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著有危险,读者须谨慎! (Fitzcarraldo)
-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 (彼岸)
- 2007.10新书 (nova0)
- 【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 (M)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善的脆弱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月瘦十斤吳小暖 2012-07-09 10:41:24
花了很长时间,终于读完了。整本书,注释就占了三分之一,不是为业余爱好者准备的书,要真正吃透绝对不容易。阅读前,最好把书中反复提到的篇章重温一遍。
3 有用 芳煙 2021-03-12 06:52:14
在这部对话(《斐德若》)的结尾处,苏格拉底向幸运之神赫尔墨斯之子、癫狂的爱神潘祈祷,向这个荒野之地的其他神灵祈祷,祈求一个美丽的内心,祈求那个美丽的内心会热爱的一个美丽的外表。这个祈祷既表示了这部对话的发现,又表示了它的危险性:一方面是那些与激情而不是与“纯粹”的理智相联系的,神灵的正面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冲突持久的可能性,因为祈求灵魂和身体之间的爱并不是颂扬他们的同一性。 不得不承认,读到讲《... 在这部对话(《斐德若》)的结尾处,苏格拉底向幸运之神赫尔墨斯之子、癫狂的爱神潘祈祷,向这个荒野之地的其他神灵祈祷,祈求一个美丽的内心,祈求那个美丽的内心会热爱的一个美丽的外表。这个祈祷既表示了这部对话的发现,又表示了它的危险性:一方面是那些与激情而不是与“纯粹”的理智相联系的,神灵的正面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冲突持久的可能性,因为祈求灵魂和身体之间的爱并不是颂扬他们的同一性。 不得不承认,读到讲《斐德若》这篇的时候,我落泪了。 (展开)
1 有用 年方十八发如雪 2014-08-02 19:21:16
人本主义的善的视角,并非意味着普罗塔格拉式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是要记住,人处于神与兽之间,其德性行动总是在不定的人世中开展。与命运的抗争使得人的德性愈发耀眼,可另一方面命运也能彻底摧毁我们对德性的承诺。
21 有用 丁萌 2009-11-12 18:35:02
要不要做一个对诱惑毫无概念的好人?
1 有用 Scipio 2011-03-07 22:52:06
还好,不过现代社会善的脆弱已不再简单是偶然性
0 有用 sofia 2024-03-23 12:19:26 北京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被悬挂在神与兽之间,就在这种状态中生活,是面对这两种自足的被造物,用其开放、脆弱的本性,用其最基本关注的关系性特征来定义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就在于具有信任和承诺的品格,而不在于一个永恒不变的自然事实,那么人类存在者也就是最容易不再成为他们自己的那种存在者。他们很容易丧失自己的本性,要么是通过一种柏拉图式的方式上升为神,要么是降格为狗。”“吝啬在一般意义上来说要比慷慨更加稳定...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被悬挂在神与兽之间,就在这种状态中生活,是面对这两种自足的被造物,用其开放、脆弱的本性,用其最基本关注的关系性特征来定义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就在于具有信任和承诺的品格,而不在于一个永恒不变的自然事实,那么人类存在者也就是最容易不再成为他们自己的那种存在者。他们很容易丧失自己的本性,要么是通过一种柏拉图式的方式上升为神,要么是降格为狗。”“吝啬在一般意义上来说要比慷慨更加稳定,封闭要比开放更加安全,单一要比多元更加容易相互协调。”“既然人类的好生活容易受到厄运的破坏,那么我们对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的判断到底有多可靠?”(阅读体验欠佳,可能是翻译问题) (展开)
0 有用 奥博洛莫夫 2023-11-20 21:36:42 日本
彩云易散琉璃脆。看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没看过她说的那些,但是运气无常,印象最深的是价值冲突造成的悲剧
0 有用 Ad Astra 2023-09-18 10:52:04 上海
课上听到了熟悉的名字,速来补分。读完的我也很脆弱。
0 有用 我有一个小咪 2023-08-10 17:45:37 上海
God-like
0 有用 李狗精 2023-08-07 19:58:15 新加坡
【2023第14本书】非常打开我视野的一本书,只有道德挣扎之时善才存在(并不是说人要在挣扎时选择唯一的一套善的标准),未经挣扎的善只是对于神的力量的恐惧(这个的观点似乎来自我读康德的一本书)。作者在这里所强调的善的脆弱性(即它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来自不同理性标准的、来自理性和非理性拉扯的),重新将伦理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引入视野,但这种多样性又不是建构/解构主义层面的,而是按照后记所说... 【2023第14本书】非常打开我视野的一本书,只有道德挣扎之时善才存在(并不是说人要在挣扎时选择唯一的一套善的标准),未经挣扎的善只是对于神的力量的恐惧(这个的观点似乎来自我读康德的一本书)。作者在这里所强调的善的脆弱性(即它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来自不同理性标准的、来自理性和非理性拉扯的),重新将伦理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引入视野,但这种多样性又不是建构/解构主义层面的,而是按照后记所说的对,是一种本质主义新解——人类非理性的部分对于人类感知到善是极其关键的,这是一种跨文化的本质,而善之后和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才得以称之为善。古希腊的伦理真的太有生命力了,而其背后是一种对于人的乐观和信心,很有力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