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运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搜集到的大量从未披露过的历史档案资料,和其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出色的讲述了中国的希姆莱戴笠复杂的个性和人生,特别是作为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是如何在国民党的政坛险滩中腾挪盘旋,不断上升的,以及如何在国民党内外和全国建立、扩张其庞大的间谍王国。
本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
作者简介 · · · · · ·
魏斐德,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国政治学院、柏克莱加州大学。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先生的弟子,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当今美国汉学界“三杰”。曾为柏克莱大学亚洲学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他出版并又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和意志》、《中国帝制的衰落》、《洪业》、《上海警察》、《上海歹士》。
目录 · · · · · ·
前言 幽灵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二章 行刑队
第十三章 行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歼灭‘打狗者’ 当然,上海站也有它成功的时候。其中最著名的胜利之一,是对付共产党自称为‘打狗团’的暗杀队,它专门致力于谋杀‘叛徒’,以此来惩戒他人。[1] 1935年二组抓到了一个地下共产党员,他们说服他当了特工,来提供有助于抓捕上海地区共产党组织的高级领导的信息。但此人很快在共产党内受到怀疑,而最终被暗枪击中后倒在徐家汇附近的一个空地里。当警察发现此人时,他虽然受了重伤,却并没有死去。那时戴笠正在上海,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双料特工来设一个圈套。他们在上海的一家小报上编了个故事,[2]说秘密特工关押了一个共产党人,此人在法租界的一家医院从病危中开始复苏。戴笠的计划是让共产党暗杀队真的杀死这个受伤的人,然后他自己的特工们便可以跟踪杀手们从而找到他们的秘密据点。 这个计划差一点儿泡汤。二组的一队特务装作人力车夫或小贩在医院入口埋伏起来。到了第五天,有两个人提着水果来‘看望’这个受伤的人。他们进去不久就传出枪声。两个特工立刻冲了进去,发现病人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当他们在医院的楼层里搜寻这两个刺客时,其中的一个从医院大门跑了出来。二组的其余特工们便在后面追踪起来,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奔跑。尽管骑车的跑得比别人快,但还是丢失了追踪目标:他消失在拥挤的胡同里。在附近徒劳地搜寻了半天以后,沮丧的特工们回到了机关里,一想到戴笠的怒火他们就胆战心惊。但正当他们告诉戴笠鸡飞蛋打时,两个步行的特工来了电话。他们由于跑得慢跟不上别人而决定坐电车回机关。但在经过福熙路时,其中一个特工偶然瞥向[190]窗外,却正看见刺客中的一个正非常镇静地在路上走着。于是他们从下一站跳下车,回到那里,在一家银楼找到了刺客,现在他们正在那儿监视他。[3] 戴笠立刻命令对那家店铺进行全面搜查。侦查队长杨凤歧、组长徐鹏飞和沈醉几乎带了整个大队的特工去与法租界的华人侦探会合。然后,他们包围了银楼,冲了进去。里面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9页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民党反间谍的成功无意中调节了共产党内部的权力结构,从而为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打下了基础。