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日本电影评论家山根贞男在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去世后,根据小川生前在各地的讲演录音整理而来。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章,讲述了小川摄制组从拍摄学生和农民的抵抗运动起步,到拍摄稻谷、村庄,拍摄农民的心灵世界这一转变和成长过程。书中还描写了小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亚洲纪录片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亚洲导演的期待。这是一部电影大师的心灵史,尤其对亚洲的纪录片工作者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小川绅介,1936年出生,是日本最为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之一,在日本战后的纪录片历史上,小川坤介和他的“三里塚系列”是一座不容置疑的丰碑。自拍摄“三里塚系列”的第一部《三里塚之夏》起,小川和他的摄制组逐步确立了其“定点观测”的摄影风格,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小川开始把镜头转向日本的乡土社会,呈现山村居民和自然界的战争。1989年,小川绅介创立了著名的山形国际纪录片展。1992年小川绅介因病去世。
"收割电影"试读 · · · · · ·
前言 春之章 拍摄稻之心 亚洲、日本,以及纪录电影 追寻纪录片中至高无上的幸福 文部省审查和我的体验 “青之会”时代 夏之章 怎样看待学生运动 三里:“农”与拍电影 拘泥于同期声的现场主义 为什么要拍三里 拍摄寿的人们 重访三里与种稻 惟有在行将灭亡的时候才能看到文化的真髓 边田部落:给村里人的情书 电影之旅:从三里到牧野 用十三年的时间,收割了电影 当地风俗中的恶 关于..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电影——不仅仅是电影,文学、音乐也是如此——要描写心灵,描写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灵。首先,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和现在活着的人们,可能的话,来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着的乐趣以及活下去的美好。把活着描绘成一件无聊之事的作家,只能是三流蠢货。 你拍摄对方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拍你和对方的关系。根据自己努力的程度,对方的态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你永远不会厌倦。 这里所表现的,是你不得不置身于此的现实。这时,老爷爷竭尽全力所讲的,只是自己正在活着的一个证明。这种东西才是最了不起的。 你要首先了解人生、了解人,在极限的情况下才能学到东西。 肯定是在某个地方对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感到厌烦了。一定要钻到里面去,这么一来有时候就会出不来了,出不来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燃尽自己。 事实上,从你想看电影的那一刻起,其实电影就已经开始了。 并不是说唯心就绝对不好,而是用唯心的观点去理解现实后果是很可怕的。所以我们拍纪录片,绝不是现有概念后去拍摄。要表现的是自己闯入时所引起的那种冲突。 我们这些人,都把自己的欲望撞向对方,相撞时你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每个人内部的、想要燃尽生命的那种冲动。正因如此,有时血变成了粘着剂,激烈的口角最终也没能伤害我们的感情。 我之所以希望能得到严厉的批评,是因为我怕我们在下意识当中,在某些地方迎合了权势。 思想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回事,不是只有读康德马克思黑格尔才算是什么思想,思想归根结底是指你明天怎样活着。 你根本不可能描绘出什么普遍性的三里冢,说到底也不过是我们所看到的三里冢罢了。 在斗争进行到了极限的时候,任何理论也不顶用。归根到底,要紧的是力量。 我想请观众从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体会那种豪华的大场面的,某种乐趣、某种新奇——不是要他们懂,而是请他们感受。为什么?因为我们在那里感受到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中国民族不可能是不懂纪录的民族,一定是在某些地方出了什么差错。 …真正的纪录片捕捉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变幻无穷的关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亚洲、日本,以及记录电影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收割电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收割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收割电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小川:以稻子呼唤生命

伟大的电影人小川绅介和他给我的启示
> 更多书评 16篇
-
P20 大家都知道,电影——不仅是电影,文学音乐也都如此——要描写心灵描写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灵。首先,比任何事都重要的是要和现在活着的人们可能的话,来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着的乐趣以及活下去的美好,把活着描绘成一件无聊之事的作家,只能算是三流的蠢货。不管你是描写灰暗的东西还是描写明朗的东西都有各种表现方式。 我自己也一样,想在活下去的同时,与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快乐,分享快活的心情。还有一...
