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到,很不厚道地看了双重生命一章,很失望,我不确定作者实际理解基氏多少,如果基耶斯洛夫斯基象别人说的也有自己的双重生命,是伯格曼和希区柯克的混合,作者可能只能读懂叙事的基氏,而对诗哲的基氏很茫然……关于木偶人是基氏自我忏悔一说估计来自作者,这可真是来自女性主义的很幽默的一个视角。
在网上搜到,很不厚道地看了双重生命一章,很失望,我不确定作者实际理解基氏多少,如果基耶斯洛夫斯基象别人说的也有自己的双重生命,是伯格曼和希区柯克的混合,作者可能只能读懂叙事的基氏,而对诗哲的基氏很茫然……关于木偶人是基氏自我忏悔一说估计来自作者,这可真是来自女性主义的很幽默的一个视角。 |
sohu读书的部分试读(阿阿)
同一个翻译,不同一个梦想?(突然一朵大荷花)
有些地方和我看的花絮有些出入,甚至相反,这本书姑且看看就可以了,比较偏向电影视角,怎么拍啊,什么角度的之类的,刘小枫偏纯理论些,深些。这女的好像给两生花做了评论音轨,不过没听。。。。
两者角度不同吧
作者毕竟是学电影的
笔触比较技术一点
看的出来对导演还是有感情的
一开始我也觉得还是刘小枫比较对口
可能是大家认知的侧重不同
刘小枫明显是自己发挥,不用捧得太高。
安内特·因斯多夫 本身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熟人,罗杰·伊伯特在影评里写过,应该不是作者的胡乱过渡解读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