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主要内容:作者罗伯特G.汉格斯特龙将带领你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学习投资的旅程,这次旅程没有图表、没有数字,而是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从物理学、生物学到金融投资学,使你一路领悟不同学科知识中贯穿的大智慧,领悟投资的格栅理论。
如果你厌倦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难以捉摸的K线图,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投资智慧,这《股票投资的大智慧》不容错过!“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难以预测的股市,面对难以把握的股价,让我们不妨从股票投资中跳出来,用投资的格栅理论,用更宽广的视野,用一种大智慧来看待投资,收获的也许不仅仅是投资的成功,还有更从容的人生!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罗伯特G.汉格斯特龙将带领你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学习投资的旅程,这次旅程没有图表、没有数字,而是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从物理学、生物学到金融投资学,使你一路领悟不同学科知识中贯穿的大智慧,领悟投资的格栅理论。
目录 · · · · · ·
第1章 思维模式格栅
第2章 物理学:平衡的学问
第3章 生物学:新物种的起源
第4章 社会科学:蚂蚁、雪崩和复杂系统
第5章 心理学搬市的心灵
第6章 哲学投资的实用主义观点
第7章 文学:为思而学
第8章 决策
注释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后的200年后,经济学家已经认同股票的基本价值,即在市场价格之外的“真实价值”,股票在市场上的价值围绕着其真实价值上下波动。当然,从那以后,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就什么是真实价值吵个不停。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告诉我们:竞争最终会决定均衡的价格。如果价格有波动,就说明市场中的供需之间存在暂时的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最终会被市场纠正。 萨缪尔森自己则认为股价会因其未来价值的不确定预期而波动。即IBM的股票值100美元还是50美元,由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竞争力和对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预期而定。在1965年发表的著名文章“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中,萨缪尔森提出了“影子价格”的概念——股票内在的但不一定可以轻易知道的价值。不过问题在于如何将影子价格直观地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接下来萨缪尔森提出了让投资者对股市表现震惊的理念转变。 根据法国数学家路易·巴舍利耶发表于1900年、少有人知的博士论文,萨缪尔森开始思考市场价格的理论。巴舍利耶认为市场中价格的变化无法预测。他的理由很直接:“影响市场变化的不同观点太多了,在同一个时间点,买家认为股价会上升而卖家觉得股价将下跌”基于这一点,总体上买家和卖家都没有掌握什么伟大的思想,巴舍利耶因此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看上去市场本身和激进的投机者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里,既不相信市场会上升,也不相信市场将下降因为在每一个价位上,买入和卖出的人都非常多”因此,巴舍利耶说“投机者的数字预期值几乎为零。” 巴舍利耶的逻辑让萨缪尔森找到了一个让影子价格从市场的内部变得显而易见的方法。在一个跨度较大的观点中萨缪尔森认为,计算影子价格的最好方法是巴舍利耶的市场价格理论。巴舍利耶通过收集买家和卖家信息来计算影子价格的方法可能不完全精确,但现在没有其他更精确的方法了为了充实影子价格理论,萨缪尔森接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页 -
如果我们重新翻看股票市场的历史,寻找不同时间的主交易策略,我相信一共共有5种主要的策略(法默以物种群作为类比)。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在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里提出的账面价值折扣策略是主流。 (2)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之后,第2个主流的金融策略是分红模型。因为对1929年股灾心存余悸,在繁荣再次出现时,投资者更多地被那些高分红的股票所吸引,而低收益的债券没有了市场。分红策略在20世纪50年代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分红股票的收益,在历史上首次低于债券的收益. (3)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3种策略。投资者从分红高的股票转向收益增长率高的公司。 (4)20世纪80年代,第4种策略出现了。沃伦·巴菲特将目光转向“所有者收益”高的公司或现金流。 (5)今天我们知道的投资资金的现金回报是第5种新策略。 个体蜂拥而至拓展那些显而易见的模式,最终导致出现了副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体使用同一种策略,该策略产生的利润就降低了。这个策略逐渐失效,原始的策略被清除。然后新的个体带着新的想法入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股票投资的大智慧"的人也喜欢 · · · · · ·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4 条 )
> 更多书评 74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林@语堂 (tide is changing)
一、思维格栅 【p14】“以经济、股市、金融为中心,构建个人的大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学习的重点是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当其他学科的观点得出相同结论时,投资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芒格大概是要强调,学科对事物描述角度不同,各角度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比如,P23一个个灯泡亮起的描述。 【P21】...2011-04-11 19:23 4人喜欢