[1]这是因为,蒋介石的秘密警察切断了共产国际上海局与莫斯科共产国际常务委员会之间的电信通讯,‘[中共]中央委员会完全孤立于外部世界,这对党在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这种鼓励持续到1936年决定共产党和工人党发展战略战术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它甚至体现出了更加巨大的意义’。[2]尽管王明在向代表大会阐述中国必须结束内战,而毛泽东却得以自行其是,积聚力量,形成了一个新的乡村战略,这一战略最终使他战胜了蒋介石和蒋在上海及上海以外的追随者们。 [1] Wakeman, Policing Shanghai 1927—1937, p.156. [2] Braun, A Combination Agent in China, p.79。但须注意:共产国际与张国焘之间仍有无线电联系,当然也还有信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间谍王"的人也喜欢 · · · · · ·
间谍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间谍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 更多书评 23篇
-
Rondo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与胡宗南:戴笠在讲起他与胡宗南的结识过程时,口气就如《水浒传》中的兄弟结义一样栩栩如生,他在长江下游打流的时候,在西湖灵隐寺边遇到还是小学教师的胡宗南,从此结为至交。胡戴二人都做过小学教师,不自觉地具有流氓知识分子特有的自负,充满传统文人的自傲,野心勃勃,“以天下为己任”。 沪上党事:1921年,戴笠在上海青帮立足,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在上海投资股票,戴笠认识了这些,他作为他们的“小瘪三”跑腿...2020-06-18 22:32
与胡宗南:戴笠在讲起他与胡宗南的结识过程时,口气就如《水浒传》中的兄弟结义一样栩栩如生,他在长江下游打流的时候,在西湖灵隐寺边遇到还是小学教师的胡宗南,从此结为至交。胡戴二人都做过小学教师,不自觉地具有流氓知识分子特有的自负,充满传统文人的自傲,野心勃勃,“以天下为己任”。
沪上党事:1921年,戴笠在上海青帮立足,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在上海投资股票,戴笠认识了这些,他作为他们的“小瘪三”跑腿、添茶,后来他告诉戴季陶想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开始称戴季陶为“叔叔”,由此开始介入广东的国民党派系。
同乡毛人凤:毛和戴同年,一样是江山县人,还是浙江省第一师范同学,毛人凤当了一段小学教师后去了复旦大学,从那里又于1925年进了黄埔四期,1926年毛人凤父亲去世,他回乡操办葬礼,二人相遇,毛鼓励戴报考黄埔(也有说法是戴笠通过青帮黄金荣的关系拿到了给蒋介石的推荐信,获得了报考资格)。戴笠进入黄埔后就开始刻意接近蒋,慢慢成为蒋的“私人护卫”,能直接向蒋汇报黄埔情报,当1927年蒋第一次下野时,戴笠在上海找到蒋自愿为他的警卫,但此后蒋回归,戴笠并没由此高升,他从未读完黄埔的课程,所以也没有正式毕业,1928年胡宗南担任第一军第二纵队司令,戴笠在胡宗南手下做了卫护官,此后被胡推荐到孙文主义研究会的后身——黄埔校友会毕业学生调查处。在任职期间,他让胡靖安把他推荐给了蒋介石,作为警卫队高级侍卫。
再次接近蒋介石后,戴笠故技重施,私自向蒋输送情报,一些或许还是他自己捏造、夸大的,不过这使他得到了蒋的欣赏,蒋把戴笠安排在胡靖安的情报小组中,逐渐在戴笠身边组成有名的“十人团”,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特务组织;随后胡靖安失宠,蒋偏向戴笠,几年后军统宴会,戴笠没有邀请胡靖安,胡大怒冲进会场,骂:戴笠翻脸无情,若当年没有我在广东提拔他一手,介绍与孙文主义研究会的杨引之、贺衷寒等人,谁知道他是老几?
