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牧之作此诗的目的于序内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在文中描写张好好之妍态极为妙哉。 然使人可感慨者,在于岁月轮替之后,几近风霜之作者以及当初美貌无伦之美女见面后叹曰:“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所谓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牧之能无感慨乎,唯“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衿涙,短歌聊一書。”如此而已矣。
此诗应作于大和九年沈传师殁后不久,张好好不过19岁,杜牧也才33岁。 未知文集是否含诗作?我有樊川诗集注,既有诗集另行刊刻,文集应将诗作分出。
> 去樊川文集的论坛
第三十六页 独酌(kent1986)
此诗应作于大和九年沈传师殁后不久,张好好不过19岁,杜牧也才33岁。
未知文集是否含诗作?我有樊川诗集注,既有诗集另行刊刻,文集应将诗作分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