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地域文化的研究最终要表达的可能是该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山西地区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即上党地区,河东地区,雁北地区,和大晋中地区。上党地区临近中原,与河内为一体,表现出了地理上的封闭性和政治文化交通上的开放性。河东地区与关中地区为一体。河东地区与关中地区唇亡齿寒,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汉唐之际历来为关中所重视,且这一地区经济文化也较为发达。雁北地区与边塞为一体。雁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天寒地冻,历来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力量角逐的重要地区之一,雁北军事消费区的性质,对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双重影响。晋中地区,晋商的崛起以及行政区划的定型,山西文化也逐渐形成。不得不说自然形成的界限与人为划定的界限都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受用,很有启发的书
关于山西四大区块自古以来的外向性分析还是相当扎实的,能够在历史地理、语言民俗等方面纵横捭阖也算是本书论证的一大长处。另外,书中对明清晋商之分析也是精准之论,尤其是明中叶至清中期晋商对于晋中地块之文化整合堪称精辟,山西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也出现于晋商发展与明清政区之后,更是一大精准脱俗的论点。在世纪之交那种猛吹地方文化整体自古以来、胡扯各种故里故居的背景下,能有如此理性科学之视域,旁征博引多学科成果,实在是清新脱俗得喜人,值得五星。
观点不错
除去对一些引文句读有误外,还是很严谨的著作~
很专业
超越regionalism的地域研究
潦草
书名很有启发性,让我明白中原皇权变化对一个地域文化的影响。历史文物是这种影响的痕迹。但书中论述不严谨。精辟论述不多,反反复复几句话。鸡肋
粗略看完,引用的文献好多啊… 首先阐述了山西四个片区形成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溯源,然后分析各片区方言、习俗与戏曲异同,接着说明全省商业分布及流通,提出清中期以来山西文化形成受到中央集权政治控制下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的双重规整。 早先山西文化整体上呈现了行政与自然的双重作用,而完成山西区域整合和大地域文化概念规整是由于省级行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在区域整合中的媒介作用。晋商构建了区域经济网络,凸显晋中核心,而经济整合上升为社会心理等诸方面整合。 理解一下题目中“皇权”与“集权”,山西除晋中外三个片区都随着不同皇权与集权中心而不同时段在省内兴起,而集权赋予太原政治军事地位。
有观点,惜论证有点单薄
主要观点是山西文化形成于明清时期,通过晋商影响使晋中文化飞跃成山西文化的代表。山西经过行政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由原本外向型文化模式(河东-关中,上党-河内,雁北-边塞一体)转内向的地域文化概念。 全书有观点但叙述欠佳,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作者认为太原只是政治中心,晋中地区的经济文化重心实质上是祁太平,似乎没有意识到太原城、太原文化和太原地区的区别,也没有弄清榆太祁平和太原文化扩张影响的关系,这点论述不妥。
山西至明清之前都未形成本土文化,关中为都时河东盛,洛汴为都时上党盛,晋北一直与边塞为邻,太原始终不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晋商反而带动了全省统一,晋中作为经济中心,太原作为行政中心,晋中盆地持续向全省发挥影响力,直到今天。
资料大拼凑
作者对山西文化与三晋文化的剥离实为卓见,太原的政治整合和晋中地区的经济向心,终于使分离却位于同一政区的晋东南、河东、雁北区域整合形成山西文化。这一点确实与陕西、安徽、江苏等夸文化亚区明显的政区有明显区别,但作者对“皇权”究竟有何影响关注的仍不多,近代山西的衰落,晋中地区的长期沉寂,反而需要太原作为政治上的凝合,这种山西的深入整合,是不是更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的形成?
