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请问说好的人听说过佛教吗?完全赤裸裸抄袭。。。

小叶子 2013-03-20 20:32:38

听说有人拿着这本畅销灵修书《当下的力量》 去和一位在欧美讲学的佛教领袖讨论,说其如何好。上师愤怒了,这本书从标题到内容赤裸裸地抄袭大量佛教经典,写书的老外大言不惭说都是自己证悟的,好歹花点力气把内容重新包装下啊。看到豆瓣上都打这么高的分,我们还是佛陀的国度。。。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盘腿天才
    2014-09-19 12:24:56 盘腿天才 (你不可以被我看太多遍)

    “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超人类观念的存在。当然,作为定义,它是不完整的。它仅告诉你开悟的否定性定义:受苦停止。但是,当没有受苦存在时,还剩下什么呢?佛陀对此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意味着他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下了一个否定形式的定义,所以你不会认为开悟是一个超人类的成就或不可达到的目标。尽管这样,绝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没有体会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开悟是为佛而准备的,是不属于他们的,至少在此生中不属于他们。”

    作者并没有掩饰自己是从佛陀智慧中受到启发吧

    赞(9)
    >
    慧慧侠
    2019-11-28 14:50:28 慧慧侠

    各种宗教,意识形态,包括这本书,都只是路标,重要的是路标所指的地方,一个路标说另一个路标抄袭它,那又能怎样呢?

    赞(6) 来自 豆瓣App
    >
    阿拉丁
    2013-04-03 17:56:12 阿拉丁 (听自己的心)

    对自己有益就可以了,何必计较那么多

    赞(5)
    >
    辛德拉苟萨
    2019-10-08 22:41:58 辛德拉苟萨

    说明人家用亲身经历印证了佛教所言不虚明白吗?你是怎么不分青红皂白给别人扣屎盆子的?

    赞(5) 来自 豆瓣App
    >
阿拉丁
2013-04-03 17:56:12 阿拉丁 (听自己的心)

对自己有益就可以了,何必计较那么多

赞(5)
>
小玥@且听风吟
2013-08-07 11:46:28 小玥@且听风吟 (烟花再美,也会摔得粉碎!!!)

只是一本书,你期望能起多大的作用,上师自己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抑或是上师自己也同样抄袭过前人观点?

赞(1)
>
brucexiong
2013-08-08 18:16:02 brucexiong

佛教在中国不是抄道教吗?整个话语体系都是啊

赞(2)
>
盘腿天才
2014-09-19 12:24:56 盘腿天才 (你不可以被我看太多遍)

“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超人类观念的存在。当然,作为定义,它是不完整的。它仅告诉你开悟的否定性定义:受苦停止。但是,当没有受苦存在时,还剩下什么呢?佛陀对此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意味着他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下了一个否定形式的定义,所以你不会认为开悟是一个超人类的成就或不可达到的目标。尽管这样,绝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没有体会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开悟是为佛而准备的,是不属于他们的,至少在此生中不属于他们。”

作者并没有掩饰自己是从佛陀智慧中受到启发吧

赞(9)
>
辛德拉苟萨
2019-10-08 22:41:58 辛德拉苟萨

说明人家用亲身经历印证了佛教所言不虚明白吗?你是怎么不分青红皂白给别人扣屎盆子的?

赞(5) 来自 豆瓣App
>
慧慧侠
2019-11-28 14:50:28 慧慧侠

各种宗教,意识形态,包括这本书,都只是路标,重要的是路标所指的地方,一个路标说另一个路标抄袭它,那又能怎样呢?

赞(6) 来自 豆瓣App
>
不死的杰克鲍尔
2020-07-14 19:33:38 不死的杰克鲍尔

是谁告诉你我们是佛陀的国度的?

赞(2) 来自 豆瓣App
>
响亮的名号
2020-10-20 09:05:25 响亮的名号

这位“愤怒的上师”看来路数跟特朗普一样,喜欢咧着嗓子大吼“他们都是贼!他们偷我们的!”。不过看在楼主来自印度中文也打得这么好,我就不多说了吧。。

赞(2)
>
冷先生
2020-10-27 23:30:28 冷先生
内容不可见

不要执着于愤怒或者不愤怒这个相,金刚怒目和普通人的愤怒不是一个层次

赞(1) 来自 豆瓣App
>
念头通达
2021-11-02 18:26:59 念头通达
内容不可见

确实

赞(1) 来自 豆瓣App
>
人閑桂花落
2024-11-24 21:53:26 人閑桂花落
“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
“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超人类观念的存在。当然,作为定义,它是不完整的。它仅告诉你开悟的否定性定义:受苦停止。但是,当没有受苦存在时,还剩下什么呢?佛陀对此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意味着他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下了一个否定形式的定义,所以你不会认为开悟是一个超人类的成就或不可达到的目标。尽管这样,绝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没有体会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开悟是为佛而准备的,是不属于他们的,至少在此生中不属于他们。” 作者并没有掩饰自己是从佛陀智慧中受到启发吧
... 盘腿天才

分享一下

原始佛教,佛陀教导:苦与苦的止息。
但是这个“苦”,不是现代我们理解的感受上的痛苦。

「“苦”,巴利语中是“dukkha”,由两个部分组成。
du是前缀,所蕴含的意义是“不好的、坏的、苦的、令人厌恶的、苦恼的”等这一类的含义;
kha义为 “空、空间、虚空、什么都没有的”。

巴利语佛经中涉及到 dukkha 的词汇也都同时传达了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如“dukkhakkhandha”,苦蕴:五蕴是苦的、可厌的、有很多过患的,但同时又是性空的、什么都没有的等等。


相应的汉译字 “苦” 却直接给人以实在的痛苦状态的感知,这的确不符合佛教 “般若性空”、 “缘起性空”、“诸法如幻”的核心思想。


在巴利语系佛教里,
dukkha 是和 aniccā (无常)、anattā (无我) 并列的三特相之一 ,地位非常重要,其所指代的义理直接就是释迦牟尼佛希望大家了悟的实相。


实际上,三特相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讲述同一个现象:
万法都在刹那刹那的变化中(aniccā,无常),
这个不停变化的东西是不可乐而空幻的 (dukkha,苦空),
其变化和苦空没有一个主宰者、也没有承受者且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 (anattā,无我)。

所以可以说,

aniccā(无常)即是dukkha(苦)、亦是anattā(无我),它们三个是一体的三个方面。」


这是关于文字本身的局限性及翻译的局限性。


以上来源《几个佛教基本词汇的巴利语探源及相关思考》

作者:杨荔薇,哲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转载自: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e9d0c5b740fa830662bf0e7c1b7a3aa9318947a18e7f9386.html

赞(1)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当下的力量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放弃读这本书的理由(MM)

读后感(MM)

一个唯物主义者读不了这本书(你实在太实在了)

当你注意到呼吸时,呼吸就从自动挡变成手动挡,当...(秃头的魔王)

求问(Onionplink)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