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无论是那些历经周折、迷途知返者,还是那些得到过高人指点、不费吹灰之力即大踏步登堂入室者,都非常清楚找到门径的重要性。这个门径就是读经典文献,读最少但确实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文献。
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阅读量、最可靠的方式,准确地掌握学科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选编这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的宗旨。
本书选录了编选者认为能够最为典型反映史学的演变与进步的文章,即历史学领域的“基础文献”。所选篇目的第二至第五篇,属于传统史学的范畴。第六至第八篇则反映了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基本轨迹。第九至第十二篇是中国近代史学的代表作。20世纪中期史学经典著作则选取了新史学流派(第十三至十五篇)和新文化史(第十六篇)的论著。最后的三篇文章是从史料解读层面考虑的。
全书选目虽是编选者的个性之举,但斟琢取舍之间,作者倡导的正是本书首篇中陈寅恪先...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无论是那些历经周折、迷途知返者,还是那些得到过高人指点、不费吹灰之力即大踏步登堂入室者,都非常清楚找到门径的重要性。这个门径就是读经典文献,读最少但确实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文献。
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阅读量、最可靠的方式,准确地掌握学科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选编这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的宗旨。
本书选录了编选者认为能够最为典型反映史学的演变与进步的文章,即历史学领域的“基础文献”。所选篇目的第二至第五篇,属于传统史学的范畴。第六至第八篇则反映了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基本轨迹。第九至第十二篇是中国近代史学的代表作。20世纪中期史学经典著作则选取了新史学流派(第十三至十五篇)和新文化史(第十六篇)的论著。最后的三篇文章是从史料解读层面考虑的。
全书选目虽是编选者的个性之举,但斟琢取舍之间,作者倡导的正是本书首篇中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作者简介 · · · · · ·
包伟民,198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代表作为《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目录 · · · · · ·
对科学院的答复
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太史公自序
温泉关战役
读通鉴论·叙论
史德
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路线
论历史科学的特征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国史大纲·引论
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交换纵横谈
剪刀加浆糊
新史学
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记
附:孔塔记叙的屠猫记
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
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历史是什么
编选说明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本书目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3/ ※本书导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2/
2017-12-31 12:44 2人喜欢
(下一篇选的是《太史公自序》)※本书目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3/
※本书导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2/
回应 2017-12-31 12:44 -
绍牧 (一个后天习得的哑巴)
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关注点的文章来读 叙论一:论正统(先解释什么叫做统,我的理解是一以贯之,大一统,驳邹衍五德始终说和刘歆的禅让说(?历家之绪论)然后一笔带过“正”) 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 一合离之局一变也。 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2013-07-08 17:33
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关注点的文章来读 叙论一:论正统(先解释什么叫做统,我的理解是一以贯之,大一统,驳邹衍五德始终说和刘歆的禅让说(?历家之绪论)然后一笔带过“正”) 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 一合离之局一变也。 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有共主;当其乱也,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盖所谓统者绝而不续,此又一变也。夫统者,合而不离、续而不绝之谓也。离矣,而恶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当其治,无不正者以相干,而何有于正?当其乱,既不正矣,而又孰为正?有离,有绝,固无统也,而又何正不正邪?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惟为其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则宗社已亡,而必不忍戴异姓异族以为君。若夫立乎百世以后,持百世以上大公之论,则五帝、三王之大德,大命已改,不能强系之以存。乎统之?绝矣,而固不相承以为统。崛起以一中夏者,奚用承彼不连之系乎? 无所承,无所统,正不正存乎其人而已矣。正不正,人也;一治一乱,天也 叙论二、三 人物、事件褒贬品论 编中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而不赘。推其所以然之繇,辨其不尽然之实,均于善而醇疵分,均于恶而轻重别,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所繇与胡致堂诸子之有以异也。 叙论四 治乱兴亡之由 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 然则治之所资者,一心而已矣。以心驭政,则凡政皆可以宜民,莫匪治之资;而善取资者,变通以成乎可久。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为之忧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为之斟酌,而今之兴利以除害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
回应 2013-07-08 17:33 -
绍牧 (一个后天习得的哑巴)
