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作者简介 · · · · · ·
吴晓波,196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目录 · · · · · ·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 · · · · · (收起)
"激荡三十年(下)"试读 · · · · · ·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八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烟王”是非 1999 庄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万科再次逃过一大劫。此事让王石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他借用美国一本财经书的书名,将资本活动家称为“门口的野蛮人”,但在客观上,这也最终迫使他下决心走专业化的道路。以后几年,他先后卖掉了饮料公司、扬声器厂和供电服务公司,而将全部心思放到了房地产上。他提出了两个后来成就万科事业的战略准则,一个“两个70%原则”,即万科集团70%的盈利必须来自房地产,而城市居民住宅项目又必须在房地产业务中占到70%,这使得万科的主业务特征十分清晰;二是“高于25%的利润不做的原则”。在中国市场,房地产从一开始就是暴利行业,几年前,万科只要一拿到土地批文,就有超过100%的利润,当时的房地产更有“低于40%利润不做”的行规,王石的这个原则让万科规避了高风险,加强了公司适应经济周期的能力,培育了公司的竞争力。王石后来的生意搭档、企业家宁高宁评论说,“在成长的道路上,万科几乎犯过所有可能犯过的错误,可是它是幸运的。幸存者的幸运在于,他们在错误还没有把他们毁灭的时候醒悟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1页 -
媒体也观察到了这场平地而起的柳倪风波,它被认为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这场让所有人都很难堪和痛苦的争吵一直持续了整个下半年,中科院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联想内部几乎所有的高层都站到现实的柳传志一边,工作组的报告称,“没有发现材料证明柳传志同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而为了避嫌,香港商人吕谭平也被劝退所持股份。到1995年初,胜负渐渐清晰起来,6月30日,联想董事会同意“免去倪光南同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对于任何企业战略决策的评估,都让人陷入两难,“结果”往往是唯一可以参考的依据。日后证明,柳传志把联想带到了一个新的成长高峰,然而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一直有很多人在固执地争论:如果沿着倪光南的方向走下去,联想乃至中国电脑产业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电脑以及家电产业一直在“贸易”、“制造”与“技术”的发展优先次序上摇摆徘徊。联想跟中关村的所有公司一样,都是靠贸易起家,逐渐形成工业制造能力,进而在技术上寻求进步,而家电业的海尔、长虹及科龙等公司都是从引进生产线起家,然后在市场营销上获得了成功。因此,“贸工技”和“工贸技”是两大成长模式,其中。无一例外的是,技术都是核心能力中最薄弱和滞后的一环。而当这些企业逐渐壮大,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展开正面竞争的时候,技术落后的现状便非常清晰地显现出来。在此刻,何去何从,敏感而无比关键。在中国企业史上,柳倪之争带有很强的寓意。它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面临国际化竞争和技术发展瓶颈的时候,做出了怎样的思考和选择。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所有知名的企业家都选择了柳式道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0 有用 NeoCon 2010-12-26 13:42:04
宏大年代的宏大叙事。
1 有用 豆总Jessica 2010-04-29 18:28:37
2010 电子书 买! 世界级的企业应该诞生于一种先进的商业制度之中。应该经历过伟大的冒险和征服,华为,海尔,联想经过了20年的奋斗,依然风雨飘摇,战战兢兢~~何时“中国企业”也能像美国公司,日本公司一样成为某一企业模型的特定概念? 期待着那一天
2 有用 Cyborg.z 2013-07-24 03:11:47
两卷书里可以读到成功学,但更应剖明失败史,因为在这个频频朝令夕改且连大趋势大方向都混沌不清的环境下,"黑天鹅"的突现可能性实在太大。掩卷倚椅,脑中不由闪过一句: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3 有用 人気小圆头🔒 2015-10-31 22:53:10
可辛拍合伙人时看的此书
49 有用 小波福娃 2013-08-05 16:16:21
就是非常典型的畅销写法,堆砌事实浮光掠影看似深刻毫无深度。。。。我已经沦落到读这种书的地步了么!摔!
0 有用 Capriccio 2023-01-22 22:39:34 云南
时间截止到2008年。我搜了下08-18年作者也写了一本,写得还不如这本。这种流水账的叙事我可能不会再读了
0 有用 哥德尔 2023-01-11 15:45:11 甘肃
“昨日的叛逆,会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正统,继而又“供养”成明日经典。”
0 有用 Vincent - 小天 2023-01-10 18:03:25 上海
时代的伟岸和壮观,也同样滋养了世故、丑陋和空虚。深度一般,胜在资料的丰富和详细,了解那些年重大政策和事件,对各方利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反作用。最大的感触是80-10年间有太多灰色地带和大玩主,想的大,玩的大,做的也大。想必以后很少有事情会让我惊讶了,我们这代人大都属于爬梯子的人,没有造梯子的敢想敢干。
0 有用 🤪 2023-01-09 02:23:33 四川
一本看了也不会记得太多的资料文档
0 有用 摔盘子玩 2023-01-05 21:36:00 上海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