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布朗肖的书评集,选读。布朗肖的写作行为无疑是“强韧的”(借用友邻的话):“在写作者身上摧毁了语言的东西,同时促使他去运用语言。他在偏瘫的疾病中,既发现了去行走的义务,又发现了对行走的禁令。他必须持之以恒地奔跑,以便在每时每刻确证自己动弹不得。……写作者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越来越荒谬的状态之中: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手段可写,又受制于总是要写的必然性/必要性。……面对写作的必然性/必要性,他再也不能逃避写作,从视之为一个不可实现的任务的那一刻起——写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不可实现的,但又正是在这种不可能性中才是可能的。”
布朗肖早期的文论,1943年出版的时候,应该布朗肖还没经历他的“死刑”,所以这些文章和中期布朗肖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差异。这个时期布朗肖刚刚脱离他的政治书写,把思考都转到文学上面来,关注的更多是一些传统的文学问题,语言啊、孤独啊、世界啊、现实啊这样的,但很多中后期思想的雏形已经在了。会感到无力也正常,因为再发展下去就是要说文学的无力了。等到1944之后,布朗肖的思想开始和死亡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这本书中的很多东西都将再次被重复。
要不然是我长大了,要么布朗肖真的不怎么行。看了前言就很窝火,挑了我知道的几篇看了一下,总觉得乏力类似阳痿。我看他逼逼一大堆什么写作“我感觉孤独”是不可能的还有在anguish中写作啊诸如此类,本雅明那里就很简单:被阅读的作品就进入了作品的来生。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文字的存在形式是不一样的,就像艺术本身就有创作者的存在方式和观众的存在方式一样。与其提出这种混沌带来的无解不如直接说明这种现象学上的不可还原和作品的死亡/来生,还有写作作为广义上的劳动外化作者自身的存在的非伦理性质和谋杀的关系,所以作者永远不会是同一个作者(那个作者已经死了)等等。
> Faux Pas
0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2-12-08 17:18:31 江苏
布朗肖的书评集,选读。布朗肖的写作行为无疑是“强韧的”(借用友邻的话):“在写作者身上摧毁了语言的东西,同时促使他去运用语言。他在偏瘫的疾病中,既发现了去行走的义务,又发现了对行走的禁令。他必须持之以恒地奔跑,以便在每时每刻确证自己动弹不得。……写作者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越来越荒谬的状态之中: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手段可写,又受制于总是要写的必然性/必要性。……面对写作的必然性/必要性,他再也不能逃避写作,从视之为一个不可实现的任务的那一刻起——写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不可实现的,但又正是在这种不可能性中才是可能的。”
0 有用 Dehors 2023-01-03 11:55:50 吉林
布朗肖早期的文论,1943年出版的时候,应该布朗肖还没经历他的“死刑”,所以这些文章和中期布朗肖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差异。这个时期布朗肖刚刚脱离他的政治书写,把思考都转到文学上面来,关注的更多是一些传统的文学问题,语言啊、孤独啊、世界啊、现实啊这样的,但很多中后期思想的雏形已经在了。会感到无力也正常,因为再发展下去就是要说文学的无力了。等到1944之后,布朗肖的思想开始和死亡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这本书中的很多东西都将再次被重复。
0 有用 虐狗狂人叔本华 2018-11-17 09:04:31
要不然是我长大了,要么布朗肖真的不怎么行。看了前言就很窝火,挑了我知道的几篇看了一下,总觉得乏力类似阳痿。我看他逼逼一大堆什么写作“我感觉孤独”是不可能的还有在anguish中写作啊诸如此类,本雅明那里就很简单:被阅读的作品就进入了作品的来生。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文字的存在形式是不一样的,就像艺术本身就有创作者的存在方式和观众的存在方式一样。与其提出这种混沌带来的无解不如直接说明这种现象学上的不可还原和作品的死亡/来生,还有写作作为广义上的劳动外化作者自身的存在的非伦理性质和谋杀的关系,所以作者永远不会是同一个作者(那个作者已经死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