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重点论述了本世纪初至60年代的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结构、市场与社会习俗、市场与交通、市场与地理扎状况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些市场理论的原理,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 · · · · ·
施坚雅(G.WilliamSkinner,1925-2008),1925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54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助教、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教授,1965年起任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1990年起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教授。1950年至1951年到中国四川考察,1977年考察中国城市市场。198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至1984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1987年至1989年任斯坦福大学巴巴拉·布朗宁人文科学教授。作品中译本有《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并发表大量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科学研究、农村和农民、人口、民族、海外华人的论文。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一、市场和中心地5
二、周期性和集期11
三、作为空间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市场结构21
四、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40
第二部分
一、传统和变化71
二、现代的变革91
第三部分
一、与原有农村市场模式的关系127
二、市场共同体与农村人民公社150
译后记187
征引外文书目18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这类资料表明了作为经济体系的基层市场社区的独立性和孤立性——并由此表明构成各种文化特性之基础的真实环境。归根到底,正是长期不变的传统市场模式可以解释下述事实——引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四川姑娘精心装饰她的新婚床帐的十字挑花,都带有她所在基层市场社区所特有的花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1页 -
然而,我有一种强烈的设想,当差异大到成为相邻村庄的特征时,最终可以证实这些村庄属于不同的基层市场社区。很有可能在传统时代,典型的农民认识的同村人要比他认识的所有外村人加在一起还要多。但同时,他与本市场社区内外村人的社会联系如此之广,以致于很难想象任何范围的文化差异能够在使用同一基层市场的村庄之间长期存在。同样,使农民与其基层市场社区之外的人发生接触的社交活动如此之少,以致于市场社区之间在文化上产生差别好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页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 更多书评 17篇
-
蘑菇阿姨 (我自盛开。)
本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传统的变化和现代的变革,从字面的意思上讲,变革的程度要高于变化,但是事实上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中国农村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哪些改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生产这样的不同? 在第一小部分“传统的变化”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传统时期村庄和市场在数量上的改变,并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村庄与市场之比在一些情况下提高而在其他情况下而下降呢?对于此问题的回答正是作者考察的一个方面,即他认为与...2013-11-07 17:28 2人喜欢
本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传统的变化和现代的变革,从字面的意思上讲,变革的程度要高于变化,但是事实上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中国农村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哪些改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生产这样的不同? 在第一小部分“传统的变化”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传统时期村庄和市场在数量上的改变,并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村庄与市场之比在一些情况下提高而在其他情况下而下降呢?对于此问题的回答正是作者考察的一个方面,即他认为与数量上增长这一模式相比较,数量减少是一种特例,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他只关心一个地区市场分布和社会结构形成的一般增长模式。接着作者介绍了两种密集模型,由此作者提出“定居模式产生差异的原因必须在运输费用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中寻找”,然后作者介绍了平原及山区在发展上的不同:在平原上村庄外迁发展成新村庄,而新村庄没有足够的土地,这样就使得新村建立一条新路,并且这一模型会更大;而与此相反的是,在山区运输的问题大于耕地的问题,使得旧村庄在不够大时就已经出现新的村庄。 作者对比了模型A 、B的不同。在模型A中,居民点在原有的道路上建立。直到它们好像一串串珠子,而大部分市场见的道路最终建成时,这些路只经过很少的村庄。在模型B中,村庄的密集,第二批道路的重要性超过第一批。然后作者对如何发展成18个村庄的变化模式加以分析,验证了模型B更加适合平原地区,而A则适合与山区。 作者指出了模型A和模型B的实质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前者的每个基层市场依附于两个比较高层次市场,而在后者中依附三个;二是在一个中间市场区域在模型A中比在模型B包含更多的村庄;三是前者的发展造成比较简单的道路网络,连接中间市场的道路经由一个基层市场,并且这同一个道路体系还起了把中间市场和所有高层次中心地连接起来的作用,而在后者中有两套道路连接高层次市场;四是前者的面积大而人少,而后者的面积少人多。 最后作者通过两个实例来验证市场活动密集理论,,并指出它经过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村庄的建立,唯一的反应是市场规模的扩大,第二阶段不仅市场规模扩大,而且逐渐增加新的集期,第三阶段也是最激烈的反应,是新市场的成立。 在第二部分“现代的变革”中,首先指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列举了这种转变的四个要素,经济职能的更细的分工既是传统向现代市镇转化的特征,也是传统中心地等级每提高一步的特征。 作者指出,市场体系现代化时市场区域的扩大和家庭自给部分的缩减。他解释了农村怎样在与外部供求结构相联系的城市贸易体系内发生变化,,为什么在现代化过程中交易活动会从基层市场转移到高层次市场。并指出传统变革与现代变革的不同,传统时代的变化是市场区域的面积随着新集镇在这个地区的不断增加而持续缩减。,而现代化变革是市场区域的面积随着旧市场的关闭而不断扩大。 作者以后都是为了说明一点。即真正的现代化包含两个要素:现代交通网络,和这一体系中的基层市场的消亡。并通过一系列论证,指出现实中的现代的变革:基层市场的消失与社区的缩小,但是与他所认为的真正现代化是相矛盾的。 所以是不是可以说在作者看来,传统的变化和现代的变革在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不是作者认为的现代化。 我的问题是:若是按照作者所认为的现代化,基层市场消失,对于人们的交往及社会结构产生什么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是:在弗里德曼和施坚雅研究的都是中国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否真的存在西方现代意义上社会概念的存在?
