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识》的原文摘录

  • 冥想真的诱发了ASC吗?依Tart的主观定义,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人们感觉他们的心理功能被彻底改变了。关于客观的测量,从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其中一些使用脑电波技术。研究员携带早期的笨重脑电波仪器到寺庙或印度瑜珈修炼者的山洞中去,记录他们在听到饶钹响、看到刺眼光线以及脚伸入冷水时的脑电波(Bagchi&Wener,l957)。他们发现冥想者脑中不但出现许多通常伴随放松觉醒出现的频率为8~12赫兹的阿尔法波,而且它不会像在非冥想者脑中一样收到声音或光线的干扰。这些似乎是感觉收缩的证据。 然后,在1966年,48位日本僧人和他们的弟子,在接受了1~20年之间的练习后,在禅修期间参与研究(Kasamatsu&Hirai,。1966)。结果表明,快速阿尔法波会在冥想开始时出现,然后减慢并且波幅增大,直到出现频率6~7赫兹的西塔波。这项研究还关注习惯化过程。通常,阿尔法波会被突然出现的噪音干扰,但这种情况会随噪音多次重复出现而受到削减,但是,这些禅宗修行者对重复声音没有表现出习惯化。所有的这一切指向一个吸引人的解释,即Bagchi和Wenger研究的集中的瑜珈修行者能够收缩与外界的感觉联系,而禅宗修行者对所有的刺激保持开放,每次都将声音当作新刺激来处理。可惜的是这一简单的描述并没有被之后几年大量出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相互冲突的结果所证实 早)。 另一个说法是,冥想增强大脑一致性,或让同侧和对侧半球中不同脑区的活动更紧密的相关。一些脑电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但是Fenwick(1987)指出,致性本身并不神奇。高度一致性不仅在冥想中被发现,同时也发生在癫痫抽搐、德尔塔昏迷和死亡中。 进一步的脑波图研究验证了Ornstein(1977)的推测,即冥想将大脑加工信息时的线性左半球模式变为更为整体性的右半球的模式。他指出,有证据证明右半球参与神秘体验,而左半...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356页
  • TM是以咒语为基础的,并且新学生会得到一个私人的咒语。事实上,咒语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分配的,但很可能咒语的词句本身并不重要。虽然一些咒语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但是它们在冥想中的功能是作为载体使游荡的注意集中于其上,任何词句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事实上,任何东西都可以。瑜珈修行者可能会集中注意于蜡烛火焰、花、花瓶、石头或任何小物体。一些传统中,人们使用心理表象来达到这种效果,这些心理表象的内容从简单的光线或上帝,到藏传佛教所传授的高度精细的、可视化呈现在心中的场景片断。同不。至比细测平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350页
  • 这种技术非常直接和单一,但是做起来很困难。当想法和分心物出现时,膏你所要做的就是回到现在的时刻,但是当现在的时刻充满来自腿上的痛苦、不幸福的记忆或对未来乐趣的预期时,这就不容易了。一种解决方法是对所有的分心物持这样的态度:“让它来,让它这个样子待着,让它走开(Cook,1990)。”“让它来”是指让想法、痛苦、烦恼或其他无论什么浮现,而不去尝试着预防它的出现。一旦它来了,不要对它做任何事。不要做出反应,不要继续想它,还有,最重要的是,不要判断它是好是坏。就让它在那里。如果想法被丢在一边,它们自己就会走开的。不要与它们纠缠。借由练习,让它离去会变得比较容易,而且先前让人分心的想法和感觉会变成一些时隐时现不必理会的东西。在专注清醒的觉知中,对于自我和他人,还有精神及其内容,其间的分别消失了。这就是非二元性。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349页
  • 云室通常用来探测亚原子粒子,这些粒子通过过冷水蒸汽的时候会留下一条水雾组成的痕迹。在19世纪20年代,通灵研究者们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探测灵气分身。他们把一只小动物,例如青蛙,老鼠或者蝗虫放入内仓,然后灌注毒药杀死它,这个时候,小动物的灵魂就会通过云室中的水气而被探测到。他们拍到了青蛙老鼠和蝗虫的鬼魂照片,但那些照片只是勉强可辨,而且这些结果从未被成功重复过。翰里藏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320页
