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钱文忠最新畅销书 杨澜 崔永元推荐
出版年: 2013-4
页数: 288
定价: 32.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5464811
内容简介 · · · · · ·
1、 何谓人生?钱文忠2013年最新力作!首次结合47年人生积淀,与千万读者倾心交流人生各个阶段的体会和感悟!
继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启蒙读物后,《百家讲坛》资深主讲钱文忠首次结合47年人生积淀,与千万读者倾心交流“人生”各个阶段的体会和感悟!作者以参透人生的智慧、独到新颖的视角、平实无华的语言,与读者共同分享生命的体会和人生的感悟,包括生命的意义、成长的欢乐、处世的智慧、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修为以及读书与教育、慈善与孝道、理想与信仰、情感与爱情、学业与事业等人生关键词。
2、一部写给所有年轻人的智慧书!参透人生智慧,提高人生境界!杨澜、崔永元、周立波、星云大师等热烈推荐!
如何提高人生境界?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怎么提高自己的格调和情趣?……
通过阅读本书,让更多年轻读者朋友感受到作者卓...
1、 何谓人生?钱文忠2013年最新力作!首次结合47年人生积淀,与千万读者倾心交流人生各个阶段的体会和感悟!
继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启蒙读物后,《百家讲坛》资深主讲钱文忠首次结合47年人生积淀,与千万读者倾心交流“人生”各个阶段的体会和感悟!作者以参透人生的智慧、独到新颖的视角、平实无华的语言,与读者共同分享生命的体会和人生的感悟,包括生命的意义、成长的欢乐、处世的智慧、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修为以及读书与教育、慈善与孝道、理想与信仰、情感与爱情、学业与事业等人生关键词。
2、一部写给所有年轻人的智慧书!参透人生智慧,提高人生境界!杨澜、崔永元、周立波、星云大师等热烈推荐!
如何提高人生境界?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怎么提高自己的格调和情趣?……
通过阅读本书,让更多年轻读者朋友感受到作者卓绝的人生智慧和非凡的人生体验,从而获得深厚的人文的滋养,丰富自己的平凡人生,找回精神立足点,提高人生新境界。
境界:如何提高人生境界,打开生命的多维空间?
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拥有幸福?
人生: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
经典:国学究竟是什么东西?经典中有哪些人生智慧?
反思: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如何让文化“落地”为文明?
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好爸爸,好妈妈,好老师?
台湾:我们能向台湾地区学什么?星云大师如何开示众生?
尚趣:懂享受才算懂人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格调和情趣?
追忆:季羡林、王元化等恩师是如何勇敢走完人生路的?
3、钱文忠不仅与年轻人谈论人生话题,更关心社会民生,时代发展,国家大势,充分彰显一代学者的责任、情怀与远见,一边感触温馨的回忆,一边感知理性的批判。
这是个盛世,物质繁荣,高楼林立,名车接踵,酒醉金迷;这是个乱世,精神匮乏,人欲横流,卑鄙趾高,哀鸿触目。在这个盛世乱世里,高尚逐渐成为墓碑,信仰逐渐成
作者简介 · · · · · ·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 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钱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 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钱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陆版和台湾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大陆版和台湾版)、《钱文忠语录:颤栗的道德底线》、《钱文忠语录:风化的传统基石》、《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钱文忠说即墨》、《钱说三字经》、《钱说玄奘西游记》、《戊子草》、《乙丑草》、《庚寅草》、《班墨传奇》、《传统的再生》、《禅话·画禅》。其他译著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江南人物传奇》、《江南家族传奇》、《江南国宝传奇》;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二百余篇。 近年,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开设《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等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化讲座;2013年在《百家讲坛》开讲《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qianwenzhong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境界,决定人生高度
003 第一节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009 第二节 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
016 第三节 提高人生境界和智慧
022 第四节 财富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幸福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境界,决定人生高度
003 第一节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009 第二节 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
016 第三节 提高人生境界和智慧
022 第四节 财富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幸福
025 第五节 如何解脱苦恼
第二章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029 第一节 “国学热”的呼吸与叹息
039 第二节 墨子的魅力究竟何在
044 第三节 唐僧只是一位僧人吗
050 第四节 向比自己强大的人虚心求学
055 第五节 朱熹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059 第六节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
第三章 生命,才是最高的价值
071 第一节 新时代需要新慈善
074 第二节 教授要像一个教授
077 第三节 生命,才是最高的价值
079 第四节 历史,无法抗拒假如的诱惑
082 第五节 有错当然应该认
085 第六节 努力!今天的中国人!