一、思维格栅 【p14】“以经济、股市、金融为中心,构建个人的大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学习的重点是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当其他学科的观点得出相同结论时,投资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芒格大概是要强调,学科对事物描述角度不同,各角度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比如,P23一个个灯泡亮起的描述。 【P21】隐喻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帮我们把一个概念和另一个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描述,以便我们掌握相似的复杂概念。 【我】:这个有感触,平时多喜欢用类比,用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较复杂或较新的概念,很有帮助。 二、物理学中的均衡概念 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第谷——开普勒 ——伽利略 ——笛卡尔——牛顿 自然规律统治万物,力使得每个质点处于平衡,平衡是自然界的最终目的。 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 马歇尔——萨缪尔森:股价运动是因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预测有不确定性。夏普认为,在均衡时,预期收益和收益标准差(即风险)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标准的均衡理论是理性、机械、有效的,假定个人投资者对股价有理性预期,从而有效利用信息。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市场中非理性的、并非完全有效的现象,也解释不了巴菲特为代表的成功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存在无法用风险解释的差异,比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等。 由此,提出问题,有效市场假设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股票的所有价格都将精确反映市场情况。但也不能否认均衡法则的深远影响,它依然统治者人们的认识论和世界观。然而,正是要学习哥白尼、牛顿的精神,我们才不能随意抹煞掉认知世界的新观念的存在,就像当年日心说取代地心说一样。 三、生物学的进化论观点 机械的世界观——生物的世界观,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可预知的结果——不可预知的突变。 经济系统更类似与生态系统,一种复杂适应系统,有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四个特点:1)小事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没有全球性的控制者,系统中的个体通过竞争和协调来控制系统;3)经济系统在不断地适应,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故事、新规则以及新行为;4)持续不断地变化,所以很难达到平衡。 复杂适应系统的一个重要本质是反馈循环。系统中的个体选择自己的预测模型,效果好的模型会存活下来,效果不好的模型会得到修正,反馈系统最终使得一些模型存活,并改变,而一些模型消亡。 【例子】:随着环境的改变,经济选择导致占主导地位的交易策略发生改变,股市发生进化。20世纪30、40年代,防御价值型投资策略占主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股利模型占主导;随着人们对1929年股市崩盘的记忆退却,以及二战后经济的繁荣,高红利收入的股票更受欢迎;20世纪80年代,投资者更偏爱现金流模型而不是收益模型;现在,投资资本现金收益策略开始出现。 类比于生物系统,生物数量代表资本,自然选择代表资本积累,策略是成功的,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从而形成主导策略。当新策略形成,资本重新分布。 另外,更多的人使用主导策略,会带来效率下跌,进而该主导策略被淘汰,同时新的策略出现,所以资金的转移和新策略的研究导致了股市的进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地方:生态系统的进化速度往往是慢的,但金融系统的变革速度则比较快,即一种主导策略被市场淘汰的过程,市场保持有效的时间会比较长些。 四、社会科学: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科学主要是揭示和解释人类如何形成群体或者社会、组织自己和相互影响,即如何运转。 社会科学——政治学 ——经济学 ——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进化和人类基因 ——cultural anthropology社会学角度研究都古代社会人类团体 ——社会学 现代社会人类团体——社会心理学 ——社会生物学 所有社会系统行为产生的机制: 1)自我组织理论:没有中央控制着为每个人做决策,系统自发地发展并组织自己、自我强化。三个特征:第一,相关局部处理者的行为导致复杂整体行为;第二,解决办法来自于个人信息的差异;第三,系统功能性鼻任何一个局部处理者都要大的多。 2)突现理论:个体单位的相互调节以及系统的自我组织行为产生了一个行为整体,这种突现性质超越了其个体单位。研究发现,由不同水平的投资者构成的股市比仅由高水平投资者构成的股市要有活力的多;足够多元化的系统抵御中等程度干扰时,更有效。 3)自组织临界:复杂适应系统经常是不稳定的,而且周期性地到达自组织临界状态,小事件的连锁反应会导致一场大灾难,系统会分崩离析,只能在以后重新组织自己。【例子】股市中基础交易者和跟风者数量及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带来股价的波动,以及泡沫的破灭。 个体的共有知识水平越低,复杂系统不稳定的可能性越大。这里共有知识水平指个体对不同选择有共同的解释。 【我】市场都开始看涨的时候,市场到达临界状态进而崩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五、心理学:信息如何交易 心理学研究人如何学习、思考、交流,如何经历感情,如何处理信息、做出决定,以及如何形成信仰并以此指导行为。 情感和认知的相互影响使我们做出明智或愚蠢的投资决策。 心理学如何影响股价和市场行为?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它们怎样影响个人、集体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股价的走势最终是由潜在经济价值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下普通股面临着非理性的、过度的价格双向波动,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投机或赌博行为让位于希望、恐惧和贪婪”。 