2020-12-06 15:52:56 10人喜欢
P20
大家都知道,电影——不仅是电影,文学音乐也都如此——要描写心灵描写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灵。首先,比任何事都重要的是要和现在活着的人们可能的话,来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着的乐趣以及活下去的美好,把活着描绘成一件无聊之事的作家,只能算是三流的蠢货。不管你是描写灰暗的东西还是描写明朗的东西都有各种表现方式。 我自己也一样,想在活下去的同时,与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快乐,分享快活的心情。还有一点,就是以某种方式告诉未来的孩子们告诉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的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我认为没必要隐匿这个时代的缺陷,隐匿环境遭到破坏这样一个大家都在担心的事。这两种可以说是使命也可以说是志向的东西,我想每一个从事影像这个职业的人都具备。
P24
稻子比任何东西都更有生命力。也就是开头所说的,用纪录片来描写心灵,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当你了解了两个相互有关联的生命,它们的“真相”,它们的真正姿态,实际上你和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心灵也就沟通了。
P28
大家知道中国台湾有个叫候孝贤的导演吧?现在是世界知名的导演。他的作品风格有很深的抒情性。那种抒情并不是我们一般想像的那种甜蜜的、仅仅是多情善感的东西,而是根植于那里的风土的最深处。也就是说他的电影让你得,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才会有这么柔美的抒情,或者说只有脚实地的人才会描绘出这么柔美的抒情。我最初是在柏林看到他的电影《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这两部都是颇受好评的电影。大家看到电影里下雨,会联想些什么呢?比如说成濑(已喜男)的《浮云》中的屋久岛的雨,还有山中贞男导演的《人情纸风船》中的倾盆大雨。这些关于雨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恋恋风尘》是如此《童年往事》也是如此。看了侯孝贤的电影,总是对雨有很深的印象。 那种对雨的描写一突然,雨点落下来了,人们慌忙地躲到屋下雨。撞起衣襟裤脚,有各种各样的姿势。这样的风景,目前已经很难看到了,可在从前,却是很普通的景象。15、20、30分钟过去了,雨声渐小,“嘶”地一声雨停了。于是,街道上又开始了人来人往,孩子们又回到他们的游戏中去。侧耳细听,蝉和那些不知名的小虫一齐唱起歌来…这些是包括日本在内整个种稻地区的极为特有的风景的一部分。我看了侯孝贤的电影就觉得“我们的感觉是多么相像呀!”
P33
如果产生纪录片的土壤真的很贫瘠的话,那么故事片赖以繁荣的土壤也同样不会肥沃。我认为最好的时代,是纪录片和故事片都在同一个土壤里扎实地站稳脚跟的时代。因此,如果只有一方繁荣,那终归不会长久。单单讲“现在韩国电影很出色。很有趣”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难道我们不应该从更本质的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一下纪录片领域的问题吗? 中国曾迎来了这样一个大动荡的年代,却连一个好的纪录片都没有,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可能吧?现在,中国的电影非常有力量,就拿下周《 CINEMA集锦》里将要播出的《老井》这部电影来说,说它内容陈旧,也许确实有些陈旧,可是当你把它看完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故事是真的。当你知道它就是现实中发生的事的时候,那种冲击力是非常强大的。当然我也认为有些地方的剧情安排不太恰当,可是在你考虑这些之前,它的强大的冲击力已经让你心悦诚服了。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把纪录的精神忘掉的,而作为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的纪录片却一个也没有,简直让人无法相信。我认为我们不应只是说中国的电影好,应该与此同时,把纪录片的现状也收入我们的视野中去。
P34
越是好电影,那么它诞生的土壤里面,就一定会有生命存在的这个事实,就一定会有正在活着的人的份量。人类所作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更深入更自由地认识和运用这些西。如果背后没有这些东西,就不可能有纪录片的出现。如果没有纪录片的出现,就说明在某些地方有扭曲和变形的存在。
P36
支上摄影机,一边和对方交流一边拍摄,不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都是如此,你拍摄对方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拍你和对方的关系。这里面有无穷的乐趣。根据自己努力的程度,对方的态度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不停地在发生变化,因此你永远不会厌倦。如果总是拍那些伟大的了不起的人物,那么纪录片不会有生命力,你自己就厌烦了。不仅自己在变,对方也在变,真正的纪录片捕捉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变幻无穷的关系。
