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李士勋 / 傅惟慈
出版年: 2008-5
页数: 379
定价: 4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020064953
内容简介 · · · · · ·
毕希纳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却以极高的质量在德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文学作品总共只有四部:一部历史剧《丹东之死》,一部讽刺喜剧《雷昂采与蕾娜》,一部命运悲剧《沃伊采克》和一部中篇小说《棱茨》。 除了上述四部作品外,革命传单《黒森快报》(把和平给茅屋!把战争给宫殿!)也可以称之为浸透政治色彩的第一个文学作品。它不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他准备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纲领,对后来的德国传单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录 · · · · · ·
喜欢读"毕希纳全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毕希纳全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毕希纳全集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毕希纳全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
每个人都必须有做人的尊严,都必须能发挥自己的个性。一个人明智也好,痴愚也好,有教养也好,没教养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都不干国家的事,我们大家都是蠢货,谁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愚蠢强加在别人头上。每个人都应该按自己所喜欢的方式享受生活,但是他既不许靠着损害别人以求得自己的享受,也不许让别人妨碍自己的享受。 (1回应)
2011-05-10 11:53
-
-
第三幕第七场 古监狱 #虚无主义者丹东素描 丹东:在虚无中。你要沉浸到某种更安静的东西中去,把它当做虚无就行了,假如最大的安静是上帝,那么上帝不就是虚无吗?但我是无神论者。那个该死的定理说:物质永不消灭!我也是物质,真是太悲惨! …… 虚无已经把自己杀死了,万物是它的伤口,我们是伤口流出的血滴,世界就是坟墓,它在坟墓里腐烂。 P114丹东:…… 如今在死亡中不存在任何希望,它只是一种更简单的腐烂,而生命是...
2017-10-29 22:56
-
第二幕第三场 嘉米叶: ……——啊,这就是艺术!还是把人们从戏院里赶到街上来吧:唉,让他们看看这可怜的现实生活吧! 他们忘记了那些拙劣的抄袭家们头上的上帝。在他们周围,在他们心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诞生,这些热火朝天、光辉灿烂的创造,他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上戏院、读诗、读小说,只知效颦其中的面孔做各种鬼脸,而对上帝创造的万物却说:啊,多么平凡! p81第二幕第五场 丹东:……不愉快的事情一定...
2017-10-29 22:40
第二幕第三场
嘉米叶:
……——啊,这就是艺术!还是把人们从戏院里赶到街上来吧:唉,让他们看看这可怜的现实生活吧!
他们忘记了那些拙劣的抄袭家们头上的上帝。在他们周围,在他们心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诞生,这些热火朝天、光辉灿烂的创造,他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上戏院、读诗、读小说,只知效颦其中的面孔做各种鬼脸,而对上帝创造的万物却说:啊,多么平凡!
p81第二幕第五场
丹东:……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发生,但是,谁惹出不愉快,就让谁倒霉吧。
必须如此,这是迫不得已。谁会咒骂那只被迫不得已的惩罚选中的手呢?谁说过那是迫不得已?谁?通过我们身体进行淫乱、撒谎、盗窃、谋杀的又是什么东西?
我们不过是被一个不可知的力量用线牵动的一具具木偶而已;我们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是!我们是鬼神在战斗中使用的刀剑,那挥舞刀剑的手臂是看不见的,就像在童话中一样。
现在我完全平静了。
p82第二幕第六场
西蒙:我们该上去了~走吧公民们!我们要拼着脑袋去干。要把死生置之度外!他是个强悍有力的人。我走在前面,公民们。给自由开辟让开一条路!
回应 2017-10-29 22:40
-
owhale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注释: 父亲年轻时曾经在拿破仑的军队中服役,然后又去巴黎继续深造。1826至1830年期间,他父亲订阅了一套140集的杂志《我们的时代,或者1789至1830年最奇怪的历史一瞥》。父亲订阅的这份系列杂志,常常在晚上全家一起朗读,大家都热情参与。“大概那些小册子对格奥尔格产生了特别深的影响,”,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是《丹东之死》萌芽的最早时刻“。 ——家庭读书会与家庭祈祷会一样有影响一生的功效。2013-02-04 11:40
-
每个人都必须有做人的尊严,都必须能发挥自己的个性。一个人明智也好,痴愚也好,有教养也好,没教养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都不干国家的事,我们大家都是蠢货,谁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愚蠢强加在别人头上。每个人都应该按自己所喜欢的方式享受生活,但是他既不许靠着损害别人以求得自己的享受,也不许让别人妨碍自己的享受。 (1回应)
2011-05-10 11:53
-
-
-
第三幕第七场 古监狱 #虚无主义者丹东素描 丹东:在虚无中。你要沉浸到某种更安静的东西中去,把它当做虚无就行了,假如最大的安静是上帝,那么上帝不就是虚无吗?但我是无神论者。那个该死的定理说:物质永不消灭!我也是物质,真是太悲惨! …… 虚无已经把自己杀死了,万物是它的伤口,我们是伤口流出的血滴,世界就是坟墓,它在坟墓里腐烂。 P114丹东:…… 如今在死亡中不存在任何希望,它只是一种更简单的腐烂,而生命是...