股市中的从众行为:群体的情感和行为很有传染性,经常导致个体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集体利益(勒庞);在市场底部和顶部的极端价格改变都与从众行为有关。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点——行为金融学,人们对金钱的情感反应或判断错误带来非理性行为,导致市场无效。 投资者经常对新信息反应过度,不管新信息是好是坏。更具体地,对坏消息反应过度,尤其是经常频繁地收到坏消息时,而同时对好消息反应滞后。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利用的这一点。另外,人们对亏损的痛苦远比盈利的满足感强烈,不愿卖出业绩差的股票而被套牢可以解释为,不卖出就不会感觉到有损失。 另一个严重的心理偏见,是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获得信息的质量,忽略错误的信息,从会导致频繁基于自以为是优质信息的交易。 人们如何获得解释信息,并形成信念?人们解释信息,更擅长解释什么是,而不擅长界定什么不是;这样的解释是不完整的,也经常是不稳定的;而解释信息的模式决定我们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预测者的可疑信息?人们需要解释那些难以甚至无法解释的东西,不相信混乱和无序,所以可以科学解释的就加以解释,不能科学解释的就用奇幻或玄学解释,所以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和对解释和答案的需要让人们愿意相信可疑信息。 如何区分噪音价格和基础价值?股市上本就存在很多信息噪音,投资者的迷惑又进一步提升噪音水平,导致我们的观察结果有缺陷。在信息的传送和吸收过程中,设置一种“校正装置”,我们首先要保证信息传送出来是完整的,其次要修复过程中歪曲的信号,这个过程需要自己控制,要提高收集、分析信息并深层理解的能力(第七章的内容,也就是校正装置);控制这个过程是很有挑战性的,查理芒格提出了双轨分析法,即传递问题两次,第一次,列出所处境况的已知事实和理性因素,为了获得理性而精确的信息;第二次,注意接收别人的以及自己任何下意识的心理失误信号,为了获得“心理误判”的所有线索。 六、哲学:实用主义 哲学的研究分为三大类。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世界本质时,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分支;第二大类是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美学试图确定人们寻找的美是什么,美是否存在于观察的事物或在脑海中实现,伦理学研究是非问题,道德与不道德,适当与不适当,与之紧密联系的是政治学,社会中人们以及组织的关系,伦理学从个人角度研究是非,政治学从社会角度研究是非。第三个部分,是认识论,寻求理解知识的临界与本质,是研究知识的理论,哪些事物是可知的,知识由什么构成,如何获取它等,即如何思考。 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应该说明其哲学意义。 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本质是否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的界限是由事物的本质引起,而认识论的界限则是由有限的理解引起的。系统的复杂并不是先天的,而是我们有限的认知能力派生出来的。对于神秘的事物,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描述以及重述,并逐渐简化。 实用主义:为了尽可能简单地描述事物,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描述)和正确性(行为)的定义应视他们的实际结果而定;永远不要指望得到任何事物的绝对证据,没有一个理论是对物质的绝对描述,但从一些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或许有用。 根据实用主义,当旧的真理能尽可能少的被破坏时,新的意识容易被接受。我们通过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以及与众不同的思考来学习,这就是知识进度的过程。 实用主义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比尔。米勒认为任何投资模型都对建模目的相当敏感,比如市盈率、市净率都低、股息高于平均值的股票值得投资,该模型可能某些时间是无效的。实用主义认为,相信真理存在等于强调绝对性,模型无效时应该能抛弃它,要愿意关注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决策的所有因素,只对能带来想要结果的感兴趣(赚钱)。比如,价值的最佳衡量标准是什么?股息-贴现模型(一阶模型)是正确方法,在不违背这个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应用有效的二阶模型,放弃无效的二阶模型。 【我】:那这里一阶模型不就是绝对真理了吗?,双重哲学基础? 比尔成功的秘密是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各个可能的学科来研究每一件事,以得到正在发生的事的各种可能描述或重新描述,做出自己的解释。比市场表现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数据,你必须拥有不同的信息源和不同的个人经验。 当你开始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以不同的方式投资,看的越多,懂的越多,因为能识别模式,所以不怕突变,拥有永远开放的头脑,知道如何利用新思想,就会坚定地走在正确的路上。 七、如何阅读:搜集分析理解信息 即《如何阅读一本书》 当你阅读时轻松感觉到“我知道了”,你只是在对信息分类;当你遇到一个问题,停下来思考,再重新阅读一遍以澄清认识时,你就已经增进理解了;后者是更有益、更有信息含量的。批判性阅读能提高分析能力。 八、决策 股市整体上定价准确,但对个别证券定价有无,同一个行业中不同公司的定价可能存在戏剧性差异,那这可能是投资的分析不够或感情用事,这就带来了投资机会;另外,股市是竞争的,竞争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做的一样好,竞争意味着,使用简单的方法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投资者没有特别的才能,就会有麻烦。因此,投资者最佳的长期策略是与众不同地思考投资,否则不可能总能获得超额回报。 构建有效的投资模型,需要获得足够多的组建模块,并且模型应该是动态的,随着股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没有不当风险的情况下,有机会发现新事物,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增加新的组建模块。不探索新思考,可能在一定时期能驾驭股市,但随着日后环境改变,将可能处于不利位置。 作为投资者,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至今我们学的唯一事情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某现象,我们当然不能准确地解释它。