089 第七节 让汉字高兴一会儿
093 第八节 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与管理
096 第九节 柏拉图的理想国
100 第十节 杰克逊:天才与悲剧的一生
102 第十一节 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第四章 和这个世界谈谈心
107 第一节 我一定会回去
114 第二节 钱文忠是什么意思
120 第三节 成功者不等于有道德!
128 第四节 一个名族要有信仰
133 第五节 让文化“落地”为文明
137 第六节 无用之物方有大用
142 第七节 《弟子规》样样照办不可能
第五章 教育凭什么一定是快乐的
149 第一节 教育凭什么一定是快乐的
158 第二节 孝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
160 第三节 落水救人的困惑
163 第四节 独生子女与童年快乐
166 第五节 知青子女融入社会
第六章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
173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
178 第二节 台北的“软体”
182 第三节 台湾高铁的启示
186 第四节 人间的佛光山
190 第五节 星云大师的开示
194 第六节 给台湾当局者进一言
第七章 懂享受才懂人生
201 第一节 南京盐水鸭
204 第二节 酒的真精神
209 第三节 留园菜的味道
214 第四节 收而藏之,把而玩之
216 第五节 梦回汉堡
220 第六节 你一定要聆听朱哲琴
第八章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227 第一节 恩师季羡林先生百年冥诞祭
233 第二节 纪念周一良先生
247 第三节 王元化走完真诚勇敢人生路
253 第四节 缅怀王永兴先生
262 第五节 送钱钢兄远行
270 第六节 纪念李铮先生
· · · · · · (收起)
喜欢读"钱文忠漫谈人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钱文忠漫谈人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钱文忠漫谈人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学者与商人《钱文忠谈人生》

一本很不错的精神读物
> 更多书评9篇
-
大家如果能拥有以下几样东西,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1. 健康的身体 2. 极其良好的心态 3.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个完美的、充满爱意的家庭 是的,我们有不少问题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据以判断它们是否成为问题的依据,却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预设知识。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读书生活基本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链条式的关系,很难以先后来区分。他们可以长时间...
2013-07-24 12:42 1人喜欢
大家如果能拥有以下几样东西,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1. 健康的身体 2. 极其良好的心态 3.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个完美的、充满爱意的家庭 是的,我们有不少问题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据以判断它们是否成为问题的依据,却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预设知识。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读书生活基本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链条式的关系,很难以先后来区分。他们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在读书过程中予以清晰化,反复综合考量,直至最后解决。 读书是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培育自己的高尚人格,孕育自己的高尚品位;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破人世间的很多事情,使自己达到一种与天地游、同古今心的人生境界。 如果说这样讲有点儿抽象,那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季羡林和王元化两位老先生都是爱书如命的,他们都将书籍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最后他们却都把毕生收藏的书籍捐献给了社会。这是因为,他们超越了具体的形态,真正从读书中得到了人生的至高智慧。 另外,读书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季羡林先生居然能够从在常人看来枯燥无比的《关于印度的语言研究》一书里读出荡人心魂的美感;王元化先生也从艰涩的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里领略到回肠荡气的美感。这是读书境界还远远不够的我们很难理解的。然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仰慕,值得我们发奋,值得我们追求吗?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命寄托,一种人生境界。老一代学者的读书生活,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更能够告诉我们如何使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古人讲财富是立德、立言、立功,是三不朽,有钱只是立功里面很小的一部分。而我们今天的财富观却非常狭隘,导致我们今天的成功观也很狭隘。 将文化与文明混为一谈,会产生很多混乱。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古国,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这就是把文化等同于文明了。这种混淆在报刊、书籍和其他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屡见不鲜。其实这是逻辑上的错误,因为文明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但文化不一定一代就比一代高。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国里有三个已经不复存在,这说明文化不是亘古不变、不可摧毁的,而是可能灭绝的,所以要破除文化迷信。我们凭什么以“我们是四大文化古国里唯一的健在者”而沾沾自喜呢?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它们的文化之所以灭绝,原因之一乃是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没有“落地”为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延续下来?因为它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落到了文明的实处。 我特别反对学以致用和以文养文。特别是人文学科,它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至少短期上是如此。 可以说,教书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书决定了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我享受教书的生活。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受过包括季羡林先生、周一良先生、王永兴先生、王元化先生等等许多老一辈学者的恩惠,他们是当今国内的顶尖学者,毕生教书育人。我或许只是他们满天下的桃李中年龄最小、学力最弱的一株,但是,我也应该而且也非常愿意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我应该成为他们事业中的一个环节。我不敢说承前启后,只要求自己能够守先待后;不敢说以老一辈的志业为志业,但是大概总可以以他们的志业为职业吧。我用良心去教书,我不能保证把想说的都在课堂上说出来,但是我一定说真话——自己真正理解、信奉的话。和学生的交流让我愉悦。
回应 2013-07-24 12:42
-
一、当我们和其他人的FANS有冲突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有素质的一群; 二、如果你是学生或从事某种事业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勤奋的一群; 三、当别人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有爱心的一群; 四、当我们的人生、事业、家庭、爱情等不顺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坚强的一群; 五、当想到和..
