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与批评 短评

热门 最新
  • 45 大灰狼 2013-11-14 14:17:51

    文学理论烂熟于胸,往电影移植如信手拈来

  • 35 太空发呆 2012-12-19 12:13:05

    当代相当崇拜的女性,要做电影人怎么也得做到她这个份儿上吧。

  • 17 Kuhn 2012-09-15 13:39:34

    受不了这种语言表达风格,非中非西,太蹩脚了

  • 10 一只麦麦 2010-01-31 14:00:10

    这是学院派。。

  • 24 Ion 2020-10-06 01:04:59

    校图书馆常年热门借阅前三名,戴老师好火啊,去年一直想借都没借到,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反倒被我借到了。和后来出的第二版《电影批评》的差别仅在于,这一本的文本细读上有两篇分析《高跟鞋》和《夏日暖洋洋》的文章不曾出现在第二版《电影批评》中,后一本有两篇分析《人•鬼•情》和《盗梦空间》的文章前一本没有。另外就是这一本的绪论部分很赞,把电影理论的诞生的历史背景,电影批评涉及到的一些最最重要和基本的理论前提都做了一番梳理,值得反复阅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在影片分析的文章下面都会有脚注,注明一些引文的出处,这点比较好,适合做延伸阅读或互文阅读,而《电影批评》中则没有脚注。

  • 5 失控芭乐 2011-02-02 17:50:39

    一种解读路径的设定,无疑带有极大的理论预设性,这种预设造成了理解的封闭状态,因此电影理论批评与电影作品本身的多义性和开放性是相悖的。理论的深奥也将其与一般读者隔离开,成为难以走出书斋的怪人,因此它的实践意义更加微小。我想说这本书真的不好读,肢解电影也毫无美感,但如果耐心咀嚼完,你将获得几种看世界的新角度。趣味和思想,有时真是不可兼得。

  • 3 Comel 2012-08-15 21:12:54

    习惯文本分析结构的学者风格或许不为电影人所喜欢,但在此书中,电影不仅仅只是解读的对象,更主要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理论普及的工具及例子,就这点而说,电影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最适合的电影,而每章节的理论才是书中的精华所在,其中《蓝》《香草天空》《情书》几章写得尤为精彩。

  • 1 shininglove 2011-03-28 21:51:11

    戴爷牛逼。此书需精读细读好好消化揣摩。

  • 2 Dain东宸 2011-10-22 10:02:27

    艺考之前看的。。具象 根据经典电影做分析 很好理解

  • 1 大 象 2011-02-09 22:57:05

    勉强三星。

  • 1 DEIRDRA 2013-02-28 20:09:27

    對《藍》的解讀特別好

  • 1 童不懂 2008-12-01 14:00:23

    借戴老师的眼睛看电影

  • 1 脆弱社畜晴阳阳 2017-03-02 08:28:24

    每次读戴爷前都告诉自己,警惕,警惕!每次读完以后都再感慨一次,写得真好。循环往复。看到她说后现代主义,最激进的批判与颠覆,并存于妥协与新主流的构建之中。

  • 1 鸿音 2014-04-18 10:56:51

    M的最爱(这么说我是 doctor Q ?)我也就找来学习学习,她这语言太华丽(花哨)了,修饰语很长,定语往往也是比较长的学术词语,跟翻译理论中的转译的效果差不多,词性变化很多也很自如。看这书就让我觉得我跟个傻子一样。

  • 0 Manchild 2011-01-01 21:28:41

    八成内容一样……

  • 1 寒清 2017-04-14 16:19:42

    除了高跟鞋和夏日暖洋洋,和电影批评无异。理论真是亵渎电影。

  • 0 河原宏 2012-09-21 17:35:37

    千字影评少有出色的 现在喜欢看些拉片分析或者像戴锦华这种的理论解构

  • 1 王稷和泡泡 2012-02-09 00:24:19

    看完最大的感觉是毫无感觉!

  • 0 沉冰 2009-08-24 17:42:15

    戴锦华的文笔真是赞啊。对她的爱超过对崔卫平的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