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不但是反映了我当时的水平,也是反映了当时研究界的一般水平,更是反映了当时所允许达到的水平。它在几个月之内印了两次,共计37500册。因为我被划为右派分子而不再印了,现在看来倒是件应该庆幸的事情。
作者简介 · · · · · ·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职业是编辑。1956年出版了《鲁迅传略》。后来在冯雪峰、孙用诸先生的鼓励与帮助下撰写了《鲁迅回忆录正误》一书,订正了许广平先生等人回忆录中的史实错误。此外还出版了《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与邵燕祥合著)、《反右派斗争始末》等书。
目录 · · · · · ·
二、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
三、走异路逃异地
四、“我以我血荐轩辕”
五、学医的梦
六、母亲的礼物
七、《新生》的计划流产了
八、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九、辛亥革命前后
十、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十一、阿Q和绥惠略夫
十二、荷戟独彷徨
十三、兄弟失和
十四、学潮与爱情
十五、刘和珍之死
十六、“两年计划”
十七、“被血吓得目瞪口呆”
十八、“新生活”
十九、“封建余孽”
二十、直接投身于政治斗争中
二十一、柔石之死
二十二、国难声中
二十三、知己瞿秋白
二十四、面对着东西法西斯
二十五、烦恼与悲哀
二十六、最后一年
附录:鲁迅的一世纪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一个人的呐喊"试读 · · · · · ·
“我写的鲁迅单独一人的传记,算来已有四本了。可是没有一本是能够保存得下去的。我希望现在写的这一本能够保存下去。”学者朱正说。近日,他写的鲁迅传记《一个人的呐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朱正分析大量资料之后推断出,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发作,周作人轻信妻子谗言所致。 重新诠释兄弟失和 朱正在本书《兄弟失和》一章写道,周作人常常为信子的癔...
一个人的呐喊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一个人的呐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鲁迅为什么宁死也不去苏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36年,安排鲁迅以访苏为名去苏联疗养,是党中央的意向,可是鲁迅拒绝了。 王明说他已经病的不堪旅途劳顿,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受命当面“力劝”的中共秘密党员胡愈之,是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时的学生,然而此次恳切的邀请,却终未成功。 1972年12月25日,在北...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人民在欺骗和压制之下,失去了力量,哑了声音,至多也不过有几句民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就是秦始皇隋炀帝,他会自承无道么?百姓就只好永远箍口结舌,相率被杀,被奴。这情形一直继续下来,谁也忘记了开口,但也许不能开口。……“莫谈国事”,是我们做小民的本分。2012-02-29 19:10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我清楚记得那位同志(指陈赓)谈到战斗场面,说白军最害怕的是进入肉搏,我军迫近敌人,大声喊杀,那时白军一听到那喊声,就吓得什么似的,纷纷缴枪投降了。听到这儿,先生差了一句:“就那么喊么?”“就那么喊,这声音就吓得死人!”那位同志这么一说,先生哈哈地笑了起来。2012-02-27 20:57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凡是要统一思想,结果必定是把全国的人民驱到三个种类里面去:第一类是真有思想的人,绝对不附和思想统一的学说,这种人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只得退隐韬晦著书立说,或竟激愤而提倡革命。第二类是受过教育而没有勇气的人,口是心非的趋炎附势,这一类人是投机分子,是小人。第三类是根本没有思想的人,头脑简单,只知道盲从。2012-02-27 20:50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人民在欺骗和压制之下,失去了力量,哑了声音,至多也不过有几句民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就是秦始皇隋炀帝,他会自承无道么?百姓就只好永远箍口结舌,相率被杀,被奴。这情形一直继续下来,谁也忘记了开口,但也许不能开口。……“莫谈国事”,是我们做小民的本分。2012-02-29 19:10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我清楚记得那位同志(指陈赓)谈到战斗场面,说白军最害怕的是进入肉搏,我军迫近敌人,大声喊杀,那时白军一听到那喊声,就吓得什么似的,纷纷缴枪投降了。听到这儿,先生差了一句:“就那么喊么?”“就那么喊,这声音就吓得死人!”那位同志这么一说,先生哈哈地笑了起来。2012-02-27 20:57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凡是要统一思想,结果必定是把全国的人民驱到三个种类里面去:第一类是真有思想的人,绝对不附和思想统一的学说,这种人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只得退隐韬晦著书立说,或竟激愤而提倡革命。第二类是受过教育而没有勇气的人,口是心非的趋炎附势,这一类人是投机分子,是小人。第三类是根本没有思想的人,头脑简单,只知道盲从。2012-02-27 20:50
论坛 · · · · · ·
既不能神圣化也不能庸俗化 | 来自1978603 | 1 回应 | 2009-02-09 |
4 有用 齐物秋水 2016-10-24
用朴学的方法写的一本传记,考据精严,无一字无出处,作者是拿出写《鲁迅回忆录正误》的功力的。惜对传主的精神世界之探索无太多建树。
0 有用 路西法尔 2014-08-04
算是比较新比较周全的一本鲁迅传记吧,没什么新见,更喜欢王晓明那本。
0 有用 飞天猪 2009-04-17
腰封上说:朴素家常,精深独到,面向大众...鲁迅的传记我只读过这本,不晓得是否精深独到。朴素和平实倒是有体会,慢慢就读下来了。
1 有用 黄海 2009-12-07
没有考究就不能说话!太牛逼了
2 有用 汉囍 2011-05-03
材料还算丰赡,却因作者思维力缺乏,导致缺少取舍,缺乏勾连,使得本书味同嚼蜡
0 有用 林阿贤 2021-02-11
看某个短评时深有共鸣,青年时在北京有朋友相伴多热闹,待在上海成为左联领袖时便已寂寞了。虽然书中常有替鲁迅强行挽尊的分析,但也要承认鲁迅对中国及其国民的认识真是深刻又准确的。
0 有用 巴扎嘿 2020-07-30
热烈和清醒兼有就很难得。无怨于生,无怖于死,“一个都不宽恕”的战斗的一生。
0 有用 ZH 2020-06-08
很平实,没有太多的作者主观色彩。
0 有用 Pomelo 2020-04-02
比林贤治的《人间鲁迅》写得更稳
0 有用 ◇ 2019-12-07
资料丰富,太侧重史实,对鲁迅性格和作品的形成分析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