2013-04-02 16:07
一、当我们和其他人的FANS有冲突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有素质的一群; 二、如果你是学生或从事某种事业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勤奋的一群; 三、当别人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有爱心的一群; 四、当我们的人生、事业、家庭、爱情等不顺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坚强的一群; 五、当想到和某人的所谓“深仇大恨”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理智的一群; 六、当我们的家人年已老迈,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孝顺的一群; 七、当我们取得某些成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谦虚的一群!回应 2013-04-02 16:07 -
大家如果能拥有以下几样东西,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1. 健康的身体 2. 极其良好的心态 3.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个完美的、充满爱意的家庭 是的,我们有不少问题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据以判断它们是否成为问题的依据,却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预设知识。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读书生活基本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链条式的关系,很难以先后来区分。他们可以长时间...
2013-07-24 12:42 1人喜欢
大家如果能拥有以下几样东西,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1. 健康的身体 2. 极其良好的心态 3.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个完美的、充满爱意的家庭 是的,我们有不少问题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据以判断它们是否成为问题的依据,却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预设知识。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读书生活基本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链条式的关系,很难以先后来区分。他们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在读书过程中予以清晰化,反复综合考量,直至最后解决。 读书是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培育自己的高尚人格,孕育自己的高尚品位;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破人世间的很多事情,使自己达到一种与天地游、同古今心的人生境界。 如果说这样讲有点儿抽象,那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季羡林和王元化两位老先生都是爱书如命的,他们都将书籍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最后他们却都把毕生收藏的书籍捐献给了社会。这是因为,他们超越了具体的形态,真正从读书中得到了人生的至高智慧。 另外,读书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季羡林先生居然能够从在常人看来枯燥无比的《关于印度的语言研究》一书里读出荡人心魂的美感;王元化先生也从艰涩的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里领略到回肠荡气的美感。这是读书境界还远远不够的我们很难理解的。然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仰慕,值得我们发奋,值得我们追求吗?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命寄托,一种人生境界。老一代学者的读书生活,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更能够告诉我们如何使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古人讲财富是立德、立言、立功,是三不朽,有钱只是立功里面很小的一部分。而我们今天的财富观却非常狭隘,导致我们今天的成功观也很狭隘。 将文化与文明混为一谈,会产生很多混乱。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古国,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这就是把文化等同于文明了。这种混淆在报刊、书籍和其他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屡见不鲜。其实这是逻辑上的错误,因为文明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但文化不一定一代就比一代高。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国里有三个已经不复存在,这说明文化不是亘古不变、不可摧毁的,而是可能灭绝的,所以要破除文化迷信。我们凭什么以“我们是四大文化古国里唯一的健在者”而沾沾自喜呢?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它们的文化之所以灭绝,原因之一乃是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没有“落地”为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延续下来?因为它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落到了文明的实处。 我特别反对学以致用和以文养文。特别是人文学科,它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至少短期上是如此。 可以说,教书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书决定了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我享受教书的生活。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受过包括季羡林先生、周一良先生、王永兴先生、王元化先生等等许多老一辈学者的恩惠,他们是当今国内的顶尖学者,毕生教书育人。我或许只是他们满天下的桃李中年龄最小、学力最弱的一株,但是,我也应该而且也非常愿意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我应该成为他们事业中的一个环节。我不敢说承前启后,只要求自己能够守先待后;不敢说以老一辈的志业为志业,但是大概总可以以他们的志业为职业吧。我用良心去教书,我不能保证把想说的都在课堂上说出来,但是我一定说真话——自己真正理解、信奉的话。和学生的交流让我愉悦。
回应 2013-07-24 12:42
-
大家如果能拥有以下几样东西,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1. 健康的身体 2. 极其良好的心态 3.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个完美的、充满爱意的家庭 是的,我们有不少问题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据以判断它们是否成为问题的依据,却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预设知识。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读书生活基本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链条式的关系,很难以先后来区分。他们可以长时间...
