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的原文摘录

  • 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于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声明历程;人格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性情、童年环境、父母亲与老师的个性、社会与社会规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出我这个人。书中阐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养者忽视和缺少良好的示范,致使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来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于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们的声明。 (查看原文)
    [已注销] 6赞 2012-07-05 17:31:14
    —— 引自第15页
  •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查看原文)
    珮婕 2赞 2013-01-26 11:51:17
    —— 引自第36页
  • 横亘在他与周遭环境之间的,是一道联系上的鸿沟,沟渠一年比一年宽,他也变得越来越与世隔绝。这引起一连串的问题:他因缺乏经验,不甚了解别人的世界,以至于在人群之中时常没有安全感。别人到底怎么回事,他永远无法正确得知,因为唯有密切相处,而且彼此欣赏喜欢,人们才能累积出与人交往的心得;而他对亲密接触非常排拒,只好靠着猜想臆测来调整人际关系的方针,总是处于惴惴不安中,不晓得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和观感。以至于自己的举手投足,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幻想或投影,或者属实?他都没有把握。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如果一个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里交不到朋友,别人以及他自己都觉得他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只是埋首书堆中,排斥任何与人接触的机会,以做手工艺或从事其他活动自娱,始终独来独往;如果这时期他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不与别人交换意见,这些都是警讯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当他兴味十足地摧毁两人的关系时,自己其实也很痛苦,但他别无选择。他的动机大致如此:如果我不再被人所爱,宁可自行摧毁,虽然这令我痛苦不堪,但至少我是行动者,而非坐以待毙。如此一来,不难理解为什么正当他希望爱与被爱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却一点儿都不可爱。与其倾力追求心上人然后被抛弃,他宁愿选择让爱人渐渐远去。小心翼翼不让自己失望,这对分裂人格者而言很平常,他们大部分下意识地观察、考验伴侣:如果我这个样子他还是爱我,那才是真正的爱。分裂人格者心力交瘁,只为了证明自己值得人爱。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总而言之,精神分裂的人最难培养爱人的能力。他的自由和独立若受到胁迫,对什么都异常敏感;他的情感表达十分稀薄,如果伴侣对他的爱不那么强烈,同时又给他一个家以及安全感,他会感激涕零。愿意了解他的人,可以赢得他的好感,只不过他不善于表露也不一定会承认。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分裂人格者把害怕与渴望混为一谈,把青涩的温柔情意藏起来,变成粗糙火暴的攻击行为;他害怕面对尴尬,随时准备撤退;遭到拒绝或担心被拒时,原来的好感顷刻变成反感,对什么都不在乎。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这段时间他大量阅读,不加以选择,父亲藏书丰富,能到手的他都看。有一次治疗时他很贴切地形容自己:“我的情感比我的智力年轻了十岁。”这是分裂人格者常见的现象。“我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他不太能确定自己的性倾向。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人格分裂者自闭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对这个世界以及周遭的人越来越没兴趣,这是遗失客观物体的前兆,对病人来说,仿佛世界消失了。换句话说,他对世界的参与和感情逐渐淡薄,世界之于他变得很贫瘠,“沉下去了”,空无一物,即将被消灭。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当一个人里里外外的世界都脆弱不堪,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要创造出一套生存的技巧,不依赖任何人,不为所动也不感动别人,总是公事公办,保持距离,尽可能维持优势,绝不与人平起平坐,让人捉摸不定。骄傲自大、难以亲近、冷冰冰、没有感情,或者,当他所有的保护措施不敷使用时,也有可能瞬间变得尖刻暴怒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分裂人格者接受治疗时,所描述的人类存在可能遭遇到的危险,有时会让人心生怜悯,我们从中得知,什么对他的生存最为重要,对我们有利的家庭和社会,对他而言却充满危险,我们很难调整他的心态。有的时候,天才就是这样养成的,他不断地抛出问题,天才与精神异常者往往只有微乎其微的差别。可以确信的是:当一位分裂人格者能够忍受所有的痛苦与恐惧,并且克服一切时,他一定可以达到人格的最高境界。 (查看原文)
