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明儒学案(修订本)(套装上下册)》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提纲引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为学者,首篇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主要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明儒學案(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黄宗羲 作者
目录 · · · · · ·
师说
方正学孝孺
曹月川端
薛敬轩碹
吴康斋与弼
陈剩夫真晟
周小泉蕙
陈白沙献章
陈克庵选
罗一峯伦
蔡虚斋清
王阳明守仁
邹东廓守益
王龙溪畿
罗整庵钦顺
吕泾野柟
孟云浦化鲤孟我疆秋张阳和元忭
罗念庵洪先趟大洲贞吉王塘南时槐
邓定宇以赞
罗近溪汝芳
李见罗材
许敬庵孚远
卷一 崇仁学案一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卷二 崇仁学案二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谢西山先生复
郑孔明先生伉
胡凤仪先生九韶
卷三 崇仁学案三
恭简魏庄渠先生校
侍郎余韧斋先生佑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太仆夏东岩先生尚朴
广文潘玉斋先生润
卷五 白沙学案上
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
举人李大压先生承箕
卷六 白沙翠案下
通政张东所先生词
给事贺医闾先生钦
吏目邹立斋先生智
御史陈时周先生茂烈
长史林缉熙先生光
州同陈秉常先生庸
布衣李抱真先生孔修
谢天锡先生佑
文学何时振先生廷矩
运使史惺堂先生桂芳
卷七 河东学案上
文清薛敬轩先生碹
御史阎子与先生禹锡
侍郎张自在先生鼎
郡守段容思先生坚
广文张默斋先生杰
文庄王凝斋先生鸿儒
布衣周小泉先生蕙
同知薛思庵先生敬之
郡丞李介庵先生锦
卷八 河东学案下
文简吕泾野先生构
司务吕愧轩先生潜
张石谷先生节
李正立先生挺
郡守郭蒙泉先生郛
举人杨天游先生应诏
卷九 三原学案
端毅王石渠先生恕
康僖王平川先生承裕
光禄马溪田先生理
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
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征君王秦阙先生之士
卷十 姚江学案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许半圭先生璋
王黄冕先生文辕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郎中徐横山先生爱
督学蔡我斋先生宗兖
御史朱白浦先生节
员外钱绪山先生德洪
卷十二 浙中王门翠案二
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卷十三 浙中王门翠案三
知府季彭山先生本
尚书黄久庵先生绾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布衣董萝石先生潠附子谷
主事陆原静先生澄
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
侍郎黄致斋先生宗明
中丞张浮峰先生元冲
侍郎程松溪先生文德
太常徐鲁源先生用检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都督万鹿园先生表
侍郎王敬所先生宗沐
侍读张阳和先生元忭
教谕胡今山先生瀚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附子善、孙德涵、德溥、德泳。
……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附案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方正学孝孺
曹月川端
薛敬轩碹
吴康斋与弼
陈剩夫真晟
周小泉蕙
陈白沙献章
陈克庵选
罗一峯伦
蔡虚斋清
王阳明守仁
邹东廓守益
王龙溪畿
罗整庵钦顺
吕泾野柟
孟云浦化鲤孟我疆秋张阳和元忭
罗念庵洪先趟大洲贞吉王塘南时槐
邓定宇以赞
罗近溪汝芳
李见罗材
许敬庵孚远
卷一 崇仁学案一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卷二 崇仁学案二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谢西山先生复
郑孔明先生伉
胡凤仪先生九韶
卷三 崇仁学案三
恭简魏庄渠先生校
侍郎余韧斋先生佑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太仆夏东岩先生尚朴
广文潘玉斋先生润
卷五 白沙学案上
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
举人李大压先生承箕
卷六 白沙翠案下
通政张东所先生词
给事贺医闾先生钦
吏目邹立斋先生智
御史陈时周先生茂烈
长史林缉熙先生光
州同陈秉常先生庸
布衣李抱真先生孔修
谢天锡先生佑
文学何时振先生廷矩
运使史惺堂先生桂芳
卷七 河东学案上
文清薛敬轩先生碹
御史阎子与先生禹锡
侍郎张自在先生鼎
郡守段容思先生坚
广文张默斋先生杰
文庄王凝斋先生鸿儒
布衣周小泉先生蕙
同知薛思庵先生敬之
郡丞李介庵先生锦
卷八 河东学案下
文简吕泾野先生构
司务吕愧轩先生潜
张石谷先生节
李正立先生挺
郡守郭蒙泉先生郛
举人杨天游先生应诏
卷九 三原学案
端毅王石渠先生恕
康僖王平川先生承裕
光禄马溪田先生理
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
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征君王秦阙先生之士
卷十 姚江学案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许半圭先生璋
王黄冕先生文辕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郎中徐横山先生爱
