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伯纳德特两篇文章没读懂。。
读过部分
译得较差,有不少低级错误
翻譯真難讀。
前面数篇阐释得极好,Welliver的戏剧想象力太泛滥了不适应...最后三篇看得我云里雾里,大概和翻译也有点关系,不得不叹服伯纳德特的神奇文风,虽说一半没读懂,但读懂的地方觉得被他如此说来太神奇了,看他的原文也许效果极佳。
太棒了!
这文本抠的真细••••翻译太可怕了•••••翻英文还好,中文整个是一团浆糊。很多同义词根本无法在汉语词汇里找到相对应的。英语在这种时候确实比汉语好用。语言的精确实在是太重要了。法国人的确有傲娇的资本,谁让人家语言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沙龙里被打磨的无比精致了呢(-.-;)y-~~~
本书更注重于将蒂迈欧的宇宙论独白放在其余文本和其它篇章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选文视角丰富、涉及广泛,编排由浅入深、承上启下,总体来说值得一读。宇宙论和其政治背景的关系格外被强调。以个人视角来看,在变易之宇宙中,人类被赋予了顺应自然、调和情绪、建立秩序的“行”之责任和技艺,正如神匠“制作”宇宙。然而对秩序之意志的强调最终导致在“为秩序而秩序”的迷障中走向毁灭,大西岛的阴影所笼罩的并不止于昨日的波斯、今日的雅典或者明日的斯巴达。看似并不在场的哲人王实际上始终在场,在沉默中指引着通往理想之国度和永恒之宇宙的道路。
把柏拉图的对话作为戏剧而非论文,启发颇大
一群推理君…对比旧约那儿我还是喜欢弗雷泽的推理…虽说老家伙已经过时了…
论文集锦,关于《蒂迈欧》篇的背景解读部分很有帮助。
被考卡维奇那篇萌死了><还有郝兰的爱欲与激奋,以及朗佩特那篇分析第四个人是谁的文~其实这么想来,柏拉图想表达什么,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吧,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知道什么、学会什么。
第一篇还是很有启发的
选读 和创世纪比较一把子给我看懵逼了 厉害 🥺
翻译。
《理想国》带我们上升,从变易到存在,《蒂迈欧》却使我们下降,从存在回到变易。宇宙或有序的大全的核心问题在于等级的诉求与整体的诉求如何才能得以协调,这两种关于宇宙的视角反映了宇宙的两种起源:理智和必然。《蒂迈欧》在反思如果追求智慧的爱欲被追求秩序的意志所替代将会怎样。追求秩序的意志的起源在于我们根植于变易,我们存有在这一领域建立美好秩序的激奋欲望,这一意志呈现出美化洞穴的努力。《蒂迈欧》的教诲乃是:追求秩序的意志无法制衡自身,它必须通过哲学来加以制衡。毋庸讳言,追求智慧的爱欲并没有提供对失序问题的解决。原因在于,它拒绝如下说法:追求秩序的意志能够理解失序现象。只有从追求智慧的爱欲的视角我们才会体味到,对人类生存的理解有着内在的限度,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连串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集聚焦于“将开篇的对话作为理解整个文本的抓手”这一在学界极少被采用的另类做法,不过得出来的结论倒是的确很深刻:love of wisdom与will to order,eros与thumos,philosophia与poesis,being与becoming之间的张力。而Timaeus的长篇讲辞依附于后者,柏拉图则正通过他的讲辞展示出后者的危险。 【按:我好喜欢这个思路】
针对人类灵魂中的恶劣的治疗并非对自我认识进行辩证追问,而是对宇宙保持正确和审慎的意见。苏格拉底理想的城邦作为一种不可能性而设想,因而苏格拉底作为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存在,或者在蒂迈欧看来,苏格拉底的爱欲是多余的,宇宙由于自足而不存有任何爱欲或野心,因而是最好和最伟大的宇宙。蒂迈欧宇宙论在于为必然性辩护,为可见世界及其正当性辩护,而非教导我们如何超越这个世界。而这一可见性/必然性,是类似“时间—影像”的包含在运动的恒久不变的自我—相同中的自我—相异,我们可以说,必然性在自身之内包含了同和异以及存在的第三种形式,涉及到事件和行动的媒介与容器,即先于一切镜像而存在的、作为幽灵之布景的,自我显现和隐藏的Chora,或许唯一的存在论正是Chora.
总体还可以,问题有二:1.黄微微的翻译实在不堪;2.根据我的理解Welliver的选文和其他的比起来无论水平还是观点都差太多了,收录意欲何为?
觉得吴飞老师讲得比这个好很多
> 鸿蒙中的歌声
2 有用 丁萌 2008-08-05 20:41:50
伯纳德特两篇文章没读懂。。
0 有用 园田海未 2011-06-10 12:01:53
读过部分
0 有用 Κλειώ 2010-01-30 00:57:10
译得较差,有不少低级错误
0 有用 Q 2011-12-26 02:06:11
翻譯真難讀。
0 有用 summer lily 2012-09-03 21:36:17
前面数篇阐释得极好,Welliver的戏剧想象力太泛滥了不适应...最后三篇看得我云里雾里,大概和翻译也有点关系,不得不叹服伯纳德特的神奇文风,虽说一半没读懂,但读懂的地方觉得被他如此说来太神奇了,看他的原文也许效果极佳。
1 有用 砂丁 2019-01-05 00:50:34
太棒了!
