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精选了数十篇介绍、评析古典诗词的文章及论著,初辑分为“诗经”“古诗”“唐诗”“宋词”四册,入选的文章大都出自现当代卓有建树的大家之手,评析的对象也都是文学史上早有定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编选时有意回避了目前常见的鉴赏辞典、入门指导一类针对初学者的指导文字,而力求网罗那些既有睿知灼见,又带有作者个人鲜明的风格风采,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影响的重要篇什。对大众来说,程度上可能偏深一些,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阅读和品味的乐趣。本丛书的文章既不出自一人之手.写作年代也有数十年的跨度,在行文用字上难免与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规范有抵牾的地方。
丛书信息
喜欢读"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的人也喜欢 · · · · · ·
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读罢《西洲曲》,宛若一场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 (展开)>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本以为闻一多先生只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没想到还是个这么通透、温和的人。只需拜读一文,便足以瞻仰先生的风采。 从前不甚理解,同样的人见之最底层社会的态度如此反差。对于被迫害者,从来都是一副同情的嘴脸;同行人却是极端厌恶,退而远之。其实本质都是作为较高阶级的虚荣感情,都是可憎的,丑陋的。但同情势必更温和,虽然直接影响相同,伤害了尊严。 富有智慧,付诸行动的同情却能改观某些被压榨的情况,然而终究能改...
2014-02-27 06:56
-
微喵的兔姑娘 (一朵时刻准备穿越外星的兔纸ヾ)
一、神话的九歌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着《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2014-02-07 14:18
一、神话的九歌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着《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爱颇不易分,所以虽猥亵而仍不妨为享神的乐。也许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启与太康父子之间,为着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冲突。事态扩大到一种程度,太康竟领着弟弟们造起反来,结果敌人——夷羿乘虚而入,把有夏灭了。(关于此事,另有考证。)启享天神,本是启请客。传说把启请客弄成启被请,于是乃有启上天作客的故事。这大概是因为所谓“启宾天”的“宾”字,(《天问》“启棘宾商”即宾天,《大荒西经》“开上三嫔于天”,嫔宾同。)本有“请客”与“作客”二义,而造成的结果。请客既变成作客,享天所用的乐便变为天上的乐,而奏乐享客也就变为作客偷乐了。传说的错乱大概只在这一点上,其余部分说启因《九歌》而亡国,却颇合事实。我们特别提出这几点,是要指明《九歌》最古的作用及其带猥亵性的内容,因为这对于下文解释《楚辞·九歌》是颇有帮助的 引自 什么是九歌——闻一多 二、经典的九歌
《左传》两处以九歌与八风,七音,六律,五声连举(昭二十年,二十五年),看去似乎九歌不专指某一首歌,而是歌的一种标准体裁。歌以九分,犹之风以八分,音以七分,……那都是标准的单位数量,多一则有余,少一则不足。歌的可能单位有字、句、章三项。以字为单位者又可分两种。(一)每句九字,这句法太长,古今都少见。(二)每章九字,实等于章三句,句三字。这句法又嫌太短。以上似乎都不可能。若以章为单位,则每篇九章,连《诗经》里都少有。早期诗歌似乎不能发展到那样长的篇幅,所以也不可能。我们以为最早的歌,如其是以九为标准的单位数,那单位必定是句——便是三章,章三句,全篇共九句。不但这样篇幅适中,可能性最大,并且就“歌”字的意义看,“九歌”也必须是每歌九句。 “歌”的本音应与今语“啊”同,其意义最初也只是唱歌时每句中或句尾一声拖长的“啊”……”(后世歌辞多以兮或猗、为、我、乎等字拟其音。)故《尧典》曰 “歌永言”,《乐记》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然则“九歌”即九“啊”。九歌是九声“啊”,而“啊”又必在句中或句尾,则九歌必然是九句了。《大风歌》三句共三用“兮”字,《史记·乐书》称之为“三侯之章”,兮侯音近,三侯犹言三兮。《五噫诗》五句,每句末于“兮”下复缀以“噫”,全诗共用五“噫” 字,因名之曰“五噫”。九歌是九句,犹之三侯是三句,五噫是五句,都是可由其篇名推出的。 引自 什么是九歌——闻一多 回应 2014-02-07 14:18 -