督学蔡我斋先生宗兖
御史朱白浦先生节
员外钱绪山先生德洪
卷十二 浙中王门翠案二
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卷十三 浙中王门翠案三
知府季彭山先生本
尚书黄久庵先生绾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布衣董萝石先生潠附子谷
主事陆原静先生澄
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
侍郎黄致斋先生宗明
中丞张浮峰先生元冲
侍郎程松溪先生文德
太常徐鲁源先生用检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都督万鹿园先生表
侍郎王敬所先生宗沐
侍读张阳和先生元忭
教谕胡今山先生瀚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附子善、孙德涵、德溥、德泳。
……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附案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中華書局 學案系列(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宋元學案(全四冊)》《两汉三国学案》《清儒学案(全八册)》《宋元学案补遗(全十册)》
。
喜欢读"明儒學案(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宋元學案(全四冊) 9.4
-
- 日知錄集釋全校本(全三冊) 9.2
-
- 阳明学的乡里实践 8.3
-
- 读通鉴论(上中下册) 9.3
-
- 唐书兵志笺正 9.3
-
- 宋论 8.9
-
- 中晚明士人的讲学活动与学派建构 9.4
-
- 顾炎武全集(全二十二册) 8.9
-
- 宋本册府元龟 1-4册 9.9
明儒學案(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宋明以来宋学、汉学之更替
佛说一切流转相,例分四期,曰: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正然,例分四期:一 、启蒙期(生);二、全盛期(住);三、蜕变期;四、衰弱期(灭)。无论何国何时代之思潮,其发展变迁,多循斯轨。启蒙期者,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潮经全盛之后,如果之极熟而致烂,...
(展开)

宋明以来宋学、汉学之更替
佛说一切流转相,例分四期,曰: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正然,例分四期:一 、启蒙期(生);二、全盛期(住);三、蜕变期;四、衰弱期(灭)。无论何国何时代之思潮,其发展变迁,多循斯轨。启蒙期者,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潮经全盛之后,如果之极熟而致烂,...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修订版不断地在印刷,不知道有没有新的修订? | 来自舟山所千总 | 2019-12-29 11:38:30 | |
这个修订本有没有修订? | 来自yixin | 7 回应 | 2017-08-07 09:20: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華書局 (1985)9.2分 67人读过
-
世界書局 (2009年2月)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時報文化 (19950000)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清代知识谱系 (北望)
- 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透明)
- 望洋兴叹与困知勉行的全集 (都灵布衣)
-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羊的门)
- 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 (jiulongshuj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明儒學案(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此山清世 2015-05-30 17:13:18
梨洲之学宗蕺山,纠心学末流之失。
0 有用 林中空地 2012-07-03 15:17:10
可以看出思想谱系
1 有用 免成 2022-03-08 19:20:17
一部明儒学案,唯白沙之学可观
2 有用 吕启正 2020-02-23 23:35:57
只看了卷十姚江学案部分,一位哲人评介他所尊崇的哲人,其讲义确实精简练达。 以我理解,阳明先生承理学精神拈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法门,与朱子所不同者在于求索的路径。 一个在乎致知格物,一个在于发明本心;前者是从道的(外在)体现中去求知,后者要从道的(心理)映现处求行。 由此发展,“知行合一”即不断以事上磨炼去除私欲(对真理的蒙蔽),运用内心本然之天理(良知)去实践。 “若用工夫于良知上,则心常精明,不... 只看了卷十姚江学案部分,一位哲人评介他所尊崇的哲人,其讲义确实精简练达。 以我理解,阳明先生承理学精神拈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法门,与朱子所不同者在于求索的路径。 一个在乎致知格物,一个在于发明本心;前者是从道的(外在)体现中去求知,后者要从道的(心理)映现处求行。 由此发展,“知行合一”即不断以事上磨炼去除私欲(对真理的蒙蔽),运用内心本然之天理(良知)去实践。 “若用工夫于良知上,则心常精明,不为欲蔽,临事心不动。由此不动心,则自能应变。” (展开)
12 有用 席缪 2018-06-06 08:33:53
这个学期上的最有用的一门课了。做了大概十几个人物专题,每周三晚上都是实实在在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