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素年锦时》是安妮宝贝小说散文新作集。
全书以春夏秋冬分章。作者以文字探索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使她得以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沉着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回忆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剥离回忆的黑暗和光亮之处,将之呈现在多年新旧读者的面前。并且关注点由早期书写偏重的情感主题,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思省的层面。坦直讨论写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际,孤立,圈子,争议,价值观,读书,世相,人情,个人态度等等。风格清淡洗练,观点直率深入。
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灵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文字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素颜女童和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身份分裂交错。出入自如,似漫游无人之境。
书中另有一篇最新三万字小说《月棠记》,内容首次涉及都市男女婚姻主题。作者称之为“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
《素年锦时》是安妮宝贝小说散文新作集。
全书以春夏秋冬分章。作者以文字探索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使她得以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沉着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回忆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剥离回忆的黑暗和光亮之处,将之呈现在多年新旧读者的面前。并且关注点由早期书写偏重的情感主题,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思省的层面。坦直讨论写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际,孤立,圈子,争议,价值观,读书,世相,人情,个人态度等等。风格清淡洗练,观点直率深入。
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灵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文字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素颜女童和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身份分裂交错。出入自如,似漫游无人之境。
书中另有一篇最新三万字小说《月棠记》,内容首次涉及都市男女婚姻主题。作者称之为“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
作者简介 · · · · · ·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现居北京。曾任职金融广告网络等行业。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摄影图文集《蔷薇岛屿》。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素年锦时"试读 · · · · · ·
在这本书里,安妮宝贝以文字探索呈现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使她得以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作者沉着剥离个人回忆在时间中的内核,将它的黑暗与光亮,呈现在多年新旧读者的面前,是一场清谈的形式。书中另一部分属于思省的层面,坦率讨论写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际,孤立,圈子,争议...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内心有着沉实恋情的人,不会让身边的人轻易察觉。你只会觉得他们的眼神中有暖意,笑容有童真,感情浸润着他们,使他们更柔软和敏感。他们像守护着一团火焰一样,小心翼翼。他们让身边的人觉得空气里有情缘的美好存在,而不是荷尔蒙的腥臊味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1页 -
这些漫长的没有结果的游戏和奔跑,最终使你明白与它之间的规则。知道有些门不能碰。有些地方不能抵达。有些期望无法占有。有些问题没有答案。有些对峙无法占据主动。 曾经一扇扇推门去试探,用尽力气。现在你知道,所要选择的,也许是采取何种姿势等待。有些门如果打不开,它不是你的道路。有些门即使敞开着,也不一定是你的道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素年锦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素年锦时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素年锦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52 条 )
-
bochan (啦啦啦啦,我许你向前看!)
-
1. 很多人长大后的一个坏习惯是,越来越强求一切需与自己对应。 2. 女人的爱会被社会因素所影响,失去出自本能的判断。男人的爱比女人单纯。沉迷了不可自拔,失去了索然无味。因为单纯,所以更残酷。 3. 男子性感的定义是:女子愿意为他生养儿女,成为他的妻子。 4. 善良、真诚的人,懂得照顾别人。这品质不管来自男子还是女子,都值得尊敬。如果做不到,即使再聪明而有才华,也不令人觉得高贵。善良超乎其上,有着微弱而坚定的... (1回应)
2012-08-26 14:07 42人喜欢
1. 很多人长大后的一个坏习惯是,越来越强求一切需与自己对应。 2. 女人的爱会被社会因素所影响,失去出自本能的判断。男人的爱比女人单纯。沉迷了不可自拔,失去了索然无味。因为单纯,所以更残酷。 3. 男子性感的定义是:女子愿意为他生养儿女,成为他的妻子。 4. 善良、真诚的人,懂得照顾别人。这品质不管来自男子还是女子,都值得尊敬。如果做不到,即使再聪明而有才华,也不令人觉得高贵。善良超乎其上,有着微弱而坚定的光芒。 5. 一个人要能够控制自己? 6. 看陌生人,第一个5分钟,你便知道会不会接近。(看书更像是在看作者替自己说出的、整理出的文字。) 7.反省,等你纯净,再给你下文。时间是这样的态度,人必须信任它。(看到此处,感觉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 8. 我喜欢栀子、茉莉这样的花,白净,甜美的芳香。也喜欢菊花,只不过多了几分苍劲和脱俗而落俗的清雅。 9. 当人获得自由的时候,自由本身就成为他的束缚,人走到哪里,都在城堡之中。 10. 一个看起来勇敢骄傲,恣意妄行的人,其实质上往往不是那么回事。真正的战士是内收而自控的。 11. 信念使我们超越,我一直以为自己听到过莲花开放的声音,看到过昙花开放的样子。它们是我心里的真相。 12. 最深的水总是寂静无波的。 13. 命里有的,一定会有,一定会冒出来,不许做任何努力,只需等待。 14. 找一个温厚纯良的男子,与他同床共枕,相濡以沫,生儿育女,白头偕老。 15. 即使一个女子原本能做到高处不胜寒的华丽,但能带给她安宁的,最终还是为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就是这样朴素自然的本性。合理的道。
1回应 2012-08-26 14:07
-
我坚信 明亮的东西一定是从黑暗的隧道穿越而来的、 当人获得自由的时候,自由本身就成了他的束缚,人走到哪里,,都是在城堡中。 越倾向世间太多人,或者聪明而不善良,或者善良而不通透。 人越年长,越倾向于现实的关系沟通,丧失和人联结感情的兴趣和能力,或者说成年人的标志,他开始发现自己在情感上正逐渐不需要别人。 当人逐渐明白生活的一部分真相,并且不再对之眼花缭乱,他会因此逐渐明白清楚自己的需要。 爱的本质也...
