小说的氛围,整个小说你的目光所及大部...  (展开)
hollowskin 2008-03-10 09:31:21

头脑

从时间顺序来说,先看的是这一本,前言说它看上去像一部侦探小说,那只是一个故事外壳,因为谜题率先就被说破,之前就把谜底戳穿,这说明作者小说的目的并不在于悬疑,而是知道谜底后一系列的空无的语言,这样的叙事非常令人着迷,所以它不会是一本侦探小说,而是一部新小说。...  (展开)
林绮童 2008-07-12 17:50:13

真相远比未知之迷更吸引。

与其说这是一本推理悬疑小说,不如说是一本人心之丑陋面大揭秘,当然这是我的一面之词。每个世纪都有不同的世纪论调产生,而二十世纪,显然是最具有不可阻挡的步调向着阴暗走去。 如果知道真相了,反而会因为不明白为何会这样而喃喃自语,咄咄怪事的人间让人以为自己追寻的一直...  (展开)
小铭同学 2020-04-17 10:34:37

手法不错,但有点过猛僵硬。

罗伯格里耶 很早就知道但一直读不下去的一个作家…起初知道他是因为他不喜欢巴尔扎克,正巧我也不喜欢那老头。现在我才知道他不喜欢的原因是“反对传统的以人物和故事为核心的小说结构”反对人本主义统治小说的思想,但我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那老头啰嗦…… 看完了罗伯格里耶还...  (展开)
高有才厂长 2007-10-21 14:58:48

我最喜欢的中篇小说

我一向最推崇现代派的小说,因为其结构完整(相对后现代而言)立意深远(相对古典派而言). 就好似这部<橡皮>.结构首尾应照,字字句句环环相扣,得侦探小说之精髓而又以嘲噱之姿凌然其上. 最难得是格里耶的文笔不似其他法国作家,非常之简洁.我对法国作家略嫌浮夸的格调一直不怎么感冒...  (展开)
影随茵动 2008-10-23 22:17:16

橡皮擦掉的仅仅是文字

买这本书的时候有过再三的犹豫,不厚的书价格也算不上便宜,16的开本,长宽的比例却与普遍的书有很大的区别,《橡皮》这个名字很吸引人,但是法语的文学我有点抵触。封面做的很朴实,几句话却很抓人,跟我一块买书的老妹,从来不看纯文学类的书,她说在我买的这几本书里面,...  (展开)

订阅橡皮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