回应 2011-04-11 19:23
-
林@语堂 (tide is changing)
一、思维格栅 【p14】“以经济、股市、金融为中心,构建个人的大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学习的重点是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当其他学科的观点得出相同结论时,投资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芒格大概是要强调,学科对事物描述角度不同,各角度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比如,P23一个个灯泡亮起的描述。 【P21】...2011-04-11 19:23 4人喜欢
一、思维格栅 【p14】“以经济、股市、金融为中心,构建个人的大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学习的重点是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当其他学科的观点得出相同结论时,投资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芒格大概是要强调,学科对事物描述角度不同,各角度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比如,P23一个个灯泡亮起的描述。 【P21】隐喻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帮我们把一个概念和另一个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描述,以便我们掌握相似的复杂概念。 【我】:这个有感触,平时多喜欢用类比,用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较复杂或较新的概念,很有帮助。 二、物理学中的均衡概念 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第谷——开普勒 ——伽利略 ——笛卡尔——牛顿 自然规律统治万物,力使得每个质点处于平衡,平衡是自然界的最终目的。 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 马歇尔——萨缪尔森:股价运动是因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预测有不确定性。夏普认为,在均衡时,预期收益和收益标准差(即风险)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标准的均衡理论是理性、机械、有效的,假定个人投资者对股价有理性预期,从而有效利用信息。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市场中非理性的、并非完全有效的现象,也解释不了巴菲特为代表的成功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存在无法用风险解释的差异,比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等。 由此,提出问题,有效市场假设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股票的所有价格都将精确反映市场情况。但也不能否认均衡法则的深远影响,它依然统治者人们的认识论和世界观。然而,正是要学习哥白尼、牛顿的精神,我们才不能随意抹煞掉认知世界的新观念的存在,就像当年日心说取代地心说一样。 三、生物学的进化论观点 机械的世界观——生物的世界观,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可预知的结果——不可预知的突变。 经济系统更类似与生态系统,一种复杂适应系统,有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四个特点:1)小事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没有全球性的控制者,系统中的个体通过竞争和协调来控制系统;3)经济系统在不断地适应,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故事、新规则以及新行为;4)持续不断地变化,所以很难达到平衡。 复杂适应系统的一个重要本质是反馈循环。系统中的个体选择自己的预测模型,效果好的模型会存活下来,效果不好的模型会得到修正,反馈系统最终使得一些模型存活,并改变,而一些模型消亡。 【例子】:随着环境的改变,经济选择导致占主导地位的交易策略发生改变,股市发生进化。20世纪30、40年代,防御价值型投资策略占主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股利模型占主导;随着人们对1929年股市崩盘的记忆退却,以及二战后经济的繁荣,高红利收入的股票更受欢迎;20世纪80年代,投资者更偏爱现金流模型而不是收益模型;现在,投资资本现金收益策略开始出现。 类比于生物系统,生物数量代表资本,自然选择代表资本积累,策略是成功的,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从而形成主导策略。当新策略形成,资本重新分布。 另外,更多的人使用主导策略,会带来效率下跌,进而该主导策略被淘汰,同时新的策略出现,所以资金的转移和新策略的研究导致了股市的进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地方:生态系统的进化速度往往是慢的,但金融系统的变革速度则比较快,即一种主导策略被市场淘汰的过程,市场保持有效的时间会比较长些。 四、社会科学: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科学主要是揭示和解释人类如何形成群体或者社会、组织自己和相互影响,即如何运转。 社会科学——政治学 ——经济学 ——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进化和人类基因 ——cultural anthropology社会学角度研究都古代社会人类团体 ——社会学 现代社会人类团体——社会心理学 ——社会生物学 所有社会系统行为产生的机制: 1)自我组织理论:没有中央控制着为每个人做决策,系统自发地发展并组织自己、自我强化。三个特征:第一,相关局部处理者的行为导致复杂整体行为;第二,解决办法来自于个人信息的差异;第三,系统功能性鼻任何一个局部处理者都要大的多。 2)突现理论:个体单位的相互调节以及系统的自我组织行为产生了一个行为整体,这种突现性质超越了其个体单位。研究发现,由不同水平的投资者构成的股市比仅由高水平投资者构成的股市要有活力的多;足够多元化的系统抵御中等程度干扰时,更有效。 