2011-06-14 20:12 2人喜欢
我坚信 明亮的东西一定是从黑暗的隧道穿越而来的、 当人获得自由的时候,自由本身就成了他的束缚,人走到哪里,,都是在城堡中。 越倾向世间太多人,或者聪明而不善良,或者善良而不通透。 人越年长,越倾向于现实的关系沟通,丧失和人联结感情的兴趣和能力,或者说成年人的标志,他开始发现自己在情感上正逐渐不需要别人。 当人逐渐明白生活的一部分真相,并且不再对之眼花缭乱,他会因此逐渐明白清楚自己的需要。 爱的本质也许是一种考验,考验彼此的明暗人生,考验世间中人的 意志 与 自控。 有时候,美得本身就是中距离感,它需要成全,而不是占有。 一个看起来勇敢骄傲的,肆意妄为的人,其实质上往往不是那么回事,真正的战士,是内敛而自控的,如同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 终止一条道路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完它,一切都是如此。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只有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做完一些事情。 若一颗心放出去,面对那么多参照映射以及纷乱选择,还有众多标准和概念的干扰,改如何走路大都是个问题。 一条狭窄的道走到黑,走到头,胜过在人群熙攘的大广场里游荡徘徊。
回应 2011-06-14 20:12 -
o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
秋日有白色蟹爪菊在绿叶中绽放,朵朵硬实,不知哪户人家,养菊如此爱宠。我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在潮湿的大院子里穿梭,只看到诡异白花在昏暗光线中浮动如影,细长花瓣顶端隐约的阳光跳跃,是高墙西边照射进来的落日。那景象留在心里,好似无意之中纳入胸襟的红宝石和珍珠,熠熠闪光。而我不知不识,未曾为这繁华富丽心生了惊怯。 其实也未必见得美味。人所习惯且带有感情的食物,总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 它不再是窄窄的树影浓...
2021-03-31 18:07
秋日有白色蟹爪菊在绿叶中绽放,朵朵硬实,不知哪户人家,养菊如此爱宠。我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在潮湿的大院子里穿梭,只看到诡异白花在昏暗光线中浮动如影,细长花瓣顶端隐约的阳光跳跃,是高墙西边照射进来的落日。那景象留在心里,好似无意之中纳入胸襟的红宝石和珍珠,熠熠闪光。而我不知不识,未曾为这繁华富丽心生了惊怯。 引自第8页 其实也未必见得美味。人所习惯且带有感情的食物,总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 引自第10页 它不再是窄窄的树影浓密的柏油马路。古老粗壮的法国梧桐,麻雀,昆虫,院落,花草,停在晒衣架上的蜻蜓,热腾腾豆浆铺子,密集热闹的人群,全部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是一张没有留下底片的旧照片。我只来得及看一眼,便失去关于它的所有线索。只能用记忆来回忆它。 引自第15页 冬天,腊梅树开花。圆粒小花苞密密麻麻,挨列在黝黑疏朗花枝上,半开或绽放。金黄色半透明的花瓣,像蝉翼一样轻微颤动。下过一场雪,花香在寒冷空气里更显凛冽。孩子们爱慕它,依旧想偷摘,折下梅花枝兜在怀里,悄悄带回家去。我从没做过这件事情。只记得每次走过,仰头看花树,心里敬慕得会微微发疼。是孩童时的惊羡爱慕。它们都是开花时会掉光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枝桠,衬托着花朵格外清高孤傲。 后来,这座图书馆和那些花树,全都消失不见。 