P38
比如说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中的最后一个场面描写受了伤的年轻人失恋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确切说是被女孩子抛弃后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而回去的。那里老爷爷正在耕田。大概不是什么好田,岩石凹凸不平的,就像岛上靠近海边的田一样。年轻人就和老爷爷一起干。这时老爷爷说:“你看那边的山。”山那边黑云密布,眼看就要压过来了。老爷爷说:“要下雨喽。”在这里,老爷把自己用身体捕捉到的类似于风土的东西,谆谆地传授给年轻人。虽然是最后的镜头,却深深地打动人心,为什么会感动呢?因为在这里,老爷爷没有进行说教。不管是好是坏,只要你置身于此就会变得乐观啦,就会愈合失恋的伤痛啦,这些话一句也没提。这里所表现的,是你不得不置身于此的现实,这时老爷爷竭尽全力所讲的,只是自己正在活着的一个证明。这种东西才是最了不起的。
P57
纪录片不是事实,很明显那里面有“戏”的功能。
P75
不论何时对任何事物都不做旁观者。
P84
所谓的导演职能,我从来没有行使过,即使去了现场也不会站在摄影师旁边指手画脚。大多数时间我都在睡觉我。觉得与其去指手划脚,不如在讨论的时候起引爆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创作的乐趣就在于: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都不同,拍电影就是把各种不同的个性重合起来。虽说是重合,也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能重合,肯会有分歧,这种分歧大家互相看得到。是这样的吧?这种分歧是有个性的。
P93
在对对方产生留恋之前绝不轻易转动摄影机。而且我之所以尽量想用同期声来进行拍摄,是因为在现实中我看到的讲话的人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因此,我不能容忍用取景框切割画面的拍摄方法。可能的话我恨不得把面前的人直接拿到电影里去呢! 剪接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有很多人的谈话.由于时间太长,不得不省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非常地难受。经常有人说我是“现场主义”,可我还想成为更彻头彻尾的现场主义。因此,我在剪接的时候,总是受到现场的时间素材量和拍摄对象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绪的影响。
P94
我们之所以尽量用同期声进行拍摄,就是想不让当时的感觉、现场的气氛跑掉。除此之外,我们也尽量不切割画面。若拍某一个人,就尽量从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那个位置拍他,也不采用那种莫名其妙的高位拍摄,尽量把当时的感觉原封不动地拍下来。我们就是用这种“听写”的方式拍纪录片的。
P103
材料是死是活全靠你的本事,怎么处理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把这叫做艺,那么我认为:不仅拍电影是艺,放电影也是艺。只有当这个放映的艺也完成了之后才能称之为艺术。
P105
我认为风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比如说地形,还有气象,还有那里的生产——风土,是从每一个具体而细微的事物,非常具体的事物中产生的。我觉得如果把这些都割爱掉是很危险的 生活,或是人们制造出的工具,即使是一个在雪中走路的道具,或是一根棒子,也都有其固有的形态。这些,都和那里的地形,雪质、角度等等密切相关当我看到这种人和事物的关系时,我都从某种意义上感觉到文化。
P112
我以为,影像本来就是非常暴力主义的。如果是戏剧,还可以喊“停”,可是,对这种由机器播放出来的影像,如果是电视,除了把开关关掉,如果是电影,除了起身而走以外,没有别的方法拒绝。只要你坐在它面前,它就会单方面地不停地向你进攻。这种本质上带有暴力主义性质的影像,这种靠暴力压服观众,把观众封锁起来强迫观众服从的影像,我从生理上感到厌恶。因此,我识地把每一个镜头拍得长一些,尽量使影像扩散,使观众一边看一边可以同时思考各种问题。我希望尽可能地从我的影像中消除这种强制的时间。
P139
调查土壤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的石子,竟然是200万年前300万年前,或是1500万年前的石子,稍微老一点的就有可能是二亿多年前地壳变动期形成的。如果这种事情司空见惯,那你脑子里的“时间”就会乱套。因为在这个时间里面,现实中的时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比如说稻子,就是在这几百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非常长的“时间”里,走过了一生又一生,从未间断。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土壤里面。我们被这个“时间”惊得目瞪口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一种朦胧状态中。 这个漫长的时间——也许把它称作“时空”更贴切——它和现在的时间激烈交叉,相互冲撞,而这一切就体现在一块稻田里,我们把它看做是一个宇宙。 在这个“时空感”或“时间感”中,有一个不是现实时间的现实。它不是所谓的钟表上的现实时间,而是一个包含了钟表上的时间在内的,更大的意义上的,从根本上讲十分单纯的时空概念,是一个能自由往来的事物。说得更夸张点,我认为这是一个传奇,是一部长篇小说。因此,它是产生后面那些故事的源泉。
