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探讨《红楼梦》的哲学内蕴,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梅新林先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哲学内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 · · · · ·
一、石頭神話的原型重構
二、母體:女媧、仙姑與其俗界變形
三、主體:石、木與其俗界變形
四、中介Ⅰ:一僧一道
五、中介Ⅱ:一甄一賈
· · · · · · (更多)
一、石頭神話的原型重構
二、母體:女媧、仙姑與其俗界變形
三、主體:石、木與其俗界變形
四、中介Ⅰ:一僧一道
五、中介Ⅱ:一甄一賈
六、三重復合模式及其哲學意蘊
第二章 思凡模式與儒家世俗哲學
一、思凡模式探源
二、紅塵的誘惑與沖突
三、從富貴場退人溫柔鄉
四、補天意識:移位與補償
五、與儒家世俗哲學之分合
第三章 悟道模式與佛道宗教哲學
一、悟道模式探源
二、人生的迷誤與幻滅
三、以假歸真的必由之路
四、禪機讖語:點化與了悟(上)
五、禪機讖語:點化與了悟(下)
六、與佛道宗教哲學之分合
第四章 游仙模式與道家生命哲學
一、游仙模式探源
二、生命的渴求與哀挽
三、母體復歸的雙重取向
四、處女崇拜:凈化與超越(上)
五、處女崇拜:凈化與超越(下)
六、與道家生命哲學之分合
第五章 復合原理與《周易》陰陽哲學
一、三重模式的陰陽復合原理
二、原理Ⅰ:陰陽對位
三、原理Ⅱ:陰陽變易
四、原理Ⅲ:陰陽還原
五、原理Ⅳ:陰陽悖論
六、與《周易》陰陽哲學之分合
第六章 永恆之謎:多重主題與終極指歸
一、模式、哲理與主題的相互對應
二、主題Ⅰ:貴族家庭的挽歌
三、主題Ⅱ:塵世人生的挽歌
四、主題Ⅲ:生命之美的挽歌
五、多重主題的生成轉換與終極指歸
六、在與世界和未來的對話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得以结成仙界姻缘——“木石前盟”。然后一僧一道向警幻仙子“挂号”,将“石”、“木”一同携入红尘,赋形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经十九个春秋的红尘历劫之后,石头的俗界幻形贾宝玉连同与其结有“木石前盟”之仙界姻缘的林黛玉,又经过一僧一道的接应回归于仙界太虚幻境以及神界大荒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刚好是一个循环圆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母与刘姥姥。中介,在神界有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在俗界有他们的俗界替身一甄一贾。以上三重角色都通过石头“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而复合为一个为《红楼梦》所特有的神话原型结构之总体图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喜欢读"红楼梦哲学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红楼梦哲学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追风少女喃 (朝梦想前进)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2012-05-15 19:32:56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得以结成仙界姻缘——“木石前盟”。然后一僧一道向警幻仙子“挂号”,将“石”、“木”一同携入红尘,赋形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经十九个春秋的红尘历劫之后,石头的俗界幻形贾宝玉连同与其结有“木石前盟”之仙界姻缘的林黛玉,又经过一僧一道的接应回归于仙界太虚幻境以及神界大荒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刚好是一个循环圆圈。 引自 导论 回应 2012-05-15 19:32:56 -
追风少女喃 (朝梦想前进)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2012-05-15 20:26:51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母与刘姥姥。中介,在神界有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在俗界有他们的俗界替身一甄一贾。以上三重角色都通过石头“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而复合为一个为《红楼梦》所特有的神话原型结构之总体图式。 引自 导论 回应 2012-05-15 20:26:51
-
追风少女喃 (朝梦想前进)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2012-05-15 19:32:56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得以结成仙界姻缘——“木石前盟”。然后一僧一道向警幻仙子“挂号”,将“石”、“木”一同携入红尘,赋形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经十九个春秋的红尘历劫之后,石头的俗界幻形贾宝玉连同与其结有“木石前盟”之仙界姻缘的林黛玉,又经过一僧一道的接应回归于仙界太虚幻境以及神界大荒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刚好是一个循环圆圈。 引自 导论 回应 2012-05-15 19:32:56 -
追风少女喃 (朝梦想前进)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2012-05-15 20:26:51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母与刘姥姥。中介,在神界有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在俗界有他们的俗界替身一甄一贾。以上三重角色都通过石头“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而复合为一个为《红楼梦》所特有的神话原型结构之总体图式。 引自 导论 回应 2012-05-15 20:26:51
