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奈保尔最后两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为前后衔接的同一个故事。表面仿佛“流浪汉小说”,内里则是找寻个体身份的灵魂奥德赛。但是否有所谓“个体身份”这种东西存在呢?恐怕只有山寨货:非洲的葡萄牙混血儿模仿金发碧眼的白肤公民的生活;印度的宾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主人公拎起的电话是没声音的,电梯修到离地面几英寸所以需要你高抬贵腿才能走进去的,甚至连革命都抄袭自列宁、托洛茨基和毛泽东。那么,作为“底本”供别人模仿的西方文明是否就是原创的呢?那就更不是了:牛津剑桥的学术传统承自古希腊罗马,莎士比亚则“借取故事,借取背景,从不直接运用自己和周围人士的亲身事件”。大家就这么抄来抄去,而有人还真把抄来的东西当成是原创的(并睥睨别人的模仿)。奈保尔用一句金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困境:“我这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哪儿都不是家
奈保尔似乎是想把自己想说的东西一股脑地塞进去,于是总是借人物之口来讨论,使得整部小说显得空洞乏味。
很久没有一本书读的这么叫我头疼 印度 伊朗神马地方总是很让人揪心
一个人的出生,这一点,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噩梦。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封闭心灵的房间静静等着你迈入。我们理想的世界观总是让我们从一个迈进另一个,毫无改观。而所谓的全球化,这种东西只是看上去很美,问题依旧接二连三,五花八门。
奈保尔彻底废了,难怪丫封笔了。
这盖棺之作实在是太乏味了。。。
一本可以称得上深邃的书。节奏感和结构都有新意。关于革命的部分,中国人读起来会觉得格外有趣吧
一本与政治有关的小说,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
理想主义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也给了我们毁灭般的结局。这样的一生挺不错。
种植可能性就是强奸可能性
不该抱有理想的世界观。灾祸正是由此产生。解决也是由此发端。
作为《半生》的续作,读起来,却似乎少了那么一点吸引力,但也足够给人深刻感受。
不是奈保尔的一流作品,个人以为不如《浮生》。写游击队的部分还不错,后面写伦敦生活就不太好了。翻译也远逊浮生。
沾上政治的书,一般都难写,今年看过最好的就是爆炸芒果,奈保尔这种一辈子都想不通的严肃货色,真不是我的茶。
奈保尔说:狄更斯死于拙劣的自我模仿;凯恩斯则鸡奸了大学生。这句话远比魔种给我的印象深。
读的时候完全把《浮生》忘了= =
奈保爾!!!
可怕的均衡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顆魔種,只有極少數人的種子開出了花,但大多數人的種子永遠不會發芽.
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
> 魔种
3 有用 虾米 2016-09-08 10:42:53
奈保尔最后两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为前后衔接的同一个故事。表面仿佛“流浪汉小说”,内里则是找寻个体身份的灵魂奥德赛。但是否有所谓“个体身份”这种东西存在呢?恐怕只有山寨货:非洲的葡萄牙混血儿模仿金发碧眼的白肤公民的生活;印度的宾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主人公拎起的电话是没声音的,电梯修到离地面几英寸所以需要你高抬贵腿才能走进去的,甚至连革命都抄袭自列宁、托洛茨基和毛泽东。那么,作为“底本”供别人模仿的西方文明是否就是原创的呢?那就更不是了:牛津剑桥的学术传统承自古希腊罗马,莎士比亚则“借取故事,借取背景,从不直接运用自己和周围人士的亲身事件”。大家就这么抄来抄去,而有人还真把抄来的东西当成是原创的(并睥睨别人的模仿)。奈保尔用一句金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困境:“我这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哪儿都不是家
1 有用 阿齐Archie🌈 2014-12-13 19:39:39
奈保尔似乎是想把自己想说的东西一股脑地塞进去,于是总是借人物之口来讨论,使得整部小说显得空洞乏味。
0 有用 阿梦 2010-08-16 23:06:18
很久没有一本书读的这么叫我头疼 印度 伊朗神马地方总是很让人揪心
0 有用 容安 2010-04-17 14:08:35
一个人的出生,这一点,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噩梦。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封闭心灵的房间静静等着你迈入。我们理想的世界观总是让我们从一个迈进另一个,毫无改观。而所谓的全球化,这种东西只是看上去很美,问题依旧接二连三,五花八门。
0 有用 闲人 2012-02-01 19:15:16
奈保尔彻底废了,难怪丫封笔了。
0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11-12-25 23:49:53
这盖棺之作实在是太乏味了。。。
0 有用 junepig 2009-05-06 09:20:58
一本可以称得上深邃的书。节奏感和结构都有新意。关于革命的部分,中国人读起来会觉得格外有趣吧
0 有用 影随茵动 2009-04-17 22:07:38
一本与政治有关的小说,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
0 有用 葱 2012-01-03 21:32:23
理想主义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也给了我们毁灭般的结局。这样的一生挺不错。
0 有用 安德 2011-08-28 22:56:03
种植可能性就是强奸可能性
0 有用 亚细亚人 2014-10-23 14:47:11
不该抱有理想的世界观。灾祸正是由此产生。解决也是由此发端。
0 有用 朱亦生 2010-09-07 18:17:20
作为《半生》的续作,读起来,却似乎少了那么一点吸引力,但也足够给人深刻感受。
0 有用 狐不归 2014-04-08 10:32:18
不是奈保尔的一流作品,个人以为不如《浮生》。写游击队的部分还不错,后面写伦敦生活就不太好了。翻译也远逊浮生。
0 有用 丁丁|刘 2010-12-02 14:42:56
沾上政治的书,一般都难写,今年看过最好的就是爆炸芒果,奈保尔这种一辈子都想不通的严肃货色,真不是我的茶。
0 有用 希米格 2008-07-19 19:30:38
奈保尔说:狄更斯死于拙劣的自我模仿;凯恩斯则鸡奸了大学生。这句话远比魔种给我的印象深。
0 有用 🌋 in Trieste 2015-05-28 19:21:10
读的时候完全把《浮生》忘了= =
0 有用 Mango 2011-11-28 17:25:36
奈保爾!!!
0 有用 aima 2008-03-10 22:59:27
可怕的均衡
0 有用 碧螢 2011-09-10 15:00:28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顆魔種,只有極少數人的種子開出了花,但大多數人的種子永遠不會發芽.
0 有用 米丝小X 2010-09-09 23:40:06
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