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大众心理研究
原作名: The crowd :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译者: 冯克利
出版年: 2011-6
页数: 248
定价: 3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社会思想经典名著
ISBN: 9787563366798
内容简介 · · · · ·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出版。在书中,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永远不会过时。为什么博学鸿儒在群体中却只会鹦鹉学舌?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不堪、肆无忌惮?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起严密的推理?作者百年前在书中讨论的这些问题,今天依然困扰着许多人。二战中日本普通民众如何变成丧尽天良的战争机器,“文革”中的单纯学生又为何会作出那许多丧心病狂的举动?个人到群体的变化总是叫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此书的解释,或能稍解你的困惑。
作者简介 · · · · · ·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最著名。
译者冯克利,山东大学教授,译著颇丰,主要有《学术与政治》、《反潮流》、《驯服君主》、《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论李维》等,代表著作为《尤利西斯的自缚》。
目录 · · · · · ·
作者前言
导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代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從小學到大學,一個年輕人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他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從來派不上用場。受教育對於他來說就是背書和服從。 學習課程,把一種語法或一篇綱要牢記在心,重複得好,模仿也出色——這實在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一項工作都是一種信仰行為,即默認老師不可能犯錯誤。這種教育的唯一結果,就是貶低自我,讓我們變得無能。 法國年輕人恰恰在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紀,被剝奪了所有這些寶貴的接觸、所有這些不可缺少的學習因素,因為有七八年的時間他一直被關在學校裡,切斷了一切親身體驗的機會,因此對於世間的人和事,對於控制這些人和事的各種辦法,不可能得到鮮明而準確的理解。 十人之中,至少就個人在這幾年裡把他們的時間和努力浪費掉了,而且可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幾年。他們中間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的人,是為了考試而活著——我這裡指的是那些被淘汰者。還有一半或三分之二成功地得到了某種學歷、證書或一紙文憑——我指的是那些超負荷工作的人。在規定的某一天,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對一個答辯團,在連續兩小時的時間裡,懷著對科學家團體,即一切人類知識的活清單的敬畏,他們要做到正確——對這種事所抱的期望實在太過分了。在那一天的那兩個小時裡,他們也許正確或接近正確,但用不了一個月,他們便不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再通過考試。他們腦子裡那些過多的、過於沉重的所學不斷流失,且沒有新東西補充進去。他們的精神活力衰退了,他們繼續成長的能力枯竭了,一個得到充分發展的人出現了,然而他也是個精疲力竭的人。他成家立業,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要落入這種俗套,他就會把自己封閉在狹隘的職業中,工作也許還算本分,但僅此而已。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風險不成比例的生活。 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是經驗,是開拓精神和個性——這些素質都不是書本能夠帶來的。教科書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參考工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乌合之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乌合之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08 条 )


选择译本时切记小心,否则被坑【 回应2020-01-19 @弘二 关于戴光年“缩水版”的评论】
-
川貝 (有时欢喜有时忧)
[http://www.xmind.net/share/cloudriver/mob-2/] [http://www.xmind.net/share/_embed/cloudriver/mob-2/]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他们目前的组织赋予他们巨大的力量。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群众的神权就要取代国王的神权了。 科学并没有破产,科学从来没有陷进目前这种精神上的无政府状态,从这种状态中产生的新势力也并非他所造成的。科学为我们... (21回应)2011-06-26 22:16:32 54人喜欢
http://www.xmind.net/share/cloudriver/mob-2/ http://www.xmind.net/share/_embed/cloudriver/mob-2/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他们目前的组织赋予他们巨大的力量。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群众的神权就要取代国王的神权了。 科学并没有破产,科学从来没有陷进目前这种精神上的无政府状态,从这种状态中产生的新势力也并非他所造成的。科学为我们许诺的是真理,或至少是我们智力所能够把握的一些有关各种关系的知识,它从来没有向我们许诺过和平或幸福。它对我们的感情无动于衷,对我们的哀怨不闻不问。我们只能设法和科学生活在一起,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恢复被它摧毁的幻觉。 只有对群体心理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他们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才能理解除了别人强加给他们的意见,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己见。要想领导他们,不能根据建立在纯粹平等学说上的原则,而是要去寻找那些能让他们动心的事情、能够诱惑他们的东西。譬如说,一个打算实行新税制的立法者,应当选择理论上最公正的方式吗?他才不会这样做呢。实际上,在群众眼里,也许不公正才是最好的。只有既不十分清楚易懂又显得负担最小的办法,才最容易被群里所接受。 引自 思维导图书摘 21回应 2011-06-26 22:16:32
-
均提 (neither angel,nor beast.)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罗伯特 墨顿) 一.《乌合之众》的成就: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它确实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进行思考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二.《乌合之众》的缺点所在: “它所包含的真理,也许没有一条不曾被人说过,而且比勒庞在此书中的说明更令人信服。” “此书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今已经被证明是有误导作用或错误的。” “...2011-02-04 11:48:51
-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目录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作者前言 导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 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2.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3.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4.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5. 群体的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1. 群体的观念 2. 群体的理性 3. 群体的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 群体的意...