  • 这种觉察可能产生一些不寻常的伴随状况,人们不仅把这种醒觉描述成好像“在梦境中醒来”或者“在梦里变得有意识了”,而且许多人声称,一旦有了这种醒觉,他们就可以飞翔或者飘浮,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或者随心所欲地改变里面的物体和场景。要注意这里隐含的一个陷阱,就是将这些改变归功于意识,认为它使做梦者有了控制梦的能力,但是,我们从相关关系并不一定能推出因果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在清明梦里,有判断力的思维、梦境控制、飞翔,更清醒,更有意识或者更“我”的感觉同时发生了。要想探讨原因,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做更多的了解。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312页
  • 根据回湖选择理论,梦根本不是正在发生的意识体验,它只是醒来时从做梦的大脑里同时进行的无数个思维和意象系列中选择回顾的一个。所以醒后,做梦者也许回忆起从水壶里摘了一些花。滑着雪撬躲避报应、到达什么森林或者在一棵松树下享受一顿野餐,还喝了瓶红酒。而实际上发生的比这里所举的例子多得多,可供选择的有一大堆可能的梦,而闹铃或醒来时的其他声音可能很容易地对这种选择造成影响。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310页
  • Tart(1972)开创了"特殊状态科学”(SSSs)研究,将SoCs比作科学范式。范式是一种一般科学框架,一般科学在其中运行,而没有人质疑它的假设,直到有一天,出现了太多的异常,以至于一场科学革命或范式创新势不可挡为止,这时,一个新的范式就出现了(Kuhn,1962)。在一个范式内,人们使用一套自洽的逻辑,遵守一些公认的规则,所有的数据都使用该范式解释。而在另一个范式中,则有不同的规则在起作用。Tart认为,SoCs也是如此。每一个SoCs使用一套自洽的规则和看问题的方式,而这种规则与看问题的方式与另一个SoC不同。 若果真如此,不同的状态也许需要不同的科学。人们必须在相同的意识状态中进行研究,而研究结果也只应在相同意识状态的人之间交流。这也就需要严格训练的研究者来准确达到每种指定的意识状态,确认自己达到了这种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进行工作。他们也许会研究任何自然现象,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只对同在这一状态的研究者才有意义。 现在还没有发表的SSSs成果,虽然可能许多科学家正在不同的ASCs中做SSS研究和彼此交流,而没有把结果发表出来。毫无疑问,许多科学突破来自那些先在某种ASC中另辟蹊径再将成果回归常态下研究的人,但这其实是两回事。无论如何,这个学科的提出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观点——即认为只有正常状态才是研究科学的唯一或最佳意识状态的观点。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96页
  • 探索真实与想像的中间地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察睡眠的边缘。坚持这个练习一周,你会得到迷人的幻觉和领悟作为回报。练习产生的影像和声音可能会令一些人感到恐惧,如果你感觉非常不愉快,请停止练习。 像平常一样上床,躺在你最习惯的位置,然后请试着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绝对的静止,将思维内容清空,不要想任何东西。这时刘果脑海里生了任何想法,让其自然流走,就像练习冥想时一样。向眼前的黑暗看去注意是5有什么图案,心听是否有声音,当看到或听到什么东西,或者感觉到了肌内奇怪的颤动,不要全惊继续努力保持放松状态,继续注意周围的一切。 这个练习有两个难点。首先,练习可能在你想人睡时让你保持清程,或者在你希望沉溺于幻想或焦虑中时强治你保特清随的头,我只能说这些灵象可能值得你损失一些睡玉,而目事实上这并不会让你花费更多的时间人睡,尽管这个过程感觉上很漫长。 其次,可能是你发现自二很快就睡若了,给你-个来自西方神秘学的小窍门:印,治起一只上两。这样,当你有时手臂会车氏而把醒,这样就可心以在觉和辈着之同周用性地转换。不管怎样,仰的睡姿下更容易发生人睡表象(hypnagogic imagery)和睡眠性麻痹。和很多类以训练一样,多练习几次就会变得很容易了。得量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81页