3)自组织临界:复杂适应系统经常是不稳定的,而且周期性地到达自组织临界状态,小事件的连锁反应会导致一场大灾难,系统会分崩离析,只能在以后重新组织自己。【例子】股市中基础交易者和跟风者数量及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带来股价的波动,以及泡沫的破灭。 个体的共有知识水平越低,复杂系统不稳定的可能性越大。这里共有知识水平指个体对不同选择有共同的解释。 【我】市场都开始看涨的时候,市场到达临界状态进而崩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五、心理学:信息如何交易 心理学研究人如何学习、思考、交流,如何经历感情,如何处理信息、做出决定,以及如何形成信仰并以此指导行为。 情感和认知的相互影响使我们做出明智或愚蠢的投资决策。 心理学如何影响股价和市场行为?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它们怎样影响个人、集体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股价的走势最终是由潜在经济价值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下普通股面临着非理性的、过度的价格双向波动,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投机或赌博行为让位于希望、恐惧和贪婪”。 股市中的从众行为:群体的情感和行为很有传染性,经常导致个体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集体利益(勒庞);在市场底部和顶部的极端价格改变都与从众行为有关。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点——行为金融学,人们对金钱的情感反应或判断错误带来非理性行为,导致市场无效。 投资者经常对新信息反应过度,不管新信息是好是坏。更具体地,对坏消息反应过度,尤其是经常频繁地收到坏消息时,而同时对好消息反应滞后。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利用的这一点。另外,人们对亏损的痛苦远比盈利的满足感强烈,不愿卖出业绩差的股票而被套牢可以解释为,不卖出就不会感觉到有损失。 另一个严重的心理偏见,是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获得信息的质量,忽略错误的信息,从会导致频繁基于自以为是优质信息的交易。 人们如何获得解释信息,并形成信念?人们解释信息,更擅长解释什么是,而不擅长界定什么不是;这样的解释是不完整的,也经常是不稳定的;而解释信息的模式决定我们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预测者的可疑信息?人们需要解释那些难以甚至无法解释的东西,不相信混乱和无序,所以可以科学解释的就加以解释,不能科学解释的就用奇幻或玄学解释,所以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和对解释和答案的需要让人们愿意相信可疑信息。 如何区分噪音价格和基础价值?股市上本就存在很多信息噪音,投资者的迷惑又进一步提升噪音水平,导致我们的观察结果有缺陷。在信息的传送和吸收过程中,设置一种“校正装置”,我们首先要保证信息传送出来是完整的,其次要修复过程中歪曲的信号,这个过程需要自己控制,要提高收集、分析信息并深层理解的能力(第七章的内容,也就是校正装置);控制这个过程是很有挑战性的,查理芒格提出了双轨分析法,即传递问题两次,第一次,列出所处境况的已知事实和理性因素,为了获得理性而精确的信息;第二次,注意接收别人的以及自己任何下意识的心理失误信号,为了获得“心理误判”的所有线索。 六、哲学:实用主义 哲学的研究分为三大类。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世界本质时,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分支;第二大类是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美学试图确定人们寻找的美是什么,美是否存在于观察的事物或在脑海中实现,伦理学研究是非问题,道德与不道德,适当与不适当,与之紧密联系的是政治学,社会中人们以及组织的关系,伦理学从个人角度研究是非,政治学从社会角度研究是非。第三个部分,是认识论,寻求理解知识的临界与本质,是研究知识的理论,哪些事物是可知的,知识由什么构成,如何获取它等,即如何思考。 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应该说明其哲学意义。 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本质是否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的界限是由事物的本质引起,而认识论的界限则是由有限的理解引起的。系统的复杂并不是先天的,而是我们有限的认知能力派生出来的。对于神秘的事物,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描述以及重述,并逐渐简化。 实用主义:为了尽可能简单地描述事物,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描述)和正确性(行为)的定义应视他们的实际结果而定;永远不要指望得到任何事物的绝对证据,没有一个理论是对物质的绝对描述,但从一些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或许有用。 根据实用主义,当旧的真理能尽可能少的被破坏时,新的意识容易被接受。我们通过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以及与众不同的思考来学习,这就是知识进度的过程。 实用主义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比尔。米勒认为任何投资模型都对建模目的相当敏感,比如市盈率、市净率都低、股息高于平均值的股票值得投资,该模型可能某些时间是无效的。实用主义认为,相信真理存在等于强调绝对性,模型无效时应该能抛弃它,要愿意关注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决策的所有因素,只对能带来想要结果的感兴趣(赚钱)。比如,价值的最佳衡量标准是什么?股息-贴现模型(一阶模型)是正确方法,在不违背这个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应用有效的二阶模型,放弃无效的二阶模型。 【我】:那这里一阶模型不就是绝对真理了吗?,双重哲学基础? 比尔成功的秘密是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各个可能的学科来研究每一件事,以得到正在发生的事的各种可能描述或重新描述,做出自己的解释。比市场表现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数据,你必须拥有不同的信息源和不同的个人经验。 