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时至今日,小说家仍然被人看做是说故事的人,问题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尽管讲故事的方式各式各样,但按照我的分类,基本上可以概括以下两种:其一是依照故事时间的顺序将故事和盘托出。这是一种线性叙事,故事的各个环节,如发生、发展、高潮、结尾一应俱全。这种方式最为古老,但至今仍的很多作家的沿袭运用。第二种方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拆卸,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重新将他们拼合组装起来,这里说的“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是由作家本人叙事的意图决定的。如果单单就方法而论,它出现的年代也很久远了,并不像一般学者所认为的,是现代主义作家别出心载的发明。
目录 · · · · · ·
追忆乌攸先生
迷舟
褐色鸟群
青黄
蚌壳
背景
唿嚨
凉州词
初恋
紫竹院的约会
解决
沉默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戒指花
夜郞之行
风琴
苏醒
附录:格非短篇小说总目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0页 -
我以为,胡河清博士在这方面的思索也值得一提,作为一名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他的文章中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我猜测,这与他对于时序、季节、术数和天象的持续兴趣不无关系。在上海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里,我们喝着刚刚上市的西湖龙井,对春天这个话题进行过一番简短的交谈,时间是一九九三年四月。谈话也是从一位朋友的自杀开始的。 “这与苏醒时的脆弱意识有关。”胡河清先生的语调着夹杂着钱塘方音,说话不紧不慢,“假如他能熬到夏天,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他根本用不着自杀。” 我说我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胡河清接着解释说: “在春天,随着万物的复苏,人的思维也变得格外活跃,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此刻都已蠢蠢欲动,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而不冷不热的暧昧气候很适合这些念头的生长。在冬天,至少还有严寒需要对付,通常你只要缩紧脖子就可以了。而到了春天,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到处都是平庸、呆板、浑浑噩噩,连空气都是甜腻腻的,连续不断的阴雨更让人厌倦。我这么说,只是打了个比方而已。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春天感到不适,只有极少数的人被忧郁抓住不放,比如我……” “我差不多也是这样。”我对他说。 “你是在安慰我。”胡河清摇了摇头,笑了起来,像个孩子那样天真无邪,“在我看来,春天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夏天很快就会到来,一切都会在暴风雨中得到洗刷,或者,像我每天盼望的那样,在炎炎烈日下出一身大汗。” “那么,什么是最可怕的?”我问道。 胡河清博士没有立刻回答我的话,他呆呆地看着墙角出神,那里有一张木台上有一面圆镜,镜子上覆盖着红绸布。大概是为了避邪。 “生机,”胡河清说,“空气污染得那样厉害,你还是能嗅到窗外的勃勃生机,它几乎是无处不在,却惟独不是你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没落、陈腐、百无一用。所有的植物都长势良好,而我却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戒指花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戒指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such (相見之期不遠,只因浮生如夢)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病逝北京。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岳重的诗是《三月与末日》(这里写的《三月即末日》),白洋淀诗派,1971年的北京。 荒原著名的第一句原来可以这么解读,好角度。 至于华莱士...2013-09-16 01:41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病逝北京。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引自 苏醒 岳重的诗是《三月与末日》(这里写的《三月即末日》),白洋淀诗派,1971年的北京。 荒原著名的第一句原来可以这么解读,好角度。 至于华莱士,他好像并没有写过“狂怒的春天过去了”,把中英文诗集都翻了一遍也没找到。开始以为是作者记错了诗人的名字,可翻成英文查了一下也没找到,很疑惑。 胡河清,1994年4月19日,在上海的公寓跳楼自杀身亡。