回应 2013-11-07 17:28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这类资料表明了作为经济体系的基层市场社区的独立性和孤立性——并由此表明构成各种文化特性之基础的真实环境。归根到底,正是长期不变的传统市场模式可以解释下述事实——引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四川姑娘精心装饰她的新婚床帐的十字挑花,都带有她所在基层市场社区所特有的花样。2018-08-15 19:18 1人喜欢
-
Brasidas (生阳无自,诚敬谦和)
历史沿革下的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强约束,在不投入适当的资源以改变资源禀赋结构时,则无法达到一定的自觉发动的政治经济要求(如第二部分宁波的例子),而此投入在考虑效率和外部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全球化的影响,对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正反馈效应,否则不可持续。2018-02-21 22:13 1人喜欢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然而,我有一种强烈的设想,当差异大到成为相邻村庄的特征时,最终可以证实这些村庄属于不同的基层市场社区。很有可能在传统时代,典型的农民认识的同村人要比他认识的所有外村人加在一起还要多。但同时,他与本市场社区内外村人的社会联系如此之广,以致于很难想象任何范围的文化差异能够在使用同一基层市场的村庄之间长期存在。同样,使农民与其基层市场社区之外的人发生接触的社交活动如此之少,以致于市场社区之间在文化上...2018-08-15 19:11
-
还要提到的是,基层市场社区与农民的娱乐活动息息相关,基层市场和较高层次市场是专业说书人,戏班子,卖唱盲人,摆赌摊儿的,卖艺的,练杂技的,卖膏药的等等人物的舞台。不但村庄里明显缺少这类人,而且一般情况下小市上也见不到他们。正如集日通过提供娱乐机会减轻了农村生活的无聊一样,庙会使村民全年的娱乐达到高潮。
2012-10-29 15:43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然而,我有一种强烈的设想,当差异大到成为相邻村庄的特征时,最终可以证实这些村庄属于不同的基层市场社区。很有可能在传统时代,典型的农民认识的同村人要比他认识的所有外村人加在一起还要多。但同时,他与本市场社区内外村人的社会联系如此之广,以致于很难想象任何范围的文化差异能够在使用同一基层市场的村庄之间长期存在。同样,使农民与其基层市场社区之外的人发生接触的社交活动如此之少,以致于市场社区之间在文化上...2018-08-15 19:11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这类资料表明了作为经济体系的基层市场社区的独立性和孤立性——并由此表明构成各种文化特性之基础的真实环境。归根到底,正是长期不变的传统市场模式可以解释下述事实——引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四川姑娘精心装饰她的新婚床帐的十字挑花,都带有她所在基层市场社区所特有的花样。2018-08-15 19:18 1人喜欢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这类资料表明了作为经济体系的基层市场社区的独立性和孤立性——并由此表明构成各种文化特性之基础的真实环境。归根到底,正是长期不变的传统市场模式可以解释下述事实——引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四川姑娘精心装饰她的新婚床帐的十字挑花,都带有她所在基层市场社区所特有的花样。2018-08-15 19:18 1人喜欢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然而,我有一种强烈的设想,当差异大到成为相邻村庄的特征时,最终可以证实这些村庄属于不同的基层市场社区。很有可能在传统时代,典型的农民认识的同村人要比他认识的所有外村人加在一起还要多。但同时,他与本市场社区内外村人的社会联系如此之广,以致于很难想象任何范围的文化差异能够在使用同一基层市场的村庄之间长期存在。同样,使农民与其基层市场社区之外的人发生接触的社交活动如此之少,以致于市场社区之间在文化上...2018-08-15 19:11
-
Brasidas (生阳无自,诚敬谦和)
历史沿革下的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强约束,在不投入适当的资源以改变资源禀赋结构时,则无法达到一定的自觉发动的政治经济要求(如第二部分宁波的例子),而此投入在考虑效率和外部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全球化的影响,对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正反馈效应,否则不可持续。2018-02-21 22:13 1人喜欢