-
追风少女喃 (朝梦想前进)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2012-05-15 20:26:51
石头从神界出发,在俗界变形为贾宝玉,然后又回归于神界之石头,即构成了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这一生命循环三部曲,是由主体、母体与中介三重角色共同演绎完成的。主体是结有“木石前盟”的“石”、“木”,在神界是“石”、“木”,在俗界变形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时又由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形出甄宝玉与薛宝钗。母体,在神界有救世之神女娲,在仙界有命运之神警幻仙姑,在俗界则分别有她们的环形贾母与刘姥姥。中介,在神界有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在俗界有他们的俗界替身一甄一贾。以上三重角色都通过石头“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循环三部曲而复合为一个为《红楼梦》所特有的神话原型结构之总体图式。 引自 导论 回应 2012-05-15 20:26:51 -
追风少女喃 (朝梦想前进)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2012-05-15 19:32:56
《红楼梦》的本然结构,也就是一个源于远古神话的原型结构。首先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在那里,女娲不仅补天济世,而且创造了石头的生命。因生命的创造,石头于是有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变“石”为“玉”,允其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此大荒山上由女娲创造生命的石头,又经变形成为太虚幻境之仙界的神瑛侍者,因其以“甘露”创造了绛珠仙草的生命,因而得以结成仙界姻缘——“木石前盟”。然后一僧一道向警幻仙子“挂号”,将“石”、“木”一同携入红尘,赋形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经十九个春秋的红尘历劫之后,石头的俗界幻形贾宝玉连同与其结有“木石前盟”之仙界姻缘的林黛玉,又经过一僧一道的接应回归于仙界太虚幻境以及神界大荒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刚好是一个循环圆圈。 引自 导论 回应 2012-05-15 19:32:56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六点学术 (歧木零)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红楼梦相关资料 (西西彿斯)
- 名校公开课相关书籍 (吉)
- 臺大公開課《紅樓夢》延伸閱讀 (山忌)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红楼梦哲学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燕丹子 2008-12-01 23:20:00
哲学的解读视角,当初旁听时老师推荐滴,一年后华师大出版社就再版了
5 有用 沈隱舟 2019-09-23 19:10:35
看了歐麗娟老師公開課來的。看著太舒服了,完整系統。
0 有用 袍袍小寿司 2017-07-16 16:23:41
其实真正结合哲学的地方不算多,反而从文学、神话学、创作手法等方面做了比较不错的分析,倒是算作红楼梦的文学式分析批评更适当。以120回整本红楼做立论展开,强行把续书也算作“完整红楼梦”的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的立论和再论也就牵强很多,很多红楼的细节分析蛮精彩
0 有用 千里长青 2017-05-04 11:55:17
0 有用 Antipas 2019-03-05 14:59:06
我自己在图书馆翻到的时候,那会可根本没听说过有个叫欧丽娟的老师
0 有用 稀奇巴拉滴 2022-06-03 23:03:29
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读红楼梦,以前听过蒋勋的红楼梦,从慈悲的角度来解读宝玉的视角。只觉得看着很舒服,但不知其所以然。梅新林给了一个红楼梦的理论架构,来解析文学的价值。从儒释道的三种文化影响角度来观察红楼梦的文学世界的样子。给了我们一个三维的解构工具,他不仅仅是讲诉了他如何作用这个工具得出的理论,也同样,训练我们如何使用西方工具来看待文学作品。这是这本哲学精神给我的启示。如果我们是一群拆钟表的孩子,那... 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读红楼梦,以前听过蒋勋的红楼梦,从慈悲的角度来解读宝玉的视角。只觉得看着很舒服,但不知其所以然。梅新林给了一个红楼梦的理论架构,来解析文学的价值。从儒释道的三种文化影响角度来观察红楼梦的文学世界的样子。给了我们一个三维的解构工具,他不仅仅是讲诉了他如何作用这个工具得出的理论,也同样,训练我们如何使用西方工具来看待文学作品。这是这本哲学精神给我的启示。如果我们是一群拆钟表的孩子,那么我们看待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于解构的统一性,是不是可以还原作品本身。这就是一本西方文学理论的实践论文。当然,曹雪芹在写作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这么多,而是出于文学创作的本能,或者就是一句满纸荒唐言。而我们阅读经典如果有可能,多读一些理论解析,可以让我们看到迷宫的更深处。 (展开)
0 有用 禄山之爪 2022-05-23 10:40:54
读的是学林出版社1995年的版本,厉害啊。听了欧丽娟老师的课来读的,前面都挺发人省思,但是最后一页却落入俗套说它反封建……
0 有用 来顺姑娘 2022-02-09 17:48:53
有些概念醍醐灌顶,但不全部认同,文本分析偏少,可能更适合有文学理论基础的读者。
0 有用 拈笔忘筌💦 2021-08-16 09:58:06
梅老师成名之作。诚如所言,我们不仅要把失落了的文本研究重新找回,而且还要逐步走入更为深层、更为内在的文本研究。
0 有用 老者 2021-07-28 18:39:34
构建了完整的逻辑体系。可以接受,但难免削足适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