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的原文摘录

  • 自我理想化( self-idealization)总是包含一种普遍的自我美化,因此会给予个体迫切需要的意义感和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但它绝不是种盲目的自我夸大。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特殊经历、早期的幻想、特殊的需要以及天生的才能等材料构建自己的理想化意象。如果这种理想化意象不符合自己的个人性格特征,他将不会获得认同感和一致感。一开始,他会理想化自己解决基本冲突的特定“方法”:顺从变成了善良,爱变成了神圣的东西,攻击性变成了力量、领导力、英雄主义和全能感,冷漠变成了智慧、自我满足和独立性。按照他那种特定的解决方法,那些看起来是短处或缺点的东西总能变淡或被掩饰)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追求荣誉
  • 于神经症患者所采用的解決方法不同,对他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难以归纳。但往往都存在一种干扰性因素:他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可爱。我在这里指的不是他觉得自己不被某个特定的人所爱,而是指他坚信没有人爱他,也不可能有人爱上他(这或许就相当于是一种无意识的信念)。或者,他可能会认为,他人之所以爱上他,是因为他的外表、声音,他所给予的帮助,或者他给他们的性满足。但是他们不会爱上他本人,因为他根本不可爱。如果有证据看上去与这种信念相矛盾,他往往会以各种理由置之不理:很可能是因为那个人很孤独、需要某个人来依靠,或者是出于怜悯,等等。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中的神经症障碍
  • 与此同时,追求荣誉则来自实现理想化自我的需要。我们之所以说这种差异是基本的差异,是因为其他所有的差异都来源于此。由于自我理想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神经症的解决方法,而且它本身还具有强迫性的特征,因此,所有来自理想化自我的驱力也都必定具有强迫性。由于神经症患者只要必须依附于他对自己的幻想,他就认识不到各种局限性,因此追求荣誉就会变得永无止境。由于其主要的目的是获得荣誉,因此,他对于循序渐进地学习、工作、收获的过程丝毫不感兴趣一一事实上,他往往对这个过程不屑一顾。他不想攀登高山,但他却想站在高山之巅。因此,尽管他可能会侃侃而谈,但他通常并不理解进化和成长的含义。最后,由于理想化自我的创造只有在牺牲真实自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所以,要想实现理想化自我,则需要进一步扭曲真实自我,而想象成了实现这目的的心甘情愿的奴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对真实自我的兴趣,丧失对真假是非的判别这种丧失与其他丧失一起导致他很难区分什么是自己及他人的真实情感、信念、努力,什么又是虚假的情感、信念、努力(无意识的伪装)。强调的重点从“是什么”转向了“看起来像什么”。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追求荣誉
  • 他就像一个相信自己有资格要求获得遗产的人一样,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更为有效地坚持其要求上,而不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出建设性的努力。与此同时,他对实际生活失去了兴趣,他的生活开始变得贫乏不堪,他忽视了一切能够使生活变得富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对于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希望越来越成为他生活中的唯一目的。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神经症要求
  • 皮格马利翁( Pygmalion)曾试图创造另一个人来实现其美的概念,但与皮格马利翁不同,神经症患者努力按照自己的设计将自已塑造成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在自己的灵魂面前,他坚称自己的形象是完美的。他还在无意识中告诉自己:“忘掉你实际上是一个可耻的家伙,这才是你应该成为的样子,成为这种理想化自我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你应该能够忍受切事情,理解一切事情,喜欢每一个人,且始终保持富有成效的状态”。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神经症要求