2017-10-29 22:56
-
第二幕第三场 嘉米叶: ……——啊,这就是艺术!还是把人们从戏院里赶到街上来吧:唉,让他们看看这可怜的现实生活吧! 他们忘记了那些拙劣的抄袭家们头上的上帝。在他们周围,在他们心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诞生,这些热火朝天、光辉灿烂的创造,他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上戏院、读诗、读小说,只知效颦其中的面孔做各种鬼脸,而对上帝创造的万物却说:啊,多么平凡! p81第二幕第五场 丹东:……不愉快的事情一定...
2017-10-29 22:40
第二幕第三场
嘉米叶:
……——啊,这就是艺术!还是把人们从戏院里赶到街上来吧:唉,让他们看看这可怜的现实生活吧!
他们忘记了那些拙劣的抄袭家们头上的上帝。在他们周围,在他们心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诞生,这些热火朝天、光辉灿烂的创造,他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上戏院、读诗、读小说,只知效颦其中的面孔做各种鬼脸,而对上帝创造的万物却说:啊,多么平凡!
p81第二幕第五场
丹东:……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发生,但是,谁惹出不愉快,就让谁倒霉吧。
必须如此,这是迫不得已。谁会咒骂那只被迫不得已的惩罚选中的手呢?谁说过那是迫不得已?谁?通过我们身体进行淫乱、撒谎、盗窃、谋杀的又是什么东西?
我们不过是被一个不可知的力量用线牵动的一具具木偶而已;我们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是!我们是鬼神在战斗中使用的刀剑,那挥舞刀剑的手臂是看不见的,就像在童话中一样。
现在我完全平静了。
p82第二幕第六场
西蒙:我们该上去了~走吧公民们!我们要拼着脑袋去干。要把死生置之度外!他是个强悍有力的人。我走在前面,公民们。给自由开辟让开一条路!
回应 2017-10-29 22:4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9.3分 148人读过
-
唐山 (2000)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愿主使他们的灵魂得享安息----作家非正常死亡录 (RMR)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盲刺客阅读收藏 (盲刺客·大河魂)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民主时代) (迎风追)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已满】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毕希纳全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M 2009-10-06
热血青年。
1 有用 苦茶 2010-03-31
丹东之死,刘小枫先生诠释的名篇。
0 有用 野次馬 2013-02-07
“那是一道耀眼的光芒,它从这样的书信中射出来,落在德国诗人和思想家长长的行列里,这个行列被套在共同的苦难的锁链上,在那个魏玛诗坛的脚上拖拉着向前……” 读的时候全程小宇宙燃烧中。顺便盛赞本书的注释。
0 有用 NULLAND 2010-04-17
到底是精装。
0 有用 慢手 2012-10-11
《丹东之死》一剧,在80年代中国的影响力可谓空前。李氏泽厚所说的告别革命云云,多少能看到其中的影子。
0 有用 我爱中国 2020-12-06
毕希纳应该算是进步作家,从黑森林报的内容上便可想而之,而沃伊采克也颇具现代感觉,内容非常有前卫的思考价值,还不错的作品。
0 有用 slow 2020-11-10
他准备好结构嵌入剪裁过的直接材料的方式,造成了一种仿佛既匆忙楔入现场、又充当介质回应的奇特效果。只是对露西尔的刻画有点不满,别人历史上可是组织一批寡妇去劫狱才上断头台的,干嘛非要把一个riot girl搞成一个奥菲利亚呢?我以为是大革命的现实溢出了莎剧的审美结构,不过策兰说让一个这样的露西尔在结尾喊出“国王万岁”是挣脱历史的一个自由行动,好吧这层理解我也接受……
0 有用 Kurpfalz 2020-07-17
我非常,极度热衷于读文字功夫特别扎实的作家(尤其是我感兴趣的语种文学)毕希纳和海涅都是如此。已经读过不知道多少遍《丹东之死》,前几个月终于读完全集,不得不佩服聚聚的文字功力,一上来的《黑森快报》令我拍案,后面的雷昂采又流畅轻快,阅读体验极佳,是难得的让我非常喜爱的德语文学
0 有用 可不可 2020-07-15
又一个:死亡是德国的大师
0 有用 神思者 2020-07-15
刘小枫博士的解读固然很“精彩”,但不地道也不专业,倒更像是一个把玩文学的职业人士。看了译者李士勋对刘小枫博士的“声讨”论文,至少从严谨治学的角度,李士勋先生站得住脚。从翻译质量上来说,李士勋和傅惟慈先生各有长短,信达雅本难周全。李士勋的风格非常鲜明,通过他校订的版本甚至可以读出德语版的味道,相较于傅惟慈先生的原译版少了一些圆润多了一些德文的生涩感,但也更亲近原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