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的声音》试读
第一部分
1920年,当陶希圣还是北大法科(后改称法学院)法律门(后改称法律系)二年级学生时,胡适先生已出版《尝试集》,旋即又有《胡适文存》第一集出版。陶希圣读的是法科,因此没有上过胡适先生的课,但一直尊他为师。即使后来两人在北大共事,陶给胡适写信时一直称"适之师",但胡适本人并不认为陶希圣就是自己的学生。只有一次不确定的"例外",那是在胡适去世的前两年,...
第二部分
不久前,读到过杭州学者散木先生写的一篇短文《胡适在葛斯德东方图书馆》,文章的副标题是"兼说从'中统'专员到图书馆馆长的童世纲"。一文说了两人,爬梳清晰,述要精辟,点到为止,其中谈到了当时胡适先生对待美国人的态度,也指出当时胡适之所以出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一职乃因生活拮据所致,文中这样写道:胡适之妻江冬秀"不愿和儿子儿媳一同居住在泰国…...
第三部分
春上五月,杭州傅国涌兄携全家来我们这座城市旅游。因有着共同话题,且心有所系,在闲聊中,两人竟若"童言无忌"一般,畅言不止。其中谈到了苏雪林这个人,也谈到了她对鲁迅的认知与态度。我告诉国涌说,苏雪林六十七岁时在台湾出版过一本《我论鲁迅》(传记文学出版社),其语尖刻如刀,毫不留情,并直称自己是一个"反鲁迅的人"。国涌兄建议我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