当你开始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以不同的方式投资,看的越多,懂的越多,因为能识别模式,所以不怕突变,拥有永远开放的头脑,知道如何利用新思想,就会坚定地走在正确的路上。 七、如何阅读:搜集分析理解信息 即《如何阅读一本书》 当你阅读时轻松感觉到“我知道了”,你只是在对信息分类;当你遇到一个问题,停下来思考,再重新阅读一遍以澄清认识时,你就已经增进理解了;后者是更有益、更有信息含量的。批判性阅读能提高分析能力。 八、决策 股市整体上定价准确,但对个别证券定价有无,同一个行业中不同公司的定价可能存在戏剧性差异,那这可能是投资的分析不够或感情用事,这就带来了投资机会;另外,股市是竞争的,竞争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做的一样好,竞争意味着,使用简单的方法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投资者没有特别的才能,就会有麻烦。因此,投资者最佳的长期策略是与众不同地思考投资,否则不可能总能获得超额回报。 构建有效的投资模型,需要获得足够多的组建模块,并且模型应该是动态的,随着股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没有不当风险的情况下,有机会发现新事物,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增加新的组建模块。不探索新思考,可能在一定时期能驾驭股市,但随着日后环境改变,将可能处于不利位置。 作为投资者,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至今我们学的唯一事情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某现象,我们当然不能准确地解释它。
回应 2011-04-11 19:23
-
林@语堂 (tide is changing)
一、思维格栅 【p14】“以经济、股市、金融为中心,构建个人的大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学习的重点是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当其他学科的观点得出相同结论时,投资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芒格大概是要强调,学科对事物描述角度不同,各角度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比如,P23一个个灯泡亮起的描述。 【P21】...2011-04-11 19:23 4人喜欢
一、思维格栅 【p14】“以经济、股市、金融为中心,构建个人的大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学习的重点是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当其他学科的观点得出相同结论时,投资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芒格大概是要强调,学科对事物描述角度不同,各角度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比如,P23一个个灯泡亮起的描述。 【P21】隐喻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帮我们把一个概念和另一个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描述,以便我们掌握相似的复杂概念。 【我】:这个有感触,平时多喜欢用类比,用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较复杂或较新的概念,很有帮助。 二、物理学中的均衡概念 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第谷——开普勒 ——伽利略 ——笛卡尔——牛顿 自然规律统治万物,力使得每个质点处于平衡,平衡是自然界的最终目的。 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 马歇尔——萨缪尔森:股价运动是因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预测有不确定性。夏普认为,在均衡时,预期收益和收益标准差(即风险)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标准的均衡理论是理性、机械、有效的,假定个人投资者对股价有理性预期,从而有效利用信息。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市场中非理性的、并非完全有效的现象,也解释不了巴菲特为代表的成功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存在无法用风险解释的差异,比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等。 由此,提出问题,有效市场假设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股票的所有价格都将精确反映市场情况。但也不能否认均衡法则的深远影响,它依然统治者人们的认识论和世界观。然而,正是要学习哥白尼、牛顿的精神,我们才不能随意抹煞掉认知世界的新观念的存在,就像当年日心说取代地心说一样。 三、生物学的进化论观点 机械的世界观——生物的世界观,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可预知的结果——不可预知的突变。 经济系统更类似与生态系统,一种复杂适应系统,有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四个特点:1)小事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没有全球性的控制者,系统中的个体通过竞争和协调来控制系统;3)经济系统在不断地适应,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故事、新规则以及新行为;4)持续不断地变化,所以很难达到平衡。 复杂适应系统的一个重要本质是反馈循环。系统中的个体选择自己的预测模型,效果好的模型会存活下来,效果不好的模型会得到修正,反馈系统最终使得一些模型存活,并改变,而一些模型消亡。 【例子】:随着环境的改变,经济选择导致占主导地位的交易策略发生改变,股市发生进化。20世纪30、40年代,防御价值型投资策略占主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股利模型占主导;随着人们对1929年股市崩盘的记忆退却,以及二战后经济的繁荣,高红利收入的股票更受欢迎;20世纪80年代,投资者更偏爱现金流模型而不是收益模型;现在,投资资本现金收益策略开始出现。 类比于生物系统,生物数量代表资本,自然选择代表资本积累,策略是成功的,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从而形成主导策略。当新策略形成,资本重新分布。 