1,近代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非止于提供分析工具,如梁启超《史之意义及其范围》劈头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当今通行的表述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也确实为后人积累起了不少关于这种“规律”的陈述。目前人们一般将分析工具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史学理论,而将社会运行规...2013-07-08 16:27
1,近代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非止于提供分析工具,如梁启超《史之意义及其范围》劈头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当今通行的表述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也确实为后人积累起了不少关于这种“规律”的陈述。目前人们一般将分析工具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史学理论,而将社会运行规律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历史理论。本来,这些“规律”之正确与否,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的对象,可有那么一些陈述,挟意识形态之强势,声称自己具有普世意义,应该成为学者立论的依据,后人的研究只有为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有点反客为主了。在政权鼎革之际,万众披靡之时,能够清醒自信,持真学理于不失,本已属凤毛麟角;而更不顾身家之忧,平静从容地将自己的信念向权力部门道出,岂可不谓之大义凛然!故此,本书选了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并将其置于全书之首,认为当得到所有青年之师宗;同时将他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附列于下,以揭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千古名言。 在这样差不多可称之为先知先觉杰出代表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能够不断地思考,勇敢否定自我,批判陈说,坚持不懈地追随学术发展的步伐,实为促进近代中国史学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同样应该赢得我们最大限度的尊重。本书所选傅衣凌(1911—1988)《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是为一例。 2,从目前的情形看,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恐怕远未结束,其发展趋势非我辈所能预测,总的说来该会有一些益处,有点意思。不过在当今的中国,“科学”却似乎正在找历史学的麻烦。比较直接是老问历史学“有什么用”,全然没有钱穆先生所说的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这倒不碍我们什么事。人家自己愿意自我贬低,想当不会听历史故事的黑猩猩,由他去就是。比较讨厌的是“科学”已经不耐烦老做背后的指使者,直接跳将出来表演一番。一些出身于技术领域的学官们,看了几本通俗历史读物,发现满纸都是汉字,自己也能懂;或者听了几场电视上的说大书,有些想法,就觉得自己其实很懂历史学了,于是就开始拿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些学科的条条框框,来指挥历史学干这干那。这可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了。当然明眼人也看得出,这些其实并非真正的科学,学官们是否能算科学家,也得另说。学官们的目的显然也并非是要拿科学来彻底改造历史学——人家操这份心干什么,而是想要让历史学家们替他们多制造一些政绩数据。面对这样的情况,合格的历史学家只会向他们笑笑,转身去读自己的书。
回应 2013-07-08 16:27 -
DarkPixels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的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历史哲学》阐述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一部世界史就是人类自由以及自由的自我意识逐步实现的提升的过程“绝对精神”的目的是使整个人类实现自由。所以个体的自由与人类普遍的自由就在国家范围内获得统一历史上...2011-12-05 23:09
-
绍牧 (一个后天习得的哑巴)
1,近代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非止于提供分析工具,如梁启超《史之意义及其范围》劈头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当今通行的表述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也确实为后人积累起了不少关于这种“规律”的陈述。目前人们一般将分析工具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史学理论,而将社会运行规...2013-07-08 16:27
1,近代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非止于提供分析工具,如梁启超《史之意义及其范围》劈头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当今通行的表述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也确实为后人积累起了不少关于这种“规律”的陈述。目前人们一般将分析工具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史学理论,而将社会运行规律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历史理论。本来,这些“规律”之正确与否,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的对象,可有那么一些陈述,挟意识形态之强势,声称自己具有普世意义,应该成为学者立论的依据,后人的研究只有为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有点反客为主了。在政权鼎革之际,万众披靡之时,能够清醒自信,持真学理于不失,本已属凤毛麟角;而更不顾身家之忧,平静从容地将自己的信念向权力部门道出,岂可不谓之大义凛然!故此,本书选了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并将其置于全书之首,认为当得到所有青年之师宗;同时将他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附列于下,以揭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千古名言。 在这样差不多可称之为先知先觉杰出代表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能够不断地思考,勇敢否定自我,批判陈说,坚持不懈地追随学术发展的步伐,实为促进近代中国史学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同样应该赢得我们最大限度的尊重。本书所选傅衣凌(1911—1988)《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是为一例。 2,从目前的情形看,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恐怕远未结束,其发展趋势非我辈所能预测,总的说来该会有一些益处,有点意思。不过在当今的中国,“科学”却似乎正在找历史学的麻烦。比较直接是老问历史学“有什么用”,全然没有钱穆先生所说的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这倒不碍我们什么事。人家自己愿意自我贬低,想当不会听历史故事的黑猩猩,由他去就是。比较讨厌的是“科学”已经不耐烦老做背后的指使者,直接跳将出来表演一番。一些出身于技术领域的学官们,看了几本通俗历史读物,发现满纸都是汉字,自己也能懂;或者听了几场电视上的说大书,有些想法,就觉得自己其实很懂历史学了,于是就开始拿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些学科的条条框框,来指挥历史学干这干那。这可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了。当然明眼人也看得出,这些其实并非真正的科学,学官们是否能算科学家,也得另说。学官们的目的显然也并非是要拿科学来彻底改造历史学——人家操这份心干什么,而是想要让历史学家们替他们多制造一些政绩数据。面对这样的情况,合格的历史学家只会向他们笑笑,转身去读自己的书。
