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络分明,像史记那样的通史。
唐刘知几的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所谓“二体”,就是“编年体”和“纪传体”,而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从此以后,历代的所谓“正史,从汉书到明史,尽管名目有改变(例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门类有短缺(例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无“表”、“志及世家”),但都有“纪”有“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史记全书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共一百三十篇。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络分明,像史记那样的通史。
唐刘知几的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所谓“二体”,就是“编年体”和“纪传体”,而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从此以后,历代的所谓“正史,从汉书到明史,尽管名目有改变(例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门类有短缺(例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无“表”、“志及世家”),但都有“纪”有“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史记全书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共一百三十篇。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按: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传靳列传。兀成之间,褚先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可见司马迁编写史记,只能说是基本上完成,其中有若干篇,或者没有写定,或者已经定稿而后来散失了。
喜欢读"史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史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史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0 条 )
-
周本纪从周桓王五年开始记诸侯为下臣弑,由鲁隐公开始,后为晋厉公(简王十三年),齐庄公(悼王十四年),齐简公(敬王四十二年),楚声王(安王元年)。共五君。未记秦出子。 秦本纪从宁公四年开始记他国诸侯为下臣所弑,由鲁隐公开始,后郑昭公,齐襄公,齐公孙无知,晋奚齐、卓子,晋怀公,楚成王,晋灵公,晋厉公,楚二君,齐孺子,齐悼公,齐简公。共十五君。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与秦在当时距离遥远的国家的国君被秦本纪记...
2019-09-26 22:35 2人喜欢
-
1.劉貞說史記難解的原因是:“貫穿經傳,馳騁古今,錯棕隱括,使各成一國一家之事”而《後序》則說,其原因是:史記的材料“或得之於名山壤宅,或取之以舊俗風謠,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這樣就不知道音義的目的是辯史記記事真偽,還是核定藷版真偽。與裴駰序對勘,舉徐廣做義例,好像是後者。 2. 劉貞說徐廣為音義十三卷,後序說做十卷,前言劉伯莊為二十卷,後又言做三十卷。如此乖違,殊可怪異。
2019-09-11 20:47
-
新民说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2019-04-25 18:48
-
新民说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王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2019-04-25 18:47
-
1.劉貞說史記難解的原因是:“貫穿經傳,馳騁古今,錯棕隱括,使各成一國一家之事”而《後序》則說,其原因是:史記的材料“或得之於名山壤宅,或取之以舊俗風謠,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這樣就不知道音義的目的是辯史記記事真偽,還是核定藷版真偽。與裴駰序對勘,舉徐廣做義例,好像是後者。 2. 劉貞說徐廣為音義十三卷,後序說做十卷,前言劉伯莊為二十卷,後又言做三十卷。如此乖違,殊可怪異。
2019-09-11 20:47
-
周本纪从周桓王五年开始记诸侯为下臣弑,由鲁隐公开始,后为晋厉公(简王十三年),齐庄公(悼王十四年),齐简公(敬王四十二年),楚声王(安王元年)。共五君。未记秦出子。 秦本纪从宁公四年开始记他国诸侯为下臣所弑,由鲁隐公开始,后郑昭公,齐襄公,齐公孙无知,晋奚齐、卓子,晋怀公,楚成王,晋灵公,晋厉公,楚二君,齐孺子,齐悼公,齐简公。共十五君。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与秦在当时距离遥远的国家的国君被秦本纪记...
2019-09-26 22:35 2人喜欢
-
周本纪从周桓王五年开始记诸侯为下臣弑,由鲁隐公开始,后为晋厉公(简王十三年),齐庄公(悼王十四年),齐简公(敬王四十二年),楚声王(安王元年)。共五君。未记秦出子。 秦本纪从宁公四年开始记他国诸侯为下臣所弑,由鲁隐公开始,后郑昭公,齐襄公,齐公孙无知,晋奚齐、卓子,晋怀公,楚成王,晋灵公,晋厉公,楚二君,齐孺子,齐悼公,齐简公。共十五君。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与秦在当时距离遥远的国家的国君被秦本纪记...
2019-09-26 22:35 2人喜欢
-
1.劉貞說史記難解的原因是:“貫穿經傳,馳騁古今,錯棕隱括,使各成一國一家之事”而《後序》則說,其原因是:史記的材料“或得之於名山壤宅,或取之以舊俗風謠,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這樣就不知道音義的目的是辯史記記事真偽,還是核定藷版真偽。與裴駰序對勘,舉徐廣做義例,好像是後者。 2. 劉貞說徐廣為音義十三卷,後序說做十卷,前言劉伯莊為二十卷,後又言做三十卷。如此乖違,殊可怪異。
2019-09-11 20:47
-
新民说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2019-04-25 18:48
-
新民说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王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2019-04-25 18:47
论坛 · · · · · ·
哪里有好版本的史记呀? | 来自三井村YAGI | 5 回应 | 2012-10-03 |
... | 来自夜、夨 眠 | 2009-08-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1 )
-
中华书局 (1982)9.5分 28758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0天前曾上架
-
中华书局 (2006)9.5分 5335人读过
-
每满100-50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岳麓书社 (1988)9.4分 2816人读过
-
暂时无货, 7天前曾上架
-
-
岳麓书社 (2012)9.6分 454人读过
-
每满100-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史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往往vera 2016-11-23
一读再读,没事还要读。
0 有用 Morpheus 2008-05-22
史家之绝唱
1 有用 钓虾翁 2010-03-23
高中为了文言文买的~至今未读完
0 有用 Judy健康管理 2013-03-24
读的是白话文,感觉里面很多的智慧和处事的道理值得学习,有时间再好好读一边遍,这也是自己的进步吧,高中时期的我绝对不会把这本书读完。
0 有用 阿诗匹林 2016-02-05
酣畅淋漓。
0 有用 陈小憨˙Ꙫ˙ 2020-03-03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0 有用 非虚构 2017-09-28
用儒镜照史是迂腐的,如果以老子论照,则无可估量的伟大?!唯物史观也许就是司马迁的历史局限性。
0 有用 王奋斗 2017-03-09
到底有多少是历史,有多少是虚构——这真是个问题,但是后人几乎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坚定地把书中的所有当作历史,大的事件,小的细节。小细节,也是历史吗?我们只能当首故事来读吧!最常用的故事手法是,almost,差一点就!还有,坏事之前必有人进谏,谋士比将帅的作用大,文人改变历史。
0 有用 往往vera 2016-11-23
一读再读,没事还要读。
0 有用 阿诗匹林 2016-02-05
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