我以为,胡河清博士在这方面的思索也值得一提,作为一名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他的文章中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我猜测,这与他对于时序、季节、术数和天象的持续兴趣不无关系。在上海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里,我们喝着刚刚上市的西湖龙井,对春天这个话题进行过一番简短的交谈,时间是一九九三年四月。谈话也是从一位朋友的自杀开始的。 “这与苏醒时的脆弱意识有关。”胡河清先生的语调着夹杂着钱塘方音,说话不紧不慢,“假如他能熬到夏天,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他根本用不着自杀。” 我说我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胡河清接着解释说: “在春天,随着万物的复苏,人的思维也变得格外活跃,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此刻都已蠢蠢欲动,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而不冷不热的暧昧气候很适合这些念头的生长。在冬天,至少还有严寒需要对付,通常你只要缩紧脖子就可以了。而到了春天,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到处都是平庸、呆板、浑浑噩噩,连空气都是甜腻腻的,连续不断的阴雨更让人厌倦。我这么说,只是打了个比方而已。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春天感到不适,只有极少数的人被忧郁抓住不放,比如我……” “我差不多也是这样。”我对他说。 “你是在安慰我。”胡河清摇了摇头,笑了起来,像个孩子那样天真无邪,“在我看来,春天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夏天很快就会到来,一切都会在暴风雨中得到洗刷,或者,像我每天盼望的那样,在炎炎烈日下出一身大汗。” “那么,什么是最可怕的?”我问道。 胡河清博士没有立刻回答我的话,他呆呆地看着墙角出神,那里有一张木台上有一面圆镜,镜子上覆盖着红绸布。大概是为了避邪。 “生机,”胡河清说,“空气污染得那样厉害,你还是能嗅到窗外的勃勃生机,它几乎是无处不在,却惟独不是你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没落、陈腐、百无一用。所有的植物都长势良好,而我却要凋萎了。” 引自 苏醒 海子是1989年3月26日卧轨的,昌耀是2000年3月23日自杀,张枣是病逝,2010年3月8日。也许妻子哥哥的名字是改过来的,华莱士的诗是故意编的,但这篇应该算是散文而不是小说了。 Reference
三月与末日 岳重 三月是末日。 这个时辰 世袭的大地的妖冶的嫁娘 --春天,裹卷着滚烫的粉色的灰沙 第无数次地狡黠而来,躲闪着 没有声响,我 看见过足足十九个一模一样的春天 一样血腥假笑,一样的 都在三月来临。这一次 是她第二十次把大地--我仅有的同胞 从我的脚下轻易地掳去,想要 让我第二十次领略失败和嫉妒 而且恫吓我∶原则 你飞吧,象云那样。" 我是人,没有翅膀,却 使春天第一次失败了。因为 这大地的婚宴,这一年一度的灾难 肯定地,会酷似过去的十九次 伴随着春天这娼妓的经期,它 将会在,二月以后 将在三月到来 她竟真的这个时候出现了 躲闪着,没有声响 心是一座古老的礁石,十九个 凶狠的夏天的熏灼,这 没有融化,没有龟裂,没有移动 不过礁石上 稚嫩的苔草,细腻的沙砾也被 十九场沸腾的大雨冲刷,烫死 礁石阴沉地裸露着,不见了 枯黄的透明的光泽、今天 暗褐色的心,象一块加热又冷却过 十九次的钢,安详、沉重 永远不再闪烁 既然 大地是由于辽阔才这样薄弱,既然他 是因为苍老才如此放浪形骸 既然他毫不吝惜 每次私奔后的绞刑 既然他从不奋力锻造一个,大地应有的 朴素壮丽的灵魂 既然他,没有智慧 没有骄傲 更没有一颗 庄严的心 那么,我的十九次的陪葬,也却已被 春天用大地的肋骨搭架成的篝火 烧成了升腾的烟 我用我的无羽的翅膀--冷漠 飞离即将欢呼的大地,没有 第一次没有拼死抓住大地-- 这漂向火海的木船、没有 想要拉回它 春天的浪做着鬼脸和笑脸 把船往夏天推去,我砍断了 一直拴在船上的我的心-- 那钢和铁的锚,心 冷静地沉没,第一次 没有象被晒干的蘑菇那样怨缩 第一次没有为失宠而肿胀出血,也没有 挤拥出辛酸的泡沫,血沉思着 如同冬天的海,威武的流动,稍微 有些疲乏。 