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源自于夏丐尊、叶圣陶先生编的《国文百八课》。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位先生因不满当时的语文教学和使用的课本“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着手编撰了一套供初中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因初中共六个学期,每学期上课十八周,一共一百零八周,所以这套按照一百零八周来顺序设计教学内容的课本,就定名为“国文百八课”。每一课包括“文话’、“选文”、“文法修辞常识”和“习问”四部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本书就是从《国文百八课》中抽出的单行本。用七十二个主题,分别结合阅读,主讲文章的写作方法。
文话七十二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夏丐尊(1886年~1946)
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夏铸,字勉旃,号闷庵,室名小梅花屋。浙江绍兴上虞崧厦人。晚清时秀才,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任舍监和国文教员。后历任开明书店总编辑,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文艺协会主席。支持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筹设中国语文教育会。又擅书法。1943年,因拒绝为日伪办事,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重庆日报誉其为“民主战线的老战士”。1946年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著有《夏丐尊文集》。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
夏丐尊(1886年~1946)
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夏铸,字勉旃,号闷庵,室名小梅花屋。浙江绍兴上虞崧厦人。晚清时秀才,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任舍监和国文教员。后历任开明书店总编辑,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文艺协会主席。支持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筹设中国语文教育会。又擅书法。1943年,因拒绝为日伪办事,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重庆日报誉其为“民主战线的老战士”。1946年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著有《夏丐尊文集》。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目录 · · · · · ·
第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第六讲 应用文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第十九讲 日记
第二十讲 游记
第二十一讲 随笔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五讲 第二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六讲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第三十三讲 印象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第三十六讲 背景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第四十一讲 暗示
第四十二讲 报告书
第四十三讲 说明书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第五十讲 事物的异同
第五十一讲 事物间的关系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第五十三讲 语义的诠释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第五十七讲 对话
第五十八讲 戏剧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第六十讲 抒情诗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第六十二讲 律诗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第六十五讲 宣言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第七十二讲 推理方式(三)——辩证
附录
“文话”中提到的选文选辑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和哪一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通式样?(文章的体制) 二、文章里用着的词类,由否你所未见的或和你所知道的某词大同小异的?(语汇的搜集) 三、文章里词和词或句和句的结合方式有否特别的地方?你能否一一辨认,并且说出所以然的缘故?(文法) 四、文章里对于某一个意思用着怎样的说法?那种说法有什么效力?和别种说法又有什么不同?(修辞) 五、文章里有什么好的部分?好在哪一点?有什么坏的部分?坏在哪一点?(鉴赏与批评) 六、这篇文章和别人所写的同类的东西有什么不同?你读了起什么感觉?(风格) 七、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001 -
第一人称的文章好比独白,第二人称的文章好比对话。用第二人称的立脚点写文章,是从“你”(或“君”“兄”“先生”等尊称)出发的,这所谓“你”就是读者。 这类文章最普通的是书信,其他为特定的对手写的文章像祭文、训辞、祝辞等也属于这一类。第一人称的文章,不论写到如何长,通体可以用同一立脚点,从头到尾由“我”出发,不必更动。第二人称的文章是对话式的,不能只就对手说,有时非更换立脚,点不可,因为听者不能和说者或其他的人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人称的文章不如别的立脚点的文章的能够统一,长篇文章全体用第二人称写的很少见。又,在表达的程度上,第二人称的文章也颇有不便利的地方。对手的心理情形只好作表面的叙述,无法彻底表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一讲 随笔 / 046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文话七十二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文章讲话 8.8
-
- 文章作法 8.6
-
- 略读指导举隅 8.5
-
- 语文随笔 8.2
-
- 精读指导举隅 8.6
-
- 作文杂谈 8.4
-
- 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 9.1
-
- 国文百八课 9.0
-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9.3
文话七十二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从提笔就怕到写作高手

有一定作用,但不大,多是讲文章类型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写记叙文,要:顺序不乱,特色明显。什么顺序呢?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着眼在位次——即自然顺序;二是着眼在特点。 2. 叙述的快慢:一篇叙述文里,应有些地方快,有些地方慢,这样才会有节奏感。怎么快?用字精准、叙述少、动词妙。至于像张公子说沈从文的《边城》有音律感... (展开)
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习惯—读叶圣陶编著5本“国文”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和所有人一样,这些天经历着疫情带来的悲痛、不安、恐惧、愤怒、期盼、无奈等等复杂情绪,然而也深知此刻静心、静气的重要性,于是每日强读一会,看完了年前准备的叶圣陶先生5本关于写作与阅读的书。 这套书是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共5本:《七十二堂写作课》、《落花水... (展开)
自由表达时代人人需要的写作指南

一本经典的民国语文教材—《七十二堂写作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媒体时代各种公众号、营销号遍地开花,无数写作者都拼了命学习各种写作速成技巧,报各种写作速成班,很多人都妄想可以通过讲课老师的独家写作秘诀掌握写作要领,写出一篇篇高质量的稿件,从此就能通过写作走向人生巅峰。殊不知,饭是要一口口的吃,字也是要一个个写,没有坚... (展开)
中文写作课的经典与大道

《七十二堂写作课》笔记
> 更多书评 3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开明出版社 (2017)7.9分 1866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7.5分 126人读过
-
天地出版社 (2019)7.9分 38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8.6分 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中学语文教师书目 (剧旁)
- 中文写作训练 (Mia)
-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杨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0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话七十二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鸟飞 2016-02-08 23:33:55
好像一本迟来的《新婚指南》,在最需要的年岁没有出现,等到已然媳妇熬成婆,再看这些,却也没了趣味,点水蜻蜓,不痛不痒。有阅读写作习惯的成人,还是不必再看了。
0 有用 ! 2017-07-28 23:22:17
1 有用 飞翔的云 2019-12-21 16:54:33
写的很透彻,也很有趣,让自己不知不觉的就读下去了,相对的这种写作书籍一般看着都会比较乏味,而这本确不是,对于有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的人来说,那真的是让自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0 有用 xulei 2019-05-22 09:11:00
中学语文教育是不讲逻辑的,因为它只是让我们一味地读和赏析,对于文章和文章技巧的分类讲解十分欠缺。如果中学的语文课本能像这本书一样,把语文知识掰碎了,用说明文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就好了。
0 有用 🌈oyster 2023-08-04 13:02:21 上海
顺序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