2011-05-30 20:06:20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目录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作者前言 导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 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2.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3.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4.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5. 群体的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1. 群体的观念 2. 群体的理性 3. 群体的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1. 种族 2. 传统 3. 时间 4. 政治和社会制度 5. 教育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 形象、词语和套话 2. 幻觉 3. 经验 4. 理性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 群体的领袖 2.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3. 名望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1. 牢固的信念 2. 群众意见的多变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代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回应 2011-05-30 20:06:20 -
林@语堂 (tide is changing)
网上看到有人对《笑傲江湖》里对“桃谷六仙”的评价,很合这本书的主题,先抄在这里:“他们蕴含着巨大力量而不自知,容易受到煽动并且群体无意识,他们大发慈悲或者殃及无辜从来不是出于判断,只是出于偶然,他们象征的是人民!” 广西师范的这一版,开篇是罗伯特@默顿写的书评,《《乌合之众》之得失》,这个罗伯特@默顿是老罗,社会学家,那个凭借期权定价拿诺贝尔奖的罗伯特@默顿是小罗,两人是亲滴滴的父子关系,小罗大概... (2回应)2011-06-16 20:17:18 1人喜欢
网上看到有人对《笑傲江湖》里对“桃谷六仙”的评价,很合这本书的主题,先抄在这里:“他们蕴含着巨大力量而不自知,容易受到煽动并且群体无意识,他们大发慈悲或者殃及无辜从来不是出于判断,只是出于偶然,他们象征的是人民!” 广西师范的这一版,开篇是罗伯特@默顿写的书评,《《乌合之众》之得失》,这个罗伯特@默顿是老罗,社会学家,那个凭借期权定价拿诺贝尔奖的罗伯特@默顿是小罗,两人是亲滴滴的父子关系,小罗大概从小耳濡目染,早腻了社会心理学那一套,所以长大后另拜萨缪尔森学习数理经济,搞量化投资,我管你是乌合之众还是精英部队,我统统当你是统计数字,落得清净。 老罗对勒庞这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贡献进行了全面评价。“勒庞对群体及其社会心理学的理解,大多建立在对他那个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观察上,借助于特殊的历史事件,努力找出并归纳全体性格和行为中一再出现的相似之处”,虽然研究方法比较粗糙,但某些观点却是正确的,并且影响深远。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群体心理机制并未能很好地解释,也没有提出解决之道;依然在社会心理学占据经典地位,主要是因为在19世纪末勒庞提出了一些直到今天还很受重视的一些社会问题和观念,将后人引入对群体心理的研究。 关于群体心理,勒庞的主要观点有, 基本概念: 人的性格分为有意识人格和无意识人格,前者是教育的结果,后者来源于情感,所以无意识人格与智力和知识水平无关。 这里的群体不是一帮人聚在一起的那个群体,是指的心理群体。在心理群体中,有意识人格会消失,无意识人格得势,思想和感情因群体内的暗示和传染而转向同一个方向,进而表现为观念和行动上的群体特征 在这样的概念架构下,勒庞笔下的群体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1、群体冲动、多变和急躁 2、易受暗示、容易轻信,对事实视若无睹,即从众心理。【这个比较常见】 3、群体的情绪简单、夸张【群起而攻之】 4、偏执、专横,对观点或事物要么全盘接受,要么一概拒绝。 5、不管群体整体是好是坏,群体内部具有较高的道德纪律,个人信念让位于群体信念,表现为盲目听从,类似于宗教感情。【比如 法不责众】 6、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形式简单明了的观念更容易被接受,一旦被接受,进入无意识领域,拒绝理性判断,只要事物表面相似,就能简单粗暴的一律接受,不容妥协。 7、群体的想象力:仅限于形象化的想象力,所以要想影响群众观念,不能求助于智力推理方法,应采取形象化的方式。【这个道理可移植到演说技巧,从群体接受效果来看,图片比数字好,数字比文字好】 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的两类因素: 1、间接因素: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2、直接因素: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 间接因素是群体意见和信念产生的环境和土壤,形成时间比较长,一旦促成群体信念形成,不容易改变其本质特征,直接因素是环境成熟后影响群体信念的切入口,比如词语和套话能产生直接形象效果,从而控制群体想象力;利用幻觉架起群众与信念间的桥梁,比如宣传XX主义好且一定能实现来坚定群众信念。
2回应 2011-06-16 20:17:18
-
-
导言 精英主义、治理术味道,保守主义 理性主义崇拜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突生论(原因:数量大、传染性、易于接受暗示) 群体处于无意识状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特点: 1.冲动、多变和急躁 2.易受暗示和轻信(集体幻觉)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4.群体的偏执 专横 保守 5.群体的道德(低劣——崇高)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P82:“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
2021-06-24 09:20:57
导言
精英主义、治理术味道,保守主义
理性主义崇拜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突生论(原因:数量大、传染性、易于接受暗示)
群体处于无意识状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特点:
1.冲动、多变和急躁
2.易受暗示和轻信(集体幻觉)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4.群体的偏执 专横 保守
5.群体的道德(低劣——崇高)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P82:“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是否可以用来描述本书的流行?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P92:“我们已经证明,群体并不进行推理,它对观念或是全盘接受,或是完全拒绝;对它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彻底征服它的理解力,并且使它倾向于立刻采取行动。”——是否可以用来描述本书的流行?
