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元人杂剧选》的十六本杂剧,约可分五个种类,即:一、反映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的悲剧。二、正面描写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英雄人物的喜剧。三、反映人情世态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四、神话和民间传说的爱情喜剧。五、历史悲剧。
本书为2007年11月第1次印刷。
> 全部原文摘录
最易获得的优秀普及本。
张孔目智勘摩合罗很有趣
好看
救风尘里的赵盼儿真是泼辣的分外可爱!"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折了肷儿骨
大部分故事到了最后一折都峰回路转急意求好收得美满结局,所以故事性大打折扣。注解内容非常棒!!话说古人谈笑风生插科打诨确实有意思得多,有几处看得我都笑出声啦!
远剧很经典
有几部戏写得真好,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为第一。梧桐雨、汉宫秋、救风尘也好看。窦娥冤名不副实,同为关汉卿作品,差救风尘远矣。所选其余作品没有特别值得称道处,窦娥冤能成为经典作品大概还是三桩誓愿足够惊心动魄,演出效果也可以想象。
题材真是五花八门,有社会派推理(窦娥冤),情景喜剧(救风尘),武侠剧(赵氏孤儿),玄幻剧(倩女离魂),言情偶像剧(汉宫秋、梧桐雨)……最大的特色是自然爽利的语言,但读多了也厌倦,大概是因为汉语白话演变太快,满纸的“也么哥”在当时是口语,现在只觉得拗口。其次是想象力匮乏和情节拙劣,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桥段,故事往往自己都编不圆,顾先生序言里说到后人多误用元曲统称元杂剧,其实一点也不冤枉,这些作者们似乎... 题材真是五花八门,有社会派推理(窦娥冤),情景喜剧(救风尘),武侠剧(赵氏孤儿),玄幻剧(倩女离魂),言情偶像剧(汉宫秋、梧桐雨)……最大的特色是自然爽利的语言,但读多了也厌倦,大概是因为汉语白话演变太快,满纸的“也么哥”在当时是口语,现在只觉得拗口。其次是想象力匮乏和情节拙劣,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桥段,故事往往自己都编不圆,顾先生序言里说到后人多误用元曲统称元杂剧,其实一点也不冤枉,这些作者们似乎完全不知戏剧为何物以及该如何设置矛盾冲突,内容不够抒情来凑,最后强行给个大团圆结局了事,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也令人想到的也不是戏剧而是乐府诗,说到底元杂剧还是一民族一时代的特定产物,流传不广是必然的。 (展开)
还不错,收录了很多有名的元杂剧,其中最喜欢《赵氏孤儿》,看完后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改编了。
我的关注点真的很新奇,别人家都是大力褒扬那些文学性强的剧目如《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我却偏偏喜爱那些描摹市井人情,民生百态的剧作,比如《魔合罗》、《合汗衫》、《东堂老》、《货郎旦》、《陈州粜米》等,读起来就饶有兴味,借此可以一窥元人世态。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有些乏味了,一是剧情桥段多有重复之作,二是剧情逻辑粗糙不严密,经不起推敲。现在才晓得元人杂剧风格流派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看来我还... 我的关注点真的很新奇,别人家都是大力褒扬那些文学性强的剧目如《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我却偏偏喜爱那些描摹市井人情,民生百态的剧作,比如《魔合罗》、《合汗衫》、《东堂老》、《货郎旦》、《陈州粜米》等,读起来就饶有兴味,借此可以一窥元人世态。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有些乏味了,一是剧情桥段多有重复之作,二是剧情逻辑粗糙不严密,经不起推敲。现在才晓得元人杂剧风格流派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看来我还是喜欢本色派的作品,当然文采派也喜欢,只不过性格使然,更倾向现实主义的作品。 (展开)
> 更多短评 43 条
> 更多书评 2篇
十七 (将堆垛化为云烟。)
2011-10-16 22:26:30
明·郎瑛《七修类稿》十六:“吴俗,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储焉。一人专执炊,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曰香水。男子纳一钱于主人,皆得入澡也。”
> 39人在读
> 178人读过
> 123人想读
订阅关于元人杂剧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紫川 2013-06-23 10:57:01
最易获得的优秀普及本。
0 有用 不寐听江 2020-03-10 22:49:29
张孔目智勘摩合罗很有趣
1 有用 树上蘑菇落 2016-07-14 15:44:15
好看
0 有用 Quiy 2019-09-16 01:37:35
救风尘里的赵盼儿真是泼辣的分外可爱!"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折了肷儿骨
0 有用 limo 2014-07-03 10:20:21
大部分故事到了最后一折都峰回路转急意求好收得美满结局,所以故事性大打折扣。注解内容非常棒!!话说古人谈笑风生插科打诨确实有意思得多,有几处看得我都笑出声啦!