  • 在那个时候,一个结论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并且我对其真实性毫不怀疑。我们正常清醒时的意识 一常被称作理智的状态,其实只是人类意识的一个特殊形式。事实上,充斥于其周国,在一纱之隔的地方一直潜在着完全不同的意识形式。我们很可能这么生活下去,完全未曾想过它们存在的可能性,但使用必要的刺激条件,就会发现它们完好地在那里,这些明确的意识类型一定在某处有着它们的应用与造应价值。如果这些意识形式被忽略不计,整个意识体系也将无法得到完整论释。但是如何去定义它们,却又是一个问题。一James,1902:388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89页
  • 觉醒 觉醒是第三个在ASCs中常见的变量。很多深度的冥想状态被形容为低觉醒程度和高放松水平,更极端的冥想可以降低新陈代谢的强度,以致只需极少的氧气和食物就可以满足生命需要。在这种状态下,一些训练有素的瑜珈师可以保持长时间不动,甚至在地下被活埋几天一在这种正常人几乎无法幸存的环境中坚持生存下来。另外一种ASCs的极端状况是高度的觉醒状态,如宗教的狂热者、安非他明类药物的服用者。觉醒状态的改变也将引发其他所有心理机能的改变。@长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93页
  • 人类学家Carlos Castaneda是真实边缘研究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因他关于他的亚奎族(Yaqui)印第安人老师Juan Matus的数本著作闻名于世(Castaneda,1968)。如他所述,1960年的夏天,Castaneda在亚利桑那州一个边睡小镇的公车站遇见了一位年迈的brujo,或称医师。Castaneda闲谈着自己非常了解佩奥特仙人掌,还有他希望学习的东西,Juan Matus眯眼看着他,眼神放射着光芒,知道他只是在胡说八道。4年以后,两人再次相遇,Castaneda成为了JuanMatus先生的学徒。这位“知识化身(man of knowledge)”教徒弟学习巫术的解释,学习怎么在陌生的仪式和旅行中使用它们,学习如何使用三种致幻药物:含有酶斯卡灵的佩奥特仙人掌,含有阿托品等tropane生物碱的曼陀罗草和曼陀罗花;含有裸盖菇碱的各种蘑菇(见第22章)。JuanMatus教导道,佩奥特仙人掌是教会人们正确生活方式的导师,而其他药物是巫术师可以操控的强大同盟。Castaneda经受了疾病、疼痛和混乱的严酷考验,还有充满了整个世界的幻影。Juan Matus认为这些幻影并非幻觉,而是真实的有形的另一面。它们就是真实的,而非“好像”是真的。Castaneda称它们为“另一个真实”(a separate reality;l971)。 经过多年的训练,Castaneda开始学习“看”(see),看是一种非比平常的方式,在其中,人们以光的纤维的形式出现,像是发光的蛋,与其他所有的东西有联系,又不需任何东西。他的脑袋曾经变成一只乌鸦飞走,他听见过一只蜥蜴说话,他变成过丛林狼的同胞。在合适的场合下,他可以用曼陀罗草来飞翔,就像中世纪的女巫使用与曼陀罗草有相似化学成分的茄属植物莨菪(Atropa belladonna)来飞行一样。他跟自己和Juan...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84页
  • 其中一种文化是雅诺马马(Yanomamo),一个居住在委内瑞拉和巴西边界丛林深处的凶猛的印第安部落(Chagnon,1992)。他们的神话和不可见实体的世界由四个平行阶层组成,有高低之分,其中第三个阶层是他们所居住的森林、河流和花园。有造诣的萨满可以从天空、山峰、树木甚至宇宙边缘,召唤美丽的hekura灵魂由胸口进入他们的身体,由此发现一个有着自己的森林与河流的新世界。 为召唤hekura,萨满要准备一种称为ebene的致幻的合成绿色粉末,精心地给自己涂上红色颜料,戴上长长的翎毛,用一根长的空心管互相把粉末吹入鼻孔中。咳嗽、喘息、呻吟、鼻子里滴下绿色黏液,然后,他们就可以召唤hekura了。Hekura很快从天空发着光芒而来,沿着自己特殊的轨道进入萨满的胸口,从这里它们可以被派去吞噬敌人的灵魂,也可以治愈村子里的人的疾病。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82页
  • 药物。Siegeli记录了自己和一位墨西哥惠邱族(Huichol)印第安萨满共度的一个漫长的夜晚,两人一人一口地比赛喝一种由龙舌兰属植物和佩奥特仙人掌浆糊制成的强力的含酒精饮料,其中含有致幻的酶斯卡灵。最初的反胃过去之后,Sieg©l睁开眼睛,发现“星星都掉落了下来”。星星飞速运动,在夜空中留下了长长的痕迹。Siegel试图伸手抓住一个,他运动的手产生了彩虹般的后像。然后出现了各种形态,包括所有的形态常量,还有其他很多东西。一只蜥蝎从他的呕吐物中爬了出来,后面跟着成千上万只蚂蚁,戴着聚会时用的那种锥形纸帽子。停!我想要答案!不是漫画!”Sigl恳求道,向萨满请教幻觉。答案清晰地传来:“佩奥特仙人掌中没有幻觉。这里只有真相”(Siegel,1992:28-9)。 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实验室以后,Sieg1知道自己的所见都是自己脑子里的。 你怎能告诉这样一个相信自己有看见神灵能力的圣人,在脑海中的影像之外并不存在神仙和魔鬼?你怎能告诉一个除了佩奥特仙人掌带来的梦境一无所有的穷苦赤膊农民,我们梦中的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脑子里?(Siegel,1992:31)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82页