作为大地的挚友,我曾经忠诚 我曾十九次地劝阻过他,他非常激动 "春天,温暖的三月--这意味着什么?" 我曾忠诚 "春天?这蛇毒的荡妇,她绚烂的褶裾下 哪一次,哪一次没有掩盖着夏天-- 那残忍的姘夫,那携带大火的魔王?" 我曾忠诚 "春天,这冷酷的贩子,在把你偎依沉醉后 哪一次,哪一次没有放出那些绿色的强盗 放火将你烧成灰烬?" 我曾忠诚 "春天,这轻佻的叛徒,在你被夏日的燃烧 烤得垂死,哪一次,哪一次她用真诚的温存 扶救过你?她哪一次 在七月回到你身边?" 作为大地的挚友,我曾忠诚 我曾十九次地劝阻过她,非常激动 "春天,温暖的三月--这意味着什么?" 我蒙受牺牲的屈辱,但是 迟钝的人,是极认真的 锚链已经锈朽 心已经成熟,这不 第一次好象,第一次清醒的三月来到了 迟早,这样的春天,也要加到十九个,我还计划 乘以二,有机会的话,就乘以三 春天,将永远烤不熟我的心-- 那石头的苹果。 今天,三月,第二十个 春天放肆的口哨,刚忽东忽西地响起 我的脚,就已经感到,大地又在 固执地蠕动,他的河湖的眼睛 又混浊迷离,流淌着感激的泪 也猴急地摇曳 1971年夏.北京 引自 苏醒 The Waste Land T.S. Eliot I. THE BURIAL OF THE DEAD 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Winter kept us warm, covering Earth in forgetful snow, feeding A little life with dried tubers... 1922 引自 苏醒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青山红叶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胡河清家里挂的唐诗) 引自 苏醒 回应 2013-09-16 01:41
-
such (相見之期不遠,只因浮生如夢)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病逝北京。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岳重的诗是《三月与末日》(这里写的《三月即末日》),白洋淀诗派,1971年的北京。 荒原著名的第一句原来可以这么解读,好角度。 至于华莱士...2013-09-16 01:41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病逝北京。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引自 苏醒 岳重的诗是《三月与末日》(这里写的《三月即末日》),白洋淀诗派,1971年的北京。 荒原著名的第一句原来可以这么解读,好角度。 至于华莱士,他好像并没有写过“狂怒的春天过去了”,把中英文诗集都翻了一遍也没找到。开始以为是作者记错了诗人的名字,可翻成英文查了一下也没找到,很疑惑。 胡河清,1994年4月19日,在上海的公寓跳楼自杀身亡。
我以为,胡河清博士在这方面的思索也值得一提,作为一名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他的文章中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我猜测,这与他对于时序、季节、术数和天象的持续兴趣不无关系。在上海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里,我们喝着刚刚上市的西湖龙井,对春天这个话题进行过一番简短的交谈,时间是一九九三年四月。谈话也是从一位朋友的自杀开始的。 “这与苏醒时的脆弱意识有关。”胡河清先生的语调着夹杂着钱塘方音,说话不紧不慢,“假如他能熬到夏天,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他根本用不着自杀。” 我说我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胡河清接着解释说: “在春天,随着万物的复苏,人的思维也变得格外活跃,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此刻都已蠢蠢欲动,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而不冷不热的暧昧气候很适合这些念头的生长。在冬天,至少还有严寒需要对付,通常你只要缩紧脖子就可以了。而到了春天,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到处都是平庸、呆板、浑浑噩噩,连空气都是甜腻腻的,连续不断的阴雨更让人厌倦。我这么说,只是打了个比方而已。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春天感到不适,只有极少数的人被忧郁抓住不放,比如我……” “我差不多也是这样。”我对他说。 “你是在安慰我。”胡河清摇了摇头,笑了起来,像个孩子那样天真无邪,“在我看来,春天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夏天很快就会到来,一切都会在暴风雨中得到洗刷,或者,像我每天盼望的那样,在炎炎烈日下出一身大汗。” “那么,什么是最可怕的?”