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电影的书评 (13)

每个爱电影的人都有一本自己的《我生命中的电影》
在评论克劳德•贝里的作品《老人和孩子》时,特吕弗曾这样写到:“我已经不再是个影评人,而且我认识到才看过三遍就写影评,是件很冒昧的事情”。在《我生命中的电影》的序言中,特吕弗也坦承,电影评论是一个门槛很底的职业。“谁都可以当影评人”。按特吕弗的标准,恐...
(展开)

关于布莱松部分的电影考古学
法语中的“历史”与“故事”,只有一个S之差。戈达尔《电影史》法语原名就是双关语:Histoire(s) du Cinéma。 读特吕弗《我生命中的电影》中写布莱松部分时,被“你心的历史,一字一句都是我的历史”吓了一跳。这样扎眼的台词,我理应看电影时就记住它的。找来《布劳涅森...
(展开)

幼稚的书评|沉醉与清醒,屋顶与星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弗朗索瓦·特吕弗,影评家和导演的双重身份叠加在他的身上,仿佛构成了一个悖论。导演的天职是跋涉入思想的漩涡用光影的幻术来记录时刻的灵感,而影评人和观众虽不能说是电影的天敌,但站在漩涡之上的评判和审视终究属于抽身而出的旁观角色,少不了偶尔的冷嘲热讽昭示个性的迥... (展开)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奥斯卡——由我生命中的电影想到我眼中的中国电影
一些感想,与书评无关。 那晚,一口气看完《我生命中的电影》抬头看时间已是次日凌晨四点。看完以后,真的就热血沸腾了。后来,我跟朋友说这本书开启了我的对电影全新的认识,我还说要找到书上所有的片子在某个夜晚来一场电影盛宴。那阵子,刚好看了《你好,独立书...
(展开)

《我生命中的电影》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去,影评人和观众就某部影片达成共识,要比现在容易得多。那时,十部电影里往往只有一部在艺术上有想法,它会得到全体影评人的赞扬,虽然观众不一定总喜欢。剩下的九部都是纯粹的娱乐片,而影评人会表扬其中的两三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的求(对观影乐趣和电影质量的要... (展开)
能有电影看就是好事,不是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书 《我生命中的电影》弗朗索瓦 特吕弗著,黄渊译。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75年,是特吕弗1954-1958年间的影评自选集。在书的序言中,他直接以“影评人的梦想是什么?”为题,讲述自己步步深入地钻研自己喜欢的作品是多么奇妙的感觉。 影评人的梦想。①和大部分同龄的观众不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