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运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搜集到的大量从未披露过的历史档案资料,和其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出色的讲述了中国的希姆莱戴笠复杂的个性和人生,特别是作为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是如何在国民党的政坛险滩中腾挪盘旋,不断上升的,以及如何在国民党内外和全国建立、扩张其庞大的间谍王国。
本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
作者简介 · · · · · ·
魏斐德,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国政治学院、柏克莱加州大学。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先生的弟子,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当今美国汉学界“三杰”。曾为柏克莱大学亚洲学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他出版并又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和意志》、《中国帝制的衰落》、《洪业》、《上海警察》、《上海歹士》。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舞蛇者说
前言 幽灵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二章 行刑队
第十三章 行刺
· · · · · · (收起)
前言 幽灵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二章 行刑队
第十三章 行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歼灭‘打狗者’ 当然,上海站也有它成功的时候。其中最著名的胜利之一,是对付共产党自称为‘打狗团’的暗杀队,它专门致力于谋杀‘叛徒’,以此来惩戒他人。[1] 1935年二组抓到了一个地下共产党员,他们说服他当了特工,来提供有助于抓捕上海地区共产党组织的高级领导的信息。但此人很快在共产党内受到怀疑,而最终被暗枪击中后倒在徐家汇附近的一个空地里。当警察发现此人时,他虽然受了重伤,却并没有死去。那时戴笠正在上海,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双料特工来设一个圈套。他们在上海的一家小报上编了个故事,[2]说秘密特工关押了一个共产党人,此人在法租界的一家医院从病危中开始复苏。戴笠的计划是让共产党暗杀队真的杀死这个受伤的人,然后他自己的特工们便可以跟踪杀手们从而找到他们的秘密据点。 这个计划差一点儿泡汤。二组的一队特务装作人力车夫或小贩在医院入口埋伏起来。到了第五天,有两个人提着水果来‘看望’这个受伤的人。他们进去不久就传出枪声。两个特工立刻冲了进去,发现病人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当他们在医院的楼层里搜寻这两个刺客时,其中的一个从医院大门跑了出来。二组的其余特工们便在后面追踪起来,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奔跑。尽管骑车的跑得比别人快,但还是丢失了追踪目标:他消失在拥挤的胡同里。在附近徒劳地搜寻了半天以后,沮丧的特工们回到了机关里,一想到戴笠的怒火他们就胆战心惊。但正当他们告诉戴笠鸡飞蛋打时,两个步行的特工来了电话。他们由于跑得慢跟不上别人而决定坐电车回机关。但在经过福熙路时,其中一个特工偶然瞥向[190]窗外,却正看见刺客中的一个正非常镇静地在路上走着。于是他们从下一站跳下车,回到那里,在一家银楼找到了刺客,现在他们正在那儿监视他。[3] 戴笠立刻命令对那家店铺进行全面搜查。侦查队长杨凤歧、组长徐鹏飞和沈醉几乎带了整个大队的特工去与法租界的华人侦探会合。然后,他们包围了银楼,冲了进去。里面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9页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民党反间谍的成功无意中调节了共产党内部的权力结构,从而为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打下了基础。[1]这是因为,蒋介石的秘密警察切断了共产国际上海局与莫斯科共产国际常务委员会之间的电信通讯,‘[中共]中央委员会完全孤立于外部世界,这对党在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这种鼓励持续到1936年决定共产党和工人党发展战略战术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它甚至体现出了更加巨大的意义’。[2]尽管王明在向代表大会阐述中国必须结束内战,而毛泽东却得以自行其是,积聚力量,形成了一个新的乡村战略,这一战略最终使他战胜了蒋介石和蒋在上海及上海以外的追随者们。 [1] Wakeman, Policing Shanghai 1927—1937, p.156. [2] Braun, A Combination Agent in China, p.79。但须注意:共产国际与张国焘之间仍有无线电联系,当然也还有信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间谍王"的人也喜欢 · · · · · ·
间谍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 更多书评 2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7)7.2分 331人读过
-
每满30减10
-
团结出版社 (2004)7.3分 214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3)6.3分 9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中国国情研究 (姜白石)
- 想读的书-近代文学/学界/往事/传记 (bu6gu)
- 人物传记类以及励志类书籍-2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间谍王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李小补 2017-03-27 13:56:27
作为知名的汉学家,这本书实在是太水了,而且翻译实在糟糕外行。附录里的两则材料有参考意义,一个是军统的架构,一个是中美合作所的协定。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4-10-15 15:09:07
无聊无聊无聊无聊,跋透露的写作意图很好,但是连一成都没达到
0 有用 木光 2012-11-11 12:01:11
叙事高手。结局很亮,意犹未尽。
1 有用 全身远害 2015-04-22 10:28:34
隔岸观火
0 有用 Cynthiastar 2015-11-15 15:27:54
对这段历史太不熟悉,翻阅而已。可读性的确不如预期,但扎实是真扎实。
0 有用 涤生 2022-12-12 17:30:59 江苏
一些视角很有意思,但材料过于老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0 有用 心有猛虎 2022-12-10 19:24:18 江苏
特务机关与警察的功能还不一样,比如美国的中情局,联邦调查局。
0 有用 婷婷 2022-10-23 10:06:29 江苏
无聊 @2020-07-24 23:11:44
0 有用 Nemo 2022-08-11 02:39:52
这本书数年前读了大约一百页后来中断了。这次从头读完,有些失望。可能当时没读完也是有缘故的。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太乱,人物太乱。结构上一会像是编年体一会儿又是记事本末体,人物上也没有给戴笠足够的聚焦,反而各种杂七杂八的人物丛出不穷。另一个毛病是材料不够新颖,我本来期待老外写民国历史有些海外材料,结果还是大量依据沈醉的军统内幕等建国后的忏悔传记,很多细节也看出作者不了解中国(比如冯玉祥变成东北军阀),另外... 这本书数年前读了大约一百页后来中断了。这次从头读完,有些失望。可能当时没读完也是有缘故的。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太乱,人物太乱。结构上一会像是编年体一会儿又是记事本末体,人物上也没有给戴笠足够的聚焦,反而各种杂七杂八的人物丛出不穷。另一个毛病是材料不够新颖,我本来期待老外写民国历史有些海外材料,结果还是大量依据沈醉的军统内幕等建国后的忏悔传记,很多细节也看出作者不了解中国(比如冯玉祥变成东北军阀),另外翻译也偷懒,很多引用蒋介石的讲话其实可以查到中文原文,却只是从英文转译,读来很出戏。最终结论也还是中规中矩,戴笠没有封神也没有封魔,他只是一个甘做主公犬马的以孔明为偶像的浙江底层青年。其实和蒋介石的经历有相似,只是他读书太少,所以只能做希姆莱。 (展开)
0 有用 书中自有一间屋 2022-04-14 18:32:06
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