P188
小川:稻子美丽的它散发的光芒充满着情欲。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稻穗压弯了枝头。而另一方面,稻一棵棵地腐烂掉了。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生物的真相的一部分,不能忘记。这个过程不会在太阳下进行,但这也是生命的真相。稻草还原到土里去了。 内藤:在地下变成稻子的营养。稻子靠稻子养活,而人也只不过是靠稻子养活的一个生物而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大的生命链。
P199
内藤:当我们目不转睛地凝视日常生活的时间的时候,又是就会看到一些缝隙,从这些缝隙里可以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P212
内藤:我一直以为,日本这个民族,一直相信在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幻想的世界存在。也就是柳田国男在《远野物语》中所叫喊的“用山神山民的故事使平原人战栗”的那个世界。即使读《源氏物语》它所描写的也是生灵和妖魔鬼怪在夜晚出来活动的世界。我认为正是这个黑暗中的世界,孕育出了无比丰富的精神文化。我认为现在.我们在物质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已经把“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忘得精光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而这个木村婆婆,才正是活在神仙们所住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人。
P229
拍纪录片必备的三个条件:不能惜钱,必须要由积极地投身于现实的态度,不能吝惜时间。
回应 2020-12-06 15:52:56 -
晚不安 (那些无可凭借的夜晚,我们看电影)
一个最原始的动机,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要通过拍电影来描写人的心灵,在描写心灵的同时,和活在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下去的幸福,分享光明,分享和苦难作斗争的力量。再进一步地讲,是要把这些都真实地告诉我们下一代,孩子们。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纪录片工作者的使命。这个使命,我们是从一块稻田里发现的。这对我们摄制组的全体成员来说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值得珍惜一生的礼物。2020-07-08 02:43:46 1人喜欢
-
松树下睡午觉 (请加点芥末!)
恋恋风尘 盗马贼 三里塚 第三次强制测量阻止斗争 牧野村千年物语 源氏物语 远野物语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遗憾的,但是,正因为遗憾,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才应该把这个世界继承下去,即使力量不足也要全力以赴。——《稻草文化史》 大岛渚 吉田喜重 松本 《呼唤春天的孩子们》 《青年之海》2012-04-16 19:45:38
-
温斯顿 (随意感受一下吧)
-
Midian (思想贫瘠。)
剪接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有很多人的谈话,由于时间太长,不得不省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非常地难受。经常有人说我是“现场主义”,可我还想成为更彻头彻尾的现场主义。因此,我在剪接的时候,总是受到现场的时间、素材量和拍摄对象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绪的影响。2011-10-06 19:15:15 1人喜欢
-
用唯心的觀點去理解現實後果是很可怕的 人這種東西,當你在調查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你自己也正受到審查。 不是只有讀康德馬克思黑格爾才算是什麼思想,思想歸根到底是指你明天怎樣活著。 自由是指對包括每一個人的尊嚴及感性在內的一切事物負責。 說老實話是為了拍電影。但我並不怎麼認為因此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隨便搞。說到底我們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首先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人。我不想為了拍片把這些都忘掉。 對我來說,比起...