0 有用 King-乔 2021-11-29 22:11:26
远剧很经典
0 有用 胡了了 2021-11-18 18:19:34
有几部戏写得真好,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为第一。梧桐雨、汉宫秋、救风尘也好看。窦娥冤名不副实,同为关汉卿作品,差救风尘远矣。所选其余作品没有特别值得称道处,窦娥冤能成为经典作品大概还是三桩誓愿足够惊心动魄,演出效果也可以想象。
0 有用 Саша萨沙 2021-11-09 19:26:41
题材真是五花八门,有社会派推理(窦娥冤),情景喜剧(救风尘),武侠剧(赵氏孤儿),玄幻剧(倩女离魂),言情偶像剧(汉宫秋、梧桐雨)……最大的特色是自然爽利的语言,但读多了也厌倦,大概是因为汉语白话演变太快,满纸的“也么哥”在当时是口语,现在只觉得拗口。其次是想象力匮乏和情节拙劣,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桥段,故事往往自己都编不圆,顾先生序言里说到后人多误用元曲统称元杂剧,其实一点也不冤枉,这些作者们似乎... 题材真是五花八门,有社会派推理(窦娥冤),情景喜剧(救风尘),武侠剧(赵氏孤儿),玄幻剧(倩女离魂),言情偶像剧(汉宫秋、梧桐雨)……最大的特色是自然爽利的语言,但读多了也厌倦,大概是因为汉语白话演变太快,满纸的“也么哥”在当时是口语,现在只觉得拗口。其次是想象力匮乏和情节拙劣,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桥段,故事往往自己都编不圆,顾先生序言里说到后人多误用元曲统称元杂剧,其实一点也不冤枉,这些作者们似乎完全不知戏剧为何物以及该如何设置矛盾冲突,内容不够抒情来凑,最后强行给个大团圆结局了事,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也令人想到的也不是戏剧而是乐府诗,说到底元杂剧还是一民族一时代的特定产物,流传不广是必然的。 (展开)
0 有用 重烟漫卷 2021-10-03 13:52:10
还不错,收录了很多有名的元杂剧,其中最喜欢《赵氏孤儿》,看完后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改编了。
0 有用 我有一瓢酒 2021-06-23 11:49:58
我的关注点真的很新奇,别人家都是大力褒扬那些文学性强的剧目如《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我却偏偏喜爱那些描摹市井人情,民生百态的剧作,比如《魔合罗》、《合汗衫》、《东堂老》、《货郎旦》、《陈州粜米》等,读起来就饶有兴味,借此可以一窥元人世态。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有些乏味了,一是剧情桥段多有重复之作,二是剧情逻辑粗糙不严密,经不起推敲。现在才晓得元人杂剧风格流派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看来我还... 我的关注点真的很新奇,别人家都是大力褒扬那些文学性强的剧目如《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我却偏偏喜爱那些描摹市井人情,民生百态的剧作,比如《魔合罗》、《合汗衫》、《东堂老》、《货郎旦》、《陈州粜米》等,读起来就饶有兴味,借此可以一窥元人世态。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有些乏味了,一是剧情桥段多有重复之作,二是剧情逻辑粗糙不严密,经不起推敲。现在才晓得元人杂剧风格流派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看来我还是喜欢本色派的作品,当然文采派也喜欢,只不过性格使然,更倾向现实主义的作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