(群体是M)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决定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因素:间接(排他性观念)和直接因素(成为说服群体的资源)。
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形象、词语和套话——P123“词语的威力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例如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不足以确定它们的所指。然而这区区几个词语的确有着神奇的威力,它们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这段批评说得好;2.幻觉;3.经验;4.理性(消极价值);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群体的领袖。P136:“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地统治之下。” P138:“在每个社会领域,从最高贵者到最低贱者,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立刻便处在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之外,对任何问题没有清晰而合理的想法。领袖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的引路人。”(精英主义的取向爆了)。2、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3、名望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1、牢固的信念。2、群众意见的多变。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异质性群体 a.无名称的团体(街头群体) b.有名称的团体(陪审团、议会) 2、同质性群体 a.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 b.身份群体(军人、僧侣、劳工) c.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P176:“通常,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个人事后会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这与平常的犯罪大不相同。”(是真的恨大革命啊勒庞)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P201:“意见的简单化是他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受到领袖的影响,用最简单和抽象的主义来决定最复杂的事务。
回应 2021-06-24 09:20:57 -
由此解释了一个事实:得到民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总是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最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社会下层对社会上层的这种反作用是个更为奇特的现象,因为群众的信念多多少少总是起源于一种更高深的观念,而它在自的诞生地往往一直没有什么影响。领袖和鼓动家被这种更高深的观念征服以后,就会把它取为己用,对它进行歪曲,组织起使它再次受到歪曲的宗派,然后在群众中加以传播,而他们会...
2021-06-04 23:17:59
由此解释了一个事实:得到民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总是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最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社会下层对社会上层的这种反作用是个更为奇特的现象,因为群众的信念多多少少总是起源于一种更高深的观念,而它在自的诞生地往往一直没有什么影响。领袖和鼓动家被这种更高深的观念征服以后,就会把它取为己用,对它进行歪曲,组织起使它再次受到歪曲的宗派,然后在群众中加以传播,而他们会使这个改过程更上一层楼。观念变成大众的真理,它就会回到自己的发源地,对一个民族的上层产生影响。从长远看是智力在塑造着世界的命运,但这种作用十分间接。当哲学家的思想通过我所描述的这个过程终于大获全胜时,提出观念的哲人们早已化为尘土。 引自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回应 2021-06-04 23:17:59 -
群体是用形象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我们只要想一下,有时我们会因为在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一连幻觉,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群体对这个事实却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群体很少对主观和客观加以区分,它把头脑中产生的景象也当作现实,尽管这个景象同现察到的事实几乎总是只有微乎其微的关系。
2021-06-02 10:42:14
论坛 · · · · · ·
这本书基本没有逻辑推理过程,但是大家在豆瓣给的... | 来自联ian | 7 回应 | 2019-09-25 13:09:01 |
感受 | 来自一双拖鞋走天下 | 2018-10-17 18:08:23 | |
求助一下大家~ | 来自完美的糖心蛋 | 2017-04-09 11:49:04 | |
有个问题,关于书中的“泰纳” | 来自茶叶 | 3 回应 | 2015-06-11 02:16:11 |
封面错误不该是这个白的 | 来自一木 | 2014-06-27 22:43:3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9 )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8.1分 174117人读过
-
每满100-50
-
Dover Publications (2002)7.9分 220人读过
-
新世界出版社 (2011)8.1分 9716人读过
-
每满100-50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8.2分 5607人读过
-
每满10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乌合之众的评论:
feed: rss 2.0
120 有用 商夏 2013-04-28 18:44:08
关于众生皆傻逼的科学论证。
7 有用 呵呵-= 2019-07-09 02:49:01
写这本书的人与这本书的多数读者都有个通病:他们觉着自己已然超然世人,以一个近乎上帝的角度俯瞰世间,像一个统治者想要了解他治下刁民一样。主观、yy、偏见,无以复加。
30 有用 方方土君 2010-09-08 13:37:38
断言,重复,与传染......
1 有用 伊卡洛斯 2011-03-27 22:32:32
很棒的书
21 有用 ◆鱼阿白@白◆ 2015-01-11 14:21:19
弃。越后面越法西斯式的叫嚣让人看不下去,仿若从众心理成了原罪。 所以我认为这是勒庞的一次社会实验,想用文字挑拨起群体对于所谓群体的仇恨。
0 有用 陆离 2022-06-30 19:19:29
祛魅了 有一些精辟但是武断的言论 但也不过如此
0 有用 孤狐狸固 2022-06-23 22:15:14
mark
0 有用 掘地巫师 2022-06-16 11:10:23
被高估的东西
0 有用 火車大巴扎 2022-05-11 15:41:55
还好吧…经典ABC喽 @2019-05-28 23:45:34
0 有用 BrandonSLi 2022-04-20 12:33:07
@2012-02-29 05: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