微喵的兔姑娘 (一朵时刻准备穿越外星的兔纸ヾ)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革命的时代,而屈原身上正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很多气节,更何况屈原确实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闻一多为屈原正名驳(也算不上驳,他自己也说是作中间调停)孙次舟先生也表现了闻一多对他的喜爱。 但撇开这一些来说,讨论屈原是否男色侍人是否文学弄臣,倒是让我渐渐明白,屈原确实在男风盛行的楚国时期,会出现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算污点,因为,连闻一多都说 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 (5回应)2013-10-19 11:39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革命的时代,而屈原身上正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很多气节,更何况屈原确实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闻一多为屈原正名驳(也算不上驳,他自己也说是作中间调停)孙次舟先生也表现了闻一多对他的喜爱。 但撇开这一些来说,讨论屈原是否男色侍人是否文学弄臣,倒是让我渐渐明白,屈原确实在男风盛行的楚国时期,会出现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算污点,因为,连闻一多都说
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牲了的人物”(因为男色的风习,在古代中国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也不应因此就“剥夺他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自 屈原问题 这一段读来惊心动魄,倒不是因为有多吓人,但仔细想想,在遥远的古代,也就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楚国,男风并不为他人所不耻,甚至比较活跃,屈原虽属该群体但也同样受到当时古人的喜爱和尊敬,甚至后来以端午节纪念他,可见古人的开明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屈原的取向如何,但他的诗词是美的,他的人品是好的,就足够引得他人的尊敬。而时光流逝到近代,不到100年前的闻一多的时代,闻一多先生同样用笔触写下“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就此剥夺他《离骚》的文学地位”,这样通达明智的话语。由此我想到如今的生活中,仍旧有不少人排斥同性恋者(不仅仅是同性这方面其他各个方面都有意见不合就大打出手的),甚至无端谩骂,固执偏见的。这让我惊讶与现代社会的封闭竟不如古人开明宽容。虽然我对同性之爱处在中立态度,但却也瞧不上因此而伤害他人的极端思想。在我心目中,万事万物最好的状态就是包容兼并,但人类总爱做好斗的战士,别人只要与他意见不合想法不一就认为是敌意是不能站在同一蓝天下的异端分子,这样的例子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层出不穷、掐架斗气永远是人类社会永不消亡的戏份。排斥他人与闭目塞听有何区别?固执己见与焚书坑儒有何不同?我一直非常喜欢59年罗素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主持人问他给未来的人什么意见的时候,罗素说了两点,一点是关于智慧,一点是关于道德。恰恰是这两点,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标志性的东西,在生命的地球上,唯有人有智慧,也唯有人有灵魂上的品德。智慧这点就不引用了,单引用罗素关于道德的见解
我想对他们说的有关道德的一点,十分简单。我要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与忍让,因为它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引自 屈原问题 宽容是最明智的选择。无论仇恨敌视是否让人内心得到宣泄,但唯有爱可以拯救。 闻一多小小的这么一句话,引了我想起这么多事情,说到底,我只是感慨古人比现代开明多了,而现代的风气与思想,能够带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走向什么方向真让人无法想象。
5回应 2013-10-19 11:39
-
微喵的兔姑娘 (一朵时刻准备穿越外星的兔纸ヾ)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革命的时代,而屈原身上正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很多气节,更何况屈原确实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闻一多为屈原正名驳(也算不上驳,他自己也说是作中间调停)孙次舟先生也表现了闻一多对他的喜爱。 但撇开这一些来说,讨论屈原是否男色侍人是否文学弄臣,倒是让我渐渐明白,屈原确实在男风盛行的楚国时期,会出现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算污点,因为,连闻一多都说 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 (5回应)2013-10-19 11:39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革命的时代,而屈原身上正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很多气节,更何况屈原确实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闻一多为屈原正名驳(也算不上驳,他自己也说是作中间调停)孙次舟先生也表现了闻一多对他的喜爱。 但撇开这一些来说,讨论屈原是否男色侍人是否文学弄臣,倒是让我渐渐明白,屈原确实在男风盛行的楚国时期,会出现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算污点,因为,连闻一多都说