  • 在那些将善良、爱与神圣作为自己理想化意象的人身上,虚构情感最为显。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体贴、受欢迎、富有同情心、慷概大方、讨人喜爱,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具有这些品质。他们的谈吐和行为举止就好像他们真的那样善良且讨人喜爱一样。而且,由于他们确信这点,因此,他们甚至能够使他人也暂时地相信他们确实具有这些品质。但毫无疑问,这些虚构的情感既没有深度,也没有持久力。在有利的情况下,它们可能相当一致,因此自然也不会受人怀疑。《深里》中的吴女土,只有当家庭出现纠纷,当她遇到一个相当正直且诚实的男人时,她才开始怀疑自身情感的真实性。 通常情况下,这些“定做的情感”( made-to-order feelings)的肤浅性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它们可能会快速消失。当自负或虚荣心受到伤害时,爱就会很容易让位于冷漠或怨很、轻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不会自问:“我的情感或观点为何会如此容易地发生变化呢?”他们只会觉得,是有另一个人让他们对人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或者他们会觉得自己从未“真正地”相信过这另外一个人。所有这些都不意味着他们可能不具有容纳强烈且活跃的情感的能力,但在意识水平上出现的却常常是大量的伪装物,其中很少有真实的东西。从长远来看,他们往往会给人一种虚幻的、难以捉摸的印象,或者一用一个好理解一点的俚语来说一一是一个骗子的印象。一种突然爆发的愤怒常常成了唯一真实的情感。 在另个极端,无情与残忍的情感也可能会被夸大。一些神经症患者对温柔、同情、信任的忌讳,就像另一些神经症患者对敌意、报复的忌讳一样强烈。这些人觉得,他们应该不需要任何亲密的人际关系便能很好地生活。因此,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他们觉得自己不应该享受任何事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对一切都毫不在乎。因而,他们的情感生活很少受到歪曲,但却非常贫乏。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应该”之暴行
  • “应该”对个体人格及其生活的影响因人而异,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这些“应该”的反应方式,以及体验它们的方式。不过,有些影响尽管程度大小不一,但不可避免地会经常出现。“应该”总是会引起一种紧张感,一个人越是想在他的行为中实现这些“应该”,他的紧张感就越强。他可能觉得自己就像一直踮着脚尖走路似的,而且可能长期遭受慢性疲劳的折磨。或者,他可能感到莫名的局促、紧张或束。或者,如果他的“应该”与文化希望他持有的态度相一致,那么他可能只会感觉到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紧张。不过,“应该”的影响也可能非常大,以至于一个原本积极主动的人也会想着不再参加活动或不再履行义务。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应该”之暴行
  • 谈到以自责( self-accusations形式表现出来的自我憎恨,因其差异范围过于广泛,所以没法做一般性的叙述。那些一直缩在自以为是的壳子里的神经症患者,压抑了所有的自责,以至于他们什么都意识不到。而与此相反的是自谦型神经症患者,他们会坦诚地表达自责和负罪感,或者他们会公然地表现出道行为或防御行为,从而暴露了这些情感的存在。实际上,觉察方面存在的这些个体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到后面会讨论它们的意义,以及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结论说自谦型神经症患者可以意识到自我憎恨。因为即使是那些意识到了自责的神经症患者,往往也意识不到自责的强度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破坏性。此外,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些自责所固有的徒劳无用性,并常常将自责视为证明其具有高道德敏感性的证据。他们通常不会怀疑自责的正确性,事实上,只要他们从像神一样完美的视角评判自己,他们就不可能质疑其正确性。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自我憎恨与自我轻视
