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多年来,拉姆齐一家每个夏天都会到苏格兰某小岛上度假,并期望这些夏天永远不会结束。对孩子们来说,小岛就是人间天堂。拉姆齐教授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莉·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布中央落下一笔,画出了多年萦绕心头的影像。
本书深刻地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通过简单的情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弗吉尼亚·吴尔夫在这部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以及成人关系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她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到灯塔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
吴尔夫革新了英语语言,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丛书信息
· · · · · ·
企鹅经典(共14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大师和玛格丽特》《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上尉的女儿》《太阳照常升起》《死屋手记》
等
。
喜欢读"到灯塔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到灯塔去"的人也喜欢 · · · · · ·
到灯塔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4 条 )
意识的汪洋与现实的深潭
几十页看过去了,隐隐约约还在等伍尔夫开完头,等着开始点什么,发生点什么……直到一大家子及宾朋都在餐桌边坐下来了,晚餐开始了——这时已经过去八十来页了——围桌而坐的人们,将各自如影随形的心理活动从相对分散的空间——不出拉姆齐夫妇海边别墅及别墅四周散步可达的范...
(展开)
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在普鲁斯特那儿,所谓的意识流只是进入故事的途径,提供一个框架,落实到内容,还是很现实主义的。但是到了伍尔夫这儿,意识流就是文本本身,内容的全部!有点吓人。 两者的文笔同样精微细腻,但是普鲁斯特像是把你没注意到的细部展示给你看,让你有一种“发现”的喜悦。而伍...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8分 27059人读过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9)8.6分 61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4分 338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8.9分 278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企鹅经典·99读书人@人民文学版 (99读书人)
- 2013年3.1~4.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企鹅经典(人民文学 中文版) (Anatole)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到灯塔去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社恐胖胖子 2016-10-23 18:55:40
这本小说迷人之处在于,对不可捕捉瞬间的详细描写,那些无形事物的有形描述。当伍尔夫写黑夜一寸一寸缓慢地盖住万物,海风在屋内行走去嗅壁纸上的玫瑰花时;她和马尔克斯一样将我狠狠地推向一个更深的纵向。
0 有用 Mthen. 2014-07-27 15:41:06
典型的意识流类型的模糊 还好 已经不是很喜欢伍尔夫了 足够细腻 也许不够立体 有一种隐隐的自恋主义在流动 其他还好。
2 有用 渡边 2015-08-01 23:32:15
视角如同万能的智子,于各个人物的内心与任意时空之间穿梭,令人眼花缭乱,在伍尔夫笔下,不仅可以驾驭文字,还可以驾驭时间。这种写法,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读起来一定很累吧。
27 有用 阿契亚 2014-07-11 12:51:41
弗吉尼亚·伍尔夫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以前讨厌这种写作方法,是因为我从来没读到过真正掌握它的小说家
0 有用 把噗 2014-03-24 09:56:44
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