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牲了的人物”(因为男色的风习,在古代中国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也不应因此就“剥夺他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自 屈原问题 这一段读来惊心动魄,倒不是因为有多吓人,但仔细想想,在遥远的古代,也就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楚国,男风并不为他人所不耻,甚至比较活跃,屈原虽属该群体但也同样受到当时古人的喜爱和尊敬,甚至后来以端午节纪念他,可见古人的开明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屈原的取向如何,但他的诗词是美的,他的人品是好的,就足够引得他人的尊敬。而时光流逝到近代,不到100年前的闻一多的时代,闻一多先生同样用笔触写下“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就此剥夺他《离骚》的文学地位”,这样通达明智的话语。由此我想到如今的生活中,仍旧有不少人排斥同性恋者(不仅仅是同性这方面其他各个方面都有意见不合就大打出手的),甚至无端谩骂,固执偏见的。这让我惊讶与现代社会的封闭竟不如古人开明宽容。虽然我对同性之爱处在中立态度,但却也瞧不上因此而伤害他人的极端思想。在我心目中,万事万物最好的状态就是包容兼并,但人类总爱做好斗的战士,别人只要与他意见不合想法不一就认为是敌意是不能站在同一蓝天下的异端分子,这样的例子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层出不穷、掐架斗气永远是人类社会永不消亡的戏份。排斥他人与闭目塞听有何区别?固执己见与焚书坑儒有何不同?我一直非常喜欢59年罗素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主持人问他给未来的人什么意见的时候,罗素说了两点,一点是关于智慧,一点是关于道德。恰恰是这两点,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标志性的东西,在生命的地球上,唯有人有智慧,也唯有人有灵魂上的品德。智慧这点就不引用了,单引用罗素关于道德的见解
我想对他们说的有关道德的一点,十分简单。我要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与忍让,因为它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引自 屈原问题 宽容是最明智的选择。无论仇恨敌视是否让人内心得到宣泄,但唯有爱可以拯救。 闻一多小小的这么一句话,引了我想起这么多事情,说到底,我只是感慨古人比现代开明多了,而现代的风气与思想,能够带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走向什么方向真让人无法想象。
5回应 2013-10-19 11:39 -
本以为闻一多先生只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没想到还是个这么通透、温和的人。只需拜读一文,便足以瞻仰先生的风采。 从前不甚理解,同样的人见之最底层社会的态度如此反差。对于被迫害者,从来都是一副同情的嘴脸;同行人却是极端厌恶,退而远之。其实本质都是作为较高阶级的虚荣感情,都是可憎的,丑陋的。但同情势必更温和,虽然直接影响相同,伤害了尊严。 富有智慧,付诸行动的同情却能改观某些被压榨的情况,然而终究能改...
2014-02-27 06:56
-
微喵的兔姑娘 (一朵时刻准备穿越外星的兔纸ヾ)
一、神话的九歌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着《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2014-02-07 14:18
一、神话的九歌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着《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爱颇不易分,所以虽猥亵而仍不妨为享神的乐。也许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启与太康父子之间,为着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冲突。事态扩大到一种程度,太康竟领着弟弟们造起反来,结果敌人——夷羿乘虚而入,把有夏灭了。(关于此事,另有考证。)启享天神,本是启请客。传说把启请客弄成启被请,于是乃有启上天作客的故事。这大概是因为所谓“启宾天”的“宾”字,(《天问》“启棘宾商”即宾天,《大荒西经》“开上三嫔于天”,嫔宾同。)本有“请客”与“作客”二义,而造成的结果。请客既变成作客,享天所用的乐便变为天上的乐,而奏乐享客也就变为作客偷乐了。传说的错乱大概只在这一点上,其余部分说启因《九歌》而亡国,却颇合事实。我们特别提出这几点,是要指明《九歌》最古的作用及其带猥亵性的内容,因为这对于下文解释《楚辞·九歌》是颇有帮助的 引自 什么是九歌——闻一多 二、经典的九歌