  • 艺加哥大学的Heinrich Kluver于1926年首先研究了这种相似性产生的原因。K1uver研究了从佩奥特仙人掌(peyote cactus) 提取出的致幻剂酶斯卡灵(mescaline)的作用,发现无论睁眼闭眼,都会出现色彩明亮的图像,图像趋于四种重复的形态。这四种“形态常量”(form constants)是:(1)光栅和格子,(2)通道(unn©l)、烟囱、锥形物,(3)螺旋,(4)蛛网形。四种形态在药物、发烧、偏头疼、癫痫症、濒死、人睡表象、联觉(synaesthetes)表象引发的幻觉中都有发现。 原因可能在于视觉系统组织的形式,特别是视网膜模式和初级视皮层柱状组织的映射关系(Cowan,1982;Bressloff et al。。,2002)。对猴子和人类的这种映射关系的研究广为人知,视皮层上的同心圆将被映射为视觉皮层的平行线。螺旋、通道、格子与蛛网映射为不同方向的线。这意味着如果视皮层的活动沿直线传播,等价的体验就是看见圆环或圆形。一种激发幻觉的可能是去抑制(disinhibition)。致幻药物、缺氧和某些疾病状态都可能更多地影响抑制性细胞而非兴奋性细胞,导致了可以线性扩散的过度活动,而结果就是这四种常见形态常量的幻觉。 幻觉生成的通道(tunnel)可以是形成亮线的黑色间隔、简图一样的通道,或者下水道、地铁、洞穴这样的真实通道。在THC、裸盖菇碱、LSD和酶斯卡灵的实验中,Siegel发现在90~120分钟之后颜色转为红、橙和黄,有规律的运动变为爆发性的和旋转的运动,而最多的模式是格子一通道式的,如本图所示的在边缘状态下复杂的记忆图像。 眼到大脑的映射。右图所示的视野被映射为左图所示的大脑模式。因此大脑中的条纹活动来自视野中同心圆的体验。其他角度的条纹则产生螺旋。Cawan认为,这可以解释四种形态常量的来源。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78页
  • 在那些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Marzi(1999)认为,盲视者的剩余功能是没有意识的,因为神经活动没有达到“意识中心”。Holt(1999)主张,盲视和超盲视都是可感受性存在的证据,但他没有回答可感受性是神经活动或神经加工过程的副现象还是与之相一致的现象。Stoerig与Cowey(1995)将盲视看做是没有视觉现象下的视觉加工。他们认为,意识进入加工的信息要求更高的皮层组织,而这些更高的皮层组织的功能使意识能够被提取、思索和策划。 在Blok的论文“有关意识功能的混淆状态”中,他拒绝这类争议。以他的观点,它揭示了两种意识类型的混淆(见第2章)。通路意识是在推理、演说和行为中可以运用的信息,而现象意识就是经验,或在一个给予状态中“它像什么”。他认为,在育区的刺激既是接近无意识(因为病人不能运用信息),又是现象的无意识(因为病人否认经验到它们),但那种人混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错误地将功能归于现象学意识,而其实质上是可接近的意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种划分方式,我们在本书中所提到的“意识”,仅仅是现象学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采纳Block的区分观点。对Block而言,超盲视者就是半个僵尸,他们有可接近的意识(因为他能说出在他的盲区的刺激),但没有现象学意识(因为他坚持认为没有视觉可感受性)。按照这种观点,现象学意识的神秘性还是没有解决。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43页
  • 接下来怎样说?粗略看来,最明显的解释是这样的。盲视者在没有意识的情形下看得见事物。他就是一个机器人或是半个机器人,在功能上他们能够看得见,但没有正常视觉所具有的视觉可感受性。这就证明了意识是独立于视觉一般过程的。它表明,可感受性是存在的,而功能主义是错误的。数献能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38页