2021-11-18 15:11:28
- 用唯心的觀點去理解現實後果是很可怕的
- 人這種東西,當你在調查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你自己也正受到審查。
- 不是只有讀康德馬克思黑格爾才算是什麼思想,思想歸根到底是指你明天怎樣活著。
- 自由是指對包括每一個人的尊嚴及感性在內的一切事物負責。
- 說老實話是為了拍電影。但我並不怎麼認為因此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隨便搞。說到底我們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首先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人。我不想為了拍片把這些都忘掉。
- 對我來說,比起理論,我更相信直覺。
- 一句話,鬥爭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至今也沒弄懂。只是覺得,在鬥爭進行到了極限的時候,任何理論也不頂用。歸根到底,要緊的是力量。
- 當一種文化行將滅亡的時候,人們才開始討論文化的資質。當一個事物消亡的時候,它所代表的文化就體現在它的消亡方式上。
- 我以為,影像本來就是非常暴力主義的。如果是戲劇,還可以喊“停”,可是,對這種由機器播放出來的影像,如果是電視,除了把開關關掉,如果是電影,除了起身而走以外,沒有別的方法拒絕。只要你坐在它面前,它就會單方面地不停地向你進攻。這種本質上帶有暴力主義性質的影像,這種靠暴力壓服觀眾,把觀眾封鎖起來強迫觀眾服從的影像,我從生理上感到嚴惡。
- 對農家的人來說,和生物打交道,就是和有明顯的個體差異的東西打交道。儘管人們很輕浮地用“封閉性”之類的詞形容農民,可是農家的人之所以非常封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培育的是有很大個體差異的生物。在城市裡,人們是按照某種抽象畫了的記號來行動的,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把人往一個模式裡套,它的一個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教育。可是儘管如此,個體差異還是存在的。
- 對近代化中產生的概念用近代化的語言去批判,是沒有用的。
- 說到底,人類對自然所能做到的,也僅此而已。
- 一直拍故事片的人,往往容易像對待籠子裡的動物一樣算計著拍,可拍紀錄片出生的田村,卻是憑著直覺在拍。
- 出師未捷身先死是遺憾的,但是,正是因為遺憾,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才應該把這個世界繼承下去,即使力量不足也要全力以赴。
- 拍攝紀錄片的三個條件:1.不能惜錢。2.必須要有積極地投身於現實生活的態度。3.不要怕花費時間。
- 這並不是因為有很多條路可走,而我選擇了這一條,而是除此之外無路可走,才這樣做的。
- 為什麼觀眾不是傻瓜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都在拼命地活著。所以,人們才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童話、故事和傳奇。有一種人我稱之為“宇宙傻瓜”,比如說斯皮爾伯格,雖然他的電影也不錯,卻沒有一點真實感。
- 因為無論是生活在什麼樣的風土中的人,都是在拼命地活著。生活在都市裡的人,也一定背負著都市的風土。
- 用等身大的視點去看事物,並把它用影像表現出來,是紀錄片的原則之一。
- 拍紀錄片,你非得專心致志才行。
- 從事表現這個職業的人,首先要有信念,要相信未來。如果你不相信未來,就不可能拍出電影。
- 紀錄片的好壞取決於你和你所要拍攝的對象之間的關係。
回应 2021-11-18 15:11:28 -
P20 大家都知道,电影——不仅是电影,文学音乐也都如此——要描写心灵描写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灵。首先,比任何事都重要的是要和现在活着的人们可能的话,来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着的乐趣以及活下去的美好,把活着描绘成一件无聊之事的作家,只能算是三流的蠢货。不管你是描写灰暗的东西还是描写明朗的东西都有各种表现方式。 我自己也一样,想在活下去的同时,与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快乐,分享快活的心情。还有一...
2020-12-06 15:52:56 10人喜欢
P20
大家都知道,电影——不仅是电影,文学音乐也都如此——要描写心灵描写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灵。首先,比任何事都重要的是要和现在活着的人们可能的话,来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着的乐趣以及活下去的美好,把活着描绘成一件无聊之事的作家,只能算是三流的蠢货。不管你是描写灰暗的东西还是描写明朗的东西都有各种表现方式。 我自己也一样,想在活下去的同时,与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快乐,分享快活的心情。还有一点,就是以某种方式告诉未来的孩子们告诉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的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我认为没必要隐匿这个时代的缺陷,隐匿环境遭到破坏这样一个大家都在担心的事。这两种可以说是使命也可以说是志向的东西,我想每一个从事影像这个职业的人都具备。
P24
稻子比任何东西都更有生命力。也就是开头所说的,用纪录片来描写心灵,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当你了解了两个相互有关联的生命,它们的“真相”,它们的真正姿态,实际上你和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心灵也就沟通了。
P28
大家知道中国台湾有个叫候孝贤的导演吧?现在是世界知名的导演。他的作品风格有很深的抒情性。那种抒情并不是我们一般想像的那种甜蜜的、仅仅是多情善感的东西,而是根植于那里的风土的最深处。也就是说他的电影让你得,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才会有这么柔美的抒情,或者说只有脚实地的人才会描绘出这么柔美的抒情。我最初是在柏林看到他的电影《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这两部都是颇受好评的电影。大家看到电影里下雨,会联想些什么呢?比如说成濑(已喜男)的《浮云》中的屋久岛的雨,还有山中贞男导演的《人情纸风船》中的倾盆大雨。这些关于雨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恋恋风尘》是如此《童年往事》也是如此。看了侯孝贤的电影,总是对雨有很深的印象。 那种对雨的描写一突然,雨点落下来了,人们慌忙地躲到屋下雨。撞起衣襟裤脚,有各种各样的姿势。这样的风景,目前已经很难看到了,可在从前,却是很普通的景象。15、20、30分钟过去了,雨声渐小,“嘶”地一声雨停了。于是,街道上又开始了人来人往,孩子们又回到他们的游戏中去。侧耳细听,蝉和那些不知名的小虫一齐唱起歌来…这些是包括日本在内整个种稻地区的极为特有的风景的一部分。我看了侯孝贤的电影就觉得“我们的感觉是多么相像呀!”