0 有用 春痒 2013-01-13 01:57:17
这文本抠的真细••••翻译太可怕了•••••翻英文还好,中文整个是一团浆糊。很多同义词根本无法在汉语词汇里找到相对应的。英语在这种时候确实比汉语好用。语言的精确实在是太重要了。法国人的确有傲娇的资本,谁让人家语言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沙龙里被打磨的无比精致了呢(-.-;)y-~~~
0 有用 Tartarus 2014-01-29 15:04:18
本书更注重于将蒂迈欧的宇宙论独白放在其余文本和其它篇章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选文视角丰富、涉及广泛,编排由浅入深、承上启下,总体来说值得一读。宇宙论和其政治背景的关系格外被强调。以个人视角来看,在变易之宇宙中,人类被赋予了顺应自然、调和情绪、建立秩序的“行”之责任和技艺,正如神匠“制作”宇宙。然而对秩序之意志的强调最终导致在“为秩序而秩序”的迷障中走向毁灭,大西岛的阴影所笼罩的并不止于昨日的波斯、今日的雅典或者明日的斯巴达。看似并不在场的哲人王实际上始终在场,在沉默中指引着通往理想之国度和永恒之宇宙的道路。
0 有用 年方十八发如雪 2013-12-22 22:55:43
把柏拉图的对话作为戏剧而非论文,启发颇大
0 有用 Eorl 2013-09-19 18:59:32
一群推理君…对比旧约那儿我还是喜欢弗雷泽的推理…虽说老家伙已经过时了…
0 有用 三月倾铭 2015-05-14 10:09:24
论文集锦,关于《蒂迈欧》篇的背景解读部分很有帮助。
0 有用 星野变 2011-05-19 20:33:04
被考卡维奇那篇萌死了><还有郝兰的爱欲与激奋,以及朗佩特那篇分析第四个人是谁的文~其实这么想来,柏拉图想表达什么,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吧,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知道什么、学会什么。
0 有用 Baalzebu 2013-06-08 22:31:09
第一篇还是很有启发的
0 有用 Ginkgo 2021-11-24 18:55:37
选读 和创世纪比较一把子给我看懵逼了 厉害 🥺
0 有用 zbe599 2022-04-19 20:13:48
翻译。
0 有用 波儿 2023-04-10 20:06:32 浙江
《理想国》带我们上升,从变易到存在,《蒂迈欧》却使我们下降,从存在回到变易。宇宙或有序的大全的核心问题在于等级的诉求与整体的诉求如何才能得以协调,这两种关于宇宙的视角反映了宇宙的两种起源:理智和必然。《蒂迈欧》在反思如果追求智慧的爱欲被追求秩序的意志所替代将会怎样。追求秩序的意志的起源在于我们根植于变易,我们存有在这一领域建立美好秩序的激奋欲望,这一意志呈现出美化洞穴的努力。《蒂迈欧》的教诲乃是:追求秩序的意志无法制衡自身,它必须通过哲学来加以制衡。毋庸讳言,追求智慧的爱欲并没有提供对失序问题的解决。原因在于,它拒绝如下说法:追求秩序的意志能够理解失序现象。只有从追求智慧的爱欲的视角我们才会体味到,对人类生存的理解有着内在的限度,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连串有待“解决”的“问题”。
0 有用 友人A 2023-01-10 14:05:58 北京
文集聚焦于“将开篇的对话作为理解整个文本的抓手”这一在学界极少被采用的另类做法,不过得出来的结论倒是的确很深刻:love of wisdom与will to order,eros与thumos,philosophia与poesis,being与becoming之间的张力。而Timaeus的长篇讲辞依附于后者,柏拉图则正通过他的讲辞展示出后者的危险。 【按:我好喜欢这个思路】
0 有用 Schliere 2022-06-20 08:28:01
针对人类灵魂中的恶劣的治疗并非对自我认识进行辩证追问,而是对宇宙保持正确和审慎的意见。苏格拉底理想的城邦作为一种不可能性而设想,因而苏格拉底作为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存在,或者在蒂迈欧看来,苏格拉底的爱欲是多余的,宇宙由于自足而不存有任何爱欲或野心,因而是最好和最伟大的宇宙。蒂迈欧宇宙论在于为必然性辩护,为可见世界及其正当性辩护,而非教导我们如何超越这个世界。而这一可见性/必然性,是类似“时间—影像”的包含在运动的恒久不变的自我—相同中的自我—相异,我们可以说,必然性在自身之内包含了同和异以及存在的第三种形式,涉及到事件和行动的媒介与容器,即先于一切镜像而存在的、作为幽灵之布景的,自我显现和隐藏的Chora,或许唯一的存在论正是Chora.
0 有用 Kushwick 2011-05-30 23:21:54
总体还可以,问题有二:1.黄微微的翻译实在不堪;2.根据我的理解Welliver的选文和其他的比起来无论水平还是观点都差太多了,收录意欲何为?
0 有用 已注销 2017-04-23 12:44:20
觉得吴飞老师讲得比这个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