只提出了框架,没有灵魂。
> 皇权旁的山西
3 有用 金金金拾钻石 2019-01-26 13:46:43
地域文化的研究最终要表达的可能是该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山西地区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即上党地区,河东地区,雁北地区,和大晋中地区。上党地区临近中原,与河内为一体,表现出了地理上的封闭性和政治文化交通上的开放性。河东地区与关中地区为一体。河东地区与关中地区唇亡齿寒,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汉唐之际历来为关中所重视,且这一地区经济文化也较为发达。雁北地区与边塞为一体。雁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天寒地冻,历来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力量角逐的重要地区之一,雁北军事消费区的性质,对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双重影响。晋中地区,晋商的崛起以及行政区划的定型,山西文化也逐渐形成。不得不说自然形成的界限与人为划定的界限都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有用 晋右史 2016-06-29 17:54:57
很受用,很有启发的书
1 有用 寒鲲 2021-05-19 10:49:22
关于山西四大区块自古以来的外向性分析还是相当扎实的,能够在历史地理、语言民俗等方面纵横捭阖也算是本书论证的一大长处。另外,书中对明清晋商之分析也是精准之论,尤其是明中叶至清中期晋商对于晋中地块之文化整合堪称精辟,山西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也出现于晋商发展与明清政区之后,更是一大精准脱俗的论点。在世纪之交那种猛吹地方文化整体自古以来、胡扯各种故里故居的背景下,能有如此理性科学之视域,旁征博引多学科成果,实在是清新脱俗得喜人,值得五星。
0 有用 Fal Conde 2014-08-01 21:45:47
观点不错
0 有用 熊罴精的奥德赛 2010-01-01 21:56:14
除去对一些引文句读有误外,还是很严谨的著作~
0 有用 日暮里的狄阁老 2011-02-10 10:39:16
很专业
0 有用 Spitama 2013-04-27 14:17:35
超越regionalism的地域研究
0 有用 支离疏 2022-02-19 11:07:56
潦草
0 有用 喜欢饱食的猫 2022-10-23 15:21:13 上海
书名很有启发性,让我明白中原皇权变化对一个地域文化的影响。历史文物是这种影响的痕迹。但书中论述不严谨。精辟论述不多,反反复复几句话。鸡肋
0 有用 鄠邑在下雨 2022-12-08 10:18:26 山西
粗略看完,引用的文献好多啊… 首先阐述了山西四个片区形成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溯源,然后分析各片区方言、习俗与戏曲异同,接着说明全省商业分布及流通,提出清中期以来山西文化形成受到中央集权政治控制下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的双重规整。 早先山西文化整体上呈现了行政与自然的双重作用,而完成山西区域整合和大地域文化概念规整是由于省级行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在区域整合中的媒介作用。晋商构建了区域经济网络,凸显晋中核心,而经济整合上升为社会心理等诸方面整合。 理解一下题目中“皇权”与“集权”,山西除晋中外三个片区都随着不同皇权与集权中心而不同时段在省内兴起,而集权赋予太原政治军事地位。
0 有用 酒吞童子 2017-04-12 22:26:10
有观点,惜论证有点单薄
0 有用 狗在思考 2021-05-17 23:07:27
主要观点是山西文化形成于明清时期,通过晋商影响使晋中文化飞跃成山西文化的代表。山西经过行政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由原本外向型文化模式(河东-关中,上党-河内,雁北-边塞一体)转内向的地域文化概念。 全书有观点但叙述欠佳,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作者认为太原只是政治中心,晋中地区的经济文化重心实质上是祁太平,似乎没有意识到太原城、太原文化和太原地区的区别,也没有弄清榆太祁平和太原文化扩张影响的关系,这点论述不妥。
0 有用 孤独人是可耻的 2021-05-23 10:04:29
山西至明清之前都未形成本土文化,关中为都时河东盛,洛汴为都时上党盛,晋北一直与边塞为邻,太原始终不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晋商反而带动了全省统一,晋中作为经济中心,太原作为行政中心,晋中盆地持续向全省发挥影响力,直到今天。
0 有用 晨边公园 2019-06-27 15:14:25
资料大拼凑
1 有用 板樟鉴 2021-08-08 17:04:23
作者对山西文化与三晋文化的剥离实为卓见,太原的政治整合和晋中地区的经济向心,终于使分离却位于同一政区的晋东南、河东、雁北区域整合形成山西文化。这一点确实与陕西、安徽、江苏等夸文化亚区明显的政区有明显区别,但作者对“皇权”究竟有何影响关注的仍不多,近代山西的衰落,晋中地区的长期沉寂,反而需要太原作为政治上的凝合,这种山西的深入整合,是不是更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的形成?
0 有用 他人即地狱 2013-10-03 21:35:05
只提出了框架,没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