另外,更多的人使用主导策略,会带来效率下跌,进而该主导策略被淘汰,同时新的策略出现,所以资金的转移和新策略的研究导致了股市的进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地方:生态系统的进化速度往往是慢的,但金融系统的变革速度则比较快,即一种主导策略被市场淘汰的过程,市场保持有效的时间会比较长些。 四、社会科学: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科学主要是揭示和解释人类如何形成群体或者社会、组织自己和相互影响,即如何运转。 社会科学——政治学 ——经济学 ——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进化和人类基因 ——cultural anthropology社会学角度研究都古代社会人类团体 ——社会学 现代社会人类团体——社会心理学 ——社会生物学 所有社会系统行为产生的机制: 1)自我组织理论:没有中央控制着为每个人做决策,系统自发地发展并组织自己、自我强化。三个特征:第一,相关局部处理者的行为导致复杂整体行为;第二,解决办法来自于个人信息的差异;第三,系统功能性鼻任何一个局部处理者都要大的多。 2)突现理论:个体单位的相互调节以及系统的自我组织行为产生了一个行为整体,这种突现性质超越了其个体单位。研究发现,由不同水平的投资者构成的股市比仅由高水平投资者构成的股市要有活力的多;足够多元化的系统抵御中等程度干扰时,更有效。 3)自组织临界:复杂适应系统经常是不稳定的,而且周期性地到达自组织临界状态,小事件的连锁反应会导致一场大灾难,系统会分崩离析,只能在以后重新组织自己。【例子】股市中基础交易者和跟风者数量及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带来股价的波动,以及泡沫的破灭。 个体的共有知识水平越低,复杂系统不稳定的可能性越大。这里共有知识水平指个体对不同选择有共同的解释。 【我】市场都开始看涨的时候,市场到达临界状态进而崩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五、心理学:信息如何交易 心理学研究人如何学习、思考、交流,如何经历感情,如何处理信息、做出决定,以及如何形成信仰并以此指导行为。 情感和认知的相互影响使我们做出明智或愚蠢的投资决策。 心理学如何影响股价和市场行为?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它们怎样影响个人、集体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股价的走势最终是由潜在经济价值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下普通股面临着非理性的、过度的价格双向波动,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投机或赌博行为让位于希望、恐惧和贪婪”。 股市中的从众行为:群体的情感和行为很有传染性,经常导致个体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集体利益(勒庞);在市场底部和顶部的极端价格改变都与从众行为有关。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点——行为金融学,人们对金钱的情感反应或判断错误带来非理性行为,导致市场无效。 投资者经常对新信息反应过度,不管新信息是好是坏。更具体地,对坏消息反应过度,尤其是经常频繁地收到坏消息时,而同时对好消息反应滞后。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利用的这一点。另外,人们对亏损的痛苦远比盈利的满足感强烈,不愿卖出业绩差的股票而被套牢可以解释为,不卖出就不会感觉到有损失。 另一个严重的心理偏见,是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获得信息的质量,忽略错误的信息,从会导致频繁基于自以为是优质信息的交易。 人们如何获得解释信息,并形成信念?人们解释信息,更擅长解释什么是,而不擅长界定什么不是;这样的解释是不完整的,也经常是不稳定的;而解释信息的模式决定我们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预测者的可疑信息?人们需要解释那些难以甚至无法解释的东西,不相信混乱和无序,所以可以科学解释的就加以解释,不能科学解释的就用奇幻或玄学解释,所以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和对解释和答案的需要让人们愿意相信可疑信息。 如何区分噪音价格和基础价值?股市上本就存在很多信息噪音,投资者的迷惑又进一步提升噪音水平,导致我们的观察结果有缺陷。在信息的传送和吸收过程中,设置一种“校正装置”,我们首先要保证信息传送出来是完整的,其次要修复过程中歪曲的信号,这个过程需要自己控制,要提高收集、分析信息并深层理解的能力(第七章的内容,也就是校正装置);控制这个过程是很有挑战性的,查理芒格提出了双轨分析法,即传递问题两次,第一次,列出所处境况的已知事实和理性因素,为了获得理性而精确的信息;第二次,注意接收别人的以及自己任何下意识的心理失误信号,为了获得“心理误判”的所有线索。 六、哲学:实用主义 哲学的研究分为三大类。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世界本质时,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分支;第二大类是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美学试图确定人们寻找的美是什么,美是否存在于观察的事物或在脑海中实现,伦理学研究是非问题,道德与不道德,适当与不适当,与之紧密联系的是政治学,社会中人们以及组织的关系,伦理学从个人角度研究是非,政治学从社会角度研究是非。第三个部分,是认识论,寻求理解知识的临界与本质,是研究知识的理论,哪些事物是可知的,知识由什么构成,如何获取它等,即如何思考。 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应该说明其哲学意义。 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本质是否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的界限是由事物的本质引起,而认识论的界限则是由有限的理解引起的。系统的复杂并不是先天的,而是我们有限的认知能力派生出来的。对于神秘的事物,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描述以及重述,并逐渐简化。 实用主义:为了尽可能简单地描述事物,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描述)和正确性(行为)的定义应视他们的实际结果而定;永远不要指望得到任何事物的绝对证据,没有一个理论是对物质的绝对描述,但从一些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或许有用。 根据实用主义,当旧的真理能尽可能少的被破坏时,新的意识容易被接受。我们通过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以及与众不同的思考来学习,这就是知识进度的过程。 实用主义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比尔。