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作者简介 · · · · · ·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目录 · · · · · ·
序
自序
Ⅰ 分割、批判、形式
1.从分割到统一
2.场和物
3.何谓批判性?
4.形式与自由
Ⅱ 透明、民主与唯物论
1.透明得让人倍感凄凉的风格派
2.辛德勒:民主主义的理想
3.内田祥哉:二战后的民主主义
4.村野藤吾:制度和唯物论
5.三爱梦幻中心:场所、建筑物、表象
6.威尼斯双年展1995:给我一个家,让我看电视
7.威尼斯双年展2000:少女与行者
Ⅲ 品牌、虚拟、圈地运动
1.正统、品牌、个性
2.风俗住宅
3.混凝土时代
4.虚拟世界
5.“美”的终结
6.圈地运动
结束语
出处一览
巴黎设计师推荐的私房小店
· · · · · · (收起)
自序
Ⅰ 分割、批判、形式
1.从分割到统一
2.场和物
3.何谓批判性?
4.形式与自由
Ⅱ 透明、民主与唯物论
1.透明得让人倍感凄凉的风格派
2.辛德勒:民主主义的理想
3.内田祥哉:二战后的民主主义
4.村野藤吾:制度和唯物论
5.三爱梦幻中心:场所、建筑物、表象
6.威尼斯双年展1995:给我一个家,让我看电视
7.威尼斯双年展2000:少女与行者
Ⅲ 品牌、虚拟、圈地运动
1.正统、品牌、个性
2.风俗住宅
3.混凝土时代
4.虚拟世界
5.“美”的终结
6.圈地运动
结束语
出处一览
巴黎设计师推荐的私房小店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代主义所倡导的理念,其真正目的在于发出一种宣言。它宣称,建筑是超越商品之上的一种客观存在。对此,村野清醒地认识到,建筑说到底只是一种商品,它无法超越商品,不可能站到超越现实的位置上,而且商品还不断需要惊险的跳跃。 用理念无法拯救商品。村野熟知这个道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彻头彻尾的唯物论者,也是彻头彻尾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谓他比现代主义更长寿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今我们正在被拉回到马克思理论的起点,即与村野相同的唯物论的起点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0页 -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木结构建筑。建造木结构建筑的时间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为老的建筑会留下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新的建筑会慢慢地渗透其中,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对于这种建筑,人们会一步一步地建,一步一步地改,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拆除。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突然”这种时间概念。因为在时间上它是没有间断的,没有开始,也不会有结束,“完成”这种状态永远不会出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负建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负建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7 条 )
> 更多书评 57篇
论坛 · · · · · ·
有没有地方可以买日文版啊 | 来自shinoi | 2021-06-04 00:58:21 | |
警惕隈严吾热是炒作! | 来自youngpf | 18 回应 | 2020-03-17 12:17:45 |
请问各位,有一句我不是很明白,求各位解释! | 来自酒碗爱子 | 1 回应 | 2018-03-13 21:26:46 |
二手转让 | 来自monet | 2014-11-05 21:24:52 | |
关于文化多元主义 | 来自商参 | 2014-08-07 23:38:1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博雅書屋有限公司 (2009)8.5分 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建筑成长书籍列表 (左倾份子)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白内障封面搜集 (本多)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负建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大漁 2009-09-03 00:52:00
没全看懂
2 有用 sakina.wu 2015-06-23 10:51:08
何尝不是一个诗人
21 有用 横波 2010-11-17 14:04:50
其实很枯燥,需要大段,专注的读,他摒弃了很多人某种对建筑的崇拜情结,站在了一种对建筑本身否定的角度去思考建筑的未来之路,无论怎么说,会让读者更加客观的去看待建筑。 我想,这可能也是隈研吾的用意吧。
2 有用 恶鸟 2010-07-15 09:10:47
不是建筑理论,而是建筑行业的视角和建筑存在本身的思考
0 有用 田野 2011-09-06 12:28:09
和《自然的建筑》一样,只是换了家出版社,排版做了些改变。对材料的追求让人感动,也值得好好学习。。
0 有用 bjdtm2001 2023-03-08 16:56:52 福建
作为一名普通的结构师,读一位建筑大师的名著,还是切切实实感到了一种“隔行如隔山”般的感觉。书中关于建筑与时代、建筑与社会的观点,都超出了我的认识,使我耳目一新。感觉本书唯一之不足在于,书中的照片图片实在太小了,真是看不清建筑的具体细节。
0 有用 七七er 2023-03-08 16:19:27 贵州
从一个更宏观的背景来解读建筑吧,感觉有的部分有些过度解读,总体来说还是很好滴!
0 有用 六弦断有谁听 2023-02-09 17:45:06 云南
负建筑-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 作者主要聊政治经济艺术和哲学,顺带聊聊建筑设计
0 有用 laushukei 2022-12-17 13:47:04 上海
或许是因为每个领域走到尽头都是哲学吧,隈研吾在书里一层一层地发出质问和追索,有的时候会让我感觉自己在上一节冗长的哲学课。
1 有用 过此地 2022-11-20 07:51:01 英国
恳请译者重修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