引自第35页 他也许曾希望我能朝向更多人世的实际,我却趋向天空的另一边,是空寥的白云苍茫青灰天色。 引自第37页 这些无用的过时的票据、纸张、文字、文本。这种对时间和往事的执意留恋。这样的留恋使他的感情深刻绵长,容易受到伤害。 一个人若太具备感情,是会自伤及伤人的。的确如此。 引自第38页 死亡同时让我明白要随时接受依赖被抽离,希望被破灭,等待被断绝,未来被扼制的世间规则。所有的事情,都是重复的,循环的。这样的痛苦。 引自第48页 美好的,珍重的东西,一般也是脆弱和骄矜的。它不愿意使人轻易懂得。它宁可被毁灭。 引自第50页 有些门如果打不开,它不是你的道路。有些门即使敞开着,也不一定是是你的道路。 引自第56页 男人的爱,比女人单纯。他们没有自相矛盾的东西。沉迷了不可自拔。失去兴趣了也便就索然寡味。因为单纯,所以也更残酷。 引自第74页 花开得太好,所以摇摇欲坠。 引自第75页 她坐在黑暗中,如同坐在某个出发的站台,不能久留却又不知道去任何处。她默默观望一个男子的睡眠,观望他关于永远的誓言,观望一种发生的不可预料和无以为继。她如同一对陌生旅人邂逅在即将雪崩的山顶,坐以待毙,所以开始欢歌笑语。 引自第81页 有时一本书的命运,在落笔之时就已有既定的轮廓。停笔之时,便无变更。 引自第134页 被突然推到戏台上的人,面对底下黑暗处,人头攒动,凶吉难辨,深吸一口气,决定开始。起初不过是强作镇定,但是他逐渐忘却观众,在一束光中起舞,不露声色,倾情投入。直到黑暗之处变成一片白雪莽莽的原野,再见不到一个人。肉体也欲融解成光束中的尘埃,四处飞扬。 心已在人头涌动之上一公分的距离。他无法被触及,也不被所伤。掌声和咒骂,此刻不过是底处的微波余澜。 没有一个舞者可以镇压全场,他们拥有的只是特定的看客。那些循迹而来的人,面目不清,息怒无辩。看客是一种黑暗所在。有时这黑暗是为了衬托那束光。这光亮曾经是他的障碍,后来成为他的形式。他唯独忘记了他的目的所在。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如何面对这两个时段,足以考验一个戏子的天分。 引自第139页 人若对自己的写作没有付出感情,它就不具备血肉。有着野心的架构,披着表演外衣,即使能够获得再热烈的起哄吹捧,依旧是一堆骨架。这堆骨架无法支撑真实的内省,也没有自足的优雅。它们又往往俯视具备感情的作品。 引自第140页 一段来自摄影师寇德卡的采访。 “我不习惯谈论自己。对世间的看法尽量不在意。我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想成为世俗的奴隶。如果你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人们就会把你放在一个笼子里。渐渐地希望你不要出来。 我没有重复的兴趣,在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的时候,我不想停留,自己构筑的世界非常好,但有时候要破坏自己的构筑物,必须这样。 一个人旅行,风餐露宿。长期的孤独生活,大概在我体内种下了某种观念。” 引自第145页 一个人能持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和空间。这是一种骄傲。 引自第162页 回应 2021-03-31 18:07 -
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会的际遇。无拘无束生活在天地之中,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生命力格外旺盛。高山,田野,天地之间的这份坦然自若,与人世的动荡变更没有关联。一个人对土地和大自然怀有的感情,使他与世间保持微小而超脱的距离。会与别人不同。 需要长大,获有能力,因为爱和尊重并不是天性。它来自人性深处的宽悯理解,是一种力量,要逐渐地才能得到它。 也许哀伤本身带着威慑的力量,它不允许其他人贸然地...