  • 有些神经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一种才华横溢的活泼和一种虚假的自发性。他们可能很容易就会表现出狂热或沮丧,很容易就被激发出喜爱或愤怒之情。但是,这些情感并非来自内心深处,他们内心根本没有这些情感。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对于所有能引起他们兴趣或者伤害其自负的事情都只能做出表面上的反应。通常情况下,最为突出的是那种想给他人留下印象的需要。对他们来说,与自我的疏离使得他们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改变自己的人格。他们像变色龙一样,总是在生活中扮演着某个角色却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他们也像出色的演员,酝酿着与角色相匹配的情感。因此,不管他们扮演的是尘世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一个对音乐或政治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还是一个乐于帮助朋友的人,他们似乎都可以演得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这对分析学家来说也具有欺骗性,因为在分析中,这样的人往往会很得体地扮演着患者的角色,表现出很迫切地想了解自己、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样子。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角色变化的容易性,他们很容易就能进入某个角色,然后又能轻易地转换为另一个角色一一就像一个人穿了一套衣服,又换成另一套衣服那么容易。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六章 与自我的疏离
  • 在神经症患者身上,精力的可获得性( availability of energies)程度不一,从一种普遍的惰性,到零星的断断续续的努力,再到一贯的,甚至是夸大的精力发挥,不一而足。我们不能说,神经症本身会使神经症患者比健康个体更具活力或更不具活力。但是,当我们开动机和目标,仅仅以一种量的方式来思考精力时,这种结论还是站得住脚的。神经症的主要特征之一——能量的转移,即将能量从发展真实自我的既定潜能转移到发展理想化自我的虚构潜能上,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笼统地讨论过,也做过详细的闻释。我们对这一过程的意义了解得越充分,就越不会因为看到精力输出的不一致而感到迷。在这里,我只提两种含义。 自负系统消耗的精力越多,用于驱向自我实现的建设性驱力的精力就越少。下面我们用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可能会展现出惊人的精力,以求获得卓越的地位、权力或魅力;但与此同时,他却没有时间、精力用于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个人发展,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个人发展也没有兴趣。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没有多余的精力”用于个人生活和个人成长的问题。即使他有多余的精力,他也会无意识地拒绝将它们用于真实自我的发展。因为这样做会违背自我憎恨的意图一压制他的真实自我。 另一层含义则是这样一个事实,即神经症患者通常并不拥有自己的精力(他只是觉得他的精力是他自己的)。他感觉不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动力。在不同种类的神经症人格中,导致这种缺陷的因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当一个人觉得他必须去做他人期望他做的一切时,他实际上是在他人的推拉之下才这样做的,或者他会做这样的解释一一如果仅仅依靠他自己的力量,他可能就会像一辆电已耗尽的汽车一样待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或者,如果某人很害怕他自己的自负,并在雄心方面产生了禁忌,那么,他肯定会否认对自己否认一他曾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他已为自己在这个世...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六章 与自我的疏离
  • 不管“做自己的旁观者”性质如何,他都不再是内心斗争的参与者,他已经让自己从内心问题中脱离了出来。“他”成了他“观察自己的心智”,他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统一感。于是,他的大脑成了他唯一感到有活力的部分。 心智也起到一个协调者( co-ordinator)的作用。对于这一作用,我们已很熟悉。从理想化意象的创造,从自负不停地努力掩盖着一点、突出那一点,并把需要变成美德、把潜能变成现实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想象的作用。同样,在合理化过程中,理性也可能屈从于自负。于是,任何事情看起来或者让人觉得都可能是合理的、可行的、合平逻辑的一事实上,神经症患者正是从这一无意识前提的视角进行合理化操作的。 协调作用也可用以消除所有的自我怀疑。个体越需要心智发挥协调作用,整个结构就越不稳固。(引用一名患者的话来说)于是就有了一种狂热的逻辑”,这种逻辑常常伴有一种认为其自身绝对无误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我的逻辑胜过一切,因为它是唯一的逻辑。…如果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他们就是白痴。”