    杨谧 2赞 2012-06-28 16:51:07
    —— 引自章节: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 有的时候这与女性的命运有关,对婚姻失望或丧失伴侣,而孩子是他们唯一所拥有的,竭尽所能使孩子“感激涕零”。 (查看原文)
    变形蹦蹦 1赞 2012-07-18 06:42:38
    —— 引自第61页
  • 幼儿需要的是一种被保护、被扶持以及快乐的气氛,这样,成长的条件才会在他身上生根。小孩若是没有这样“天堂”般的感觉,要什么没有什么,就无从培养信心,当要对生命有所付出时,他会有被吞噬的恐惧。 (查看原文)
    珮婕 1赞 2013-01-26 12:04:06
    —— 引自第37页
  • 人格分裂的人害怕公转,喜欢自转。他们总是费尽心思地独立生活,竭尽可能地自给自足。他不依赖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他们若即若离、矜持、遥不可及,甚至冷漠、好猜疑,很难和他们交往。害怕别人亲近,这是他典型的恐惧。 分裂人格者只属于自己,并且只信任自己,不管是真实的或纯属臆测的侵扰与干涉、外来者意欲跨越他孤立的藩篱,他都高度敏感,据此保住自己的凭依。这样的行为举止当然很难与人互信互赖,遑论发展亲密关系。义务责任之于他形同束缚,要付出的太多,特别是与伴侣之间,伴侣需要他只会使他不耐烦。对责任与义务的畏惧顷刻间膨胀,当这种畏惧变得无穷大的剎那,他甚至会在教堂里或法院结婚公证处转身逃跑。 分裂人格者不太敢尝试长远的关系....他认为长期的关系中免不了有背叛对方的时候,坚持自己拥有自由,理论多于实际....有的时候他也愿意拥有长时间的关系,只是被法律给吓退了,所以就经营类似婚姻的关系,而不愿结婚。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他刻意与周遭保持距离,别人的身体或心灵靠近他,会引发他类似雷达般精微的反应,随之而来的情感登堂入室,都让他觉得“太吵了”。距离之于他有绝对的必要,这样他才能处于其中并且活下去。距离给他安全感,觉得受到保护,别人不得其门而入,不会一下子就闯进来。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放得开,不设防 (查看原文)
    E 1赞 2014-10-23 19:22:15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强迫人格者很难接受人生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不变的原则,也没有一定可以预知结果的事情。他认为所有的事物应该通通属于一个系统,看不出任何破绽,并且他必须掌握一切,对自然的变化粗暴以待。 尼采曾经说过,意志和系统中藏着虚伪——对极了,因为这表示我们硬生生把生命的丰富多彩简单化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1-02-19 17:55:13
    —— 引自第130页
  • 他们以为自己嗅得出来自四周潜伏的危险,能够透视平静的表面背后所隐藏的不良动机。 当旁人尚且浑然不知的时候,分裂人格者却以无比的敏锐来捕捉环境中芝麻绿豆的变化。他们凭借感觉与直觉来设定方向,非常灵敏。 如果一个人把对外界发生的大事小情通通对号入座,而一般人根本不会察觉到这些,那么他与别人相处时,解读人的一言一行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自成一套妄想系统,再也无法修正。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1-02-23 13:56:18
    —— 引自第54页
  • 如果有一个人厘清了自己为什么害怕交出自己,因而对生命与周遭的人敞开心灵,有勇气让个性自由发展,主宰自己的生活,不再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接着,他接受了生命事物终将消逝的事实,活得有声有色又有意义:接受世界上以及生活中的规范与法律,知道既定事实毋须回避,但不因此而惧怕自由被剥夺——假如真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想当然要颁奖表扬他的成熟与完美。但如果这些目标我们都只能稍微靠近一点儿的话,正表示完美的人性与成熟是我们想象中的目标,他并非人类捏造出来的理想,而是我们把人安放到宇宙井然有序的系统之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9赞 2011-02-23 14:02:40
    —— 引自第246页
  • 每一个人的“完整性”都受到限制,我们既不完美,也不完整。但是,我们狭隘的本质因向往完整而得到不少启发。完美与完整皆为人类达不到的理想境界,但我们都有能力接近目标。 有如下目标值得我们努力:诚实面对自己,保有个人特质,不依赖他人,吸收新知认识世界,勇敢地活出自我。 (查看原文)
    尔苏西 1赞 2011-03-20 19:55:11
    —— 引自第161页
  • 分裂——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忧郁——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强迫——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歇斯底里——害怕既定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这些都会使我们错失高难度的挑战,人性因而脆弱不堪。 (查看原文)
    尔苏西 2回复 2011-03-20 19:58:51
    —— 引自第162页
  • 今日的社会都市化、工业化,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许多,不带感情的职业应运而生,粗鄙且没有特色,人人都面临失根的威胁,如同精神分裂的人过的日子一样,没有人际往来,对周遭漠不关心,靠着高科技维持生活所需。 (查看原文)
    尔苏西 2011-03-20 20:01:24
    —— 引自第164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