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利率与高物价
【摘要】高利率是因为货币的流通性不足,钱发行的太少;而高物价是因为货币流通性过剩,钱发行的太多。为什么二者会同时出现发生悖论?高利率、高物价有那些危害?本文分析了“二高”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逐步缩小高利率、高物价不良现象的发生,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高利润、高投资、高增长、高积累和高利率、高物价的高速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在全球低利率或零利率,低物价、低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会出现高利率和高物价并存的现象呢?
其一,高利率是为了集中民间资本和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为发展经济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一点,改革开放初期最为明显,正是充分利用了外部资金和民间资本中国经济才得以快速发展。
其二,高物价即较高和适度的社会通胀率,有利于社会投资和社会消费。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对于投资特别是扩张式投资而言,由于通胀的存在,企业贷款相对于物价上涨来说,还贷压力下降;同时,企业利润由于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增加,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实物储备相对于存款利息而言,实物更具有升值空间,这也正是具有保值功能的商品不断涨价的主要原因。如房产、黄金等。
其三,对于经营管理层而言,企业扩张式投资利益远远大于风险。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权的多元化,大股东越来越少,小股东越来越多;股东持有多家企业股份,对单个企业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放权。这就造成了董事会对企业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小,而经营管理者的权力越来越大。企业的扩张式投资风险很大,同时利润也很高;对于管理者来说,风险是股东的,利润是自己的,之后才是大家的,利益远远大于风险,管理者何乐而不为。
其四,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游资的炒作。如:“蒜你狠,豆你玩”等,均是游资的炒作,哄抬了物价。
高利率、高物价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来说是必然要经历的,高利率快速筹集了资金,有利于社会生产扩大再投资;高物价或者说适度通胀,缓解了高利率对企业的信贷压力,同样有利于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
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高利率、高物价的危害性也不可小视。一是高利率可能导致外部游资的炒作,赚取利率差,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同时存在高利率和反汇率,一般情况下,高利率要求本币贬值来弥补,而人民币却是升值的;当外资的大量进入金融业,而不是实体经济,既可以赚取高利率又可以赚取汇率差,容易诱发金融危机。二是高利率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特别是在低通胀的背景下,企业利润无形中被金融业所掠夺。三是在高物价的背景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商品的国际价格升高,直接影响到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不利于企业对外出口。四是高物价增加了人们生活成本,在工资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时,影响了大众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那么,如何降低物价和利率,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呢?
首先,打击暴利行业,控制行业信贷。因为高利润导致高投资,高投资催生了高利率。某些行业的利润率虚高不下,并非实际需求,而是存在很大的人为推高因素。如房地产、烟草、白酒等行业。特别是房子,近年来价格上涨太猛,远远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而房子又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要从重打击囤房、炒房行为,使房价回归于本位。
其二,规范市场管理,打击游资炒作。近些年来,随着民间资本的不断增加,实体经营的压力不断加大,游资炒作之风盛行。房产、黄金、白银、绿豆、大蒜、生姜、期货轮翻炒,炒完工业炒农业,炒的工厂无心生产,不敢进货,炒的民众怨言四起,流言满天。政府要规范市场,防患于未然,从严打击游资的各种炒作行为。
其三,适度放松进口,增加商品供应。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是由社会的供求关系决定,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就会上升。放松进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加了商品供给,使得商品更加丰富,能够平抑物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的增加,打击国内的相关产业,不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但是,对外贸易目的,在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而非外汇储备越多越好,适度的增加进口,有利于降低物价,进而降低银行利率;利率的降低又有利经济的发展。
其四,扶持农副产业,加大产品供给。2009年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与上年相比为99.3,物价指数不升反降,为什么?其中一条重要因素就是大量农民工因全球金融危机未能及时返城打工,形成消费市场疲软,特别是城市对农副产业的消费大量萎缩。
我们知道,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社会资金和资源会向行业高的转移,市场调节又有一定滞后性,当市场调节不及时、不充分时,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加以引导和扶持。即逐步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扶持力度,使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化、基地化、信息化,从而达到降低物价的目的。
其五,合理增发货币,逐步稳定物价。2013年6月银行间的隔夜拆借率高达13%,出现了所谓的“钱荒”,就是由于对货币控制的太紧造成的。货币的增发要于经济的增长,以及对CPI的增长预期相结合,合理的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平抑物价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逐渐缩小货币增发速度;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银行间出现了债务违约,同样不利经济的发展。
总之,高利率与高物价并存,是社会平均利润率在作怪,高利润导致高投资,高投资催生高利率;高利率需要高物价,高物价形成了利润;二者相互作用,互相推动。要切实警惕高利率、高物价的危害性,谨防外部资金借机发难。
论高利率与高物价
|
> 我来回应