戴笠最初的工作方式类似明清时期官员的“幕府”,他的手下并没正式编制,直到1932年蒋介石重建特务组织时才作为政府官员正式加入,他手下“十人团”的正式名称是“调查通讯小组”。到淞沪事变,蒋令戴笠成立一个非官方的特务处,被安置在向它提供资金的复兴社内,戴笠手下增加到百人以上;1932年,溥仪登基满洲后,蒋决定组织一个情报网,蒋在军委内成立由陈立夫领导的“调查统计局”,其中第一处是原中央党部的调查科,由徐恩曾领导,随后即成为陈立夫对抗军统的中统;第二处由戴笠领导,即随后的军统。同年,在空军署署长徐培根贪污案中,资历更深的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邓文仪被撤职,戴笠接管调查科,之后全国各地的调查科/保安处谍报股,先后都被戴笠接管;戴笠的权力一下子膨胀,他开始派人渗透各种卫戍司令部的侦缉处和城市公安局的侦探队,从此,戴笠系统透入了国民党军事机关和地方保安系统,披上了公开的外衣。
贺衷寒:贺衷寒是黄埔圈子里的湖南领袖,98年生人,早年混迹cp圈子,21年曾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大会代表同张国焘赴莫斯科参会,回国后不久在武汉先后任教师、记者、新闻家,他办报时的言论让他差点死在赵恒锡手下,出狱后到南京、上海,随后进入黄埔一期,成了孙文主义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到1931年回到南昌负责政宣,滕杰等人准备成立黄埔地下网络时他主动参与,即使蒋介石此前反对黄埔学生形成政治团体。当力行社成立消息由邓文仪报告蒋介石后,蒋正处于下野困境,甚至认为力行社计划是手头对付内外危机方案中最有希望的一个,
力行社:1932年蒋重新执政后,力行社已有300余人,蒋回南京的次日召集贺衷寒、滕杰、康泽三人开会,这一次他们称呼蒋未“领袖”而非过去的“校长”。力行社的外围组织是革命青年同志会,第三级组织是复兴社,不过复兴社与革青会往往重叠、交叉,内部成员都笼统地统称为复兴社,第四级是1935年成立的忠义救国会;1934年刘建群从北平政训处调到南京复兴社总部当书记,刘建群在1932年左右创建蓝衣社,他的复兴社身份更加强了这几者的混淆。力行社的其他外围组织还有与童子军密切相关的力进社、与朝鲜方面负责的民族运动委员会。1937年统一战线成立后,蓝衣社取消,它的主体同革青会一起被1938年成立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取代;1938年力行社解散,被压缩进三民主义青年团,据说是因为蒋介石在支持向西安进攻的请愿书中发现了力行社成员的签名。力行社的出现,可看作是黄埔培训出的一代宣传家的转向,这批人曾在北伐后、剿共宣传未开始前失去过政治活性,蒋的这群弟子努力制造一种自己的运动和组织来动员人民和控制社会,在国家政治力量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蒋介石在力行社创建初期投入很多精力,1932年的前六个月是他与力行社的蜜月期,但这批年轻人的幼稚和小团体狂热让他很快失去耐心,这让他器重起稳重、简明扼要的戴笠来,力行社解散后,贺衷寒失势,他曾于1941年评价蒋:蒋抓的最紧的是军队、特务和财政,这三方面相互牵制,每一方面又有三方力量互相牵制,军队方面是汤恩伯、陈诚和胡宗南,特务方面是戴笠、徐恩曾和毛庆祥,财政方面是宋子文、孔祥熙和二陈,这群人里面除了他的亲戚孔、宋,又都是浙江人,他对我们这些湖南人尤其是懂点政治的湖南人是绝对不放心的。
CC系:1907年蒋介石在东京学习时,陈其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辛亥期间,蒋在陈手下任武职,直到1916年陈其美被刺杀,陈立夫陈果夫作为陈其美的侄子,蒋对其保持着密切联系。CC系崛起的秘密在于二陈对组织部十年的控制,陈果夫于1926年任该部长,任职六年,随后陈立夫接替他哥哥的职务。
在国际学者看来,蒋的法西斯尝试是失败的,国民政府与工人的关系和欧洲法西斯体制与工会间的联系完全不同,蒋的解决方法是官僚性的,毫无生气,对工会的控制几乎少有工人的参与,领导们来自工人以外的阶层,这在意大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不可想象的是墨索里尼会允许自己与青帮分享控制权。如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蒋是一个折中主义者,他会模仿战术和技巧,却无法模仿精神,他是个军事官僚,他的方法不是取得工人的承认,而是凌驾于他们之上。
回应 2020-06-18 22:32
-
Rondo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与胡宗南:戴笠在讲起他与胡宗南的结识过程时,口气就如《水浒传》中的兄弟结义一样栩栩如生,他在长江下游打流的时候,在西湖灵隐寺边遇到还是小学教师的胡宗南,从此结为至交。胡戴二人都做过小学教师,不自觉地具有流氓知识分子特有的自负,充满传统文人的自傲,野心勃勃,“以天下为己任”。 沪上党事:1921年,戴笠在上海青帮立足,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在上海投资股票,戴笠认识了这些,他作为他们的“小瘪三”跑腿...2020-06-18 22:32