米勒认为任何投资模型都对建模目的相当敏感,比如市盈率、市净率都低、股息高于平均值的股票值得投资,该模型可能某些时间是无效的。实用主义认为,相信真理存在等于强调绝对性,模型无效时应该能抛弃它,要愿意关注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决策的所有因素,只对能带来想要结果的感兴趣(赚钱)。比如,价值的最佳衡量标准是什么?股息-贴现模型(一阶模型)是正确方法,在不违背这个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应用有效的二阶模型,放弃无效的二阶模型。 【我】:那这里一阶模型不就是绝对真理了吗?,双重哲学基础? 比尔成功的秘密是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各个可能的学科来研究每一件事,以得到正在发生的事的各种可能描述或重新描述,做出自己的解释。比市场表现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数据,你必须拥有不同的信息源和不同的个人经验。 当你开始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以不同的方式投资,看的越多,懂的越多,因为能识别模式,所以不怕突变,拥有永远开放的头脑,知道如何利用新思想,就会坚定地走在正确的路上。 七、如何阅读:搜集分析理解信息 即《如何阅读一本书》 当你阅读时轻松感觉到“我知道了”,你只是在对信息分类;当你遇到一个问题,停下来思考,再重新阅读一遍以澄清认识时,你就已经增进理解了;后者是更有益、更有信息含量的。批判性阅读能提高分析能力。 八、决策 股市整体上定价准确,但对个别证券定价有无,同一个行业中不同公司的定价可能存在戏剧性差异,那这可能是投资的分析不够或感情用事,这就带来了投资机会;另外,股市是竞争的,竞争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做的一样好,竞争意味着,使用简单的方法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投资者没有特别的才能,就会有麻烦。因此,投资者最佳的长期策略是与众不同地思考投资,否则不可能总能获得超额回报。 构建有效的投资模型,需要获得足够多的组建模块,并且模型应该是动态的,随着股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没有不当风险的情况下,有机会发现新事物,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增加新的组建模块。不探索新思考,可能在一定时期能驾驭股市,但随着日后环境改变,将可能处于不利位置。 作为投资者,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至今我们学的唯一事情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某现象,我们当然不能准确地解释它。
回应 2011-04-11 19:23
论坛 · · · · · ·
这是本书推荐的阅读书单 | 来自天天 | 2011-08-17 | |
没想象中的好 | 来自骑羊的兔哥 | 2010-11-22 | |
没想象中的好 | 来自骑羊的兔哥 | 2010-11-22 | |
披着价值投资羊皮的投机者 | 来自波音公司 | 2 回应 | 2010-05-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7.8分 1084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Texere (2000)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8.0分 506人读过
-
Texere (200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股票投资的大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别歌 2011-07-18
类别:投资。可以做《穷查理宝典》辅助读本。查理。芒格的格栅思维模式建立基础是对多学科原理掌握,形成交叉思维。这种思考方式类似通过选择,重构组建模块,建立神经网络,和自己的联结模型。有效市场成立,就是建立在物理的均衡理论上,后发现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其更相似生物进化多样性和突变。这两本书,让我认识到基础学科对视野开拓的重要性在哪里?这本书又名《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
0 有用 John Wayne 2010-02-22
赞叹演化的大智慧
1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1-07-30
太浅显了
0 有用 阿飞·知行合一 2010-01-15
格栅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对投资的建设性。 这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书,启发我们从它处也可获得投资的智慧。
2 有用 伊卡洛斯 2011-09-09
如果要掌握思维格栅,我们需要学习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这些学科包括:物理学(均衡法则)、生物学(进化论)、社会学(复杂适应系统)、心理学(认识情绪)、哲学(实用主义)、阅读学(信息分析)、决策学(系统权变)。请记住,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至今我们学的唯一事情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某现象... 如果要掌握思维格栅,我们需要学习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以及挖掘学科间的共通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获得处世大智慧。这些学科包括:物理学(均衡法则)、生物学(进化论)、社会学(复杂适应系统)、心理学(认识情绪)、哲学(实用主义)、阅读学(信息分析)、决策学(系统权变)。请记住,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至今我们学的唯一事情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某现象,我们当然不能准确地解释它。 (展开)
0 有用 沉潜飞动 2020-10-18
讲的太过浅
0 有用 于勇 2020-10-10
芒格的格栅思维,作者驾驭起来明显很吃力,读者收获也有限。只推荐读第一章和第七章 第七章30页相当于《如何阅读一本书》388页的浓缩版,《如何阅读一本书》罗里吧嗦
0 有用 无欲速 2020-06-05
写书评 从本书开始
0 有用 小白免.zero 2020-04-04
不带偏向的考虑所有可能性
0 有用 May 2019-03-11
听完了也不知道听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