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理性批判(上下) 短评

热门
  • 6 一只Tomason 2012-05-27 23:09:06

    我。。居然读过这个。。。抖。。。

  • 5 亢龙无悔 2010-10-27 19:25:21

    好书,值得学习,萨特的哲学还是比较深奥

  • 5 乐事输人 2015-06-28 11:49:13

    据说读完的人在中国不多

  • 2 以心电信 2024-08-11 15:46:23 天津

    一般。糟糕的论说风格同《存在与虚无》时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将近一千页的篇幅、也囊括诸多主题,但论述宛若废话一般,包裹自始至终未曾改变的核心项目:人vs人群、自由vs惰性、人→人群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此种必要”有限且无奈。 现象学第一人称“咂么味道”的分析性文本举例 海量填充其间。 (上)关于个人、(下)关于群体(群体中的人、更大的群体-党和国家、群体间的互动、运动中的群体、评群体形式等等),但,又一个共通的三段论说重复出现:个人是真纯粹、生机勃勃但终有不足-群体是真惰性、扑灭自主但终有必要-唉,其间的人又被裹挟了呐。 800页的用心废纸去描述人、党、运动和实践,最终成果却与同期梅洛庞蒂,在篇幅效率、论说深度上都远不可比。

  • 3 祥子从小就可爱 2011-08-04 02:19:22

    最近的精神支柱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名的左翼知识分子 真正体现萨特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书 也是我认为他唯一具有原创性的著作

  • 2 GrootJiang 2022-11-22 11:38:52 北京

    即使是一部翻译质量很低的作品,也能充分感受到萨特卓绝的思维和精湛的思辨能力。唯有慨叹这样重要的作品却没有得到充分译介和印制。萨特从存在性的个体出发,推导出了完整的社会的组织建构的模式,以历史性地眼光充分展现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精妙之处——一次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出发的穿透性批判尝试。尽管在许多地方,萨特的努力就像是地心说复杂的星球轨道呈现出的多余的纷繁与晦涩,但这些努力仍然解构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名词和逻辑关系,发人深省。期待新的译本。

  • 8 啦啦啦我 2021-05-24 20:52:31

    笑死了,才读十几页,就出现齐克果和基尔凯郭尔两种译法,知道你们三个人分工,但也不至于按页数翻吧……

  • 1 茱萸 2008-06-04 18:34:56

    其实只算读了个开头

  • 1 HolzwegeDeer 2023-07-07 14:50:17 上海

    一本很让人期待的书,首先这本书有意思在于讨论了预设,相互性,宣誓,批判,意指,架构等一些发生学理论,同时从非本质性的再本质性这样的偏差式惰性实践场域,从两种中介化(集体中介化-偏差多元,再到群体中介化-复合)的理论,开始对“将来”“过去”的现象学进行了一个存在主义场域唯物主义的重构,在集体理论与交往理论(比如保罗的礼物经济学,尤尔根的交往理性)都有大量的讨论,很不错的一本书。

  • 1 Qsusu 2022-11-05 06:40:12 法国

    读过(上)!没有用上!

  • 0 Jelly 2023-02-01 22:02:19 北京

    感觉一些引文更容易看懂,并没有看出来哪里有《萨特引论》里说的精神分析,更多的是从萨特角度来解释系列性,群体,阶级等的演变和不同,本以为这部分会容易点,整个演化的逻辑还是很难理解,如果单纯的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个人的补充,就有点过于简化了。

  • 1 Charles 2016-07-25 23:16:38

    GOOGLE翻译的水准实在让人崩溃。读了两章实在读不下去,摆在书架里十年多了,今天翻看了一下,不由得要再次谴责一下低劣翻译水准。

  • 0 口袋不是妖怪 2014-12-04 12:26:28

    说是修正马克思主义,不如说是完善存在主义

  • 0 梅酒vodka文lic 2019-05-30 23:43:59

    文笔非常好,比其他枯燥的同类型好多了,但是译文嘛。。。就算了吧

  • 0 密斯特蘇 2011-06-19 19:54:52

    買了幾年一直想翻翻,怎奈俗事羈縻..

  • 0 袖中 2019-06-13 12:46:58

    读过Search for a method,翻译整体可读,仍有参考原文的必要。

  • 0 unheimlich 2021-04-28 20:03:30

    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相比薩特的文論,這種東西反倒讀起來更順暢一點(雖然讀的人不太多)。張一兵那篇解讀寫挺好的。

  • 1 勺九 2021-08-05 12:48:48

    冲着第三者/他人概念读的,匆匆浏览,译笔着实不行。比较意外的是萨特很认可列斐伏尔的渐进逆退法,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社会学与历史学交融的可靠途径。

  • 0 kuten 2023-03-18 19:52:37 四川

    理论文字较为清晰易懂,是我喜爱的理论文风,不知是否是翻译的功。但是理论总觉得有些歪、有点玩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