与胡宗南:戴笠在讲起他与胡宗南的结识过程时,口气就如《水浒传》中的兄弟结义一样栩栩如生,他在长江下游打流的时候,在西湖灵隐寺边遇到还是小学教师的胡宗南,从此结为至交。胡戴二人都做过小学教师,不自觉地具有流氓知识分子特有的自负,充满传统文人的自傲,野心勃勃,“以天下为己任”。
沪上党事:1921年,戴笠在上海青帮立足,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在上海投资股票,戴笠认识了这些,他作为他们的“小瘪三”跑腿、添茶,后来他告诉戴季陶想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开始称戴季陶为“叔叔”,由此开始介入广东的国民党派系。
同乡毛人凤:毛和戴同年,一样是江山县人,还是浙江省第一师范同学,毛人凤当了一段小学教师后去了复旦大学,从那里又于1925年进了黄埔四期,1926年毛人凤父亲去世,他回乡操办葬礼,二人相遇,毛鼓励戴报考黄埔(也有说法是戴笠通过青帮黄金荣的关系拿到了给蒋介石的推荐信,获得了报考资格)。戴笠进入黄埔后就开始刻意接近蒋,慢慢成为蒋的“私人护卫”,能直接向蒋汇报黄埔情报,当1927年蒋第一次下野时,戴笠在上海找到蒋自愿为他的警卫,但此后蒋回归,戴笠并没由此高升,他从未读完黄埔的课程,所以也没有正式毕业,1928年胡宗南担任第一军第二纵队司令,戴笠在胡宗南手下做了卫护官,此后被胡推荐到孙文主义研究会的后身——黄埔校友会毕业学生调查处。在任职期间,他让胡靖安把他推荐给了蒋介石,作为警卫队高级侍卫。
再次接近蒋介石后,戴笠故技重施,私自向蒋输送情报,一些或许还是他自己捏造、夸大的,不过这使他得到了蒋的欣赏,蒋把戴笠安排在胡靖安的情报小组中,逐渐在戴笠身边组成有名的“十人团”,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特务组织;随后胡靖安失宠,蒋偏向戴笠,几年后军统宴会,戴笠没有邀请胡靖安,胡大怒冲进会场,骂:戴笠翻脸无情,若当年没有我在广东提拔他一手,介绍与孙文主义研究会的杨引之、贺衷寒等人,谁知道他是老几?
戴笠最初的工作方式类似明清时期官员的“幕府”,他的手下并没正式编制,直到1932年蒋介石重建特务组织时才作为政府官员正式加入,他手下“十人团”的正式名称是“调查通讯小组”。到淞沪事变,蒋令戴笠成立一个非官方的特务处,被安置在向它提供资金的复兴社内,戴笠手下增加到百人以上;1932年,溥仪登基满洲后,蒋决定组织一个情报网,蒋在军委内成立由陈立夫领导的“调查统计局”,其中第一处是原中央党部的调查科,由徐恩曾领导,随后即成为陈立夫对抗军统的中统;第二处由戴笠领导,即随后的军统。同年,在空军署署长徐培根贪污案中,资历更深的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邓文仪被撤职,戴笠接管调查科,之后全国各地的调查科/保安处谍报股,先后都被戴笠接管;戴笠的权力一下子膨胀,他开始派人渗透各种卫戍司令部的侦缉处和城市公安局的侦探队,从此,戴笠系统透入了国民党军事机关和地方保安系统,披上了公开的外衣。
贺衷寒:贺衷寒是黄埔圈子里的湖南领袖,98年生人,早年混迹cp圈子,21年曾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大会代表同张国焘赴莫斯科参会,回国后不久在武汉先后任教师、记者、新闻家,他办报时的言论让他差点死在赵恒锡手下,出狱后到南京、上海,随后进入黄埔一期,成了孙文主义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到1931年回到南昌负责政宣,滕杰等人准备成立黄埔地下网络时他主动参与,即使蒋介石此前反对黄埔学生形成政治团体。当力行社成立消息由邓文仪报告蒋介石后,蒋正处于下野困境,甚至认为力行社计划是手头对付内外危机方案中最有希望的一个,
