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08-01
页数: 1016
定价: 138.00元
装帧: 平装16
丛书: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ISBN: 9787802308817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英国著名学者欧洲比较史研究专家唐纳德·萨森的著作,对20世纪西欧社会主义的兴衰起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研究。本书一经出版,即获得著名的伊萨克·多伊彻奖,并被《纽约时报》高度赞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一本书”。此外,《经济学家》、《金融时报》等杂志均对其好评连连。从那以后,欧洲和美国的多所重点大学将其作为教科书使用,该书亦成为研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经典著作。书中笔调新颖、讽鉴机智、活泼睿智、多富隐喻。
作者简介 · · · · · ·
唐纳德·萨松,英国著名的学者,比较欧洲史研究专家,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和韦斯特菲尔德学院。
目录 · · · · · ·
缩略语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卷扩张
第一部分通往政治权力的艰辛之路
第1章1914年之前社会主义的确立
第2章从战争到战争(1914~1940)
第3章受挫的选择
第4章战争、抵抗运动及其后果:1939~1948年西欧共产主义的兴衰
第二卷巩固
第二部分福利社会主义的建构(1945~1950)
第5章1945年后的社会主义者
第6章构建社会资本主义(1945~1950)
第7章外部制约:社会主义的对外政策?
第三部分走向修正主义(1950~1960)
第8章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第9章介于中立主义与大西洋主义之间
第10章修正主义的基石
第四部分错综复杂的1960年代:“悬而未决”
第11章左翼的回归
第12章对外政策共识的建立
第五部分大论战
第13章工人阶级抗争的复兴(1960~1973)
第14章意识形态和学生抗争的复兴
第15章女权运动的复兴
下册
第三卷危机
第六部分资本主义大繁荣时期的结束(1973~1989)
第16章危机和左翼:总论
第17章小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奥地利、瑞典、荷兰和比利时
第18章德国和英国: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和工党
第19章法国的实验
第20章意大利共产主义的失败
第21章西欧极权主义政权的终结: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
第七部分社会主义的大危机
第22章工人、妇女和绿色运动
第23章20世纪80年代:退守在最后堡垒中的激进主义
第24章新修正主义
结语
致谢
译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悟仁 (冰露)
一些问题: 1。 为什么一战前,英国没有产生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党? 2。 19世纪末,为何日本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弱小? 3。(简化、庸俗化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运动、无政府主义 、早期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4。 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为何战争了无政府主义,并取得了优势?(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条件:经济危机、社会不公、道德滑坡、制度残酷【八小时工时、成年人普选、劳动权保... (1回应)2011-04-18 18:08:27
一些问题: 1。 为什么一战前,英国没有产生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党? 2。 19世纪末,为何日本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弱小? 3。(简化、庸俗化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运动、无政府主义 、早期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4。 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为何战争了无政府主义,并取得了优势?(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条件:经济危机、社会不公、道德滑坡、制度残酷【八小时工时、成年人普选、劳动权保障、社会安全制度等要求】 ——理论指导性:简化、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1914年以前欧洲左派的教条,其三大命题分别是:剥削的经济理理论(不公正)、历史唯物论(向前发展)、工人是未来的革命主体。因此,形成一种十分简单的三段论证:"目前的社会秩序是不公平的,未来的社会有可能被改变,所以我们要采取行动"。 ——理论明确性:“工人阶级"被发明出来,比早期改良主义者使用的“穷人”更清晰。马克思提供的剥削的经济理理论、历史唯物论(资本主义制度崩溃必然性)深刻有力,又有道德指向,既能吸引知识分子,也能在大众层面通俗化并广泛传播。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可以用实证主义来表达,因此被当作了【科学】。——考茨基《阶级斗争》一书。 ——领导者素养、入世的组织性:阶级意识是由政治活动家根据现实基础而建构起来的。领导者、活动家坚信变革的主体是工人阶级,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是一种具有巨大政治潜力的【社会主体】,因此进行了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与社会动员。
1回应 2011-04-18 18:08:27
-
悟仁 (冰露)
一些问题: 1。 为什么一战前,英国没有产生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党? 2。 19世纪末,为何日本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弱小? 3。(简化、庸俗化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运动、无政府主义 、早期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4。 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为何战争了无政府主义,并取得了优势?(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条件:经济危机、社会不公、道德滑坡、制度残酷【八小时工时、成年人普选、劳动权保... (1回应)2011-04-18 18:08:27