我问道。 胡河清博士没有立刻回答我的话,他呆呆地看着墙角出神,那里有一张木台上有一面圆镜,镜子上覆盖着红绸布。大概是为了避邪。 “生机,”胡河清说,“空气污染得那样厉害,你还是能嗅到窗外的勃勃生机,它几乎是无处不在,却惟独不是你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没落、陈腐、百无一用。所有的植物都长势良好,而我却要凋萎了。” 引自 苏醒 海子是1989年3月26日卧轨的,昌耀是2000年3月23日自杀,张枣是病逝,2010年3月8日。也许妻子哥哥的名字是改过来的,华莱士的诗是故意编的,但这篇应该算是散文而不是小说了。 Reference
三月与末日 岳重 三月是末日。 这个时辰 世袭的大地的妖冶的嫁娘 --春天,裹卷着滚烫的粉色的灰沙 第无数次地狡黠而来,躲闪着 没有声响,我 看见过足足十九个一模一样的春天 一样血腥假笑,一样的 都在三月来临。这一次 是她第二十次把大地--我仅有的同胞 从我的脚下轻易地掳去,想要 让我第二十次领略失败和嫉妒 而且恫吓我∶原则 你飞吧,象云那样。" 我是人,没有翅膀,却 使春天第一次失败了。因为 这大地的婚宴,这一年一度的灾难 肯定地,会酷似过去的十九次 伴随着春天这娼妓的经期,它 将会在,二月以后 将在三月到来 她竟真的这个时候出现了 躲闪着,没有声响 心是一座古老的礁石,十九个 凶狠的夏天的熏灼,这 没有融化,没有龟裂,没有移动 不过礁石上 稚嫩的苔草,细腻的沙砾也被 十九场沸腾的大雨冲刷,烫死 礁石阴沉地裸露着,不见了 枯黄的透明的光泽、今天 暗褐色的心,象一块加热又冷却过 十九次的钢,安详、沉重 永远不再闪烁 既然 大地是由于辽阔才这样薄弱,既然他 是因为苍老才如此放浪形骸 既然他毫不吝惜 每次私奔后的绞刑 既然他从不奋力锻造一个,大地应有的 朴素壮丽的灵魂 既然他,没有智慧 没有骄傲 更没有一颗 庄严的心 那么,我的十九次的陪葬,也却已被 春天用大地的肋骨搭架成的篝火 烧成了升腾的烟 我用我的无羽的翅膀--冷漠 飞离即将欢呼的大地,没有 第一次没有拼死抓住大地-- 这漂向火海的木船、没有 想要拉回它 春天的浪做着鬼脸和笑脸 把船往夏天推去,我砍断了 一直拴在船上的我的心-- 那钢和铁的锚,心 冷静地沉没,第一次 没有象被晒干的蘑菇那样怨缩 第一次没有为失宠而肿胀出血,也没有 挤拥出辛酸的泡沫,血沉思着 如同冬天的海,威武的流动,稍微 有些疲乏。 作为大地的挚友,我曾经忠诚 我曾十九次地劝阻过他,他非常激动 "春天,温暖的三月--这意味着什么?" 我曾忠诚 "春天?这蛇毒的荡妇,她绚烂的褶裾下 哪一次,哪一次没有掩盖着夏天-- 那残忍的姘夫,那携带大火的魔王?" 我曾忠诚 "春天,这冷酷的贩子,在把你偎依沉醉后 哪一次,哪一次没有放出那些绿色的强盗 放火将你烧成灰烬?" 我曾忠诚 "春天,这轻佻的叛徒,在你被夏日的燃烧 烤得垂死,哪一次,哪一次她用真诚的温存 扶救过你?她哪一次 在七月回到你身边?" 作为大地的挚友,我曾忠诚 我曾十九次地劝阻过她,非常激动 "春天,温暖的三月--这意味着什么?" 我蒙受牺牲的屈辱,但是 迟钝的人,是极认真的 锚链已经锈朽 心已经成熟,这不 第一次好象,第一次清醒的三月来到了 迟早,这样的春天,也要加到十九个,我还计划 乘以二,有机会的话,就乘以三 春天,将永远烤不熟我的心-- 那石头的苹果。 今天,三月,第二十个 春天放肆的口哨,刚忽东忽西地响起 我的脚,就已经感到,大地又在 固执地蠕动,他的河湖的眼睛 又混浊迷离,流淌着感激的泪 也猴急地摇曳 1971年夏.北京 引自 苏醒 The Waste Land T.S. Eliot I. THE BURIAL OF THE DEAD 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Winter kept us warm, covering Earth in forgetful snow, feeding A little life with dried tubers... 1922 引自 苏醒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青山红叶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胡河清家里挂的唐诗) 引自 苏醒 回应 2013-09-16 01:41
-
such (相見之期不遠,只因浮生如夢)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病逝北京。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岳重的诗是《三月与末日》(这里写的《三月即末日》),白洋淀诗派,1971年的北京。 荒原著名的第一句原来可以这么解读,好角度。 至于华莱士...2013-09-16 01:41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病逝北京。