《左传》两处以九歌与八风,七音,六律,五声连举(昭二十年,二十五年),看去似乎九歌不专指某一首歌,而是歌的一种标准体裁。歌以九分,犹之风以八分,音以七分,……那都是标准的单位数量,多一则有余,少一则不足。歌的可能单位有字、句、章三项。以字为单位者又可分两种。(一)每句九字,这句法太长,古今都少见。(二)每章九字,实等于章三句,句三字。这句法又嫌太短。以上似乎都不可能。若以章为单位,则每篇九章,连《诗经》里都少有。早期诗歌似乎不能发展到那样长的篇幅,所以也不可能。我们以为最早的歌,如其是以九为标准的单位数,那单位必定是句——便是三章,章三句,全篇共九句。不但这样篇幅适中,可能性最大,并且就“歌”字的意义看,“九歌”也必须是每歌九句。 “歌”的本音应与今语“啊”同,其意义最初也只是唱歌时每句中或句尾一声拖长的“啊”……”(后世歌辞多以兮或猗、为、我、乎等字拟其音。)故《尧典》曰 “歌永言”,《乐记》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然则“九歌”即九“啊”。九歌是九声“啊”,而“啊”又必在句中或句尾,则九歌必然是九句了。《大风歌》三句共三用“兮”字,《史记·乐书》称之为“三侯之章”,兮侯音近,三侯犹言三兮。《五噫诗》五句,每句末于“兮”下复缀以“噫”,全诗共用五“噫” 字,因名之曰“五噫”。九歌是九句,犹之三侯是三句,五噫是五句,都是可由其篇名推出的。 引自 什么是九歌——闻一多 回应 2014-02-07 14:18
-
本以为闻一多先生只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没想到还是个这么通透、温和的人。只需拜读一文,便足以瞻仰先生的风采。 从前不甚理解,同样的人见之最底层社会的态度如此反差。对于被迫害者,从来都是一副同情的嘴脸;同行人却是极端厌恶,退而远之。其实本质都是作为较高阶级的虚荣感情,都是可憎的,丑陋的。但同情势必更温和,虽然直接影响相同,伤害了尊严。 富有智慧,付诸行动的同情却能改观某些被压榨的情况,然而终究能改...
2014-02-27 06:56
-
微喵的兔姑娘 (一朵时刻准备穿越外星的兔纸ヾ)
一、神话的九歌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着《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2014-02-07 14:18
一、神话的九歌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着《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爱颇不易分,所以虽猥亵而仍不妨为享神的乐。也许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启与太康父子之间,为着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冲突。事态扩大到一种程度,太康竟领着弟弟们造起反来,结果敌人——夷羿乘虚而入,把有夏灭了。(关于此事,另有考证。)启享天神,本是启请客。传说把启请客弄成启被请,于是乃有启上天作客的故事。这大概是因为所谓“启宾天”的“宾”字,(《天问》“启棘宾商”即宾天,《大荒西经》“开上三嫔于天”,嫔宾同。)本有“请客”与“作客”二义,而造成的结果。请客既变成作客,享天所用的乐便变为天上的乐,而奏乐享客也就变为作客偷乐了。传说的错乱大概只在这一点上,其余部分说启因《九歌》而亡国,却颇合事实。我们特别提出这几点,是要指明《九歌》最古的作用及其带猥亵性的内容,因为这对于下文解释《楚辞·九歌》是颇有帮助的 引自 什么是九歌——闻一多 二、经典的九歌
《左传》两处以九歌与八风,七音,六律,五声连举(昭二十年,二十五年),看去似乎九歌不专指某一首歌,而是歌的一种标准体裁。歌以九分,犹之风以八分,音以七分,……那都是标准的单位数量,多一则有余,少一则不足。歌的可能单位有字、句、章三项。以字为单位者又可分两种。(一)每句九字,这句法太长,古今都少见。(二)每章九字,实等于章三句,句三字。这句法又嫌太短。以上似乎都不可能。若以章为单位,则每篇九章,连《诗经》里都少有。早期诗歌似乎不能发展到那样长的篇幅,所以也不可能。我们以为最早的歌,如其是以九为标准的单位数,那单位必定是句——便是三章,章三句,全篇共九句。不但这样篇幅适中,可能性最大,并且就“歌”字的意义看,“九歌”也必须是每歌九句。 “歌”的本音应与今语“啊”同,其意义最初也只是唱歌时每句中或句尾一声拖长的“啊”……”(后世歌辞多以兮或猗、为、我、乎等字拟其音。)故《尧典》曰 “歌永言”,《乐记》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然则“九歌”即九“啊”。九歌是九声“啊”,而“啊”又必在句中或句尾,则九歌必然是九句了。《大风歌》三句共三用“兮”字,《史记·乐书》称之为“三侯之章”,兮侯音近,三侯犹言三兮。《五噫诗》五句,每句末于“兮”下复缀以“噫”,全诗共用五“噫” 字,因名之曰“五噫”。九歌是九句,犹之三侯是三句,五噫是五句,都是可由其篇名推出的。 引自 什么是九歌——闻一多 回应 2014-02-07 14:18 -