2021-01-21 09:24
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会的际遇。无拘无束生活在天地之中,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生命力格外旺盛。高山,田野,天地之间的这份坦然自若,与人世的动荡变更没有关联。一个人对土地和大自然怀有的感情,使他与世间保持微小而超脱的距离。会与别人不同。
需要长大,获有能力,因为爱和尊重并不是天性。它来自人性深处的宽悯理解,是一种力量,要逐渐地才能得到它。
也许哀伤本身带着威慑的力量,它不允许其他人贸然地接近。
他们是我的亲人。也是承担着生命创痛的普通人。
因为有伤口,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任何一种形式的爱恋,都是试图从自己的躯体走入另一个边界的躯体。抵达它。抵达它所隐藏的生命另一个边界的内里。
不管是做之前,还是做之后,内心计较只会使它的单纯成为交易。本来明亮无欺的欲望,开始凸显烦杂无趣的人性。
有力的恋情,是从容不迫的,也是清淡如水的。相信彼此有漫漫长路可走,可以说完心里的话,做完想做的事,且还会有无数新天新地逐一展开。大可轻盈端庄,气定神闲。
内心有着沉实恋情的人,不会让身边的人轻易察觉,你只会觉得他们的眼神中有暖意,笑容有童真,感情浸润着他们,使他们更柔软和敏感。他们像守护着一团火焰一样,小心翼翼。他们让身边的人觉得空气里有情缘的美好自在,而不是荷尔蒙的腥臊味道。
真正有趣的男子,他应知道怎么修理草坪,耐心种一盆花,养活一缸鱼,手工做一个木书架,或下厨煲出一锅汤。这一切远胜过在酒吧呼朋唤友,左拥右抱。他应是安静的,不多话。多话的男人多有儿童的幼稚心态。但他却又保留有童真,那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和坚定,不受世间标准的左右界定,来去自如,生性逍遥。
专注工作,并且独具一格。用一生来做对和做好一件事情。内心分明他的取舍和执著所在。干净,健康。挺着肚腩或骨瘦如柴的男子终究不好看。经常健身和运动的男子,心态平和,身上有均衡有力的肌肉,这是讨人喜欢的。他可以从一而终只喜欢粗布裤和球鞋,但简单的衣服穿在身上自显得风清月朗。他的感情显得有重量。
美好女子的定义是,她若走进人群之中,如同遗世独立,突兀的存在会让他人立时感觉空气发生变化。而普通人一走进人群,如同水滴汇入海洋,不见痕迹。这定义不免偏执,却很分明。并且和五官无关。
我对爱的理想,是要做回小小的女儿。寻找到一个父亲一样的男子。过马路的时候牵住我的手,在饭桌边坐下的时候,知道对面的人会为我安排一切。这样就足够了。还可以对着他哭。
有节制的距离成全彼此的珍重。人与人之间若太过密切和甜腻,通常是恶化的开端。
寂寥的人会嗅闻自己手指的味道。它记录着他所做过的一切细节。
有个丹麦女子,在手臂上文了三个中文词组。赞神,行勇,避恶。这是很好的词。
只有一种女子 , 如同浪迹玫瑰 , 攀藤四处生长的蔷薇。她们不知归宿,在男子生命里煽动黑暗火焰,使之余生沦陷 , 无法解脱。
保全感情的途径,在于退而守之。
失去或从未得到过一个人 , 倒是其次的事情 , 翻来覆去折损的心该如何来收拾。说到底 , 疼痛,那只是一个人的事。
总是在不断调校与人与事之间的距离,让时间筛选和过滤掉 , 一切在最起初无法判断其珍重性 , 且可能实质也并不坚定的事物。最终留下来的,就是合适的,长久的东西。
写作的虚无在对峙着时间的虚无。
一个人写完第一本书的时候,不会畏惧。越写越多之后 , 畏惧开始出现,如同跋涉到临渊深谷 , 看到前面漫漫长途 , 巍峨峰顶 , 不知边界何在。
他说起写作,谈到优雅,深刻,开阔,简单,认为这个功力级别,大部分写作的人都只能达到其中两点。只有博尔赫斯和奈保尔让他觉得能做到四点。文字之间最大的区别 , 即是否炅备了神性。他认为库彻、耶利内克等 , 都是没有神性的 , 虽然有时显得优雅。杜拉斯很优雅,很深刻,但又不够开阔。
又与我谈到两类作品,一类是 , 它能够说出人们的所思所想,表达妥帖恰当,让阅读的人对号人座。另一类是,它所展现的东西,超出预料,他根本想不到它会说到那里去,但那里有他隐秘陌生的心思 , 所以足够令他震惊。
有些人坚持不读报纸,不看电视,不听电台 , 他们对这一切始终有抗拒,他们是一些清醒而又寂寞的人。
有些人写字 , 是写给自己看,天真洁净。最根本的 , 依旧是坦然自处 , 先取悦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本适合在路途上看的书。它关于改变,关于流动,关于生长。它具备一条河流的属性,它听到大海的声音。
为了抵达大海,那些深夜洒落在海面上的雨水,那些各有起源的支流,它们彼此融汇。
我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希望他能够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才华,聪慧,有可探索的内涵。又希望他在日常平凡的时候 , 善良 , 热诚 , 充满生机活力。这样的人,能够感染到他的芳香。他们自然显得很稀少。世间太多的人,或者聪明而不善良,或者善良而不通透。
有时在席间,但见每人妙语如珠 , 却令人渐渐觉得索然。如此聪明暴露 , 是否也是一种急迫。而急迫的东西,通常总是不够优雅。