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这种态度会表现为一种做慢的自以为是。就内心的问题而言,它往往会关闭建设性调查的大门,但同时它又会通过建立一种终将无果的确定性来缓解紧张的程度。就像在其他神经症情况下经常看到的事实那样,与它对立的另一个极端 种普遍的自我怀疑一也同样会导致平息紧张的结果。如果任何事情都不是它看起来那样,那么,为什么还要自寻烦恼呢?在许多患者身上,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可能被深深地隐藏了起来。他们表面上好像很和善地接受一切,但内心却有所保留。结果,他们自己的发现以及分析学家的建议都会迷失在捉摸不定的危险中。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缓解紧张的一般方法
  • 这方面的危险在于对那些“无法实现之应该”的认识,因为这会引起内疚感和无价值感。事实上,没有哪个人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各种“应该”,因此,这种人不可避免会运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对自己否认自己的“失败”。不论是凭借想象、突出“优点”、掩饰短处,还是通过行为的完美和外化作用,他都必须在他的内心之中维持一个能够引以为傲的自我形象。可以说,他必须下意识地虚张声势,在生活中假装无所不知、慷慨大方、刚正不阿等。在任何情况下,他都绝不能通过与美化过的自我相比较而意识到真实自我的不足。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这两种感觉中的一种可能会占优势。无论他是否意识到,他都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愚弄他人的能力而感到极其骄做一而且,由于他的骄傲自大以及他对他人的轻视,他往往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与此同时,他又非常害怕自己受到愚弄,如果他被人愚弄,他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奇耻大辱。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扩张型解决方法:掌控一切的吸引力
  • 这种对于他自身之伟大、独特的坚定信念,是了解他的关键。他恢复正常的能力和常驻的青春都来源于此。他那迷人的魅力也是如此。但很显然,尽管他具有天赋,但根基却不稳定。他会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功绩或美好品质,需要以崇拜和爱慕等形式不断肯定对自我的评价。他的控制感主要表现在:他坚信自己无所不能、无人不胜。他往往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尤其是当有新人进人他的生活轨迹时。不管他们实际上对他重要与否,他都必须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他通常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他“爱”人们。他可能会表现得慷慨大方、真情流露、奉承他人、给他人支持和帮助以期望得到他人的崇拜,或者期望他人回报所得到的爱。他常常热情地帮助家人朋友,也会热情地投人他的工作和计划。他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宽容,不求他人完美无缺,甚至能够容忍别人拿自己开玩笑(只要这些玩笑仅仅突出他可爱可亲的特点即可)但是,他決不允许别人严肃地质疑他。 在人际关系与工作方面,他也会陷人这样的困难境地。他丝毫不关心他人的本质必定会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来。其他人有他们自己的愿望或观点,他们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或者指出他的缺点,他们会对他抱有期望一一所有这些简单的事实,都会让他觉得是奇耻大辱,会让他感到郁闷愤恨。于是,他可能会大发雷霆,然后去找那些更能“理解”他的人。而且,由于他在大多数人际交往中会出现这一过程,因此他常常会觉得很孤单。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扩张型解决方法:掌控一切的吸引力
