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William Julius Wilsom),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1935年出生。1988年人选美国文理科学院,1990年当选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91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时代》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1998年荣获“国家科学勋章”。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多年,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在城市贫困、种族关系和公共政策研究上成果卓越、著述风格以深入浅出见长、既为同行专家认可、又极为畅销。代表作有《种族重要性的降低》、《真正的穷人》、《当工作消失时》等。
《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和公共政策》(The Truly Disadvantaged:The Inner City, the Underclass, and Public Policy),1987年的书,当年16本《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编辑年度之选之一。作者威廉·威尔逊(William Julius Wilson)是名副其实的著名社会学家,照译者的说法,...
(展开)
0 有用 可心 2018-02-16
我认为世人最大的通病,一种不折不扣的社会毒瘤和理论学说的毒瘤,是嫉妒。而唯一能消化这种缺陷或者说获得某种免疫力而避免这种“嗔”的力量来自家庭。往往一无所有,因而也没什么可以妒羡。这样的家庭低调朴实自然却能让人得到高尚的教义。本书在这一点上是脱离的。作者把贫困地域化了。当贫困与看不见天空、与前途无望的生活相结合时,会铸成登峰造极的,非常令人愤慨的不公正。应当竭尽全力使这些人摆脱贫困和丑陋的双重侮辱。... 我认为世人最大的通病,一种不折不扣的社会毒瘤和理论学说的毒瘤,是嫉妒。而唯一能消化这种缺陷或者说获得某种免疫力而避免这种“嗔”的力量来自家庭。往往一无所有,因而也没什么可以妒羡。这样的家庭低调朴实自然却能让人得到高尚的教义。本书在这一点上是脱离的。作者把贫困地域化了。当贫困与看不见天空、与前途无望的生活相结合时,会铸成登峰造极的,非常令人愤慨的不公正。应当竭尽全力使这些人摆脱贫困和丑陋的双重侮辱。作者停止了绝对困苦的人对社会的怀疑。停止了某种虚幻的希望。不过却并未赋予最谦卑的穷人的生命某种高贵的气质。大概这是小说家的事吧。不错的社科书籍 (展开)
1 有用 Turnsole 2018-12-13
底层黑人男性失业率增加是1970年以来导致黑人底层阶级贫困加剧的重要原因。城市经济的转型在种族歧视的积累性背景下,主导了底层黑人男性失业。失业导致黑人男性不受婚姻市场欢迎,带来了黑人女性非婚生育的增加等黑人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黑人家庭更容易陷入贫困。 此外,中产和工人阶级的黑人从内城聚集区的迁出,导致这些黑人家庭被社会彻底孤立,带来贫困的代际循环。 对这一问题相关的公共政策分析上,作者区分了三种... 底层黑人男性失业率增加是1970年以来导致黑人底层阶级贫困加剧的重要原因。城市经济的转型在种族歧视的积累性背景下,主导了底层黑人男性失业。失业导致黑人男性不受婚姻市场欢迎,带来了黑人女性非婚生育的增加等黑人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黑人家庭更容易陷入贫困。 此外,中产和工人阶级的黑人从内城聚集区的迁出,导致这些黑人家庭被社会彻底孤立,带来贫困的代际循环。 对这一问题相关的公共政策分析上,作者区分了三种视角:个体机会均等(强调少数民族个体的权利)、群体机会均等(给予少数民族群体优先待遇)和生活机会均等(社会阶层相关的机会)。他赞同第三类视角,因为它才能真正带来社会流动。当前反种族歧视的政策,以群体机会均等为主导,受益的主要是中产及以上的黑人,并不解决底层黑人的贫困问题。 (展开)
0 有用 潇仔向上生长 2015-05-03
作者希望是综合性政策而不是针对某个种族,真的是break common sense。数据充分最后补充了review太棒了。结合美国大城市那本书,大城市内城区社会阶层断裂或许真的跟街道,街区有很大关系。黑人中产逐渐搬离内城区,在不能强求别人搬回来的前提下,应该要把街区规划更好。
0 有用 风清扬 2010-12-20
作者远超Oscar Lewis
0 有用 jdubwnbhzj 2019-08-04
通过对芝加哥南部非裔美国穷人的研究,发现城市黑人集聚区的贫困状况会越来越严重。该书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去工业化,郊区化和福利政策的下降对内城区的“社会组织”产生了负面影响: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黑人从内城区的迁出,导致这些黑人家庭被社会彻底孤立,带来贫困的代际循环。最贫穷的非裔美国人被排除在种族,阶级和地方之外,缺乏与代表主流社会的个人和制度的联系或持续互动,导致他们的社会关系基本上在贫民区的同质社会... 通过对芝加哥南部非裔美国穷人的研究,发现城市黑人集聚区的贫困状况会越来越严重。该书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去工业化,郊区化和福利政策的下降对内城区的“社会组织”产生了负面影响: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黑人从内城区的迁出,导致这些黑人家庭被社会彻底孤立,带来贫困的代际循环。最贫穷的非裔美国人被排除在种族,阶级和地方之外,缺乏与代表主流社会的个人和制度的联系或持续互动,导致他们的社会关系基本上在贫民区的同质社会空间内展开。威尔逊认为,与某些人,团体或机构的有限接触,加剧了“社区中剩余居民的社会隔离”。在高贫困社区中缺乏掌握丰富社会资源的人,导致资源匮乏的人难以与资源丰富的人建立关系。在这里,缺乏的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更重要的是缺乏与资源丰富的人的联系。因此,威尔逊的分析表明社区是网络资源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展开)
0 有用 GingLam 2020-12-18
如果实证研究满分为100分,这本书至少是95分。谢宇认为社会学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信息”的能力,我认为这是社会学“第一性原则”,即社会学研究要提供社会现象的准确、清楚的“典型化事实”。缺乏清楚“典型化事实”的充斥“垃圾回归”和“垃圾因果识别”的研究“连错误都算不上(泡利语)”。
0 有用 月直直 2020-11-19
参考的文献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是非关怀的方案——经济的均衡、就业的充分、教育的普及……政治逻辑格外完整,且充满理性。
0 有用 。x。 2020-06-12
研究城市底层黑人的结构性贫困的问题。值得一看。是真正的在分析是不是为什么怎么办。
0 有用 时居 2020-06-11
讲了半天,还是左派呼吁“政府要管一管”的老套路
0 有用 softnan 2020-04-24
今年是中国野心勃勃的全面实现小康的扶贫攻坚年,新冠病毒扩散,开局不利,蒙上了不少阴影。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脱贫也不是个简单的事业,它需要全盘考虑,大到国家政策、立法,小到具体的社区、聚落,甚至要就种族、民族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应对方案。本书聚焦美国大城市内城中的黑人聚集区的贫困,做了一番社会学调查,指出因种族、阶级的固化、孤立,贫困会遗传的,至于解决方式,那就是扩大该群体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