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短评

热门
  • 6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20-08-06 20:20:46

    王先生博论,当年影响非常大。本书标题放在今天来看未免过于老气,但不要只看标题,此书的文本分析之细致,使用方法之多样(绝不限于传统治文史之技法),都是上乘。

  • 4 代号273 2017-05-02 23:17:59

    沉重悼念王富仁先生!

  • 5 朱崇科 2010-04-02 08:35:10

    可参2010修订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 3 大甜甜~~ 2012-11-14 22:55:58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本该是批评家最大的本分。当鲁迅不能被当做鲁迅来理解的时候,对作者、对读者,对双方都是伤害。职是之故,王富仁先生是鲁迅的解人。

  • 1 大狗人 2017-06-02 08:31:29

    八十年代的时代之书。王老师谈鲁迅,谈的又绝不仅是鲁迅,使用着陈旧话语、保证合法性的同时,给予陈旧秩序凶狠打击,戴着镣铐的舞蹈跳得华丽。从文学研究来看此书未免不得其法,只叹肩住黑暗闸门的人已去,启蒙大业还堵在路上。

  • 0 北卅研 2018-01-17 15:11:32

    本科的时候读的……

  • 0 绫懒遥 2021-02-14 23:07:46

    刨除阶级分析部分,其实是一部非常老绷的人物艺术论。

  • 0 三更梦 2022-03-15 19:43:06

    前面三章几乎没标注参考文献,到了第四章各种引用,第二节的文字忽然鲜活。

  • 0 Nylon 2023-05-17 02:08:59 北京

    来时重读

  • 0 Saudade 2023-09-24 17:03:22 陕西

    “农民群众”和“知识分子”这两大“五四”文学以来占主流的形象,作品通过对他们精神弱点和命运的揭示,显示出鲁迅关于农民的思想启蒙问题的思考(农民阶级在民主主义政治革命的重要地位与其思想上的保守落后的不匹配)和先进知识分子困境的惋惜(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有鲁迅本人内在矛盾的思想的流露)。鲁迅对于这两者的描写始终根据中国封建思想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把揭露建立在封建等级观念基础之上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吃人本质和虚伪性放在中心位置;无论是“阿Q”、“爱姑”还是“魏连殳”,他们的命运兼指向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彻底的”思想革命的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章以近现代中国的反封建革命历史任务为载体,系统地完成了将《呐喊》《彷徨》作为一面“镜子”的主题建构功能。

  • 0 握紧小笔杆 2023-12-02 21:15:49 北京

    王老师的博论。课程结课想做一个学术史方面关于王老师的论文,读了这本书。方法上其实还是在马理论的框架之下,不过明显是纠正马理论机械地对鲁迅地理解。以思想的鲁迅代替政治的鲁迅,无疑有重大意义。其中对鲁迅作品的文本细读功夫很到位,很有意义。

  • 0 陈女士 2023-10-13 21:11:16 上海

    第一节现当代文学课上老师列的书之一,不知道为什么唯独这本还记得名字。买了看了,都过去了。

  • 0 长歌怀采薇 2023-04-01 22:04:37 四川

    补看了之前未看的后两章。在“思想革命”的历史意义外,王老师文本感受与建构理论的能力都是极强的,并且十分通俗易懂。将自己感受能够用大白话描述清楚并直观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实也不容易。

  • 0 quqibing 2012-03-23 10:19:31

    看得较早的一本学术书了

  • 0 Jessie 2017-09-05 10:39:40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0 晴耕雨读 2018-01-17 17:28:22

    同意带着镣铐跳舞的说法,有些观点现在依旧适用。只是感觉还有点基础的话题看得吃力``````

  • 0 blue 2018-09-25 20:16:19

    2017.12.25标想读,当时应该是读了部分

  • 0 高卧且加餐、 2024-04-08 20:20:03 河北

    好吧,举步维艰

  • 0 Jing 2024-08-24 20:45:50 上海

    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又回味无穷的学术书,尤其在重读了呐喊和彷徨以后。

  • 1 炊事班小毛 2021-05-28 23:26:39

    我爱王老师😭如果所有大佬的专著都能是这么好看就好了!学渣的福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