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一旦有自知,品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
爱着一个人,并且被之所爱。长路且行且远 , 心里有着单纯而有力的意愿。
他(博尔赫斯)的写作经验纯粹来自阅读和博学 , 而不来自现实生活。他幽闭在图书馆里 , 不接触人世。这样的人 , 却写出奇特的超越人世的文字来。可见,生活表层本身,虽可眼花缭乱,但乏善可陈,也无质量。人应该只接触真实的深入的事物和思想,除此之外 , 都该剔除。
一个老人写童年时候听到的一段横笛,“这时有人吹横笛,直吹得溪山月色与屋瓦皆变成笛色,而笛声亦即是溪山月色屋瓦,那嘹亮悠远,把一切都打开了 , 连不是思心徘徊,而是天上地下 , 星辰人物皆正经起来了 , 本色起来了 , 而天上世界古往今来,就如同银汉无声转玉盘 , 没有生死成毁,亦没有英雄圣贤,此时若有恩爱夫妻 , 亦只能相敬如宾。” 这般富足而坦然的性情,不经历几番沧桑又如何会风清月明。对美好的文字 , 阅历过浅的人阅读是种浪费。撇开一切外界是非 , 他写的字是有大美的。到 2006 年他刚好一百岁,早已故去的老式中国文人。此地没有人纪念他。
有时,美的本身就是一种距离感。它需要成全,而不是占有。
有时我会认为,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老去,是无疾而终。是不告而别。
因为写作,使我知道了自己在如何地度过一生。
也只有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做完一些事情。若一颗心放出去,面对那么多参照映衬,以及纷乱选择 , 还有众多标准和概念的干扰,该如何走路大概都是问题。
在一段邂逅里,重要的不是年龄、财富、情欲,而是两个萍水相逢的陌路男女之间 , 对彼此心灵的影响、慰藉和改造。
静静生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减少欲望,不管是对人和对事。欲望减下之后,人就可变得洁净刚硬。虽然 , 堕落和沦陷,总是带有快感。但是最终起决定权的,是人的自控。
真正的战士,是内收而自控的,如同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
读黑泽明的传记 , 印象深刻的一处 , 是写到莲花开放时候的声音。为了证实这声音,他去不忍池边等待至夜深人静,只为听到那微弱而清脆的花朵打开的声音。有人质疑是否有这声音存在 , 他说 , 这是一个表现问题 , 不是物理问题。而那个不相信的人,是无法拍电影的。也许不相信的人,也是无法写作的。
回应 2021-01-21 09:2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作家出版社 (2007)8.1分 15281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2010)8.1分 8519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7.9分 1283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6.1分 20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 350本二手书欲转让 (0.10 至 100.00元)
- 在豆瓣转让 有138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素年锦时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猫不然Maoburan 2008-08-25
突然发现竟然高中时候看的安妮宝贝,现在还在潜意识里对我产生着影响,比如猫控、银镯癖、植物、棉麻。甚至大学有一次还中了魔一样买了个很贵却很难看的棉布袍子。。。就算后来开始鄙夷她的文风和强调,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留下的影响。啧啧。
3 有用 墨雨 2017-05-09
沉在意象里,舔自己
63 有用 Alex大叔 2010-01-15
其实她的小说比散文要好看
45 有用 水仙操 2014-06-06
结婚生子(绝非出路),主流冲击,修佛顺从的后安妮宝贝。P212: 所有恋物癖的人,内心对人的温度都很低。
2 有用 A 2007-12-22
其实有点看不懂,其实有点不爱看。 整本书好像过于“清谈”了,没有味道
0 有用 你到底想怎样 2021-04-11
好吧 我坦白了 高中的时候我觉得写得还挺行
0 有用 Eva 2021-04-08
大学最爱
0 有用 小柒 2021-03-29
总是能在她的书里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她总能表达出我无法说出的内心。 马蹄莲,我也想变的如此优秀
0 有用 啦啦啦 2021-03-25
高中那时候真的很喜欢看
0 有用 长庚 2021-03-24
哎这本真不行,喝喜酒撑得慌。标记一下这个时间之后她的书就没啥可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