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变容 短评

热门
  • 13 野次馬 2015-11-20 02:47:55

    讨论方式真是很“风景的发现”啊。《终南山的变容》、日常、造物、语词的过剩。以及不知道是不是编辑不通日文,“论文原载杂志一览”中假名错了六处。|170912二刷<终>,突然非常理解这一篇与《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 6 琴酒 2018-10-18 22:58:27

    文本解读好看,像一件轻巧的织物,明明应该是发表当时非常少见的观点,行文却没有带着辩驳和急切的色彩,只单单把诗句拎出来、配以一种串联,就自成一种新鲜的观看角度。反复提到的陶潜—杜甫—乐天的只对私人有意义的普通日期和地点入诗,形式作为一种框架和情感的洽配,个人的经验与某种定型的文学,对诗作为一个文体的内在要求导致的评价,“质”、“直”、“奇”。同题这篇真的很好,终南山作为风景,王维到贾岛到韩愈,盛唐到中唐,“放弃了从整体上把握的念头,只集中在非常有限的部分进行吟咏”,“通过部分的积累将全体描绘殆尽。”还很喜欢谈中唐与造物的这篇,对韩愈白居易还有李贺的具体论述,也是极好,不过我这个人就是比较喜欢大的脉络感的东西。

  • 4 钟螺 2018-11-11 02:10:43

    前几篇超绝好看,能够把握到语辞背后观念细微的转变,中唐诗人独立于天地之外而与世界对峙,在这种奇妙的中二感背后又伸展出不同的脉络。标题作真是剪裁和读解的典范。后面对作家的研究里以韩愈为最好,讲游戏精神和自我漫画式描绘,是出乎意料而情理之中。白居易和李贺的两篇虽然好,但是常规的好,不像讲韩愈的几篇真有勃勃生气。

  • 6 赞成的巨兽 2012-02-18 00:38:29

    在书店站着看完的!然后我还买了!这种事很少发生!

  • 1 凝碧 2023-05-08 11:40:45 黑龙江

    可亲,解诗能触摸到古人之心,并与诗史脉络钩连起来,比一些孤绝僵硬的炫技解读要好得多。许多观点在今日虽已是共识,但回溯到源头终会感到不一样的畅快与蓬勃。只是以安史之乱阐释中唐诗何以成为节点稍显单薄,应有些思想史的讨论。已经迫不及待读更多韩愈了,剔去因袭已久的诗意,在纯粹又坚硬的空白之上进行强力的展开。

  • 0 12ddmm 2008-12-06 16:01:45

    记得写个短评 恩

  • 2 摸鱼居士 2017-09-04 18:35:20

    就像组诗一样,数诗牵连首尾而统归一情境中,川合的数篇论文也是上文埋着下文的线头,最后粲然织锦而勾勒一大现象;视文学为文学的文学本位视角,同时论文行文绝有风神;论李贺与比喻,针脚细密,比起宇文所安的论中唐的文本细读,要合胃口得多;文随势转,可谓奇而无伤于正矣;译文大多都很流畅。

  • 1 彼何人斯 2017-08-23 21:42:15

    僅讀了一、四兩輯,第一輯接近於文學史敘述,夾雜一些細碎的小文章,第四輯論李賀多數沒有跳出錢鍾書的範疇,倒是細微處對李賀與韓孟的比較比較有意思

  • 1 Downpour 2021-07-16 14:07:17

    中唐詩人與世界的緊張關係。方法論上有亮點,比如對「奇」的討論要重視詩話(即時人判斷)。(2021.9重讀,更喜歡了!

  • 2 ᡩᡠᡩᡝ 2017-04-20 21:38:46

    十分精彩,《奇:背离规范的中唐文学语言》、韩愈的“戏”、白居易闲适诗等几篇更是满目琳琅。李贺诗比喻、代词、形容词分析之细致令人生畏。和许多日本汉学家一样,川合康三先生也长于对一个语词作纵深的文献爬梳以得出贴切的结论,比如此书中有关“奇”、“古”、“戏”的讨论。但相比之下川合康三先生更巧:一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比如写盛唐到中唐的转变,以终南山这一典型意象的变容来呈现;二是重视方法论,比如指出对“奇”的讨论要基于诗话而非表现手法、要注意文学样式的程式化、慎重区分自我表述与客观处境等等;三是视野开拓,几次借用西方理论都很得体,用罗杰·卡伊约瓦游戏分类讲韩愈之“戏”特别精彩。最后,再次感谢四折卖出这本全新绝版书的良心卖家。

  • 0 sssfamily 2011-02-08 19:39:39

    初、盛、中、晚,是唐诗分期公认的“四变”说。 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则指出,由宋代古文运动家姚铉在《唐文粹》中开创,后由宋祁、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明确提出的“三变”说也值得注意,此说标举以韩愈为中心的贞元、元和文风,认为“一是高祖、太宗之世仍沿南朝雕缋之风的文学,二是入玄宗时代厌文饰而复兴雄浑之风的文学,三是由韩愈、柳宗元等激扬起新文学而达顶点的时代”。因此,与其说文学史分期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学观,毋宁说它反映了持论者的文学主张,“三变说与对韩愈等古文运动的好评及其复兴主张联系在一起,四变说则是在对盛唐诗的绝对肯定上提出”。

  • 0 換得東家種樹書 2012-11-10 19:23:02

    喜歡這本書很久了,價格真心貴。李商隱一段評得到位。

  • 0 沈千文 2017-10-16 16:36:57

    核心观点是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发挥在了以中唐为分界的文学史的阐述中。但在具体问题上的下笔太“细”。最好的一篇我觉得还是《终南山的变容》这篇短文,简单明快有灵气。

  • 1 泡菜禅 2016-01-03 14:54:42

    颇有些见地,值得一读。

  • 0 茉莉 2013-10-23 12:49:59

    文学表现,诗歌语言的特质,“文学性”大概是川合康三先生最关心和一直努力思考的话题,细致的分析和文字间流露的才气让人动容。

  • 0 棠棣 2021-12-23 14:32:17

    按需看了1/3左右(剩下的只能之后有机会看了55)(看书好功利化,因为要期末考了……)尤其是终南山的变容一节说的很好。但我有点奇怪,讲诗歌语言对世界的描摹为什么不说魏晋“巧构形似”…【这个和我看吉川疑惑说宋诗生活化不谈中唐韩愈一样…】另外,白居易元和体“语词的过剩”非常推荐(建议文学史老师也来听听嘘)

  • 0 苏原不是江湖骗子 2022-12-08 11:43:52 上海

    古籍社赠书。十月匆匆逃离时还剩最后一章李贺,我心想回来再看吧,没想到回来已经是两个月后了🚬

  • 0 朝徹见独 2024-01-31 14:19:21 湖北

    1.关注明清学者对前代文学总结时提出的理论背景、与实际文学现象对比。2.中唐最大的特点,创造、背离秩序,描绘细部以致开启日常化写作。白居易在“不平之鸣”以外的情感开拓:诗歌表达欢愉之情与悲哀之情应置于同等地位。3.翻译好评。

  • 0 容与 2023-02-09 11:42:07 山东

    好的文笔对学术著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川合康三与译者对文字的把握让这本书更加有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