微喵的兔姑娘 (一朵时刻准备穿越外星的兔纸ヾ)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革命的时代,而屈原身上正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很多气节,更何况屈原确实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闻一多为屈原正名驳(也算不上驳,他自己也说是作中间调停)孙次舟先生也表现了闻一多对他的喜爱。 但撇开这一些来说,讨论屈原是否男色侍人是否文学弄臣,倒是让我渐渐明白,屈原确实在男风盛行的楚国时期,会出现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算污点,因为,连闻一多都说 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 (5回应)2013-10-19 11:39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革命的时代,而屈原身上正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很多气节,更何况屈原确实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闻一多为屈原正名驳(也算不上驳,他自己也说是作中间调停)孙次舟先生也表现了闻一多对他的喜爱。 但撇开这一些来说,讨论屈原是否男色侍人是否文学弄臣,倒是让我渐渐明白,屈原确实在男风盛行的楚国时期,会出现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算污点,因为,连闻一多都说
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牲了的人物”(因为男色的风习,在古代中国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也不应因此就“剥夺他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自 屈原问题 这一段读来惊心动魄,倒不是因为有多吓人,但仔细想想,在遥远的古代,也就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楚国,男风并不为他人所不耻,甚至比较活跃,屈原虽属该群体但也同样受到当时古人的喜爱和尊敬,甚至后来以端午节纪念他,可见古人的开明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屈原的取向如何,但他的诗词是美的,他的人品是好的,就足够引得他人的尊敬。而时光流逝到近代,不到100年前的闻一多的时代,闻一多先生同样用笔触写下“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就此剥夺他《离骚》的文学地位”,这样通达明智的话语。由此我想到如今的生活中,仍旧有不少人排斥同性恋者(不仅仅是同性这方面其他各个方面都有意见不合就大打出手的),甚至无端谩骂,固执偏见的。这让我惊讶与现代社会的封闭竟不如古人开明宽容。虽然我对同性之爱处在中立态度,但却也瞧不上因此而伤害他人的极端思想。在我心目中,万事万物最好的状态就是包容兼并,但人类总爱做好斗的战士,别人只要与他意见不合想法不一就认为是敌意是不能站在同一蓝天下的异端分子,这样的例子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层出不穷、掐架斗气永远是人类社会永不消亡的戏份。排斥他人与闭目塞听有何区别?固执己见与焚书坑儒有何不同?我一直非常喜欢59年罗素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主持人问他给未来的人什么意见的时候,罗素说了两点,一点是关于智慧,一点是关于道德。恰恰是这两点,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标志性的东西,在生命的地球上,唯有人有智慧,也唯有人有灵魂上的品德。智慧这点就不引用了,单引用罗素关于道德的见解
我想对他们说的有关道德的一点,十分简单。我要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与忍让,因为它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引自 屈原问题 宽容是最明智的选择。无论仇恨敌视是否让人内心得到宣泄,但唯有爱可以拯救。 闻一多小小的这么一句话,引了我想起这么多事情,说到底,我只是感慨古人比现代开明多了,而现代的风气与思想,能够带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走向什么方向真让人无法想象。
5回应 2013-10-19 11:39
0 有用 无食我黍 2013-12-10
我的爱,怀念在家里书柜里独守的你们
0 有用 老醜頹·肥🐰 2011-05-19
感觉是好东西被出版社毁了。。
0 有用 杨奶奶 2019-09-22
美
0 有用 尔鱼 2019-02-11
年少读物
0 有用 天蓝蓝 2020-02-26
别看封面长得丑,纸质也糟心,内容质量极高,值得反复阅读(需要凑单的时候可以带上一本或者整套)
0 有用 FMngZ 2020-06-08
高中买的
0 有用 天蓝蓝 2020-02-26
别看封面长得丑,纸质也糟心,内容质量极高,值得反复阅读(需要凑单的时候可以带上一本或者整套)
0 有用 杨奶奶 2019-09-22
美
0 有用 尔鱼 2019-02-11
年少读物
0 有用 雨柔 2017-02-10
读罢有丝丝入扣之向往,有久久难忘之回响。向往与回响,在诗歌本身展开,在诗论内外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