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两个例外,于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没有例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就像一部侦探小说所设置的谜团,春天即便不是谜底,至少也是线索之一。为什么会是春天? 引自 苏醒 岳重的诗是《三月与末日》(这里写的《三月即末日》),白洋淀诗派,1971年的北京。 荒原著名的第一句原来可以这么解读,好角度。 至于华莱士,他好像并没有写过“狂怒的春天过去了”,把中英文诗集都翻了一遍也没找到。开始以为是作者记错了诗人的名字,可翻成英文查了一下也没找到,很疑惑。 胡河清,1994年4月19日,在上海的公寓跳楼自杀身亡。
我以为,胡河清博士在这方面的思索也值得一提,作为一名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他的文章中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我猜测,这与他对于时序、季节、术数和天象的持续兴趣不无关系。在上海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里,我们喝着刚刚上市的西湖龙井,对春天这个话题进行过一番简短的交谈,时间是一九九三年四月。谈话也是从一位朋友的自杀开始的。 “这与苏醒时的脆弱意识有关。”胡河清先生的语调着夹杂着钱塘方音,说话不紧不慢,“假如他能熬到夏天,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他根本用不着自杀。” 我说我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胡河清接着解释说: “在春天,随着万物的复苏,人的思维也变得格外活跃,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此刻都已蠢蠢欲动,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而不冷不热的暧昧气候很适合这些念头的生长。在冬天,至少还有严寒需要对付,通常你只要缩紧脖子就可以了。而到了春天,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到处都是平庸、呆板、浑浑噩噩,连空气都是甜腻腻的,连续不断的阴雨更让人厌倦。我这么说,只是打了个比方而已。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春天感到不适,只有极少数的人被忧郁抓住不放,比如我……” “我差不多也是这样。”我对他说。 “你是在安慰我。”胡河清摇了摇头,笑了起来,像个孩子那样天真无邪,“在我看来,春天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夏天很快就会到来,一切都会在暴风雨中得到洗刷,或者,像我每天盼望的那样,在炎炎烈日下出一身大汗。” “那么,什么是最可怕的?”我问道。 胡河清博士没有立刻回答我的话,他呆呆地看着墙角出神,那里有一张木台上有一面圆镜,镜子上覆盖着红绸布。大概是为了避邪。 “生机,”胡河清说,“空气污染得那样厉害,你还是能嗅到窗外的勃勃生机,它几乎是无处不在,却惟独不是你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没落、陈腐、百无一用。所有的植物都长势良好,而我却要凋萎了。” 引自 苏醒 海子是1989年3月26日卧轨的,昌耀是2000年3月23日自杀,张枣是病逝,2010年3月8日。也许妻子哥哥的名字是改过来的,华莱士的诗是故意编的,但这篇应该算是散文而不是小说了。 Reference
三月与末日 岳重 三月是末日。 这个时辰 世袭的大地的妖冶的嫁娘 --春天,裹卷着滚烫的粉色的灰沙 第无数次地狡黠而来,躲闪着 没有声响,我 看见过足足十九个一模一样的春天 一样血腥假笑,一样的 都在三月来临。这一次 是她第二十次把大地--我仅有的同胞 从我的脚下轻易地掳去,想要 让我第二十次领略失败和嫉妒 而且恫吓我∶原则 你飞吧,象云那样。" 我是人,没有翅膀,却 使春天第一次失败了。因为 这大地的婚宴,这一年一度的灾难 肯定地,会酷似过去的十九次 伴随着春天这娼妓的经期,它 将会在,二月以后 将在三月到来 她竟真的这个时候出现了 躲闪着,没有声响 心是一座古老的礁石,十九个 凶狠的夏天的熏灼,这 没有融化,没有龟裂,没有移动 不过礁石上 稚嫩的苔草,细腻的沙砾也被 十九场沸腾的大雨冲刷,烫死 礁石阴沉地裸露着,不见了 枯黄的透明的光泽、今天 暗褐色的心,象一块加热又冷却过 十九次的钢,安详、沉重 永远不再闪烁 既然 大地是由于辽阔才这样薄弱,既然他 是因为苍老才如此放浪形骸 既然他毫不吝惜 每次私奔后的绞刑 既然他从不奋力锻造一个,大地应有的 朴素壮丽的灵魂 既然他,没有智慧 没有骄傲 更没有一颗 庄严的心 那么,我的十九次的陪葬,也却已被 春天用大地的肋骨搭架成的篝火 烧成了升腾的烟 我用我的无羽的翅膀--冷漠 飞离即将欢呼的大地,没有 第一次没有拼死抓住大地-- 这漂向火海的木船、没有 想要拉回它 春天的浪做着鬼脸和笑脸 把船往夏天推去,我砍断了 一直拴在船上的我的心-- 那钢和铁的锚,心 冷静地沉没,第一次 没有象被晒干的蘑菇那样怨缩 第一次没有为失宠而肿胀出血,也没有 挤拥出辛酸的泡沫,血沉思着 如同冬天的海,威武的流动,稍微 有些疲乏。 