-
Brasidas (生阳无自,诚敬谦和)
公社化出现弊端的程度和概率和这类历史沿革下的社会经济条件间的关系如何(如大跃进时江苏增产20%,河北减产20%),有待通过经验数据的对比作证实研究。猜测则为物流越高效的地区(如关于AB两种模型),本地历史沿革下分工程度约高的地区(如黄宗智所观察),弊端越少;可惜在前现代的中国,发动共社化所迫切要达到目的的地区,往往不具备如上条件。2018-02-21 22:0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Assn for Asian Studies Inc (199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0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法律文化社 (1979)暂无评分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茅海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课”讨论书目 (子明)
- 中國古代生活研究 (エロス大王)
- 中国国情研究 (姜白石)
- 社会经济史 (by)
- 海外中國研究Ⅱ (東寫西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4-04-06
: F723/0217
7 有用 六点起床上班雷 2012-11-26
施坚雅结构化学肯定得挂,晶胞算错了
0 有用 耕石 2015-03-29
很好奇施坚雅理论这些年的变形。大部分内容没的说,后面对供销社的重要性似乎认识不够。
0 有用 弢 2013-05-15
中心地理论特别适合解释基层市场,对于高层市场的体系缺乏数据与实例支撑,而对于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体系演化,其解释也并非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变形
0 有用 AMBER 2011-11-01
施坚雅模式必读书3.很佩服施氏能够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昨日的讲解不足以充分表现他得意思。
0 有用 哭泣的梦游者 2020-12-29
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体会到施坚雅笔下的集市。我们村是旬一个集(每月逢8日),隔壁村是每逢5日集,再隔壁是逢三六九集。这几个村庄分属不同的行政单位,村民却在此处互通有无.
0 有用 飞天务工 2020-12-23
贺老师问我读了有甚么感受,我发现这种建构模型的书我都没有甚么感受。
0 有用 晚歌。 2020-12-11
构建了一套传统中国农村市场的结构和发生学模型,并叙述了其在近代的演变,可谓兼顾了结构-功能主义和历史过程,尤其是基层市场体系在共和国依旧表现出复杂的延续性,让我感到意外。很多人批评施坚雅,认为他的理论只适用于成都平原。其实只要认真读就可以发现他所运用的广泛地区的方志和调查笔记,其理论模型也是在对大量数据进行计量所得。而至于一般性模式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关系则是更大的一个母题了。总之,言必称“巨区”“六... 构建了一套传统中国农村市场的结构和发生学模型,并叙述了其在近代的演变,可谓兼顾了结构-功能主义和历史过程,尤其是基层市场体系在共和国依旧表现出复杂的延续性,让我感到意外。很多人批评施坚雅,认为他的理论只适用于成都平原。其实只要认真读就可以发现他所运用的广泛地区的方志和调查笔记,其理论模型也是在对大量数据进行计量所得。而至于一般性模式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关系则是更大的一个母题了。总之,言必称“巨区”“六边形市场理论”的研究者都应该仔细研读施坚雅的推演过程,体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而不是直接拿来就用。另外目前翻译过来的施坚雅两部经典作品都是在二十年前了,印刷粗糙,纸张极差,希望能有再版。 (展开)
0 有用 猫空 2020-11-25
即将开始读第二本乡村作品前来追评一下当时的感受。嗯 很地理 很模型 很数学 很成都,读的很懂很透后,还是比较喜欢江村经济跟云南三村。
0 有用 庭子 2020-11-04
城市社会学书目,现在就对那几个图有点点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