P33
如果产生纪录片的土壤真的很贫瘠的话,那么故事片赖以繁荣的土壤也同样不会肥沃。我认为最好的时代,是纪录片和故事片都在同一个土壤里扎实地站稳脚跟的时代。因此,如果只有一方繁荣,那终归不会长久。单单讲“现在韩国电影很出色。很有趣”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难道我们不应该从更本质的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一下纪录片领域的问题吗? 中国曾迎来了这样一个大动荡的年代,却连一个好的纪录片都没有,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可能吧?现在,中国的电影非常有力量,就拿下周《 CINEMA集锦》里将要播出的《老井》这部电影来说,说它内容陈旧,也许确实有些陈旧,可是当你把它看完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故事是真的。当你知道它就是现实中发生的事的时候,那种冲击力是非常强大的。当然我也认为有些地方的剧情安排不太恰当,可是在你考虑这些之前,它的强大的冲击力已经让你心悦诚服了。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把纪录的精神忘掉的,而作为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的纪录片却一个也没有,简直让人无法相信。我认为我们不应只是说中国的电影好,应该与此同时,把纪录片的现状也收入我们的视野中去。
P34
越是好电影,那么它诞生的土壤里面,就一定会有生命存在的这个事实,就一定会有正在活着的人的份量。人类所作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更深入更自由地认识和运用这些西。如果背后没有这些东西,就不可能有纪录片的出现。如果没有纪录片的出现,就说明在某些地方有扭曲和变形的存在。
P36
支上摄影机,一边和对方交流一边拍摄,不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都是如此,你拍摄对方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拍你和对方的关系。这里面有无穷的乐趣。根据自己努力的程度,对方的态度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不停地在发生变化,因此你永远不会厌倦。如果总是拍那些伟大的了不起的人物,那么纪录片不会有生命力,你自己就厌烦了。不仅自己在变,对方也在变,真正的纪录片捕捉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变幻无穷的关系。
P38
比如说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中的最后一个场面描写受了伤的年轻人失恋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确切说是被女孩子抛弃后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而回去的。那里老爷爷正在耕田。大概不是什么好田,岩石凹凸不平的,就像岛上靠近海边的田一样。年轻人就和老爷爷一起干。这时老爷爷说:“你看那边的山。”山那边黑云密布,眼看就要压过来了。老爷爷说:“要下雨喽。”在这里,老爷把自己用身体捕捉到的类似于风土的东西,谆谆地传授给年轻人。虽然是最后的镜头,却深深地打动人心,为什么会感动呢?因为在这里,老爷爷没有进行说教。不管是好是坏,只要你置身于此就会变得乐观啦,就会愈合失恋的伤痛啦,这些话一句也没提。这里所表现的,是你不得不置身于此的现实,这时老爷爷竭尽全力所讲的,只是自己正在活着的一个证明。这种东西才是最了不起的。
P57
纪录片不是事实,很明显那里面有“戏”的功能。
P75
不论何时对任何事物都不做旁观者。
P84
所谓的导演职能,我从来没有行使过,即使去了现场也不会站在摄影师旁边指手画脚。大多数时间我都在睡觉我。觉得与其去指手划脚,不如在讨论的时候起引爆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创作的乐趣就在于: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都不同,拍电影就是把各种不同的个性重合起来。虽说是重合,也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能重合,肯会有分歧,这种分歧大家互相看得到。是这样的吧?这种分歧是有个性的。
P93
在对对方产生留恋之前绝不轻易转动摄影机。而且我之所以尽量想用同期声来进行拍摄,是因为在现实中我看到的讲话的人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因此,我不能容忍用取景框切割画面的拍摄方法。可能的话我恨不得把面前的人直接拿到电影里去呢! 剪接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有很多人的谈话.由于时间太长,不得不省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非常地难受。经常有人说我是“现场主义”,可我还想成为更彻头彻尾的现场主义。因此,我在剪接的时候,总是受到现场的时间素材量和拍摄对象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绪的影响。
P94
我们之所以尽量用同期声进行拍摄,就是想不让当时的感觉、现场的气氛跑掉。除此之外,我们也尽量不切割画面。若拍某一个人,就尽量从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那个位置拍他,也不采用那种莫名其妙的高位拍摄,尽量把当时的感觉原封不动地拍下来。我们就是用这种“听写”的方式拍纪录片的。
P103