作为大地的挚友,我曾经忠诚 我曾十九次地劝阻过他,他非常激动 "春天,温暖的三月--这意味着什么?" 我曾忠诚 "春天?这蛇毒的荡妇,她绚烂的褶裾下 哪一次,哪一次没有掩盖着夏天-- 那残忍的姘夫,那携带大火的魔王?" 我曾忠诚 "春天,这冷酷的贩子,在把你偎依沉醉后 哪一次,哪一次没有放出那些绿色的强盗 放火将你烧成灰烬?" 我曾忠诚 "春天,这轻佻的叛徒,在你被夏日的燃烧 烤得垂死,哪一次,哪一次她用真诚的温存 扶救过你?她哪一次 在七月回到你身边?" 作为大地的挚友,我曾忠诚 我曾十九次地劝阻过她,非常激动 "春天,温暖的三月--这意味着什么?" 我蒙受牺牲的屈辱,但是 迟钝的人,是极认真的 锚链已经锈朽 心已经成熟,这不 第一次好象,第一次清醒的三月来到了 迟早,这样的春天,也要加到十九个,我还计划 乘以二,有机会的话,就乘以三 春天,将永远烤不熟我的心-- 那石头的苹果。 今天,三月,第二十个 春天放肆的口哨,刚忽东忽西地响起 我的脚,就已经感到,大地又在 固执地蠕动,他的河湖的眼睛 又混浊迷离,流淌着感激的泪 也猴急地摇曳 1971年夏.北京 引自 苏醒 The Waste Land T.S. Eliot I. THE BURIAL OF THE DEAD 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Winter kept us warm, covering Earth in forgetful snow, feeding A little life with dried tubers... 1922 引自 苏醒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青山红叶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胡河清家里挂的唐诗) 引自 苏醒 回应 2013-09-16 01:41
0 有用 尧耳 2012-09-08
重读了某些篇章。同余华相比,格非是一个学者,缺乏血脉贲张的激情和腥气,但多了对各种文本的尝试。这样的风格似乎可以走得更远。从《人面桃花》和《兄弟》的差距便可看到。
0 有用 Camilla 2010-08-12
恍兮惚兮
1 有用 2的3次方 2015-07-23
2014-03-26 7/23/2015凌晨,12点刚过些许看完。挺好的,喜欢格非多过毕飞宇。
1 有用 such 2014-12-30
而我有时也担心褐色鸟群再不会出现了
1 有用 日格洞人 2011-08-02
开始嗅到类型化的味道了。《褐色鸟群》、《青黄》、《蚌壳》三篇极具锐气与漂亮的叙事节奏,其他几篇则不过如此。意象方面两点:1.褐色鸟群里那些冰蓝色的石子让人各种联想到蓝虎;2.格非是有多爱那面像新娘一样端庄的圆镜啊…
0 有用 拨浪鼓灵魂鼓手 2020-10-12
短小却深刻,但愿我不知道后来的圆明园会所。
0 有用 evaeins 2019-10-31
很久之前的文字了,明显没有现在的成熟,很明显的格非的风格,短篇小说集的问题就是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0 有用 轻舟南垞去 2019-10-28
李陀《腐烂的焦虑》
0 有用 日落碗窑 2019-10-17
追忆乌攸先生、迷舟、褐色鸟群、青黄、凉州词、马玉兰的生日礼物、戒指花、苏醒) 印象深刻,迷舟和褐色鸟群有着深深的博尔赫斯的印记,小说应当是多重迷宫,故事走向和阅读理解凭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而不应该是固定的叙事模式。真是后知后觉才发现格非这类先锋作家的作品真的很吸引我…突破了原本对小说写作的思维定势。每一篇似乎之间说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又好像都是一个梦,最后结尾都是淡淡一笔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我好喜欢... 追忆乌攸先生、迷舟、褐色鸟群、青黄、凉州词、马玉兰的生日礼物、戒指花、苏醒) 印象深刻,迷舟和褐色鸟群有着深深的博尔赫斯的印记,小说应当是多重迷宫,故事走向和阅读理解凭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而不应该是固定的叙事模式。真是后知后觉才发现格非这类先锋作家的作品真的很吸引我…突破了原本对小说写作的思维定势。每一篇似乎之间说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又好像都是一个梦,最后结尾都是淡淡一笔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我好喜欢。 (最后一篇苏醒,仿佛是真实的又好像是虚幻的,连接着不远年代前的真实事件,令人感到丝丝诡异?) (展开)
0 有用 長君 2019-05-28
印象最深的是《背景》,故事的碎片掺杂在一起成为了记忆的背景,生与死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