一些问题: 1。 为什么一战前,英国没有产生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党? 2。 19世纪末,为何日本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弱小? 3。(简化、庸俗化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运动、无政府主义 、早期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4。 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为何战争了无政府主义,并取得了优势?(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条件:经济危机、社会不公、道德滑坡、制度残酷【八小时工时、成年人普选、劳动权保障、社会安全制度等要求】 ——理论指导性:简化、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1914年以前欧洲左派的教条,其三大命题分别是:剥削的经济理理论(不公正)、历史唯物论(向前发展)、工人是未来的革命主体。因此,形成一种十分简单的三段论证:"目前的社会秩序是不公平的,未来的社会有可能被改变,所以我们要采取行动"。 ——理论明确性:“工人阶级"被发明出来,比早期改良主义者使用的“穷人”更清晰。马克思提供的剥削的经济理理论、历史唯物论(资本主义制度崩溃必然性)深刻有力,又有道德指向,既能吸引知识分子,也能在大众层面通俗化并广泛传播。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可以用实证主义来表达,因此被当作了【科学】。——考茨基《阶级斗争》一书。 ——领导者素养、入世的组织性:阶级意识是由政治活动家根据现实基础而建构起来的。领导者、活动家坚信变革的主体是工人阶级,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是一种具有巨大政治潜力的【社会主体】,因此进行了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与社会动员。
1回应 2011-04-18 18:08:27
-
悟仁 (冰露)
一些问题: 1。 为什么一战前,英国没有产生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党? 2。 19世纪末,为何日本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弱小? 3。(简化、庸俗化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运动、无政府主义 、早期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4。 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为何战争了无政府主义,并取得了优势?(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条件:经济危机、社会不公、道德滑坡、制度残酷【八小时工时、成年人普选、劳动权保... (1回应)2011-04-18 18:08:27
一些问题: 1。 为什么一战前,英国没有产生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党? 2。 19世纪末,为何日本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弱小? 3。(简化、庸俗化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运动、无政府主义 、早期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4。 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为何战争了无政府主义,并取得了优势?(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条件:经济危机、社会不公、道德滑坡、制度残酷【八小时工时、成年人普选、劳动权保障、社会安全制度等要求】 ——理论指导性:简化、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1914年以前欧洲左派的教条,其三大命题分别是:剥削的经济理理论(不公正)、历史唯物论(向前发展)、工人是未来的革命主体。因此,形成一种十分简单的三段论证:"目前的社会秩序是不公平的,未来的社会有可能被改变,所以我们要采取行动"。 ——理论明确性:“工人阶级"被发明出来,比早期改良主义者使用的“穷人”更清晰。马克思提供的剥削的经济理理论、历史唯物论(资本主义制度崩溃必然性)深刻有力,又有道德指向,既能吸引知识分子,也能在大众层面通俗化并广泛传播。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可以用实证主义来表达,因此被当作了【科学】。——考茨基《阶级斗争》一书。 ——领导者素养、入世的组织性:阶级意识是由政治活动家根据现实基础而建构起来的。领导者、活动家坚信变革的主体是工人阶级,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是一种具有巨大政治潜力的【社会主体】,因此进行了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与社会动员。
1回应 2011-04-18 18:08:2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8.9分 22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每满10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复旦【政治学研究与方法】网站推荐书目 (小舟)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社会史,及相关 (丰无涯)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扭腰客 2021-05-20 10:39:37
资料丰富,缺乏梳理,其实作者想表达的就是:社会主义之所以在欧洲难以推行,主要是完成资本积累、财富自由之后,不愿意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2 有用 Vanguard 2010-04-06 14:19:34
有血有肉的历史远比枯燥的教科书有趣更具教育意义!