  • 一个可能性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没有什么“是什么样子”这回事(Blackmore,2002)。相反,很多平行的处理流在同时运行,就像Dennett的多重草稿理论中所说的那样。这些流中没有一个是“在意识里”的,也没有一个是“在意识外”的;任何一种意识流都不会与众不同地专门拥有神奇的额外事物,也没有任何一个意识流是被改变后变得有意识或被带入意识中。那么,当我们时常问自己“我是有意识的吗”或者”我意识到了什么”的时候,我们通过某种方式探查了头脑中正在做什么事情。然后,并且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造出一个临时的有意识的流,让我们觉得好像我们时刻都是有意识的。每当这个时候,通过注意,我们把记忆中近期事件拿到一起,我们造出了一个表面上有着同一体验的同自我。只要注意一松懈,这个同一体就土崩瓦解,一切归于平常状态。我们通常处在一种平行的多草稿状态,就好像冰箱的门通常是关着的一样。只有当我们打开门的时候,才产生了冰箱中的灯总是亮着的这种错觉。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32页
  • Zki(2001)将灵长类动物的视觉系统看成由许多分立的、专化的系统组成。它们平行地工作,其中的每一个都是自动的,并且到达知觉终点的时间都不同。比如,一个物体的不同属性,如方向、深度、面部表情或形状,都在不同的脑区以不同的速度被加工。颜色加工(在V4和V4x中加工)可以比运动(V5区加工)的加工早完成80毫秒之多(Zeki&Bartels,。1999)。因此,一些属性必然比其他属性更早地被知觉,虽然我们并不能感觉到这种知觉不同步。在Zk:看来,每一个这种分立的皮层系统都有它自己的意识相关物。 这些系统是由很多有层次地组织在一起的节点所构成的,每一个节点在皮层和皮层下都有多重输入与输出。神经元联结的多重性特点以及每一个节点都是既发送又接收这样的事实,暗示着“皮层中没有终点站”(Zeki&Bartels,1999:255),没有“教皇神经元”(pontifical neuron;James,l890)。Zeki解释说,这些微意识没有必要向一个“中心”意识或“笛卡尔剧场”报告(Zki,2001:69)。“因此视觉意识是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的”(bid。:57)。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27页
  • 将绑定与意识相联系的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是由Francis Crick和Christof Koch(1990)提出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猫的视觉皮层的研究发现,存在频率范围为35-75赫兹(每秒35~75周)的振动,其中有大量的神经元同步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y震荡”或称40赫兹振动(其实这个叫法很不准确)。Christofvon der Malsburg首先提出,这些神经协同放电可能是视觉绑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所有与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特征相关的神经元,都会通过同步放电将这些特征绑定起来。Cick和Koch将这个想法更进了一步,他们认为,“位于这种y震荡(3575赫兹)的频率上以及附近的同步放电,有可能就是视觉觉知的神经相关物(Crck,1994:245)。” 他们主张,“意识强烈依赖于某种形式的相当短期的记忆,也依赖于某种序列的注意机制(Cick&Koch,1990:263)。”以此为出发点,他们认为,丘脑通过放电的同步化选择将被绑定的特征,从而控制注意。Cick的结论是:“意识只有在特定脑区存在足够产生显著共鸣的共鸣回路时才会存在(涉及皮层第4与第6层)(Crick,1994:252)。” Crick认为,这个理论对意识的演化与意识的功能都有重要意义。他提出,大脑果断地拥有一个“唯一的外显表征”,要比隐含地向很多不同的脑区发送信息有效得多。换句话说,他区分了外显与隐含(explicit and tacit)(意识与无意识)的信息,认为意识的同一性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错觉。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25页
  • 后来,人们发现脸上的冷、热与触觉有时候会被病人认为是发生在幻手上。触摸生殖器有时候会让病人感觉触觉发生在幻腿上。其原因似乎在于,躯体感觉皮层有一套完整的与身体部位的映射关系,虽然各个映射区域的位置关系与身体实际部位的位置关系并不相同,而脸与手对应的区域恰好相邻。当来自手的输入没有了的时候,来自脸的输入就开始侵入手的区域,其结果就是病人同时感到两个区域被碰触了。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12-28 13:59:57
    —— 引自第217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