材料是死是活全靠你的本事,怎么处理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把这叫做艺,那么我认为:不仅拍电影是艺,放电影也是艺。只有当这个放映的艺也完成了之后才能称之为艺术。
P105
我认为风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比如说地形,还有气象,还有那里的生产——风土,是从每一个具体而细微的事物,非常具体的事物中产生的。我觉得如果把这些都割爱掉是很危险的 生活,或是人们制造出的工具,即使是一个在雪中走路的道具,或是一根棒子,也都有其固有的形态。这些,都和那里的地形,雪质、角度等等密切相关当我看到这种人和事物的关系时,我都从某种意义上感觉到文化。
P112
我以为,影像本来就是非常暴力主义的。如果是戏剧,还可以喊“停”,可是,对这种由机器播放出来的影像,如果是电视,除了把开关关掉,如果是电影,除了起身而走以外,没有别的方法拒绝。只要你坐在它面前,它就会单方面地不停地向你进攻。这种本质上带有暴力主义性质的影像,这种靠暴力压服观众,把观众封锁起来强迫观众服从的影像,我从生理上感到厌恶。因此,我识地把每一个镜头拍得长一些,尽量使影像扩散,使观众一边看一边可以同时思考各种问题。我希望尽可能地从我的影像中消除这种强制的时间。
P139
调查土壤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的石子,竟然是200万年前300万年前,或是1500万年前的石子,稍微老一点的就有可能是二亿多年前地壳变动期形成的。如果这种事情司空见惯,那你脑子里的“时间”就会乱套。因为在这个时间里面,现实中的时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比如说稻子,就是在这几百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非常长的“时间”里,走过了一生又一生,从未间断。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土壤里面。我们被这个“时间”惊得目瞪口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一种朦胧状态中。 这个漫长的时间——也许把它称作“时空”更贴切——它和现在的时间激烈交叉,相互冲撞,而这一切就体现在一块稻田里,我们把它看做是一个宇宙。 在这个“时空感”或“时间感”中,有一个不是现实时间的现实。它不是所谓的钟表上的现实时间,而是一个包含了钟表上的时间在内的,更大的意义上的,从根本上讲十分单纯的时空概念,是一个能自由往来的事物。说得更夸张点,我认为这是一个传奇,是一部长篇小说。因此,它是产生后面那些故事的源泉。
P188
小川:稻子美丽的它散发的光芒充满着情欲。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稻穗压弯了枝头。而另一方面,稻一棵棵地腐烂掉了。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生物的真相的一部分,不能忘记。这个过程不会在太阳下进行,但这也是生命的真相。稻草还原到土里去了。 内藤:在地下变成稻子的营养。稻子靠稻子养活,而人也只不过是靠稻子养活的一个生物而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大的生命链。
P199
内藤:当我们目不转睛地凝视日常生活的时间的时候,又是就会看到一些缝隙,从这些缝隙里可以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P212
内藤:我一直以为,日本这个民族,一直相信在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幻想的世界存在。也就是柳田国男在《远野物语》中所叫喊的“用山神山民的故事使平原人战栗”的那个世界。即使读《源氏物语》它所描写的也是生灵和妖魔鬼怪在夜晚出来活动的世界。我认为正是这个黑暗中的世界,孕育出了无比丰富的精神文化。我认为现在.我们在物质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已经把“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忘得精光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而这个木村婆婆,才正是活在神仙们所住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人。
P229
拍纪录片必备的三个条件:不能惜钱,必须要由积极地投身于现实的态度,不能吝惜时间。
回应 2020-12-06 15:52:56 -
晚不安 (那些无可凭借的夜晚,我们看电影)
一个最原始的动机,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要通过拍电影来描写人的心灵,在描写心灵的同时,和活在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下去的幸福,分享光明,分享和苦难作斗争的力量。再进一步地讲,是要把这些都真实地告诉我们下一代,孩子们。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纪录片工作者的使命。这个使命,我们是从一块稻田里发现的。这对我们摄制组的全体成员来说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值得珍惜一生的礼物。2020-07-08 02:43:46 1人喜欢
-
拍电影的时候需要导演的权威,虽然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有点招人讨厌,可这却是绝对必要的。不过我所追求的,却不是什么权利,而是一个场所,一个能够包容我自己的任性以及多种见解的场所。这个场所,我要特别地珍惜它,保护它。在这个场所里我们总是遵从最合理的意见,不论提出这个意见的是谁,只要它是最深入实际,最具体地体现现实,那么,不论是多么权威性的意见都可以改变。 所谓的导演职能,我从来没有行使过,即使去了现场...