力行社:1932年蒋重新执政后,力行社已有300余人,蒋回南京的次日召集贺衷寒、滕杰、康泽三人开会,这一次他们称呼蒋未“领袖”而非过去的“校长”。力行社的外围组织是革命青年同志会,第三级组织是复兴社,不过复兴社与革青会往往重叠、交叉,内部成员都笼统地统称为复兴社,第四级是1935年成立的忠义救国会;1934年刘建群从北平政训处调到南京复兴社总部当书记,刘建群在1932年左右创建蓝衣社,他的复兴社身份更加强了这几者的混淆。力行社的其他外围组织还有与童子军密切相关的力进社、与朝鲜方面负责的民族运动委员会。1937年统一战线成立后,蓝衣社取消,它的主体同革青会一起被1938年成立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取代;1938年力行社解散,被压缩进三民主义青年团,据说是因为蒋介石在支持向西安进攻的请愿书中发现了力行社成员的签名。力行社的出现,可看作是黄埔培训出的一代宣传家的转向,这批人曾在北伐后、剿共宣传未开始前失去过政治活性,蒋的这群弟子努力制造一种自己的运动和组织来动员人民和控制社会,在国家政治力量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蒋介石在力行社创建初期投入很多精力,1932年的前六个月是他与力行社的蜜月期,但这批年轻人的幼稚和小团体狂热让他很快失去耐心,这让他器重起稳重、简明扼要的戴笠来,力行社解散后,贺衷寒失势,他曾于1941年评价蒋:蒋抓的最紧的是军队、特务和财政,这三方面相互牵制,每一方面又有三方力量互相牵制,军队方面是汤恩伯、陈诚和胡宗南,特务方面是戴笠、徐恩曾和毛庆祥,财政方面是宋子文、孔祥熙和二陈,这群人里面除了他的亲戚孔、宋,又都是浙江人,他对我们这些湖南人尤其是懂点政治的湖南人是绝对不放心的。
CC系:1907年蒋介石在东京学习时,陈其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辛亥期间,蒋在陈手下任武职,直到1916年陈其美被刺杀,陈立夫陈果夫作为陈其美的侄子,蒋对其保持着密切联系。CC系崛起的秘密在于二陈对组织部十年的控制,陈果夫于1926年任该部长,任职六年,随后陈立夫接替他哥哥的职务。
在国际学者看来,蒋的法西斯尝试是失败的,国民政府与工人的关系和欧洲法西斯体制与工会间的联系完全不同,蒋的解决方法是官僚性的,毫无生气,对工会的控制几乎少有工人的参与,领导们来自工人以外的阶层,这在意大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不可想象的是墨索里尼会允许自己与青帮分享控制权。如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蒋是一个折中主义者,他会模仿战术和技巧,却无法模仿精神,他是个军事官僚,他的方法不是取得工人的承认,而是凌驾于他们之上。
回应 2020-06-18 22:3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29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7)7.2分 227人读过
-
每满100-50
-
团结出版社 (2004)7.3分 207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3)6.5分 82人读过
-
暂时无货, 6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间谍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木须龙 2012-05-31
戴老板是这样复杂,我看书中光是注解部分单列出来就可以再出一本书。
0 有用 Cynthiastar 2015-11-15
对这段历史太不熟悉,翻阅而已。可读性的确不如预期,但扎实是真扎实。
2 有用 SaintCyr 2012-11-18
大量选用了沈醉对共产党的供述,这是一大死穴。
0 有用 橙子 2011-10-14
出版社书做的太差。。。
0 有用 王荣欣 2011-01-21
太差了,除了乱盖“法西斯”的帽子,能干点别的吗
0 有用 Starry 2021-02-25
胜在思路清晰。对个人而言,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总比一无所知要好得多啦。
0 有用 两块钱 2021-02-10
译者不懂近代史的吗 翻译错误太夸张了 八十八路军? 红帮? 吴铁成? 周风鸣? 诺兰? …… 几乎不知道格伯乌 也不知道特科的准确名字 最好笑说CC是陈其美的外甥?
0 有用 南山明 2021-01-15
描述那巨蟒的注视,让我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我在同它搏斗
0 有用 艾罗斯特拉特 2021-01-09
因为一些事情耽搁 快一个月才读完
0 有用 海歌 2020-07-24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