2013-07-24 12:42 1人喜欢
大家如果能拥有以下几样东西,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1. 健康的身体 2. 极其良好的心态 3.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个完美的、充满爱意的家庭 是的,我们有不少问题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据以判断它们是否成为问题的依据,却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预设知识。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读书生活基本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链条式的关系,很难以先后来区分。他们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在读书过程中予以清晰化,反复综合考量,直至最后解决。 读书是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培育自己的高尚人格,孕育自己的高尚品位;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破人世间的很多事情,使自己达到一种与天地游、同古今心的人生境界。 如果说这样讲有点儿抽象,那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季羡林和王元化两位老先生都是爱书如命的,他们都将书籍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最后他们却都把毕生收藏的书籍捐献给了社会。这是因为,他们超越了具体的形态,真正从读书中得到了人生的至高智慧。 另外,读书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季羡林先生居然能够从在常人看来枯燥无比的《关于印度的语言研究》一书里读出荡人心魂的美感;王元化先生也从艰涩的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里领略到回肠荡气的美感。这是读书境界还远远不够的我们很难理解的。然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仰慕,值得我们发奋,值得我们追求吗?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命寄托,一种人生境界。老一代学者的读书生活,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更能够告诉我们如何使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古人讲财富是立德、立言、立功,是三不朽,有钱只是立功里面很小的一部分。而我们今天的财富观却非常狭隘,导致我们今天的成功观也很狭隘。 将文化与文明混为一谈,会产生很多混乱。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古国,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这就是把文化等同于文明了。这种混淆在报刊、书籍和其他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屡见不鲜。其实这是逻辑上的错误,因为文明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但文化不一定一代就比一代高。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国里有三个已经不复存在,这说明文化不是亘古不变、不可摧毁的,而是可能灭绝的,所以要破除文化迷信。我们凭什么以“我们是四大文化古国里唯一的健在者”而沾沾自喜呢?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它们的文化之所以灭绝,原因之一乃是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没有“落地”为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延续下来?因为它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落到了文明的实处。 我特别反对学以致用和以文养文。特别是人文学科,它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至少短期上是如此。 可以说,教书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书决定了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我享受教书的生活。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受过包括季羡林先生、周一良先生、王永兴先生、王元化先生等等许多老一辈学者的恩惠,他们是当今国内的顶尖学者,毕生教书育人。我或许只是他们满天下的桃李中年龄最小、学力最弱的一株,但是,我也应该而且也非常愿意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我应该成为他们事业中的一个环节。我不敢说承前启后,只要求自己能够守先待后;不敢说以老一辈的志业为志业,但是大概总可以以他们的志业为职业吧。我用良心去教书,我不能保证把想说的都在课堂上说出来,但是我一定说真话——自己真正理解、信奉的话。和学生的交流让我愉悦。
回应 2013-07-24 12:42
论坛 · · · · · ·
如何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 | 来自苹果的双重幻想 | 2013-04-27 | |
赠电子试读本,要的留下邮箱 | 来自磨型小说 | 2013-04-16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长江文艺出版社版 2013-5 / 11人读过 / 有售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编辑或策划过的那些书 (酷老姜)
- ★真相与思考——藏书★ (日暮乡关何处是)
- 我的其他藏书单(七) (风~.宿命's)
- tydshu (为什么不养鲸鱼)
- 想读的书 (毁人不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钱文忠漫谈人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赵建清 2014-12-06
1. 书中提到成功的三个必备条件: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和充满爱的家庭。 2. 季羡林说过,和谐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个人合一就是指个人修养和良好的心态。 3. 钱文忠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 我还是享受快乐为主,成为大师就不想了。
1 有用 程小桐 2016-07-10
全篇倒是不算太枯燥,把哲学性更白话一些,并且能跟现在生活关联,让人深思发想。
0 有用 派大猩 2014-04-10
这不是”土“豪,而是有文化有信仰的富豪!!真他妹的有钱
1 有用 日暮乡关何处是 2016-08-17
漫谈人生,对于已经对大道理免疫的人而言,可能不会去翻阅;但是,每本书,去读,总会发现一些自己不曾知晓的,触动思考的文字
0 有用 不着地的猫 2013-10-29
心灵鸡汤 红色文学
0 有用 一只大肥猫 2018-12-28
高级厕所读物水平吧
0 有用 白菜豆腐 2018-07-16
快餐小册子,幸福话题太大,能共性的是健康,心态。奢侈一点的有文化和品格。
0 有用 MrSolo 2018-04-12
真有点看不下去了,不像钱老师的作风啊,太散了,太杂了,太浅了,能借来读读就好,买就不必了。
0 有用 小丁 2018-02-13
作者有点趋利,读者可自行感受,其实世界有更需要他做事的地方
0 有用 X__索南 2017-02-21
有一部分实用 然而有一部分感觉就是崩面子 虽然也感叹人生苦短 也呼吁文化 但是不能妄加评论 偶尔闲情之时 倒是不妨翻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