2020-04-06 12:59:17
拍电影的时候需要导演的权威,虽然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有点招人讨厌,可这却是绝对必要的。不过我所追求的,却不是什么权利,而是一个场所,一个能够包容我自己的任性以及多种见解的场所。这个场所,我要特别地珍惜它,保护它。在这个场所里我们总是遵从最合理的意见,不论提出这个意见的是谁,只要它是最深入实际,最具体地体现现实,那么,不论是多么权威性的意见都可以改变。
所谓的导演职能,我从来没有行使过,即使去了现场也不会站在摄影师旁边指手画脚。大多数时间我都在睡觉。我觉得与其去指手画脚,不如在讨论的时候起引爆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创作的乐趣就在于,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都不同,拍电影就是把各种不同的个性重合起来。虽说是重合,也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能重合,肯定会有分歧,这种分歧大家互相看得到。是这样吧?这种分歧是有个性的,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角色,搞摄影的通过摄影集发言,做助手的人通过助手的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应 2020-04-06 12:59:1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远流出版 (1984)9.1分 67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们都是标题党。已满。 (DUVET才没)
- 电影专业书籍 (mzqz)
- 阅读日本电影 (诺曼底客)
- 豆瓣五星图书【电影】 (爱玛·包法利)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收割电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柴斯卡 2013-01-03 22:13:51
这本书非常好,虐《XXX论XXX》之类的好几个档次,可惜越来越难买到了。这位日本编辑水平的确高,值得学习。小川导演的发言充满温暖的力量,有的段落简直令人眼含热泪。纪录电影多么动人。
0 有用 达达ZEN 2009-05-30 14:51:48
HK买的,贾樟柯签了名,送给MA
1 有用 非虚构 2016-10-02 16:14:53
#以摄影机为笔纪录时代# 小川绅介:“我的出发点就是如此,一边过着那种脏水沟里的老鼠似的生活,一边坚持拍电影。”
0 有用 sherrylee 2010-10-11 12:24:16
“人造卫星地球闯入型”,太喜欢小川绅介了!ps小H赠书
0 有用 blueloo 2010-07-24 22:25:47
爱他的心灵~爱他镜头里的风物
0 有用 J 2022-06-29 18:57:19
用显微镜头拍摄水稻的情欲、通过三年的共同劳作来找到一个机位、铭刻在身体里的记录、在现实的时间中创造另一种时间、将风土中的故事归还给风土、心灵沟通先于摄像机转动、剧组集体劳动的幸福……阅读的时间跨度很长,时常感到羞愧,现在正是在用小川最排斥的做法来拍片,并且在傻瓜和专制的评价体系中也算不上高明。如果以后仍在拍纪录片,应该会经常翻翻这本书,只是为了想起小川的工作方式和他所感受到的幸福。
0 有用 郭潤家 2022-05-15 11:49:31
温润的电影人啊,闪耀着真诚的光芒。“电影是时间的共享”,喜欢这个概念。
0 有用 兰陵王谦墨 2022-03-12 15:17:46
补标。
0 有用 环形公路 2022-02-17 14:08:08
启蒙书籍之二,算是看《贾想》之后的进阶版本。纪录片导演必看
0 有用 小灯 2022-01-16 16:12:05
导演写书好像都很好看?这本是小川演讲录音整理来的,读起来就像和一个谦虚的朋友在聊天,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动人之处。他拍的纪录片也是一样,在有限的时空里,向深处挖掘,很平凡的天地里关怀人,人与自然,充满了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