回应 2013-07-08 16:27 -
※本书目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3/ ※本书导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2/
2017-12-31 12:44 2人喜欢
(下一篇选的是《太史公自序》)※本书目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3/
※本书导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2/
回应 2017-12-31 12:44 -
绍牧 (一个后天习得的哑巴)
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关注点的文章来读 叙论一:论正统(先解释什么叫做统,我的理解是一以贯之,大一统,驳邹衍五德始终说和刘歆的禅让说(?历家之绪论)然后一笔带过“正”) 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 一合离之局一变也。 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2013-07-08 17:33
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关注点的文章来读 叙论一:论正统(先解释什么叫做统,我的理解是一以贯之,大一统,驳邹衍五德始终说和刘歆的禅让说(?历家之绪论)然后一笔带过“正”) 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 一合离之局一变也。 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有共主;当其乱也,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盖所谓统者绝而不续,此又一变也。夫统者,合而不离、续而不绝之谓也。离矣,而恶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当其治,无不正者以相干,而何有于正?当其乱,既不正矣,而又孰为正?有离,有绝,固无统也,而又何正不正邪?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惟为其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则宗社已亡,而必不忍戴异姓异族以为君。若夫立乎百世以后,持百世以上大公之论,则五帝、三王之大德,大命已改,不能强系之以存。乎统之?绝矣,而固不相承以为统。崛起以一中夏者,奚用承彼不连之系乎? 无所承,无所统,正不正存乎其人而已矣。正不正,人也;一治一乱,天也 叙论二、三 人物、事件褒贬品论 编中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而不赘。推其所以然之繇,辨其不尽然之实,均于善而醇疵分,均于恶而轻重别,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所繇与胡致堂诸子之有以异也。 叙论四 治乱兴亡之由 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 然则治之所资者,一心而已矣。以心驭政,则凡政皆可以宜民,莫匪治之资;而善取资者,变通以成乎可久。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为之忧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为之斟酌,而今之兴利以除害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
回应 2013-07-08 17:33 -
DarkPixels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的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历史哲学》阐述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一部世界史就是人类自由以及自由的自我意识逐步实现的提升的过程“绝对精神”的目的是使整个人类实现自由。所以个体的自由与人类普遍的自由就在国家范围内获得统一历史上...2011-12-05 23:09
-
※本书目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3/ ※本书导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2/
2017-12-31 12:44 2人喜欢
(下一篇选的是《太史公自序》)※本书目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3/
※本书导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1111372/
回应 2017-12-31 12:44 -
绍牧 (一个后天习得的哑巴)
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关注点的文章来读 叙论一:论正统(先解释什么叫做统,我的理解是一以贯之,大一统,驳邹衍五德始终说和刘歆的禅让说(?历家之绪论)然后一笔带过“正”) 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 一合离之局一变也。 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2013-07-08 17:33
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关注点的文章来读 叙论一:论正统(先解释什么叫做统,我的理解是一以贯之,大一统,驳邹衍五德始终说和刘歆的禅让说(?历家之绪论)然后一笔带过“正”) 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日无共主焉。 一合离之局一变也。 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则当其治也,则中国有共主;当其乱也,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盖所谓统者绝而不续,此又一变也。夫统者,合而不离、续而不绝之谓也。离矣,而恶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当其治,无不正者以相干,而何有于正?当其乱,既不正矣,而又孰为正?有离,有绝,固无统也,而又何正不正邪?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惟为其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则宗社已亡,而必不忍戴异姓异族以为君。若夫立乎百世以后,持百世以上大公之论,则五帝、三王之大德,大命已改,不能强系之以存。乎统之?绝矣,而固不相承以为统。崛起以一中夏者,奚用承彼不连之系乎? 无所承,无所统,正不正存乎其人而已矣。正不正,人也;一治一乱,天也 叙论二、三 人物、事件褒贬品论 编中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而不赘。推其所以然之繇,辨其不尽然之实,均于善而醇疵分,均于恶而轻重别,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所繇与胡致堂诸子之有以异也。 叙论四 治乱兴亡之由 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 然则治之所资者,一心而已矣。以心驭政,则凡政皆可以宜民,莫匪治之资;而善取资者,变通以成乎可久。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为之忧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为之斟酌,而今之兴利以除害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