  •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他对生活的整体感觉。表面上,他相当乐观,关注外部生活,希望获得快乐和幸福,但内心之中却隐藏着失望与悲观的情绪。他以无限之物和获得虚幻的幸福为衡量的尺度,因此难免会感觉到生活中令人痛苦的矛盾。只要他没有遭遇失败,他就不可能承认自己哪儿失败了,尤其是在掌控生活方面。矛盾并不在他,而在于生活本身。于是他可能会看到生活的悲剧性,不过这种悲剧性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他赋予了生活这样一种悲剧性。 细分的第二种类型是追求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常常将他自己等同于他的标准。这种类型的人之所以有一种优越感,是因为他在道德和智力上的高标准,并因此看不起其他人。不过,他这种做慢地轻视他人的态度是隐藏起来的,隐藏于优雅的友善背后一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因为他的种标准不允许这些“不正常”的感觉的存在。 他掩饰那些无法实现之“应该”的方式具有双重性。与自恋型的人相比,他会通过履行职责和义务、礼貌有序的举止、不明显撒谎等行为,努力实自的“应到完美主义者,我们往只会想起这样的人他们墨守成规、一丝不、认真守时,总是要找适当的话说,或者必须戴适宜的领带或帽子。但这些只不过是他们想达到最高卓越境界这一需要的表面现象而已。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细枝末节,而是生活中全部行为的完美无瑕和出类拔萃。但是,由于他所能获得的只是行为上的完美,因此,他需要另一种策略:在内心之中将标准与事实相等同——将“知道道德标准”等同于“做一个好人”。其间所涉及的自我欺骗,他往往更不清楚,因为对于他人,他可能会坚持要求他们真正地达到他的完美标准,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就会鄙视他们。这样一来,他自身的自我遣责也就外化了。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扩张型解决方法:掌控一切的吸引力
  • 为了进一步证实他对自己的看法,他需要他人的尊重,而不是热烈的费美(对于这种热烈的赞美,他往往是嗤之以鼻的)。因此,他的要求更多的是基于他与生活秘密达成的“协议”,而较少基于他对自己伟大之处的“天真”信念(这在第二章“神经症要求”中已做过描述)因为他公平、公正、负责,因此,他有权利要求他人和生活整体上给他公平的对待。他坚信生活中有一种绝对可靠的公正,这种信念给了他一种控制感因此,他自身的完美不仅仅是获得优越地位的手段,而且也是控制生活的手段。无论好坏,他的脑子里都绝不会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所以,他自身所拥有的成功、财富或健康都不是用来享受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对他的优势的一种证明。相反,任何降临到他头上的不幸一一如失去孩子、发生意外、妻子出轨、丢掉工作等一都可能会使这个表面看起来完全正常的人陷人崩溃的边缘。他不仅会怨恨命运的不公,而且,这种不幸甚至还会动摇他精神生活的基础。这种不幸会使他整个思考系统失灵,并让他想到孤立无助的前景。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扩张型解决方法:掌控一切的吸引力
  • 因为对爱、温暖、亲密感的需要是使我们那些讨人喜爱的品质得以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诱因。被爱的感觉——甚至是觉得自己可爱的感觉——很可能是生活中最大的价值之一。相反,觉得自己不可爱的感觉有可能会导致深切的痛苦。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扩张型解决方法:掌控一切的吸引力
  • 这三种张型的解方法,我们看到,其一切目的都在于学生活。这是其战胜恐惧和焦虑的方式。这赋予了患者生活的意义和一定程度的生活热情。他们总是竭力以不同的方式来掌控生活:运用自我欣赏和魅力;用其高标准强制命运的发展;让自己变得不可战胜,并本着报复性胜利的精神征服生活。 相应地,其情感氛围也存在显著差异从偶尔洋溢出来的生活热情与喜说,到冷漠,最后到心寒。这种特殊的氛围主要取决于其对自身积极情感的态度。自恋型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如情感丰富时,可能会显得友好大方(尽管这种友好大方有一部分具有欺骗性)。完美主义类型的人也可能会表现得很友善,因为他觉得他应该友善。自大报复型的人往往会压制友善的情感,并对其嗤之以鼻。这三种类型的人都怀有强烈的敌意,但自恋型的人可以用慷慨大方来压制敌意;完美主义者也能够克制敌意,因为他得他不应该充满敌意;而在自大一报复型的人身上,敌意表现得更为公开,而且,由于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一些原因,这种人身上的敌意更具潜在的破坏性。他对他人的期望的范围也不等:从一种追求他人忠诚和赞美的需要,到追求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再到追求他人顺从的需要。他在无意识之中对生活提出的要求所依据的基础也不同:从一种对伟大的天真”信仰,到谨小慎微地“对付”生活,再到感觉自己有权利因为所受到的伤害而得到补偿。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扩张型解决方法:掌控一切的吸引力
