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创作者
· · · · · ·
-
朱苏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祖籍江苏,生于1955年愚人节。少年从军,又当过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法学院。1984年读硕士期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回北大任教。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法律与文学》等独著,《法理学问题》、《超越法律》、《无需法律的秩序》等译著,以及论文、书评百余篇。
目录 · · · · · ·
增订版前言 Ⅰ
原版序 Ⅲ
致谢 Ⅷ
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为什么“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
这里没有不动产
家族的地理构成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重构
透视中国农村的司法需求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学的特点
法学知识的分类
法学教育随想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曾经的司法洞识
悼念费孝通先生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学术
阅读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认真对待人治
从政法的视角切入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社群主义的挑战?
经济学帝国主义?
《新乡土中国》序
超越“不过如此”
· · · · · · (收起)
原版序 Ⅲ
致谢 Ⅷ
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为什么“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
这里没有不动产
家族的地理构成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重构
透视中国农村的司法需求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学的特点
法学知识的分类
法学教育随想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曾经的司法洞识
悼念费孝通先生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学术
阅读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认真对待人治
从政法的视角切入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社群主义的挑战?
经济学帝国主义?
《新乡土中国》序
超越“不过如此”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讨论婚姻制度,并不是讨论该如何处理某一对相爱的恋人或反目的夫妻,而是讨论一个将在中国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普遍实施且期待人们普遍接受的制度。 第二,关于婚姻法的讨论就不能停留在到的直接的评判……应当更多考虑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考虑到一切可能的后果。 第三,还必须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判断。 第四,……,社会位置也许会使我们的视野有所遮蔽,常常以自身作为范本,而没有更多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婚姻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为什么“朝朝暮暮”? -
婚姻制度之建立,从一开始反倒更可能是,为了限制和规制人的性冲动和异性间的感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为什么“朝朝暮暮”?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8.6
-
- 送法下乡 9.1
-
- 法理学 8.8
-
- 批评与自恋(增订本) 8.0
-
-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8.2
-
- 法律的概念 9.1
-
- 民法总论(第二版) 9.7
-
- 法社会学 9.3
-
-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8.9
-
- 洞穴奇案 9.0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有着两千字的容余,所以便给文章留出了做些联想的空间(当然是容易偏题的了),其中如有赘言也都还请见涵。 另外此书是本集子,文章散多,作者也都只是分其为三编而已,于是我们就依着目次对每篇都约略谈些。 首先是《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该文从戴安娜之死这... (展开)> 更多书评 3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8.9分 53人读过
-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8.2分 2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培养律师素质阅读书单 (HL)
- 法学著作选 (Aniki)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释空 2020-06-19 09:14:19
喜欢他的论证思路,虽然结果往往诡异。读于2009年?
5 有用 风的牧人 2020-12-30 10:05:37
在离2021年还有两天的时候读完,读这本书还是太晚,其中许多论述和观点我在研究生阶段已经和作者达成共识,难得的是,本书许多论文都是在二十年前完成的。是否意味着,苏力的学术观点不仅具有前瞻性,还能在本土化方面,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1 有用 大甜甜~~ 2010-01-07 21:47:07
功能学派~
7 有用 Sisyphus 2018-08-17 12:15:07
十到二十几年前文章的集子 那个年代 「犯罪嫌疑人」刚刚替代了「罪犯」的称呼 个体从体制的巴别塔上渐渐剥落 人们对未来既惶惑又期待 谁也无法预想二十年后的景象 却又就这样来到今天 也正如作者所说的 制度的形成是历时性的 在时间的流逝中形成 在无数人的历史活动中形成 对于身在此山中的当代人而言 总是无能为力 甚至荒谬的
3 有用 蝉 2014-03-08 15:18:15
: D9-53/4340-3
0 有用 槿然 2023-11-28 23:17:38 甘肃
读起来感觉不是那么晦涩难懂,但是读完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这本书大都讨论了情理与法理的关系以及多元价值衡量的问题。
0 有用 花可羽 2023-11-04 21:44:55 上海
苏力的眼光太毒了。总体是偏向实用主义,实证的,可能法社会学的学术进路都是如此。的确人不是一种仅仅靠观念就能生活下去的动物,而是在观念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生活的动物
0 有用 Leya 2023-10-06 21:24:00 北京
偶像🥺✊🏼
0 有用 momo 2023-09-19 16:40:07 浙江
比较适合作为高中生议论文素材,思路实在是太中特老大爹了
0 有用 MaxineZiu 2023-09-14 15:35:54 云南
一本引人思考的短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