回应 2013-07-08 17:33 -
绍牧 (一个后天习得的哑巴)
1,近代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非止于提供分析工具,如梁启超《史之意义及其范围》劈头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当今通行的表述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也确实为后人积累起了不少关于这种“规律”的陈述。目前人们一般将分析工具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史学理论,而将社会运行规...2013-07-08 16:27
1,近代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非止于提供分析工具,如梁启超《史之意义及其范围》劈头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当今通行的表述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也确实为后人积累起了不少关于这种“规律”的陈述。目前人们一般将分析工具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史学理论,而将社会运行规律层面的论断称之为历史理论。本来,这些“规律”之正确与否,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的对象,可有那么一些陈述,挟意识形态之强势,声称自己具有普世意义,应该成为学者立论的依据,后人的研究只有为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有点反客为主了。在政权鼎革之际,万众披靡之时,能够清醒自信,持真学理于不失,本已属凤毛麟角;而更不顾身家之忧,平静从容地将自己的信念向权力部门道出,岂可不谓之大义凛然!故此,本书选了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并将其置于全书之首,认为当得到所有青年之师宗;同时将他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附列于下,以揭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千古名言。 在这样差不多可称之为先知先觉杰出代表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能够不断地思考,勇敢否定自我,批判陈说,坚持不懈地追随学术发展的步伐,实为促进近代中国史学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同样应该赢得我们最大限度的尊重。本书所选傅衣凌(1911—1988)《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是为一例。 2,从目前的情形看,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恐怕远未结束,其发展趋势非我辈所能预测,总的说来该会有一些益处,有点意思。不过在当今的中国,“科学”却似乎正在找历史学的麻烦。比较直接是老问历史学“有什么用”,全然没有钱穆先生所说的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这倒不碍我们什么事。人家自己愿意自我贬低,想当不会听历史故事的黑猩猩,由他去就是。比较讨厌的是“科学”已经不耐烦老做背后的指使者,直接跳将出来表演一番。一些出身于技术领域的学官们,看了几本通俗历史读物,发现满纸都是汉字,自己也能懂;或者听了几场电视上的说大书,有些想法,就觉得自己其实很懂历史学了,于是就开始拿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些学科的条条框框,来指挥历史学干这干那。这可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了。当然明眼人也看得出,这些其实并非真正的科学,学官们是否能算科学家,也得另说。学官们的目的显然也并非是要拿科学来彻底改造历史学——人家操这份心干什么,而是想要让历史学家们替他们多制造一些政绩数据。面对这样的情况,合格的历史学家只会向他们笑笑,转身去读自己的书。
回应 2013-07-08 16:27 -
DarkPixels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的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历史哲学》阐述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一部世界史就是人类自由以及自由的自我意识逐步实现的提升的过程“绝对精神”的目的是使整个人类实现自由。所以个体的自由与人类普遍的自由就在国家范围内获得统一历史上...2011-12-05 23:09
论坛 · · · · · ·
“人文社科基础文献选读丛书”总序(罗卫东) | 来自adrian | 2007-11-29 | |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目录 | 来自adrian | 2007-11-29 | |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导言 | 来自adrian | 2007-11-29 |
0 有用 喜读奇书 2012-07-23
好
0 有用 星河 2020-01-06
选取之文献皆典型地反映了史学演变与进步,皆值得回味。把陈寅恪“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理念放在首篇,也是一种强调。
0 有用 阿皮亚诺 2017-11-04
以后仍要读
0 有用 鸢都依然 2012-03-06
虽然都是经典的节选,不过作者水准很高,写了个很好的导言,选了些很不错的作品。其中的屠猫记和中国传统结构对我影响最大。
0 有用 追 2021-01-29
列于篇首之陈寅恪文,大言无物、唯见虚骄,盗大名为一己之私有,实无有与太史公、王船山、兰克、马克思等光华灿然诸篇目并列之资格,遑论为其冠盖。
0 有用 追 2021-01-29
列于篇首之陈寅恪文,大言无物、唯见虚骄,盗大名为一己之私有,实无有与太史公、王船山、兰克、马克思等光华灿然诸篇目并列之资格,遑论为其冠盖。
0 有用 治亂之宰相 2021-01-02
非常好的快速入门读物,可以修订增补之后快出新版了。
0 有用 安静的雨 2020-06-24
历史学入门篇目推荐参考。——2020.6.23
0 有用 星河 2020-01-06
选取之文献皆典型地反映了史学演变与进步,皆值得回味。把陈寅恪“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理念放在首篇,也是一种强调。
0 有用 我爱这蝈蝈 2017-12-30
读的是电子版。薄薄三百页,古今中外都有选录,有解题,有延伸阅读文献,不错的概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