  • 病态依赖关系开始于不成功的伴侣选择。更确切地说,我们不应该谈什么选择。自谦型个体事实上不会主动进行选择,而只是会被某些类型的人“迷住”。他自然而然地会被一个比他更为强大、更为优秀的同性或异性吸引。我们在此不考虑健康的伴侣,他可能很容易爱上一个分裂的人(如果这个人因其财富、地位、声誉或者特殊天赋而具有某种魅力的话),爱上一个同他一样开朗、自信的外向自恋型的人,爱上一个敢于公开提出要求且不在自己的做慢无礼的自大报复型的人。他之所以容易迷恋这样些人,原因有多个。他往往会高估这些人,因为他们似乎拥有一些他所没有的品质,而且他还会因为自己缺乏这些品质而部视自己。这可能是个独立、自足的问题,可能是一种对于优越地位的无敌自信,也可能是在炫耀傲慢自大或攻击性方面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只有这些强大的、处于优越地位的人一他眼中的他们就是这样的一才能满足他的需要,才能顾他。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十章 病态依赖
  • 问题可能一开始就完全出现。但有时候,事情暂时看起来是相当吉利的。从某些神经症方面看,这两人似乎很般配。他需要成为掌控者,而她需要的则是屈服。他常常公然苛求,而她则表现得顺从服帖。对她来说,只有当骄做被破坏时,她才会屈服,而他由于自身的许多原因,背定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两种气质一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两种神经症结构一一之间早晚必定会出现冲突,因为它们本质上截然相反。它们之间的主要冲突出现在有关情感、“爱”的问题上。她坚持需要爱、情感和亲密的关系。而他却极度害怕积极的情感。他觉得流露出情感是粗鄙的表现。她对爱的保证,在他看来似乎纯粹是一种伪事实上,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她确实更多的是受到了一种想要失去自我并与他融为一体的需要的驱使,而不全是出于对他的爱。他无法不去打击她的情感,因此也就与她产生了对抗。而这反过来会让她觉得自受到了忽视或虐待,这会唤起她的焦虑并强化她的依恋态度。这里会出现另一个冲突:虽然他用尽一切办法让她依赖自己,但她对他的依附却又让他感到恐惧和厌恶。他害怕、部视自己身上的一切弱点,同时也鄙视她身上的弱点。这对她来说意味着另种拒绝,从而引发她更强烈的焦虑和更多的依附行为。她的内隐要求在他看来是一种胁追,他必须用力反击,以维持他的掌控感。她给予他的强迫性帮助冒犯了他在独立自足方面的自负。她坚持“理解”他的做法同样 也伤害了他的自负。而事实上,尽管她做出了各种诚心诚意的努力,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他——她很难做到这一点。此外,她的“理解”中夹 杂了太多求得原谅和宽恕的需要,因为她觉得她的一切态度都是善意且自然的。而反过来,这会让他觉得她的道德感优越于他,因此恨不得撕掉她的伪装。因为他们二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因此他们不太可能就这些事情进行心平气和的交谈。于是,她开始认为他是一个残忍的人,而他则认为她是一个道德伪君子。如果他是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撕掉她的伪装,那将非常有...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十章 病态依赖
  • 无论他的要求是什么,他都觉得显然是理所应当的。当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不会有任何感激,而是不停地抱怨、发火。他觉得并毫不含糊地声称自己一点也不苛求他人,她却吝啬、懒散、不替他人着想,也不懂感激一一而他却要忍受这一切。与此同时,他可以很敏锐地看出她的要求,并认为她的所有要求都属于神经症要求。她对于情感、时间及伴侣的需要是占有性的,她在对性或美食的渴求方面则过于放纵。因此,当他不满足她的这些需要时(出于他自己的原因,他必须要这么做),他会觉得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挫折。他觉得最好是不要理会她的需要,因为她应该为自己有这样的需要而感到羞耻。事实上,他挫败她的技巧已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主要包括: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样子来破坏欢乐气氛,让她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或不被需要,身体上或心理上与她保持距离,等等。对她来说,最具伤害性且最不易察觉的部分是他经常表现出来的无视、鄙视她的态度。不管他实际上对她的能力或品质有多尊重,他都极少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就像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他确实会因为她的柔弱、谨慎和拐弯抹角而瞧不起她。但除此之外,由于他需要积极主动地将他的自我僧恨外化出去,因此他会吹毛求疵,并且爱贬损他人。如果她敢反过来指责他,他就会以一种专横的方式对她的话不屑一顾,或者证明她是在打击报复。 (查看原文)
    圆圆 9赞 2021-02-21 22:51:28
    —— 引自章节:第十章 病态依赖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