17 有用 危如累卵塔卜卡 2017-11-11 21:54:28
这本书量非常大,没有耐心一般看不下来,主要梳理了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以及少数几个欧洲共产主义政党(例如意共与法共)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些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政策,组织形态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我觉得这书如果写到今天,可以在“新修正主义”后面加一章:“中间道路的失败与激进左翼再度崛起”,可以将英国工党科尔宾一系,希腊激进左翼联盟,法国梅朗雄与他的“不屈法国”,德国左翼党以及西班牙的“我们能”为研究对象... 这本书量非常大,没有耐心一般看不下来,主要梳理了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以及少数几个欧洲共产主义政党(例如意共与法共)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些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政策,组织形态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我觉得这书如果写到今天,可以在“新修正主义”后面加一章:“中间道路的失败与激进左翼再度崛起”,可以将英国工党科尔宾一系,希腊激进左翼联盟,法国梅朗雄与他的“不屈法国”,德国左翼党以及西班牙的“我们能”为研究对象与范本。 (展开)
0 有用 齐老师 2016-11-30 09:55:45
其实不难。
16 有用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3-11-12 23:21:58
巨细无遗,精彩。此书社会主义指西欧民主社会主义/左翼政党,并非马恩初步设想的未来形态或苏俄集权共产主义(他恰恰严格区分共产与社会主义),是一种既首先照顾民族国家政治社群、利用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依附资本主义经济资源、立足于工业经济下阶级分野,又结合马恩学说对这种政治经济复合体进行抵制、修正和调节的政治力量,其困境也可想而知:现实调节与乌托邦未来的冲突、阶级阶层逐渐分化与导致政治策略的摇摆,马恩话语... 巨细无遗,精彩。此书社会主义指西欧民主社会主义/左翼政党,并非马恩初步设想的未来形态或苏俄集权共产主义(他恰恰严格区分共产与社会主义),是一种既首先照顾民族国家政治社群、利用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依附资本主义经济资源、立足于工业经济下阶级分野,又结合马恩学说对这种政治经济复合体进行抵制、修正和调节的政治力量,其困境也可想而知:现实调节与乌托邦未来的冲突、阶级阶层逐渐分化与导致政治策略的摇摆,马恩话语的逐渐腿色,社会变迁所带起的女性地位提高与工人阶级构成变化(此点上着墨甚多)、学生与知识阶层崛起,绿色运动、宗教复兴、地域情结等抢夺或冲击原有的人群基础(单一化的男性工人),资本全球化及相应的民族国家认同强化或重构对局限于各国的左翼政党挑战尤其大。作者终极态度较暧昧,似乎只希望西欧左翼尽力发展而已 (展开)
0 有用 装甲旅级战斗队 2022-07-07 07:56:28
1.我看到一种说法,说在混乱的30年代,spd代表的是有工作的工人;而kpd则受到了失业者的欢迎; 2.墨索里尼、莫里斯等人的转向,不应理解为所谓的马蹄铁理论;反之,他们更应该被理解为是希望幻灭的计划经济派倒向右翼 3.所有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权和管理权——观社民党人/cp党人二战后国有化改革有感 4.改良主义悖论之一:改良主义的短期目标是实现工人阶级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需要资本主义的高效... 1.我看到一种说法,说在混乱的30年代,spd代表的是有工作的工人;而kpd则受到了失业者的欢迎; 2.墨索里尼、莫里斯等人的转向,不应理解为所谓的马蹄铁理论;反之,他们更应该被理解为是希望幻灭的计划经济派倒向右翼 3.所有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权和管理权——观社民党人/cp党人二战后国有化改革有感 4.改良主义悖论之一:改良主义的短期目标是实现工人阶级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需要资本主义的高效和稳定;改良主义的长远目标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或者推翻资本主义,这需要国有化(可是会降低资本主义的效率)或资本主义秩序失控。 悖论之二:改良主义要求提高工人收入待遇,而这有赖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效增长;然而,分配结构中工资份额的增长会影响资本积累,从而降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效率。 (展开)
0 有用 Héloïse 2022-06-01 22:02:26
很好的一本教材
0 有用 Anavrin-转世 2021-08-03 22:06:16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计划,一种制度选择在欧洲的衰败史,但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却永远死而不僵,不断借壳上市,破茧重生
1 有用 扭腰客 2021-05-20 10:39:37
资料丰富,缺乏梳理,其实作者想表达的就是:社会主义之所以在欧洲难以推行,主要是完成资本积累、财富自由之后,不愿意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1 有用 centrino 2020-09-20 15:07:45
材料堆砌太多,理论分析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